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安雲峰
盤安雲峰
外形細緊勻直,色澤翠綠光潤;湯色綠翠明亮,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爽甘醇,葉底嫩綠,具有“三綠一香”的品質特徵。
(圖)盤安雲峰
現存的玉山古茶場始建於宋、重修於清(1781年),佔地3430平方米,包括茶場廟、茶場管理用房、茶場三大部分。建築按交易市場布局,廂房住人、儲物,正樓品茶、交易,是一處古代“市場”的實物遺存,被有關專家譽為中國茶文化的“活化石”,成為研究古代茶葉製作技術、交易制度及茶文化的重要實物史料,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磐安雲峰是浙江名茶中的一枝新秀,70年代開始創製,80年代以來連年在省、市名茶評比會上奪魁。1986年在商業部的名優產品評比會上,以形美、色翠、香高、味醇即“三綠一香”的特色榮獲全國名茶稱號。磐安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唐代磐安產的“婺州東白茶”為宮廷貢茶之一。1979年開始了磐安雲峰名茶的試製工作,一舉獲得成功。產品銷往全省、全國各大城市,曾試銷日本,受到消費者和客商的好評。
(圖)盤安雲峰
雲峰茶采自當地優良茶樹品種——木荷種的新梢。採摘時間因茶園所處的海拔高度而異。通常,海拔高600米以下的茶園,於4月中下旬開採,海拔700米以上的茶園,於5月初開採。採摘標準1~2級雲峰茶為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3級以下為一芽二葉,芽葉長度不超過3.5厘米,葉片開展角度不超過40度。鮮葉進廠后經4~5小時攤涼,水分失重5%左右。
(圖)盤安雲峰
(圖)盤安雲峰
在斜鍋內進行。當鍋溫達160℃左右,投入攤放葉150克左右,採用竹制炒手或棕帚均勻不斷地翻動拋炒,炒至葉翠不老,葉熟不黃,折梗不斷即起鍋攤涼。
在平鐵鍋內進行,鍋溫80℃左右,投入殺青葉150~200克。採用抖、捺、理三種手法,做到嫩葉多抖,老葉少抖,嫩葉不捺,老葉重捺,抖、理、捺三種手法靈活掌握,交替進行。當芽葉緊直成條,即起鍋攤涼。
分初烘和復烘兩個過程。目的是蒸發水分,固定形狀、增進香氣。初烘烘溫100~120℃,當含水量在30%左右,有刺手感即起烘攤涼。復烘採用文火慢烘的方法,達到干度均勻一致,香氣透發的目的,當手捻即成末,含水量在6%左右下烘,攤涼分篩,除末去劣,包裝貯藏。
(圖)盤安雲峰
品嘗雲峰茶,最宜用玻璃杯,採用85℃左右的沸水沖泡,沸水沖后,展葉吐香,芽葉朵朵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形如蘭花瓣瓣。品飲欣賞,口頰留芳,沁人肺腑,心曠神怡。
磐安雲峰茶自1986年至1988年連續三年被浙江省農業廳評為一類優質茶;1986年榮獲商業部“全國名茶”稱號;1989年獲“浙江名茶證書”;1991年在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上被評為“文化名茶”;2009年,“磐安雲峰”獲得了浙江省著名商標。先後獲得了商業部“全國名茶”、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文化名茶”、第二屆中國農博會“金獎”、中國浙江國際農博會“金獎”等獎項28次。
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優異的自然品質、傳統的加工技藝、深厚的茶文化底蘊,盤安雲峰茶蜚聲省內外,先後被載入《中國茶經》、《中國名茶志》、《中國名茶圖譜》、《浙江名茶》等茶葉著作。在省、市、縣工商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盤安雲峰”證明商標於2007年11月成功註冊,為盤安雲峰茶規範化管理奠定了法律基礎,開始向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邁進。
盤安縣成立了以縣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茶葉產業化領導小組以及以縣政協副主席、縣茶業協會會長為主任的縣茶葉中心品牌建設辦公室,協調各部門、各准許企業共同打造“盤安雲峰”品牌;由縣供銷社牽頭,縣內骨幹茶葉企業加盟,組建了浙江磐安雲峰茶業有限公司,帶頭打造“盤安雲峰”品牌;出台了《“盤安雲峰”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辦法》,並向社會公開,使“盤安雲峰”證明商標管理有章可循;根據《辦法》的相關規定,准許7家條件具備的企業首批使用“盤安雲峰”證明商標,採取“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監管”的管理模式,實行“盤安雲峰”證明商標和企業商標的雙商標管理;縣茶業協會與准許企業簽訂證明商標使用合同,併發放《准用證》,明確權利義務、違約責任。
縣工商局在縣電視台、《今日盤安》等媒體發布公告,明確縣茶業協會是“磐安雲峰”證明商標持有人,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許可不得使用;由農業、工商、質監、協會等部門組成檢查組,對磐安雲峰茶質量、證明商標使用等情況開展定期和不定期地聯合執法檢查,保障“盤安雲峰”品牌健康、可持續發展;以縣茶業協會名義,向茶葉生產、經營、消費者發放《合力打造“盤安雲峰”中心品牌的倡儀書》,齊心協力,共同維護、打造“盤安雲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