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6條詞條名為張瓊的結果 展開
- 書法家
- 銅陵市商務局黨組書記
- 湖北省宜昌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
- 後周趙匡胤手下
- 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
- 北齊人物
- 芮城縣委副書記
- 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
- 重慶市大渡口區政協主席
- 重慶市黔江區政府副秘書長
- 中央財經大學講師
- 重慶市輔仁學校副校長
- 浙江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 中國女歌手
- 上海市政協第五屆委員會委員
- 安順市財政局副局長
- 上海著名選琴師
- 浙江省溫州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
- 貴州省駐滬單位黨委書記
- 甘肅農業大學教師
- 天壇普華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 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主任
- 上海市金山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長
- 湖南執業醫生
- 書畫家
- 湖南盛世邁克展示展覽有限公司創始人
- 上海市莘庄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
- 龍市鄉中心小學副校長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 福州八中高級教師
-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質控辦副主任
- 黃埔軍校將領
- 安徽廣播電視台科教頻道副總監
- 宜昌市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
- 長沙市天心區殘聯幹部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張掖分公司店長
張瓊
北齊人物
張瓊(473-538年),字連德,代地蔚州徠(今河北蔚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後期將領。
張瓊跟隨葛榮參加了六鎮起義。武泰元年(528年)九月,兵敗歸降爾朱榮。永熙二年(533年),爾朱兆兵敗后,歸降高歡。天平五年(538年),十一月卒,贈使持節、燕恆雲朔四州諸軍事、大將軍、司徒公、恆州刺史。
張瓊戎馬一生,經歷了北魏末年六鎮起義、河陰之變、北海王元顥叛降南梁直至東魏建國等一系列事件。
張瓊,字連德,代人也。年輕時強壯健康,有武藝,北魏時從蕩寇將軍升為朔州征虜府外兵參軍。隨葛榮作亂,榮敗,爾朱榮拜他做了都督。因征討元顥有功,除汲郡太守。建明初,為東道慰勞大使,封行唐縣開國子,食邑三百戶。,轉太尉長史,出為河內太守,除濟州刺史。爾朱兆敗,投奔高祖,遷汾州刺史。天平中,高祖偷襲夏州成功,以瓊為慰勞大使,並留他鎮守夏州。不久,張瓊因北周文帝攻城,戰死,贈使持節、燕恆雲朔四州諸軍事、大將軍、司徒公、恆州刺史。瓊有二子,長曰忻,次曰遵業。
張瓊[北齊人物]
孝明帝孝昌元年(525年),六鎮爆發了武裝起事,昔日國之爪牙,今則成為反對北魏政權的“叛民”。北魏雖多次進兵鎮壓,但仍未將亂事平定,最後依靠原六鎮所抵禦的柔然兵,把起義鎮壓下去。亂事雖平,但六鎮軍民的安置,又成為一個棘手的社會問題,因此引發日後葛榮領導的更大規模的河北起事。
河北起事是杜洛周率領因六鎮起義失敗而被俘遷到河北的兵民在上谷(今北京延慶縣)發動的起義。起義反抗北魏政府的殘酷統治,得到了人民的普遍響應。
孝昌二年(526年)八月,鮮於修禮(後由葛榮領導)也在定州(今河北定州市)起義,兩支起義軍所向披靡,北魏政府軍節節敗退。但此後起義軍內部爭權奪利,葛榮殺害了杜洛周,吞併其部隊。
