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管結石病

結石發生在肝內膽管的疾病

肝膽管結石病是一種結石發生在肝內膽管的疾病,又稱肝內膽管結石。肝膽管結石病常合併肝外膽管結石。發病原因主要是感染因素和飲食因素。肝膽管結石病臨床主要表現為上腹部疼痛、寒戰高熱、黃疸、肝區或胸背部脹悶不適。肝膽管結石病的治療有微創保肝取石、手術治療。多數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后可逐漸痊癒,部分有複發傾向。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或外科、消化內科或內科

病因


● 肝膽管結石病發病原因主要是感染因素和飲食因素。
● 感染因素:如膽管炎、膽道蛔蟲感染、膽道畸形、狹窄等。
● 飲食因素:如高脂飲食、高糖飲食。

癥狀


● 肝膽管結石病臨床表現有上腹部疼痛、寒戰高熱、黃疸、肝區或胸背部脹悶不適。
● 上腹部疼痛:可為膽絞痛或持續性脹痛。
● 寒戰、高熱、黃疸(皮膚、鞏膜黃染)。
● 右肋下及下胸部常有疼痛不適,可放射至背、肩部。

檢查


● 確診肝膽管結石病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
● 腹部超聲:診斷肝膽管結石的首選方法。
● 腹部CT:可以了解結石在肝內膽管分佈的情況。
● 經皮肝穿刺膽管造影(PTC):診斷肝膽管結石的經典方法。
● 磁共振胰膽管造影(MRCP):無創的膽道影像診斷方法,可多方位顯示肝內膽管樹,結合原圖像可準確判斷肝內結石的分佈、膽管系統和肝實質的病變。它兼具斷層掃描及膽道成像的優點,對肝膽管結石的診斷價值優於CT和直接膽道顯像方法。
● 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膽道鏡檢查、膽道子母鏡檢查:對本病有明確的診斷及治療價值。

診斷


● 醫生主要根據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等診斷肝膽管結石病。
● 臨床癥狀:上腹部疼痛、寒戰高熱、黃疸、肝區或胸背部脹悶不適等癥狀。
● 影像學檢查提示肝總管或左右肝管處有環形狹窄、狹窄近端膽管擴張,其中可見結石陰影;左右肝管或肝內某部分膽管不顯影;左、右葉肝內膽管呈不對稱、局限性、紡錘狀或啞鈴狀擴張,即可確診。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肝外膽管結石、胰頭癌、肝硬化、急性胰腺炎、病毒性肝炎、血吸蟲病、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等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病史、臨床癥狀、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法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肝膽管結石病的治療有微創保肝取石、手術治療。

微創取石

● 經皮經肝膽道鏡碎石取石或聯合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和放射介入治療複雜的肝膽管結石。

手術治療

● 手術治療可有效去除病灶、解除梗阻、取盡結石、確保引流通暢,並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複發,是治療肝膽管結石患者的主要手段。
● 手術的方法主要有高位膽管切開取石、膽腸內引流、肝葉(段)切除等方法。

危害


● 肝膽管結石病可能引起急性膽管炎、局部肝組織的萎縮、損害,甚至引起癌變,甚至危及生命。
● 影響正常生活.
● 引起嚴重併發症:肝膽管結石病如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出現重症肝膽管炎、膽源性肝膿腫等許多併發症。長期會引起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症、慢性膽管炎、多發性肝膽管狹窄、肝葉纖維化萎縮、肝硬化等,甚至可引起肝膽管癌,危及生命。

預后


● 肝膽管結石病的預后與是否有基礎疾病、是否及時住院治療、是否有併發症等有關。
● 多數患者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后可逐漸痊癒;部分患者有複發傾向。

預防


● 避免高脂、高糖飲食。
● 積極治療相關疾病,如膽管炎、膽道蛔蟲感染、膽道畸形、狹窄等。
● 每年體檢一次,以便能及早發現肝膽管結石病。

參考文獻


● [1] 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吳孟超,李夢東。實用肝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併發症


1.急性期併發症
主要是膽道感染,包括重症肝膽管炎、膽源性肝膿腫及伴隨的感染性併發症。感染的誘因與結石的梗阻和膽道的炎性狹窄有關。急性期併發症不僅死亡率高,而且嚴重影響手術效果。
2.慢性期併發症
全身營養不良、貧血、低蛋白血症,慢性膽管炎和膽源性肝膿腫,多發性肝膽管狹窄,肝葉纖維化萎縮,膽汁性肝硬化、門脈高壓症,肝功能失代償,以及與長期膽道感染和膽汁滯留有關的遲發性肝膽管癌。本病的慢性期併發症既增加了手術的困難,也影響手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