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賽美術館

巴黎奧賽美術館

奧塞美術館是位於法國巴黎的一家近代藝術博物館,主要收藏從1848年到1914年之間的繪畫、雕塑、傢具和攝影作品。博物館位於塞納河左岸,和盧浮宮斜對,(直接隔河和盧浮宮門前的杜伊勒里公園相對)。

原來是建於1900年的火車站,是從巴黎到奧爾良鐵路的終點奧爾賽車站。1939年進入巴黎的鐵路取消,車站關閉。1978年被列為受保護的歷史建築,1986年改建成為博物館,將原來存放在盧浮宮的、在茹德葆博物館的以及在蓬皮杜藝術中心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內的有關藏品全部集中到這裡展出。大廳中還保留著原來的車站大鐘。

發展歷史


由拉魯籌建奧塞美術館位於塞納河的左岸,這是由一個廢舊的火車站而建成的美術館。隔著塞納河。從奧塞美術館可以直接眺望盧浮宮,以及橘園美術館。在1986年12月9月,奧塞美術館的落成開幕典禮上。法國總統密特朗特别致辭:“擁抱過往情懷,在自由的思想下盡情享受一切美好的事物。”這正體現了巴黎人的精神及生活態度。
奧塞美術館的收藏以印象派繪畫為主,有莫奈的睡蓮、雷諾阿的畫,其藏品部分來自盧浮宮,蓬皮杜文化中心,盧森堡博物館等所贈,及一些收藏家捐贈,除繪畫作品以外,還有傢具、雕刻及平面藝術等。奧塞美術館現在擁有的油畫作品約2300幅、雕塑1500件、250幅粉畫、1100件手工藝品、1.5萬件圖版、建築模型、都市發展規劃草圖、書籍和圖案設計等各類藝術精品和資料,成為法國僅次與盧浮宮和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的第三大藝術美術館。
奧賽美術館里的時鐘
奧賽美術館里的時鐘
這座曾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的奧賽博物館座落於法國巴黎賽納河的左岸,與盧浮宮隔河相望。是當今巴黎三大藝術寶庫之一,以收藏19、20世紀印象派畫作為主,而雷諾瓦的加雷特磨坊舞會,梵高自畫像、莫內的藍色睡蓮等作品都是鎮館之寶。1898年奧塞博物館的原址為巴黎通往法國西南郊區的一個火車站,但在1940年即已沒落,閑置了約47年之後,1986年將火車站改建成奧塞博物館。為了實現全面性的展覽,該館收集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品,其他許多作品來自盧浮宮。建築、雕塑、繪畫、素描、攝影、電影、裝飾藝術都在此完整的展出。
奧賽博物館與盧浮宮、蓬皮杜中心一道被稱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館內主要陳列1848年至1914年間創作的西方藝術作品,聚集了法國近代文化藝術的精華,填補了法國文化藝術發展史上從古代藝術到現代藝術之間的空白,使奧賽博物館成成為聯結古代藝術殿堂盧浮宮和現代藝術殿堂蓬皮杜中心的完美的中間過渡。
奧賽博物館是由廢棄多年不用的奧賽火車站改建而成,1986年底建成開館。改建后的博物館長140米、寬40米、高32米,館頂使用了3.5萬平方米的玻璃天棚。博物館實用面積5.7萬多平方米,共擁有展廳或陳列室80個,展覽面積4.7萬平方米,其中長期展廳1.6萬平方米。
奧賽博物館的收藏博大精深,共收藏近代藝術作品4700多件,內容涵蓋繪畫、雕塑、傢具、手工藝品、建築、攝影等幾乎所有的藝術範疇。其中,最負盛名的是19世紀下半葉精美的藝術收藏品。

