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雙出口

右室雙出口

右室雙出口是一種少見而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畸形,僅占先天性心臟病的0.48%~1.67%。右心室雙出口屬於圓錐與大動脈連接異常,主、肺動脈均起源於右心室,大型室間缺損是左心室的唯一出口,主動脈與二尖瓣之間無纖維連接。

疾病概述


右室雙出口也叫右心室雙出口。此症多合併肺動脈狹窄,其病理生理與法樂氏四聯症相似,且肺動脈狹窄越重則肺血越少。合併大型室間隔缺損而不伴有肺動脈狹窄者,則肺血增多及肺動脈壓增高,心室負荷加重。此類病人對麻醉耐受差,任何導致血液動力學急劇變化和加重缺氧的因素,都可能誘發心跳驟停。
疾病分類:心外科

病因


由於胚胎髮育時圓錐動脈干旋轉不完全,使之與左、右心室對位連接發生程度不同的偏離。在胚胎髮育心襻形成期就出現圓錐,右背側及左腹側嵴融合後分隔成前外側和后內側2個圓錐,連接右心室小梁部原基,以後后內側圓錐融合於左心室而成為其流出道。右心室雙出的形成與圓錐部旋轉和吸收異常有關。主動脈與肺動脈之間的關係,半月瓣之間的關係,分別取決於圓錐間隔及動脈乾的發育。

診斷檢查


1.病史
臨床表現取決於主動脈和肺動脈開口與室間隔缺損之間的關係,注意有無肺動脈狹窄。有漏斗部及肺動脈狹窄者,類似法洛四聯症,可有缺氧性昏厥,蹲踞及杵狀指趾。無肺動脈狹窄者肺血增多,易發生肺動脈高壓,類似巨大室間隔缺損。
2.體檢
心前區隆起,胸骨左緣3、4肋間粗糙收縮期雜音,伴震顫,肺動脈第二音減輕或消失。
3.心電圖
無肺動脈狹窄者,有右心室肥厚,也可有左心室肥厚,P-R間期延長,常見室內傳導阻滯。伴有肺動脈狹窄者,有右房肥大和右心室肥厚及室內傳導阻滯,也可有左心室肥厚,P-R間期延長。
4.X線檢查
一般有心影增大,左第4弓延長,有肺動脈狹窄者,肺血流量減少與法洛四聯症相似。無肺動脈狹窄者,肺血流量增多,類似巨大室間隔缺損合併肺動脈高壓。
5.心導管檢查和右心導管造影
無肺動脈狹窄者,左、右心室壓力相等,但室間隔缺損小者,左心室壓力較右心室和肺動脈壓力高。有肺動脈狹窄者,肺動脈壓力降低,右心室血氧飽和度高於右心房。右心室造影主、肺動脈同時顯影。
6.超聲心動圖
示主動脈、肺動脈均起源於右心室,或1支大動脈起自右心室,另1支大動脈90%起源自右心室,主動脈與肺動脈在同一平面,主動脈瓣和二尖瓣無纖維連接。

治療方案


手術適應證:
1.無肺動脈狹窄者,應在嬰幼兒時施行手術,根據室間隔缺損與主動脈瓣口之間距離,可在右心室內安放心內隧道或管道,但在肺動脈下的室間隔缺損可選用大動脈調轉術和修復室間隔缺損。
2.有肺動脈狹窄者,可在4~5歲時手術,以便安放適宜口徑的心外管道。
3.左心室舒張末期容量>30ml/m2,肺/體循環阻力<0.75。

治療原則


右室雙出口的類型,按Van Praagh字標命名法,在臨床上多見的是SDD型,其次為SDL型和ILL型,還有少數為SLL型、IDD型和IDL型等,其手術方法應按畸形的類型、室間隔缺損的位置和有無肺動脈狹窄等而定。
1.根據室間隔缺損的位置選用心內隧道或管道,室間隔缺損過小者應切除缺損前上緣肌肉以擴大缺損,防止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2.SLL型的室間隔缺損危險區位於缺損前緣和上緣,修復此處時應縫在有心室面,可避免損傷傳導束。
3.合併肺動脈狹窄者,在SDD型和ILL型應用跨越瓣環的右室流出道補片,但在心內安放管道的病例,則作右室到肺動脈的心外管道。在SLL型和IDD型應用左心室到肺動脈心外管道。
4.SDL型和IDL型遠離大動脈的室間隔缺損合併肺動脈狹窄病例,可行改良Fontan手術或全腔靜脈-肺動脈連接術。
5.Taussig-Bing主動脈瓣下狹窄,補片覆蓋肺動脈開口和室間隔缺損,肺動脈近心端與升主動脈端側吻合。
6.術后測壓,右室/左室或在SLL和IDD型的左室/右室收縮壓比值應<0.75,否則仍有殘餘阻塞,應修復。
7.合併畸形:常見合併多種畸形,如動脈導管未閉、主動脈狹窄、左上腔靜脈、冠狀血管畸形、右旋心或左旋心、完全房室間隔缺損等,應根據病情行相應處理。

常見併發症


1、室間隔缺損再通
2、三度A-VB
3、低心排綜合症
4、左室流出道狹窄
5、右室流出道狹窄

術后注意事項


1、手術后常規強心利尿治療3-6個月,並注意補鉀。
2、心功能較差的患者應延長強心利尿治療時間,並適量加用轉換酶抑製劑等血管活性藥物。
3、建議每年進行1次心電圖、X線胸片和超聲心動圖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