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瀉白 即瀉肺,指清瀉肺熱的治法。因肺在五行分屬白色,故稱。立義名方有“瀉白散”,成分是地骨皮一錢,桑白皮一錢,甘草五分,粳米百粒。
二解:薤白,中藥名。與之音同,但並不存在該通假形式,屬錯別字。
即瀉肺。因肺在五行分屬白色,故稱。立意名方為瀉白散,主治:
(1)小兒龜胸之肺熱者。
(6)咳嗽之肺熱且晨起益甚者。
【歷代醫家方論】
李時珍說:“桑白皮、地骨皮皆能
瀉火從小便去,甘草瀉火而緩中,粳米
清肺而
養血,此乃瀉肺諸方之準繩也。元醫
羅天益言其瀉肺中
伏火而補正氣,
瀉邪所以補正也。若
肺虛而小便利者,不宜用之。”
《醫方考》說:“肺為
火患,喘滿氣急者,此方主之。肺苦氣上逆,故喘滿;
上焦有火,故
氣急。此
丹溪所謂
氣有餘便是火也。桑白皮味甘而辛,甘能固元氣之不足,辛能瀉肺氣之有餘;佐以地骨皮之瀉腎者,實則瀉其子也;佐以甘草之健脾者,虛則補其母也。此雲虛實者,
正氣虛而邪氣實也。又曰:地骨皮之輕,可使入肺;
生甘草之平,可使瀉氣,故名以瀉白。白,肺之色也。”
《
溫病條辨》說:“歷來注此方者,只言其功,不知其弊。……愚按此方治
熱病后與小兒痘后,
外感已盡,真氣不得歸元,咳嗽
上氣,身虛熱者,甚良。若兼一毫外感,即不可用。如
風寒、風溫正盛之時,而用
桑皮、地骨,或於別方中加桑皮,或加地骨,如油入面,錮結而不可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