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1958年創辦的科研機構

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為省級非營利性水利水電科研機構。

水科院主要開展水利水電工程技術科學研究、工程諮詢、現場測試;推廣水利水電科研成果;承擔上級部門下達的科研任務和防洪搶險、抗洪救災科研任務。

據2019年4月水科院官網資料顯示,水科院下設7所1院1中心,擁有大型試驗廳和其他專業試驗室20多個,職工近400人。

發展歷史


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簡稱廣東水科院)成立於1958年,1999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體現廣東優勢和特色的公益型研究機構”,2004年被確定為“非營利性科研機構”。
現有職工408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7人,獲省級勞動模範稱號2人,省突出貢獻專家2人,在職職工中教授級高工25人,高工65人,工程師32人,博士16人,碩士84人,科技人員佔80%以上,是一支朝氣蓬勃、基礎理論紮實、有現代意識的優秀科技隊伍。
五十年來,為廣東水利水電建設及交通、能源和建築等其他各類相關行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解決了一大批工程建設中的技術難題。曾參與長江三峽工程、飛來峽水利樞紐潮州供水樞紐、北江大堤加固達標、東深供水、珠江河口整治、廣州市河涌整治、2008北京奧運會青島帆船比賽基地、廣州抽水蓄能電站、武廣客運專線、廣州地鐵、廣深珠高速公路、廣佛高速公路等多項工程的科研攻關工作。我院還主編了國標《海堤工程設計規範》及《廣東省海堤工程設計導則》,參加編寫了《廣東省建築地基處理技術規範》、《廣東省標準土釘支護技術規程》、《廣州地區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範》等技術規範。
近年來,獲得廳級及以上科技進步獎50項,其中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4項。並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多項榮譽。
1958年7月,成立廣東省水利科學研究所。
1960年4月,更名為廣東省水利電力廳科學研究所。
1972年1月,更名為廣東省水利電力科學實驗所。
1975年8月,更名為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所。
1980年1月,改稱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水利科學研究所。8月,改回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所。
1999年6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體現廣東優勢和特色的公益型研究機構”。
2001年11月,更名為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2004年底、2005年初,被確定為第一批廣東省非營利性科研機構。
2009年2月,被確定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

主要職能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水動力學應用研究,水資源與水環境研究,岩土工程研究,結構工程研究,工程材料研究,農田水利工程研究和水土保持技術研究、水利信息與自動化研究、勘測設計及科技情報等專業。目前擁有國家工程諮詢,編製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大中型水庫大壩安全評價,水土保持監測,岩土工程(勘察、設計、諮詢、監理)7個甲級資質、水利行業工程設計綜合乙級資質及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三個丙級資質,並通過ISO9001:2000質量認證和省級計量認證
與多所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生、碩士生等高級人才,建立了中山大學、廣東省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校外實習基地。同時廣泛拓展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和水利科研機構的聯繫與交流,多次主持或承辦全國和國際學術會議。

業務範圍

各類水利水電工程技術問題的試驗研究和科學攻關、水利水電工程規劃、勘測、設計;
防災減災技術研究,建設項目防洪影響評價;
熱(核)電廠冷卻水工程的物理模型試驗及數值模擬研究;
水利水電、河道與河口治理、港口與航道工程水力學和泥沙物理模型試驗及數值模擬研究;
波浪及其與建築物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試驗及數值模擬研究;
核電廠等重要工程可能最大暴雨、可能最大洪水計算研究,防洪風險及災后經濟評估研究;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水資源優化調度與配置,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
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水環境和水生態修復技術研究;
作物需水量試驗研究,節水灌溉技術研究及配套灌排工程規劃設計;
水土保持試驗研究、建設項目水保方案編製和監製,生態工程規劃設計;
水利信息化建設及GIS系統研究與開發;
電站泵站現場測試、挖潛改造及其優化運行設計與諮詢;
水利工程自動控制、量測技術等研究及其儀器設備的研製;
大壩安全監測的系統實施與分析研究;
複雜工程結構模擬分析;
水庫大壩、河堤水閘等水工建築物安全鑒定(評價);
各類工程結構物動靜力測試分析和模型試驗;
工程質量檢測及加固補強、工程材料試驗以及化學成份分析;
岩土工程、高層建築與橋樑基礎等工程勘察設計與諮詢;
深基坑開挖、邊坡穩定、堤壩基礎、道路工程、地下工程以及軟土工程的處理設計諮詢與測試;
建築物的基礎加固與糾偏和工程事故分析及處理;
岩土物理力學參數的現場與室內試驗;
滲流試驗和堤壩及基礎防滲的灌漿加固補強與建築物隱患探測;
地基及樁的荷載試驗、樁基動力檢測;
技術培訓、科技情報、科技查新、科技宣傳和各類信息諮詢服務。