杜洛周上谷起義的第二年,原懷朔鎮兵鮮於修禮等率北鎮流民反於定州的左人城(今河北唐縣西),改元魯興,率師赴中山(今河北定縣)。北魏朝廷以楊津為定州刺史﹑行台﹐守中山;又遣長孫稚偕河間王元琛率軍來援。四月,修禮大敗長孫稚等。五月,魏又以元淵為大都督,督元融﹑裴衍來援。八月,內奸元宏業殺害修禮,修禮部將葛榮誅之,代修禮領義眾堅持鬥爭。九月,葛榮趨瀛州,擊敗魏左軍都督元融,又俘殺元淵,義眾大振,葛榮遂自稱天子,建國號齊,改元廣安。
孝昌三年(527年)正月,葛榮打敗趙郡豪強李元忠,攻克殷州(今河北隆堯東)殺死刺史崔楷,進圍冀州。七月,相州刺史元鑒據鄴叛魏降葛榮。八月,魏遣源子邕﹑裴衍等攻鄴,斬元鑒;又遣子邕逼葛榮。十一月,葛榮克信都,俘冀州刺史魏宗室元老元孚及當州豪強潘紹等五百餘人。十二月,敗源子邕﹑裴衍等,進圍鄴城。
武泰元年(528年)正月,定州長史李裔以中山降,俘刺史楊津;瀛州刺史元寧以城降。葛榮克冀﹑定﹑瀛三州,據守鄚城的河間大族邢杲和割據勃海的豪強高幹,各率部曲鄉里十餘萬戶南逃。二月,葛榮殺杜洛周並其部眾。三月,克滄州。至此,葛榮擁有燕﹑幽﹑冀﹑定﹑瀛﹑殷﹑滄七州之地,南圍鄴城,西逼併﹑肆﹐兵力極盛。七月,葛榮圍困相州。九月,大將軍爾朱榮率騎七萬討葛榮於滏口,葛榮兵敗被俘。十二月,葛榮余部韓樓據薊城反。
永安二年(529年)九月,爾朱榮遣侯淵率兵鎮壓韓樓,韓樓棄薊城出走,途中被俘殺,六鎮起義至此失敗。
自正光四年懷荒鎮民暴動,至永安二年韓樓被鎮壓,六鎮鎮民﹑流民堅持武裝鬥爭達六年。義軍在葛榮領導的後期號稱百萬,據河北七州,是魏末最大的一支起義武裝。張瓊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跟隨葛榮的。
北魏末期孝明帝因與胡太后不和,下詔爾朱榮入京。爾朱榮行至半路,卻又被下詔停止行程。
大通二年(528年),胡太后黨羽殺死孝明帝。爾朱榮借口為孝明帝報仇,發兵攻陷洛陽,殺死大臣王公等兩千餘人,並將胡太后和幼帝沉入河中淹死,這就是河陰之變。改立元攸為帝,是為孝庄帝。爾朱榮卻在此時返回晉陽,以大丞相之位遙控朝政。從此以契胡酋長爾朱榮為首的北鎮豪強、酋帥集團控制了北魏政權。
葛榮義軍發展的同時,爾朱榮勢力也急劇擴大,高歡、段榮、尉景、蔡俊等懷朔豪強先叛洛周,後背葛榮,投奔秀容。爾朱榮器重高歡,常參軍謀。
武泰元年(528年)三月,爾朱榮以胡太后鴆殺孝明帝為借口,與并州刺史元天穆與爾朱榮勾結,自晉陽出兵向洛陽,至河陰。
四月,攻陷洛陽后,立元子攸為帝,並將胡太后和幼帝沉入河中淹死,殺朝臣二千餘人,史稱河陰之變。
七月,葛榮圍鄴,眾號百萬。九月,爾朱榮率精騎出滏口(今河北磁縣西北),與義軍展開會戰,爾朱榮使侯景為前驅,高歡陣前誘降。葛榮輕敵,爾朱榮出奇兵,表裡合擊,葛榮兵敗被俘。十月,葛榮犧牲於洛陽。
而跟隨葛榮的張瓊被北魏政府大丞相爾朱榮所看重,並授以都督職位。
武泰元年(528) ,北魏北海王元顥受命前往鄴城抵禦葛榮農民起義軍,恰逢爾朱榮攻破洛陽,廢北魏幼主元釗,朝局動蕩,面對葛榮的強大勢力,元顥為求自保,投降南梁武帝蕭衍,受封為魏王。公元528年10月,元顥一行由南梁假節、飈勇將軍陳慶之率領的七千甲兵護駕,踏上北歸建立新朝的征程,首戰克銍城;北魏孝庄帝元子攸起初不予重視,繼續派遣大將軍元天穆率領大軍先去平定齊地,待剿滅邢杲后再揮師討伐元顥,陳慶之抓住戰機,於公元529年4月,一舉攻克滎城、梁國睢陽;元顥旋即在睢陽登基稱帝,建元為孝基,是為北魏建武帝。
永徠安二年(529年)6月,北魏大丞相天柱將軍爾朱榮、右僕射爾朱世隆、大都督元天穆等,糾集士眾,號稱百萬,擁衛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殺氣騰騰奔向洛陽,繞過陳慶之的梁軍,奇襲洛陽,北魏建武帝元顥兵敗逃亡,逃到臨潁(今河南漯河市北)后,被縣卒江豐斬殺。
張瓊則在跟隨爾朱榮征討北海王元顥的戰爭中有功勞,被爾朱榮提升為汲郡太守。
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北方爆發六鎮戍卒和各族人民的大起義。高歡先後參加了破六韓拔陵、杜洛周、葛榮等領導的起義隊伍。在義軍中暗集死黨,窺測時機,發展個人勢力。後來,他看到契胡酋長爾朱榮勢力強大,便與死黨尉景、段榮等叛離義軍,投奔爾朱榮,並很快贏得爾朱榮的信任,取得親信都督(爾朱榮衛隊長)的職位。
永安三年(53O年),魏孝庄帝誘殺爾朱榮於洛陽,高歡乘爾朱氏混亂之機,說動當年被爾朱榮兼并的六鎮起義軍二十餘萬眾軍民歸順自己,並把他們帶往河北,這二十多萬之眾的六鎮兵民,遂成為日後高歡起家的政治資本和軍事力量。