建築布局


梵谷的《教堂》
梵谷的《教堂》
從昔日的宮殿變成一座火車站,又從一座火車站改為藝術博物館,這就是珍藏了一些世界最名貴的繪畫作品的奧賽美術館值得艷羨的大致沿革。
1897年,當時的奧爾良鐵路公司在塞納河右岸奧賽宮的遺址上修建了一座精緻華麗的火車站,以迎接1900年在巴黎舉辦的萬國博覽會,為來參加博覽會的人提供公共交通。建築結構採用工業革命后帶來的新型金屬和玻璃材料,但是為了和周圍高貴的環境相稱,外牆面採用高貴的石材加上生動的石膏雕像,遮住金屬支架,而內部在玻璃穹頂下加上第二層用石膏雕琢藻井裝飾成的穹隆。工程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奧賽火車站於1900年7月14日法國國慶日落成。
隨著機械化的進步,奧賽火車站很快不能滿足新型火車的需求,它的站台太短,以至於從1939年以後,逐漸被鐵路聯營公司廢棄。
從那以後,奧賽火車站成為形形色色的活動場所:電影拍攝地、拍賣公司的臨時拍賣場、劇院搭戲台。1977年,吉斯卡爾.德斯坦總統決定實施蓬皮杜總統曾提出的方案,將舊火車站改造為博物館,專門保存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半個世紀內的藝術創造,包括繪畫、雕塑、建築設計的草圖和模型,裝飾藝術(傢具、工藝品、等等),以及19世紀重大的科學和文化發明,比如照相術、電影、圖書、海報等,改造工程從1983年開始,一千名工人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作為一座十九世紀的藝術博物館,奧賽美術館於1986年12月日舊貌換新顏,舉行了落成開館典禮。1996年舉行了開館十周年慶典。自從開館以來,參觀人數已超過了三千萬,也就是說,平均每年接待250萬人。
現在的奧賽美術館里收藏的名師作品有:安格爾、德拉克洛瓦杜米埃庫爾貝、米勒、德加馬奈、莫內、雷諾阿、塞尚、梵高、高更羅丹,等等。
奧賽博物館開闊的中心展廳
奧賽博物館開闊的中心展廳
坐落在巴黎市塞納河左岸的奧賽博物館,與盧浮宮隔河相望,1986年12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這是一座舊火車站改建的博物館。奧賽火車站是建築師拉魯的傑作,為迎接1900年世界博覽會,於當年7月14日法國國慶日正式交付使用。它是按歷史建築物的標準設計建造的,採用全鋼架結構,玻璃天頂,外觀壯麗。但電力機車問世后,列車加長,月台已容納不下,於是另建新的火車站。1969年,從奧賽火車站開出最後一班火車,從此,火車站被廢棄不用。70年代初,法國文化部把它列為國家文物。以後,蓬皮杜總統提議將其改建成盧浮宮的附屬館,專門展示19世紀藝術。經過吉斯卡爾·德斯坦和密特朗兩位總統的努力,政府投資13.6億法朗,由美國女建築師奧蘭蒂設計,100家公司的1200名工人連續工作6年,終於把奧賽火車站改成博物館。

展出作品


奧賽博物館擁有80個展室、470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這裡集中了1848年至1914年有代表性的繪畫和雕塑作品。博物館的大門設在西側,進入館內,是一個高32米、寬40米、進深138米的明亮大廳,由於大廳的拱頂和西側為玻璃覆蓋,因而不會產生從戶外進入室內的明暗感。中央大廳是進入各展廳的通道,也是休息室,廳內還陳列著呂德的雕塑、巴里的巨大動物雕像以及普拉迪埃的大理石浮雕。在長廊盡頭佇立著卡爾波的《舞蹈》雕塑。大廳兩側便是一間間展室。
兩側的展室各有3層,一樓是1848年至1875年的繪畫作品,北側陳列的是現實主義畫派的代表作和印象派初期的作品,包括多米埃、科羅、米勒以及巴比遜學派的作品。印象派代表人物馬奈1865年畫的《草地上的午餐》也在其中。一樓南側陳列著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折衷主義、象徵主義等畫派的作品,其中包括德拉克魯瓦、安格爾等著名畫家的多幅作品。在這一層還有一個建築藝術陳列廳,藏有埃菲爾家族捐獻的埃菲爾鐵塔的模型、草圖、設計底稿等。
在第二層展室中陳列的是雕塑作品,作者有羅丹、馬約、布爾戴爾等。還有19世紀末學院派畫家的作品以及200世紀初葉立體主義野獸主義畫派的繪畫。
第三層主要展出的是印象派畫家的作品。由於靠近大廳的玻璃拱頂,光線好,非常適合擺放印象派繪畫。在這裡有塞尚、馬奈、雷諾阿、德加、莫奈、西斯萊等人的作品,印象派繪畫是奧賽博物館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在這一層除印象派外,還有新印象派納比派的作品。
奧賽博物館以豐富的收藏展現了19世紀法國藝術的輝煌時代,而1848年以前的藝術作品都陳列在盧浮宮內,1914年以後的藝術作品收集在蓬皮杜中心的現代藝術博物館里,因此,盧浮宮—奧賽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為觀眾提供了完整的藝術發展過程。
奧賽博物館的展品
奧賽博物館的展品
奧賽美術館數字統計:
使用面積:45000平方米
展廳:16000平方米
作品:25985件
其中油畫:3365件
粉筆畫:205幅
雕塑:1170件
建築作品:4800件
工藝品:1100件
照片:15000張
文獻品:350件
巴黎奧賽美術館
巴黎奧賽美術館
奧賽美術館的展品按藝術家的年代和流派分設在大廳的底層、中層和頂層。
底層展出的是1850年至1870年的繪畫、雕塑和裝飾藝術作品,其中有安格爾、德拉克洛瓦、德加、莫奈、羅丹等的作品。
中層陳列的是1870年至1914年的作品,其中有第三共和國時期的官方藝術、象徵主義、學院派繪畫以及新藝術時期的裝飾藝術作品。
頂層集中展示的是印象派以及後印象派畫家的作品,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主要畫作最多的地方。因此,有人稱之為印象主義畫家的殿堂。不但內部收藏各類的藝術品,古典主義藝術風格的建築物本身也是頗有看頭。它的屋頂採用玻璃,可在自然光線下欣賞藝術作品。