組織結構


綜述

下設水力工程與防洪減災研究所、河流海岸工程研究所、農業水利與水保生態工程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結構材料研究所、水利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農村水利水電工程研究所,及勘測設計院、水利水電加固工程公司、經濟開發公司等科技開發實體。建有廣東省水動力學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水利重點科研基地和廣東省水利試驗基地,擁有大型現代化試驗廳和其他專業試驗室20多個,面積70000多平方米,配備了基於工業乙太網的新型水力物理模型試驗測控系統,並裝備有目前國際先進水平的三維造波機、移動式二維造波機、風浪水槽、地震儀地質雷達等先進科學儀器設備1000多台(套)。廣東省水利工程質量檢測中心站、廣東省電站泵站測試中心、廣東省水利水電科技情報中心、廣東省中心灌溉試驗站、廣東水利水電編輯部、水利部廣東檢索查新工作站均設在該院。

機構設置

研究部門
水力工程與防洪減災研究所
河流海岸工程研究所
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工程研究所
農業水利與水保生態工程研究所
岩土工程研究所
結構材料研究所
農村水利水電工程研究所
水利信息與自動化研究所
科技開發
廣東水科院勘測設計諮詢公司
廣東省水利水電特種行業工程公司
廣東水科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綜合事業
廣東省大壩安全技術管理中心
廣東省水利水電科技情報
及技術標準推廣中心
廣東省水利水電工程建設
質量監督及檢測中心站
廣東省灌溉供排水技術中心
廣東省電站泵站測試中心
管理部門
辦公室
人力資源部
科研生產部
財務審計部
黨群辦公室
綜合管理中心
創新平台
河口水利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廣東省水動力學應用研究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山洪災害突發事件應急
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岩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河口水利工程實驗室
廣東省水利重點科研基地
博士后工作站
廣東省中心灌溉試驗站