第二年(531年),即北魏普泰元年,高歡率眾進據冀州(今河北冀縣),籠絡當地世族地主,利用民族隔閡,煽動反爾朱氏情緒,一時人聲鼎沸,勢力陡增。永熙元年(532年)三月,爾朱兆率二十萬大軍進攻高歡。高歡以逸待勞,以少勝多,重創爾朱軍,乘勝進據魏都洛陽,成為實際控制北魏政權的“太上皇” 。這年的七月,高歡攻克晉陽,徹底剷除爾朱勢力。
爾朱榮死後,隨著爾朱氏和高歡的對抗中爾朱氏的敗落,張瓊追隨了高歡。
北魏政權在魏末各族人民大起義打擊下搖搖欲墜,統治階級內部展開了激烈的權力爭奪。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控制了北魏中央政權。公元530年(永安三年),魏孝庄帝元子攸利用朝見機會殺爾朱榮,榮侄爾朱兆起兵赴洛陽,殺死孝庄帝,立元恭為帝(魏節閔帝)。公元532年(太昌元年),原爾朱榮部將高歡在河北大族的支持下,消滅潼關以東的爾朱氏勢力,殺節閔帝,立元修為帝,即孝武帝。北魏政權落入高歡手中。
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孝武帝不願作高歡控制的傀儡皇帝,逃往長安,投靠宇文泰。十月,經高歡和百僚的詳細商議后,決定趕元亶下台,立元善見為皇帝,即魏孝靜帝,魏孝文帝曾孫,清河文宣王元但之子也。即位於鄴城東北,改元天平,東魏正式建立,年僅十一歲。由於年幼,由權臣高歡輔政。
公元535年(永熙四年),宇文泰在長安立元寶炬為西魏文帝,北魏正式分裂為東﹑西魏。高歡以原六鎮流民為主,建立強大武裝,自己住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使之成為東魏政治中心。
東魏與西魏相較,東魏地域廣﹑人口多,經濟發達。高歡屢次發兵進攻西魏,企圖吞併對方。公元537年(天平四年),東魏軍在潼關左邊的小關遭西魏軍襲擊大敗,大都督竇泰自殺,高歡被迫撤軍。此後,在沙苑之戰(公元537年)﹑河橋之戰(公元538年)﹑邙山之戰(公元543年)中雙方互有勝負。
天平五年(538),高祖偷襲夏州成功,任命張瓊為慰勞大使,並留他鎮守夏州。不久,張瓊因周文帝攻城,戰死。
張瓊先前跟隨葛榮參加了六鎮起義,元年(528)九月兵敗降爾朱榮,後於永熙二年(533)一月爾朱榮次子爾朱兆兵敗后,又歸降高歡,直至天平五年(538)十一月卒。戎馬倥傯,經歷了從北魏末年六鎮起義、河陰之變、北海王元顥叛降南梁直至東魏建國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張瓊去世之前曾掌管東魏政權燕恆雲朔四州軍政大權,擔任大將軍、司徒公、恆州刺史等職,並贈使持節(具有直接誅殺中級以下官員的權利)。在東魏建國后,張瓊在跟隨高歡針對西魏的多次戰爭中屢有戰功,包括沙苑之戰(公元537年)﹑河橋之戰(公元538年)等,這為日後文宣帝高洋建立北齊奠定了堅實的軍事基礎。及其逝后,“祭以太牢” 。根據《大戴禮記·第五十八·曾子天圓》:“諸侯的祭祀,用牛來祭拜,稱作太牢;大夫的祭祀,用羊,稱作少牢;士的祭祀,用豬,稱作饋食。”張瓊去世后,當時朝廷按照諸侯的規格來進行祭祀,可見級別之高,足以說明朝廷對其生前功業的肯定。
李百葯《北齊書》:“高祖(高歡)霸業奠基之初,招集天下英勇之士。張瓊等人雖說不是有先知覺悟之人,而時運來到,他們也就馳驅於疆場,報效于軍旅,無日休歇,無時偷閑,義在禦敵,共襄宏圖,成就功業,克敵制勝,有值得稱頌之處” 。
李延壽《北史》論曰:“張瓊………等,並運屬時來。或因羈旅,馮附末光,申其志力,化為王侯,固為宜矣。孝卿功臣之胤,自致公卿,立履之地,亦足稱也。”
為官智慧
普泰中年,張瓊長子張忻跟隨爾朱世隆擔任都督,因功勞娶了北魏平陽公主,被任命為駙馬都尉、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建州刺史、南鄭縣伯等職位。張瓊常常擔憂張忻在朝廷中的鋒芒太盛,常親自私下說:“凡人做官,不如處在不高不低的位置,張忻官位太高,我深深為他憂慮。”而張忻性情豪險放縱,之後與公主感情不合,不久被武帝所害,當時人們都稱讚張瓊有先見之明。這件事情在《北齊書》張瓊傳中所記載。
《北齊書·張瓊傳》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 《張瓊墓誌》 有記載。
長子:張忻,北魏官職都督。
次子:張遵業,北魏固安縣開國子,擔任寧遠將軍、雲州大中正等職。東魏天平中年,擔任清河太守,外加安西將軍、建州刺史。
《張瓊墓誌》魏碑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