場館特色


奧賽博物館最享有盛名的是展出19世紀下半葉相關作品,擁有非常精美的藝術品收藏。這些作品主要創作於1850年至1914年間。收藏的範圍涵蓋了多個學科,涉及所有的藝術範疇:繪畫、雕塑、傢具、藝術物品、建築、素描和攝影。
奧塞美術館的收藏以印象派繪畫為主。
巴黎奧賽美術館
巴黎奧賽美術館
主要保存有印象派畫家以及其他一些近代藝術作品,有:
奧諾雷·杜米埃
古斯塔夫·庫爾貝
讓·弗朗索瓦·米勒
文森特·梵高
巴伯羅·畢加索
卡米爾·畢沙羅
埃德加·德加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奧古斯特·羅丹
喬治·修拉
保羅·塞尚
瓦西里·康定斯基
安東尼·德·拉岡德拉

重要活動


蔥頭靜物
巴黎奧賽美術館
巴黎奧賽美術館
《蔥頭靜物》簡潔 和諧、格調高雅,堪稱經典之作,集中體現了塞尚藝術的特徵。塞尚(1839-1906)被稱為“現代繪畫之父”,美術史上有“塞尚以前”、“塞尚以後”的說法,塞尚被看作是一個分水嶺。作為第一個從真正意義上用主體意志改變藝術對象的畫家,塞尚對畫面結構的處理和解釋給後來的立體派繪畫以直接的啟發。塞尚藝術具體的貢獻是“用色彩造型”、“藝術變形”和“幾何程式”。塞尚在繪畫前從來不打草稿,相反,他首先要做的是藉助對色彩的分層,通過自由聯想同時進行比較和對比,創造出空間和色彩透視的深度感,由此造就出並非一個而是多個透視。塞尚的作品,不是由線構成,而是色彩的產物。塞尚的作品中,很少能看到標準的幾何形體,而是根據個人特殊的感受,改造對象的形體,使之更單純、堅實和引起重量感。塞尚想使繪畫上的形象,變得像雕刻甚至建築那樣穩定、堅實不可動搖。塞尚以這種革命性的、前無古人的的藝術,一直影響著西方近百年來的現代美術,對布拉克、畢加索格里斯以至蒙德里安等以形體、構成為主的畫家影響更大。
沙灘上的兩個女人
油畫《沙灘上的兩個女人》,是高更的作品。被稱為“原始性的狂人”的高更(1848-1903),其藝術傾向表現出對時代文明的偏離,他像避開暗礁一樣逃避現代文明的生活,並以風格化的藝術,給現代美術尤其是野獸派的產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為逃避文明世界的侵擾,尋找新的、更原始、更真實而又更真誠的生活方式,高更浪跡天涯,他拋下家庭、孩子和工作,拒絕接受輕易可以得到的榮譽和收穫,長期生活於遠離人煙的太平洋小島———塔希提島,一直住到去世為止。在塔希提島上,高更發現了未經污染的自然的色彩、原始古樸的藝術,由此,高更以絕對認真的態度把這平實的形式、濃烈的色彩,畫進了他的畫中。這幅作品就是他來到塔希提島不久后創作的。高更獨特的作畫方法得益於日本浮世繪的啟迪。具體地講,就是用平塗的色面、強烈的輪廓線以及主觀化的濃郁凄艷色彩來表現經過概括和簡化了的形,顯出強烈的個性。他總喜歡用深綠和桔紅的對比,再加上棕綠、淡黃與黑。這種色彩的偏愛,一方面是來源於對土人生活的感受,另方面也是因為他刻意追求熱烈、粗野的美。高更的畫不論是形或色彩都服從於一定的秩序,服從於某種幾何形的圖案,具有很強的音樂性、節奏性和裝飾性。
向日葵和阿爾的教堂
