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文化大觀

中國漢字文化大觀

《中國漢字文化大觀》是1995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九盈胡雙寶張猛。本書是由高等院校、科研機構40多位專家、學者撰稿,為國家“八五”重點圖書。

內容簡介


國人日日與漢字為伍,深知其文化內涵者卻不多。漢字是華夏文明的根,是數千年歷史文化的載體。本書首次全面地從文化看漢字、從漢字看文化,以新鮮見解和豐富資料深刻論述了漢字的文化意義和字里的“天地乾坤”漢字與農業、畜牧業、車馬兵器、天文曆法、醫藥、官制等方方面面的血肉聯繫,對近現代漢字的研究、教學、應用也作了系統研究。本書附彩色黑白圖片數百幅,裝幀精美。本書既具學術理論價值,又有工具書的收藏價值。

作者簡介


何九盈

湖南安仁人,1932年生。196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漢字文化學》《音韻叢稿》《中國古代語言學史》《下代漢語音韻學述要》《上古音》《中國現代語言學史》《古漢語辭彙講話》《古韻通曉》。主要論文有《上夏天並定從群不送氣考》《先秦諸子的語言理論》《乾嘉時代的語言學》《爾雅的性質和年代》《古韻三十部歸字總論》《中國語言學史的研究方法》《上古音節的結構問題》《說文省聲研究》等多篇。名列《當代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大辭典》等辭書。

胡雙寶

山西文水人,1932年生。現任北京大學出版社編審。主要著作有《文水方言志》《簡化字 繁體字 異體字辨析手冊》《易混易錯詞語辨析》。與人合著、合編有《古諺語辭典》《近代漢語語法資料彙編》《全漢賦》《漢語史論集》等。主要論文有《山西文水話和普通話的語音、辭彙的比較》《文水話的若干語法現象》《文水話的量詞、代詞和名詞》《文字問題三議》《聲旁的表義作用》《關於漢字的性質和特點》《王安石<字說>輯佚》《說“哥”》《同形詞說略》《語言分析中的零概念》等。

張猛

張猛
張猛
字濟寬,江西南昌人。文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為傳統文字訓詁學、漢語史。1978年進入北京師範大學,1985年獲文學碩士后,到北京大學中文系古代漢語教研室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2002年任日本京都女子大學外國人專任教師。2009年4月到北京語言大學任教。主要業績有專著《〈左傳〉謂語動詞研究》、《〈左傳〉精注本》;編著《中華古詩文讀本(戌集)》;合作主編《中國漢字文化大觀》、《漢語史論文集》;合作《文言文要覽》、《傳統語言學辭典》、《漢字形義分析字典》、《中國語言學大辭典》、《中華文明史》等,以及中央電視台電視專題片《中華文明之光》、《語林趣話》等。在《中國語文》、《北京師範大學學報》、《北京大學學報》、《古漢語研究》、《語文建設》、《學人》、《人文論叢》(日本)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在《長江日報》、《南方周末》、《21世紀經濟報道》等報刊上發表散文隨筆40餘篇。曾獲北京大學首屆“光華青年科研成果獎”、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教委“首屆全國優秀教育音像出版物一等獎”、北京大學第二屆“中國文化獎”特別獎,北京大學“吳瑞熹獎教金”(大學語文)、北京大學“優秀主幹基礎課(古代漢語)”獎。多次獲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訓詁學、《左傳》選讀、古代漢語)和北京大學“優秀班級主任”獎。

