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宋應星的結果 展開
- 中國明末科學家
- 月球表面地貌命名
宋應星
中國明末科學家
宋應星(1587年—約1666年),字長庚,漢族,江西南昌府奉新縣(今江西省奉新縣),明朝著名科學家。
一生致力於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學考察和研究,收集了豐富的科學資料;同時思想上的超前意識使他成為對封建主義和中世紀學術傳統持批判態度的思想家。著作和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及人文科學的不同學科,而其中最傑出的作品《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大事件
1587
出生
1587年出生於江西奉新。
1615
考取全省第三名舉人
1615年與兄應升赴省城南昌參加乙卯科鄉試,考取全省第三名舉人。
1631
由吏部銓選任浙江桐鄉縣令
1631年由吏部銓選任浙江桐鄉縣令。
1635
任江西省袁州府分宜縣學教諭
1635年任江西省袁州府分宜縣學教諭。
1643
出任南直隸鳳陽府亳州
1643年又出任南直隸鳳陽府亳州(今安徽亳州市)知州。
1666
逝世
1666年逝世,享年80歲。
幼時與兄應升同在叔祖宋和慶開辦的家塾中就讀。在家鄉散文私塾中開始認族叔宋國祚做老師,在這之後在新建舉人鄧良知門下做學生。自幼聰明強記,“數歲能韻語”(作詩),有過目不忘之才,很得老師及長輩喜愛。稍長,考入奉新縣縣學為庠生,熟讀經史及諸子百家,在程頤-程灝、周敦頤、朱熹及張載這宋代四大家中,獨推張載的關學,從中接受了唯物主義自然觀。對天文學、聲學、農學及工藝製造之學有很大興趣,曾熟讀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96年出版)等書。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與兄應升赴省城南昌參加乙卯科鄉試。考取全省第三名舉人,其兄名列第六。
崇禎四年(1631年)由吏部銓選任浙江桐鄉縣令,宋應星回鄉服待老母。
崇禎八年(1635)任江西省袁州府分宜縣學教諭。教授生員,是未入流的教職人員。該年其兄宋應升調任廣東肇慶府恩平縣令,因有政績,被誥封為文林郎。宋應星在分宜縣任教4年,這是他一生中的重要階段,因為所有主要著作都發表於此期間。
崇禎十一年(1638年)在分宜任期滿,考列優等,旋升任福建汀州府推官(正八品),為省觀察使下的屬官,掌管一府刑獄,俗稱刑廳,亦稱司理。
崇禎十三年(1640年)任期未滿,辭官歸里。
崇禎十六年(1643年)又出任南直隸鳳陽府亳州(今安徽亳州市)知州(正五品),然此時已值明亡前夕。宋應星赴任后,州內因戰亂破壞,連升堂處所都無,官員多出走。他幾經努力重建,使之初具規模,又捐資在城內建立書院。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被薦授滁和兵巡道及南瑞兵巡道(是介於省及府州之間的地區長官),但宋應星均辭而不就。明亡前,宋應升已升任廣州知府,明亡后亦無意戀官,遂掛冠歸里。
隆武二年(1646年)宋應升服毒殉國,清朝建立后,宋應星一直過著隱居生活,在貧困中度過晚年,拒不出仕。
永曆二十年(1666年)逝世,享年80歲。
綜述
《天工開物》插圖
尤其是《機械》篇詳細記述了包括立軸式風車、糖車、牛轉繩輪汲鹵等農業機械工具,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世界上第一個科學地論述鋅和銅鋅合金(黃銅)的科學家。明確指出,鋅是一種新金屬,並且首次記載了它的冶鍊方法。這是我國古代金屬冶鍊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大規模煉鋅的國家。
生物
在《天工開物》中記錄了農民培育水稻、大麥新品種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氣候、栽培方法對作物品種變化的影響,又注意到不同品種蠶蛾雜交引起變異的情況,說明通過人為的努力,可以改變動植物的品種特性,得出了“土脈歷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的科學見解,把我國古代科學家關於生態變異的認識推進了一步,為人工培育新品種提出了理論根據。
物理
在物理學方面,新發現的佚著《論氣·氣聲》篇是論述聲學的傑出篇章。通過對各種聲音的具體分析,研究了聲音的發生和傳播規律,並提出了聲是氣傳播的概念。
化學
在化學方面分析了金、銀、銅、錫、鉛和鋅等多種有色金屬的化學性質,比較它們的活潑程度,提出了利用它們之間的差異分離或檢驗有關金屬的方法。然而最早在對金銀分離方法的分析中,在硫化汞的製取中,就窺測到了這種物質運動的深邃奧秘,雖然其認識程度不及後者,但畢竟比後者早了一百多年。
自然
對於那些鬼怪迷信之說給予堅決駁斥,主張對事物的考察要用“試見”和“試驗”的方法。如他對麥子的開花就進行過仔細觀察,作出了“江南麥花夜發,江北麥花晝發’,的科學幾結論’而對未經自己親自檢驗的事物和現象,往往持謹慎保留的態度。值得稱道的是,宋應星在學術上對自己要求極嚴,有高尚的科學美德。在《天工開物》的初稿中,包含有“觀象”和“樂律”二卷,是作者專門論述天象觀測和音樂韻律的,可是在《天工開物》正式刊行時,作者將上述兩卷抽了出來。宋應星自認為這兩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臨梓刪去”。
哲學
在闡明其“形氣”論、“二氣五行說”及萬物“生化之理”的自然觀時,已經把中國傳統唯物主義哲學關於物質的構成及其發展的學說推向一個新的境界,樹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使古代樸素的自然觀具有更多哲理性和自然科學內容,運用他的這些理論思想能夠比較容易的解釋較廣泛的自然現象。