人員編製

據2019年4月水科院官網資料顯示,水科院共有職工近400人,其中入選國家千萬人才工程1人,百名南粵傑出人才工程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人(含退休4人),入選部級5151人才工程4人,獲省級勞動模範稱號2人,在職職工中教授級高工43人,高工99人,工程師78人,博士21人,碩士116人,科技人員佔80%以上。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黃本勝。
南粵百傑:楊光華
水利部5151人才:楊光華、黃本勝、黃東、邱靜。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楊光華、黃本勝、黃智敏、黃東、賴翼峰、邱靜、黃錦林。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2016年,水科院共承擔科研項目共計613項,其中橫向生產項目591項,縱向科研項目22項。申報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計劃項目和廣東省水利科技創新基金等項目共43項。18項科研成果獲得省級以上獎勵,其中《大流量、低水頭、低弗氏數水利樞紐水力學及泥沙關鍵技術》獲得201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獲批國家發明專利1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5項。4篇論文獲得廣東省水利水電工程學會優秀科技論文獎。
2017年,水科院共申報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水利科技創新項目及珠江科技新星等項目30項。組織科研項目驗收9項。完成編製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指南建議5項、省水利科技創新項目指南建議28項。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廣東省水利學會水利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廣東省土木建築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全國優秀工程諮詢成果三等獎1項;廣東省第三屆優秀工程檢測與監測特等獎1項。獲授權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6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11項,發表論文127篇。完成《水閘地基處理設計導則》、《渡槽安全鑒定規程》的編製,參編《建築深基坑工程技術規程》獲批准發布,組織1項水利行業團體標準編製。
2018年,水科院共獲中小河流治理農業技術推廣獎、國土資源廣東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等12項科技獎項,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專利16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8項。發表論文152篇、論著10冊,編製了2項地方及團體標準。
學術期刊
《廣東水利水電》是持有國家統一刊號(CN44-1430/TV)和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8-0112)的水利水電技術刊物,月刊,主管單位為廣東省水利廳,技術主管單位為廣東省水利學會,主辦單位為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期刊創刊於1972年,時名《廣東水電科技》,為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所的內部刊物,半年刊;1981年,變更為廣東省水利電力廳主辦,季刊,國內發行;1985年,改由廣東省水利學會與廣東省水利廳聯合主辦,由省水科所承辦;1988年,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發國內統一刊號;1997年,刊名變更為《廣東水利水電》,並改為雙月刊;1998年,刊物獲批國際標準刊號,國內外發行;2008年,變更為月刊。
期刊欄目範圍主要有:防洪減災、水工建築物、河口海岸、水文與水資源、水環境與水生態、勘測與設計、農田水利與水土保持、機電與自動化、岩土工程、水庫移民及水利經濟、水利方針、政策、水利現代化論壇、工程施工與管理等等。

人才培養


2011年11月,經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准,水科院與中山大學合作設立了“中山大學廣東水利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2013年8月,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后管委會批准,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獲批設立。
2018年,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共有在站和即將進站的博士后7名。

資質資歷


證書名稱認可(許可)範圍有效期截止日期
工程諮詢單位甲級資信證書水利水電,電力(含火電、水電、核電、新能源),水運(含港口河海工程),水文地質、工程測量、岩土工程2021-09-29
工程諮詢單位乙級資信證書生態建設和環境工程2021-09-24
2016年水利檢測資質證書,岩土工程甲級、混凝土工程甲級、金屬結構甲級、機械電氣甲級、量測甲級承擔各類水利工程(含一級堤防)的岩土工程類、混凝土工程類、金屬結構類、機械電氣類、量測類質量檢測業務2019-07-28
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資質證書甲級
水文水資源調查:水文調查、水文測量、水平衡測試
水文分析與計算
水資源調查評價:地表水水資源調查評價、地下水水資源調查評價、水質評價。
水文測報系統設計、實施與維護:水文測報系統設計與實施
2023-11-11
水資源論證資質證書
規劃水資源論證甲級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
地表水甲級
農林牧漁、採礦、水利水電、電力熱力、紡織皮革、造紙、石化化工、冶金、建材木材、食品藥品、機械製造、核技術應用、其他服務業
地下水甲級農林牧漁、採礦、水利水電、電力熱力、紡織皮革、冶金、建材木材、食品藥品、機械製造、其他服務業
地下水乙級造紙、石化化工、核技術應用
2023-11-11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製單位水平評價證書5星2021-09-30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單位水平評價證書4星2021-09-30
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檢驗檢測機構計量認證2021-08-24

文化傳統


1、圖案主體構成了“GIWH”四個字母,為水科院英文名“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的簡稱。
2、“WH”下為波浪線,字母“I”形似一座大壩,體現了水科院開展水利水電研究的基本職責。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理事長(法人代表):黃本勝。
黨委副書記、院長、副理事長:匡會健。
名譽院長、首席學科帶頭人、副理事長:楊光華。
監事會主席、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姚啟文。
副院長、理事:易小兵。
副院長:陳曉文。
楊光華院長
楊光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