書籍目錄


總序 走向新的世紀
前言 漢字文化學簡論
上編 東方魔塊
一、文明的晨曦——漢字的起源
(一)在蒙昧通向文明的路口
(二)從結繩到倉頡造字
(三)遠古文物顯示的蛛絲馬跡
(四)推測與假說
(五)甲骨文的發現及研究
1.殷商甲骨文的發現
2.西周甲骨文的發現
3.商周時期的占卜活動
4.甲骨文的種類
5.甲骨文發現的意義及價值
二、方塊的奧秘——漢字形體的演變
(一)古代文字
(二)近代文字
(三)異體俗體
(四)小篆的研究
1.《說文解字》與小篆研究
2.漢以後的小篆研究
3.小篆與書法
三、文房縱古今——漢字的書寫工具與載體
(一)漢字書寫工具的演變
1,漢字書寫工具的種類
2.漢字書寫工具的演變
3.文字書寫工具選擇與演變的制約因素
(二)漢字載體的演變
1,文字載體選擇與演變
2,輕靈的軌跡
(三)漢字與印刷
1,漢字的頻率和印刷
2,漢字的字體和印刷
3,漢字的字形、結構和印刷
四、字林獨一枝——漢字的特點
(一)獨特的表意性
1.關於造字方法
2.漢字表意的直接性與排他性
(二)微妙的字族系統
1.漢字家族中的母字與分化字
2.漢字系統中的類化
(三)靈活的構詞力
(四)優美的藝術構形
截圖
截圖
五、華夏書同文——漢字的規範、注音和簡化 六、字學創新篇——漢字的研究與應用
(一)漢字的規範
(二)漢字的注音
1.以字注字
2.雙拼制
3.三拼制
4.音素制
(三)漢字的簡化
1.繁體和簡體
2.簡體字運動的發生與發展
3.《漢字簡化方案》
4.《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與
漢字簡化的命運
六 字學創新篇
――漢字的研究與應用
(一)漢字的心理學研究
1筆畫繁簡與再認和再現成績的關係
2部件的分析和稱說是識記漢字的關鍵
3.影響漢字書寫因素的研究
4.漢字和拼音文字學習的比較
5.識別漢字時大腦兩半球功能的
非對稱性
(二)漢字的數理統計
1.漢字字頻統計
2.漢字結構的統計
3.漢字筆畫的統計
(三)漢字的計算機處理
1.漢字編碼
2.漢字標準交換碼
3.漢字自動識別
4.漢字輸出與漢字信息壓縮
(四)漢字的熵
1.熵的計算公式
2.漢字熵值的測定
3.漢字熵值測定的最大漢字容量
(五)漢字的多餘度
(六)漢字的工具書編排查檢
1.按意義編排
2.按部首編排
3.按字形特徵號碼編排
4.按韻部編排
5.按注音符號編排
6.按漢語拼音編排
下編 字里乾坤
唇齒兩相依
――漢字與漢民族文化
(一)漢字文化的研究界域
1.一般的文化研究的界域問題
2.漢字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產物
3.漢字文化的界域
(二)漢字與文化的關係
1.漢字與文化的統一性
2.漢字與文化的矛盾性
(三)漢字文化研究的基本觀點
1.漢字文化研究的歷史的觀點
2.漢字文化研究的群眾的觀點
3.漢字文化研究的科學的觀點
二 文語結 良緣
――漢字與漢語及兄弟民族文字
(一)漢字與漢語
1.漢字與漢語的一致性和適應性
2. 漢字與漢語的互相促進和共同
發展
3.漢字和語音、辭彙、語法
(二)漢字與方言
1.漢字的超方言性
2.方言中的訓讀
3.方言字
4.方言中的一字異讀
(三)漢字與女書
1.女書是一種異形漢字
2.女書是一種表音文字
3.女書是一種女性文字
4.女書溯源
(四)漢字與各兄弟民族文字
1. 文字的原始階段
2.借用漢字
3.效法漢字
4 譯音、借詞用字
三 神韻奪天工
――漢字與文學藝術
(一)漢字與詩歌
1.漢字與詩歌的閱讀欣賞
2.漢字對中國詩歌形式的影響
(二)漢字與書法
1.方塊的形成
2.基本筆畫的發展
3.結體的規範與藝術
4.方塊規範的歷程
5.漢字中表現的一些美學思想
(三)漢字與篆刻
(四)漢字與音樂、舞蹈
1.“樂”字釋義
2.作為“樂音組合”的“樂”
3.作為器樂的“樂”
4.舞與聲樂
5.“樂師”、“師保”之“師”和武官之
6.“音樂”之“樂”與“哀樂”之“樂”
(五)漢字與色彩
1.各部首里的顏色字
2.五色與五行五德
(六)漢字與對聯
1.對聯是漢字文化的獨特產物
2.實用性的對聯
3.裝飾性的對聯
4.鍛煉文字技巧的聯語
5.詩鐘
6.某些特殊的對聯
(七)漢字與謎語
四 必也正 名乎
――漢字與年號、姓氏、避諱
(一)漢字與年號、謚號、廟號
1 千古興廢此間尋
2.一字定褒貶,寵辱片言中
(二)漢字與姓、氏、名、字
1.從漢字看姓的起源
2.漢字所反映的氏