屬於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方面的有《天工開物》《觀象》《樂律》等,其中《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被稱作“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屬於人文科學方面的有《野議》《畫音歸正》《雜色文》《春秋戎狄解》等。
介於上述兩大領域之間的有《原耗》《卮言十種》等。
屬於文學創作的有《思憐詩》《美利箋》等。
作品多因強烈的反清思想而為清統治者所不容,大部分作品已散失。現在保留下來的有《天工開物》《野議》《思憐詩》《論氣》和《談天》。
輩分 | 關係 | 人物簡介 |
---|---|---|
曾祖父輩 | 曾祖父 | 宋景(1476—1547),宋應星曾祖,工部尚書轉兵部尚書,進京師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卒贈太子少保、吏部尚書,謚庄靖,是明代中期重要閣臣。 |
祖父輩 | 祖父 | 宋承慶(1522一1547)為宋景的第三子,青年夭卒,未酬其志。 |
父輩 | 父親 | 宋國霖(1547—1629),在縣學40年,一生為秀才,未出仕。 |
平輩 | 長兄 | 宋應升(1578—1646)。 |
二兄 | 宋應鼎(1582—1629)。 | |
大弟 | 宋應晶(1590一?)。 | |
子女 | 長子 | 宋士慧,農民。 |
次子 | 宋士意,農民。 |
宋應星在他十五歲那年,聽說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是一部價值很高的科學著作,於是他就渴望著能讀一讀。每見到讀書識字的親友或鄰居,他都急切地詢問人家是否有這本書。有一天,他聽說鎮上的文寶齋書鋪剛購進一批新書,就急匆匆趕去買書,可是書架上擺的都是四書五經,沒有《夢溪筆談》。店老闆見這位少年在書架旁找來找去,心中暗暗納悶:這麼多經書他不買,這是要找什麼店老闆上前詢問才得知他要買《夢溪筆談》。店老闆告訴他,現在人們都讀四書五經,為的是考取功名,科學方面的書即使進了貨也沒人買。宋應星只好懊喪地離開了文寶齋。
宋應星在往回走的路上,腦子中一直在想那本書,到哪去找?唉,找本書真難呀!他長嘆一口氣,無奈地搖著頭。他一邊走,一邊想,只聽“哎喲”一聲,撞到前面一個行人身上,再看地上,已經撒了許多米裸。這時宋應星的心思才從《夢溪筆談》回到眼前,他連聲道歉,急急忙忙地彎下腰幫那位行人撿米裸。檢著檢著,眼前一亮,包米課的廢紙上竟有《夢溪筆談》一行字!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他忙向那人詢問米課是從哪兒買的,好去尋找這本書。宋應星一口氣跑出好幾里路,才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地追上了賣米課的老漢,要出高價買老漢包米課的廢紙。
老人見他愛書心切,就找出一本舊書給了他,原來是部殘本的《夢溪筆談》,書少了後半部。老漢告訴他這書是清早路過南村紙漿店時向店老闆討來的。宋應星又一路跑著趕到紙漿店,可那後半部書已經和別的舊書一起拆散泡入水池,正準備打成紙漿。宋應星急得搓著手在水池邊轉來轉去,心痛地望著水池裡的書,眼淚都要掉下來了。他拉住店老闆的手,急切地說:“求求您,幫忙把《夢溪筆談》那本書從水池中撈上來吧。”說著,他摸出了身上所有的錢,擺在老闆面前,又脫下衣服抵作酬金。老闆不解地說:“孩子,這一池廢書也不值這些錢啊!”
宋應星向老闆講述了自己找這本書的經過。老闆被這種求學的精神深深感動了,趕忙讓工匠下水池從散亂的濕紙堆中找齊了那半部書。宋應星捧著濕淋淋的書回到了家,小心翼翼地一頁頁分開,晾乾,裝訂好。他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書。
宋應星公園
奉新宋應星紀念館
2021年5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批准中國提議在嫦娥五號降落地點附近的8個月球地貌的命名申請。其中宋應星被用來命名。
•《明史》:贊其“廉潔”
•李約瑟:“中國的“狄德羅”
•貝原篤信:“中國的阿格里科拉“
•華東師範歷史學教授李以章:“宋應星在總結農業和手工業經驗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思想,而這一思想一旦形成,又指導著他在科學技術的研究中奮力向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傑出的學者。”
•吉林大學歷史學教授龍欣宇:“宋應星在各個領域中體現的倫理思想,筆者的認識是,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小官吏,宋應星忠君、盡職、關注民生、反對不正之風等想法和行為,是在認同並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基礎上求善求真,追求士大夫的完美的人格,由此對社會對人生都有積極地貢獻;作為一個封建時代的科學家,宋應星博學、勤奮,有著濃厚的探索自然奧秘和用先進科技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願望,有著豐碩的成果。雖然他的倫理思想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但更多的是閃耀著理性的光輝,引領著他積極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