梵谷的《向日葵》和《阿爾的教堂》此刻也在牆壁上與人們友好地打招呼。激情近於瘋狂的梵谷(1853-1890),出生於荷蘭北部的布拉班特省,是一位牧師的長子。1890年7月27日,性格孤僻的梵谷在巴黎郊外田野上用子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梵谷只活了37歲,正式創作繪畫的時間不超過十年,但梵谷具有對於自然和生命的強烈熱愛和細膩的情感,以及常人無法企及的敏感,因此創作出了偉大的作品。梵高同代的名畫家裡奧埃說:“他長時間地蓄意創造一種新的繪畫,這是一種非常單純的、易懂的、近乎兒童畫似的藝術。能夠打動沒有細緻微妙藝術感覺的普通人們。”梵谷有種特殊的嗜好———畫向日葵,而且是不停地畫。梵谷把畫畫當作宣洩情感的一種最佳方式,在他眼裡,向日葵不是尋常的花朵,而是太陽之光,是光和熱的象徵,是他內心翻騰的感情烈火的寫照,是他苦難生命的縮影。1890年6月創作於阿爾村的《阿爾的教堂》,是梵谷晚期的作品,當時梵谷處於最艱難困苦的階段。梵谷在離開聖·雷米精神病醫院后,曾在這裡度過了一段平靜又充滿幻想的歲月,但此後又陷入極度痛苦和瘋狂之中。從他那濃重而扭曲的筆畫、所用的厚厚的顏色可以看出他內心有一種十分強烈的、幾乎瘋狂的戲劇感受。在梵谷的眼中,天空不是寧靜、清晰的,似乎是由某種奇怪的天體力量促動著;畫面上,柏樹長長的枝條彷彿是被扭曲了的火焰,太陽看上去隨時要爆炸。畫作表明了梵谷對生活的悲觀認識。在梵谷的筆下,所有的人和事都充滿了暴力和絕望,梵谷把一切東西都扭曲、變形了。

作用價值


《苦艾酒》埃德加·德加
《苦艾酒》埃德加·德加
如果說盧浮宮是“神”的藝術,那麼奧賽美術館和蓬蓽度中心就屬於“人”的和“非人的”。巴黎的這三本藝術教科書跨越時間的隧道,展現了一部完整的西方的美術史。三大藝術寶庫的建築本身也各有特點。除了盧浮宮那頗具爭議的金字塔之外,擁有五層樓高的拱頂和巨大精美黃金掛鐘的奧賽美術館居然是由一個古典主義藝術風格的火車站改建的。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拱形大廳居然花費了12000噸鋼材,比埃菲爾鐵塔的鋼材用量還要大。這裡收藏的繪畫和雕塑尤其是印象派 作品,會讓你重新衡量藝術與現實的距離。你要準備好充裕的時間來欣賞這些延續著歷史,秉承著未來的作品。高更、盧梭、塞尚、德加、雷諾阿、馬奈,光是說說這些名字就足夠讓人心情愉悅。樓下安格爾的《泉》、米勒的《牧羊女》、《晚禱》和《拾穗者》以及庫爾貝的許多代表作品,絕對一路精彩。即使對藝術一竅不通,梵高那極具生命力的畫作也一定會讓你駐足。這位生前窮困潦倒,死後聲名顯赫的大師幾乎就是把他的生命轉化成了燃燒的色彩。而執著的莫奈,一幅《睡蓮》就足以讓人銘記他的名字,如此單一的東西竟然被渲染的色彩飽滿豐盈,讓你不由的感慨與欽佩。而觀者最多的,恰恰是當年被正統藝術沙龍所拒絕的馬奈名作《草地上的午餐》,是不是驚世的藝術往往都要經歷更多的磨難與苦痛呢?
因為這裡不僅是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學院派、自然主義和象徵主義的大本營,更是了解近現代西方文化和藝術最好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