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真帖
藏真帖
懷素《藏真帖》,行草書作品,6行,51字。懷素在文中敘述北上向名家求教書法,特別是向顏真卿學習書法的經歷。《藏真帖》用筆瘦勁而字形圓渾。“顏尚書”三字雄健高標,特立獨出。作品后三行快意書寫,顯露出懷素“若有所得”的喜悅之感。
【名稱】藏真帖
【作者】懷素
【年代】唐代
【書體】行草
【材質】紙本墨拓
【字數】6行,51字
《藏真帖》與《律公帖》合刻,縱140厘米,橫49厘米。刻石立於西安碑林第三室,為豎方形,1093年(宋元祐八年)游師雄重刻。
懷素字藏真,生於零陵,晚游中州。所恨不與張顛長史相識。近於洛下偶逢顏尚書真卿,自雲頗傳長史筆法,聞斯八法若有所得也。
《藏真帖》“晚游中州”的中州,指中原地區。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帶)地處九州之中,稱為中州。 “張顛長史”為張旭,唐代書法家。初為常熟尉,後任“右率府金吾長史”之職,以其官職而稱“張長史”。因張旭草書作品與其性格有狂放不羈的一面,故稱“張顛”、“顛旭”。張旭擅狂草,有“草聖”美譽,有《古詩四帖》(傳)等作品。
“近於洛下偶逢顏尚書真卿”是指近來於洛陽偶遇顏真卿。洛下:洛陽城。南朝梁劉令嫻《祭夫徐悱文》有“調逸許中,聲高洛下”句。“顏尚書真卿”指顏真卿。顏真卿字清臣,擅書法,有《祭侄文稿》等作品傳世。顏真卿曾兩度任刑部尚書,故稱“顏尚書”。“八法”指永字八法,在文中代指筆法。顏真卿有《述張長史十二筆意》一文,敘述詳備。
《藏真帖》局部
宋代黃庭堅在《山谷題跋》評顛張醉素云:“懷素草工瘦,而長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勁難得也。”觀《藏真帖》“張顛”、“法聞”諸字皆細瘦,徐利明分析懷素草書道:“因為狂草書超乎尋常的疾勢(速度)和連綿纏繞,往往數字一筆的線條運動方式,順乎自然地與瘦勁的線條形態相適應。”
懷素像
772年(大曆七年)秋日,懷素持錫回鄉,途出東都,適逢名書家顏真卿時客洛陽,曾趨謁拜訪,僧儒論書,遂為書壇盛事。陸羽《僧懷素傳》記其事:
至晚年,顏太師真卿以懷素為同學鄔兵曹弟子,問之曰:“夫草書於師授之外,須自得之。張長史睹孤蓬驚沙之外,見公孫大娘劍器舞,始得低昂迴翔之狀。未知鄔兵曹有之乎?”懷素對曰:“似古釵腳,為草書豎牽之極。”顏公於是倘佯而笑,經數月不言其書。懷素又辭之去,顏公曰:“師豎牽學古釵腳,何如屋漏痕?”懷素抱顏公腳唱“賊”。久之,顏公徐問之,曰:“師亦有自得之乎?”對曰:“貧道觀夏雲多奇峰,輒常師之。夏雲因風變化,乃無常勢,又遇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顏公曰:“噫,草聖之淵妙,代不絕人,可謂聞所未聞之旨也。”
懷素四十歲時向顏真卿求教筆法,並請作序以“冠諸篇首”。宋代董逌《廣川書跋》說:“書法相傳,至張顛后,魯公(顏真卿)得盡於楷;懷素得盡於草。”懷素是通過顏氏而學到張旭筆法的。
顏真卿對懷素說:“我二十多歲時,曾游長安,師事張旭二年,略得筆法,自以為未穩。三十五歲,從醴泉罷職回來,又特往洛陽去訪張旭,繼續求教。有次我再三要求張長史教筆法,長史許久不說,乃左右盼望,心情不舒暢而去,我跟在他後面,走到東竹林院小堂里,張公坐在床上,命我居於小榻邊,說道:‘筆法玄微,難妄傳授,非志士高人,豈可言其妙!書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子,可須思妙。’”
張旭舉出“十二筆意”授顏真卿,顏就把“十二筆意”即“平謂橫、直謂縱、均謂間、密謂際”等傳授給懷素。又問懷素道:“你的草書除了老師傳授外,自己有否獲得感受?”懷素道:“貧僧有一天傍晚,曾長時間地觀察夏雲的姿態。我發現雲朵隨著風勢的轉化而變化莫測,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蛟龍翻騰,或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或如大鵬展翅,平原走馬,不勝枚舉,美妙無窮。”顏真卿說:“你的‘夏雲多奇峰’的體會,使我聞所未聞,增加我的廣識,‘草聖’的淵妙,代不乏人,今天有你在,後繼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