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村隸屬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元山鎮,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元山鎮東北部,距元山場鎮約12.5公里、距劍閣縣新縣城下寺鎮107.6公里、距廣元市145.1公里、距梓潼縣49.3公里、距綿陽市103.5公里、距省會成都市238.2公里。柳河村東連演聖鎮切山村及龍灘村、南鄰原時古鄉紅旗村、西靠王河鎮板橋村及元山鎮雙獅村、北與柘壩鄉大華村和彈埡村接壤,該村地處元山片區腹心地,是三鎮兩鄉八村結合部,並有古驛道等悠久歷史文化遺跡。全村幅員面積7.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45畝,下轄5個村民小組,截至2016年底全村住戶302戶,人口約764人。柳河地形為丘陵地帶,依山傍水地貌爽朗,幽雅天成無旱澇之憂,環境優美交通便利,126鄉道橫貫本村,地理位置優越。
柳河風光(2017年3月)
柳河村為:原時古鄉下轄行政村,1992年
劍閣縣撤區並鄉建鎮,撤銷時古鄉,同年該村併入
演聖鎮。1995年劍閣縣行政區劃調整,柳河村析出演聖鎮劃歸元山鎮管轄。
柳河因
柳樹而得其名,舊時村名為雙豐大隊(雙豐村),當時設置為大隊、生產隊,
改革開放恢復村、組制,鄉鎮稱為
人民公社,群眾稱之為社員。又因河流貫穿全村,即形成了九道拐也別稱為九曲水。
九曲水(柳河村)示意圖
柳河新建村組水泥路(2017年11月)
柳河現已貫通有一條長約1.5公里的(金土地項目)通村水泥路直通三組村委會;2017年全村新建水泥路9公里,分別為一組3.4公里:五元橋至柘壩鄉彈埡村四組李家嘴以及連接切山村與紅旗村四組路段;二組2.3公里為:松林包通往山上至彈埡村六組以及堰塘灣連接紅旗村三組路段;四組與五組3.2公里為:三組村委會至五組李家岩石河堰連接
雙獅村路段。寬度均為3.5~4米;目前這些路段已全線修通。節節延伸的村組水泥路,沿河連線縱橫成網。
元山鎮柳河秋收時節(2016年9月)
柳河村屬丘陵地帶,地勢東南略低、西北略高,海拔529—700米。多雞爪狀低梁,山間坡面平緩,且有平壩分佈。屬於夾沙土壤,土地肥沃。
嘉家河(2016年7月)
柳河全長34.8公里,起源於元山鎮二教水庫,止於柘壩鄉南橋村,途經
元山、王河、柘壩3個鄉鎮11個村匯入
西河(銀河村)。全河段柳樹成蔭風景優美,柳河屬
嘉陵江流域,主要河流嘉家河,由西向東流淌出境。
柳河新貌(2018年6月)
柳河村年平均氣溫16.3度,元月平均氣溫5.3度,七月平均氣溫26.2度,無霜期280天,年降水量900毫米,夏秋多
降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柳河風光(2017年3月)
截至2016年底,柳河村總人口764人,其中男性為:410人,女性為:354人,全村戶數為302戶。
柳河二組居民新居(2017年9月)
柳河村屬於漢族聚居區,人口以漢族為主。
柳河村藕魚種養園(2017年11月)
改革開放以來,勤勞智慧的柳河人民在
村黨支部、村委會的正確領導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搶抓機遇,當前種養業正在蓬勃發展。2016年,全村人均
純收入達到3000元。
柳河一隅(2017年3月)
柳河主要姓氏以:嘉姓、何姓、李姓等為主。其中一組以何姓居多;二組、三組、四組均以嘉姓居多,為嘉姓聚居地;五組以
李姓居多。其餘姓氏分別為:
張姓、楊姓、
賈姓、
董姓、
趙姓、
王姓、
馮姓、許姓、塗姓、母姓等。
柳河風光合集(2017年11月)
由南向北一組主要地名為:雙家山、小房灣、五緣橋、青桿林、壩頭;二組主要地名為:堰塘灣、五緣橋、松林包、石場子、大拐;由東向西三組主要地名為:油榨灣、
獅子河、嘉家橋(民心橋)、大嘉家、元寶山;四組主要地名為:土地梁、小嘉家、莊子灣;五組主要地名為:李家岩、平埡場、
佛爺岩、
石河堰等。
目前養殖有本土羊、
跑山雞等。另今年本村產業投資“日月湖”水產養殖、
生態甲魚養殖、大拐
小龍蝦養殖、油榨灣
青蛙養殖等項目,經過半年多的不懈努力,這些項目於2017年11月底圓滿完工,現已投入養殖階段。
柳河甲魚養殖產業園(2017年11月)
柳河新貌(2017年10月)
全村共有
建檔立卡貧困戶78戶210人,其中
易地扶貧搬遷戶23戶60人,聚居點集中安置11戶31人,同步搬遷戶4戶16人,分散安置16戶45人,低保政策兜底11人。
柳河村黨群公共服務中心(2017年11月)
村黨支部書記為:李國虎,駐村第一書記:王義春,
村委會主任:李仕德,村監委主任:嘉從容,村委會文書:嘉金成,村委婦聯主席:嘉雪萍。村民小組長分別為一組組長:何平,二組組長:嘉從第,三組組長:嘉培德,四組組長:嘉貴德,五組組長:李煥金。為實現早日整村脫貧,攻堅克難,砥礪奮進。
縣長張世忠指導柳河脫貧工作(2017年9月)
柳河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缺乏自然資源,經濟基礎薄弱。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鄉村旅遊和生態康養為主線;調整產業結構,穩定完善現有集體經濟收益,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招商引資,引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