3.“大丈夫行不改姓”
4.姓氏的拆裝組合
5.名和字的關係
6.姓氏與名字相連成文
(三)漢字與避諱
1.漢字在避諱中的作用
2.避諱和犯諱
3.避諱和文字獄
五 斯文存古道
――漢字與意識形態、思維方式
(一)漢字與傳統意識
1.天無二日,地無二王
2.愛好和平,築城自保
3.勤勞耕耘,崇尚樸素
4.君貴民輕,男尊女卑
5.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二)漢字與傳統思維方式
1.傳統思維方式對漢字的影響
2.漢字對傳統思維方式的影響
3.漢字與傳統思維方式體現出共同的
文化特徵
(三)漢字與家族宗法制度
1.從“祖”、“宗”說起
2.“家”“族”和宗法制度
3.親屬稱謂種種
(四)漢字與神話
1.開闢神話
3.農業神話
4.配偶神話
5.戰爭神話
6.自然神話
(五)漢字與經學
1.通經以識字為先
2.經籍文字歧異
3.經學與漢字規範
(六)漢字與佛教
1.新義與新字
2.新義與舊字
(七)漢字與翻譯
1.以漢語為原語,看漢字之“難”
2.以漢語為譯語,看漢字之“妙”
3.翻譯中的心理因素
4.翻譯中用字的規範化及其他
(八)漢字與數
1.漢字數字的起源
2.漢字數目字的增衍與文化的演進
3.漢字反映的記數工具與方式
4.漢字“形”的認識
5.漢字數學思想的閃光
6.數學漢字使用舉隅
7.漢字與序數
8.數字與文化符號
9.漢字的構造與數
竹帛血淚痕
――漢字與兵、法、吏
(一)漢字與刑法
1 雖非刑名,實系刑法的漢字
2. 從刑名用字看古代刑法
(二)漢字與軍事
1.漢字與兵器
2.漢字與戰伐攻守
3.漢字與兵制
(三)漢字與職官
1.民之“父母”,君之仆妾
2.上下有服,分職定位
3.中貴多黃金,鼻息干虹霓
七 點畫解民生
――漢字與衣食住行
(一)漢字與民俗
1 巫史結合使漢字與民俗結下了
緣分
2.漢字表述民俗的功能
3.漢字字形與民俗心理
4.漢字諧音在民俗中的運用
5.漢字與民間俗信
6.漢字與祭禱祈禳
7.漢字與婚嫁產育
8 漢字與壽喪殯葬
9.漢字與社會交往
10.漢字與歲時節日
(二)漢字與婚姻家庭
1.從“性”說起
2.兩性稱謂
3.兩性之美
4.婚姻家庭
(三)漢字與服飾
1.頭衣
2.體衣
3.足衣
(四)漢字與烹食文化
1.民以食為天
2.烹食總稱
3.肉食與水產
4.糧食與菜蔬
5.飪法與用火
6.酒與飲料
7.烹食器皿
(五)漢字與人體、疾病
1.表示人體部位的字
2表示人體臟腑的字
3.表示生育繁衍的
4.反映人體疾病的字
(六)漢字與醫療
1.醫與巫同源
2.與中藥有關的漢字
3.與經絡、針灸有關的漢字
(七)漢字與建築
1從漢字字形反顧我國遠古時代建築
的結構形式及其發展脈絡
2從漢字字形構成把握我國古代建築
類型的界定及其特徵
從漢字偏旁揭示我國古代建築系列
的內涵及其外延
4從漢字線性圖案性質考察我國古代
建築裝飾的追求及其寓意
(八)漢字與交通
1.漢字與道路
2.漢字與橋樑
3.漢字與車馬
4.漢字與舟楫
5.漢字與輿轎
(九)漢字與地理
1.山川之宜
2.陰陽割昏曉
3.山重水複終有路
4.負載之功
八 字說農工商
――漢字與經濟活動
(一)漢字與農業
1.農作物
2.農業生產工具
3.農田水利
4.農業耕作制度
5.穀物的加工與貯存
(二)漢字與手工業
1.玉雕業
2.陶瓷業
3.冶金鑄造業
4.紡織印染業
(三)漢字與貿易
1.貿易與商賈
2.市場
3.貨幣
(四)漢字與度量衡
1.以人體為基準
2.以自然物為基準
3.以器物為基準
九 究源法自然
――漢字與動物、植物
(一)漢字與動物
1.字形結構與動物直接相關
2.字形結構與動物部分相關
3.人類從認識、了解動物到豢養、駕馭
動物的軌跡
(二)漢字與植物
1.表示植物名稱的字
2.表示植物各個部位的字
3.表示植物性狀的字
4.表示與植物有關的動作的字
十 四海有遺澤
――漢字在海外
(一)漢字在朝鮮半島
1.朝鮮半島使用漢字的歷史
2.朝鮮半島使用漢字的現狀
3.朝語中漢語詞的狀況
4.漢字教育
(二)漢字在日本
1.漢字在日本的流傳和改造
2.漢字和日本的假名
3.漢字研究在日本
(三)漢字在越南
1.漢字在越南的傳播
2.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
3.哺字及其字形結構
附錄 主要參考書目
跋 原則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