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夏·貝爾
美國男小提琴家
約夏·大衛·貝爾(Joshua David Bell,1967年12月9日-)是一位著名的美國小提琴家,曾獲得格萊美獎。
Joshua Bell(約夏貝爾)1967年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州,5歲便開始學琴,展現出過人的音樂天賦。千萬不要以為約夏貝爾只是一位外表斯文的音樂家而已,實際上,他也是個籃球高手,而且在他10歲時還晉級了美國國家網球聯賽的總決賽呢。12歲時他立志為音樂奉獻一生,光芒初現的貝爾於卡內基廳舉辦首演,並獲艾佛利費雪獎的肯定,而那年他才14歲。之後的約夏貝爾,獲獎無數平步青雲,縱橫樂壇20年,且相繼獲得奧斯卡與葛萊美獎的榮耀加冕,可謂正處於個人音樂生涯的顛峰狀態,而那年他才32歲,人生最非凡的黃金時期。
約夏貝爾曾與許多大師級的人物合作過,包括:小澤征爾、穆特、約翰。威廉姆斯...等等。他擔綱的由張艾嘉、Samuel L.Jackson主演的國際影展巨作《紅色小提琴》電影音樂的演出,與配樂家柯瑞格里亞諾合作,讓《紅色小提琴》的生命再度透過他的巧手而栩栩如生,奧斯卡最佳電影原聲帶的名號可畏當之無愧。這樣的成就不禁要讓許多樂迷懷疑,是否約夏貝爾就是帕格尼尼重生的小提琴家呢?還是誠如John Corigliano所說的“Joshua plays like a god!”。
2007年1月12日,《華盛頓郵報》邀請約夏·貝爾選擇在華盛頓特區的地鐵朗方廣場站(Enfant Plaza)L入口裝作街頭藝人連續演奏45分鐘,在這個期間他表演了巴哈,舒伯特等難度極大的曲目,他所用的小提琴亦是義大利斯特拉迪瓦里家族在1713年製造的當今世界上最名貴的提琴之一,價格高達350萬美元。表演的45分鐘里,共有一千多個路人經過,只有7個路人駐足觀看,其中有一人發現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約夏·貝爾,而他亦只被27人共“施捨”了32美元(不包括認出他的人給了他的20美元),而他在波士頓歌劇院的演出門票每張高達300美元,亦是一票難求
音樂“誠懇”比“純正”更重要
2008年,貝爾與英國聖馬丁樂團選擇錄製了維瓦爾第的《四季》。這組可算是古典曲目里最“流行”的作品,近年頻頻被“流行古典”組合當成成名作,貝爾自己就這部作品,也都演出過幾百次了。但他認為,詮釋任何一首古典音樂作品,本身都是重敘故事的過程,“私人得很”。《四季》雖然流行得幾近泛濫,但聽者“絕找不出兩版完全相同的錄音”———尤其是如今,有人用復古樂器去做仿古演繹,有人則會採納浪漫派身心投入的風格。不管是哪種形式,貝爾認為,維瓦爾第時代的音樂都有足夠的即興空間,任由發揮。
貝爾一方面喜歡古典音樂里不主張自溺情緒的成分,另一方面,他並不拘泥於所謂“純正”的演繹。只要詮釋者是誠懇的話,他歡迎各類個人化的演繹。貝爾舉例:兩位英國“古樂派”指揮家羅傑·諾林頓和約翰·艾略特·加迪納處理貝多芬的交響樂時,都去除了原樂譜中的許多沉甸甸。而這樣的處理,貝爾認為反倒是給作品注入了新能量。
貝爾合作得最多、所受啟發也最多的獨奏家,是英國大提琴家史蒂芬·伊薩利斯。“他拉琴的表現力很難去歸類,既不是自我意識強烈的巴洛克風格,卻比起很多當今的大提琴家,更偏向巴洛克。”貝爾認為很多人演奏起巴洛克音樂來,自我痕迹太濃,實質的表現因而遺失了。拉《四季》時,貝爾感覺曲子里充滿了幽默,因此演奏也不能太圓滑。當他嘗試用上了草根式的情感去演奏,貝爾感到樂趣無窮。
貝爾很喜歡和英國聖馬丁樂團合作,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喜歡兼當樂團指導的感覺:與室內樂團、沒有指揮的小樂團合奏,他會用琴去引導音樂家們。
對於錄音,貝爾很想提醒樂迷“別看得太重”了:那隻能算是演奏者在某個瞬間的“寶麗來”而已,萬不能當成長期的參照。
這樣的“寶麗來”快照,還包括了貝爾的新專輯《在家和朋友們一起》,他與斯汀、小號手克里斯·波提等人合作。貝爾從16歲就認識波提了,兩人在大學時代就常在一起玩。而2008夏天,貝爾會與斯汀在義大利攜手演出。貝爾覺得,儘管斯汀算是流行領域的“明星”,但大家一起製作的是十七世紀的古典樂專輯。“他是傑出的音樂家,我們有很多相同點。很難說我會和其他流行樂明星合作愉快,但是和斯汀在一起,一切都很自然。”
孟德爾頌/布魯赫:小提琴協奏曲
克萊斯勒經典小品輯
聖桑精華名作
巴伯/華爾頓:小提琴協奏曲
柯尼斯:小提琴詠嘆調,小提琴與吉他雙協奏曲等
電影原聲帶 / 紅色小提琴
音樂心大地
約夏貝爾 / 西城故事組曲
偉大作曲家 101 第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