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雲庵
光緒年間修建的廟宇
翠雲庵位於天台峰西、閔園至天台石級路旁。依山就勢造橋一座於庵前,俗稱“弔橋”。清光緒年間住持僧法龍建,繼住持僧理道復修。宣統元年(1909)住持僧法龍96歲圓寂,其徒視其肉身不腐,裝金供奉於庵中,“文化大革命”中焚毀。民國初住持僧法如。1935年住持僧徹善。1942年住持僧宏修。1953年住持僧妙懺。翠雲庵西側,原為木橋。1985年九華山管理處重建為石橋。建築面積402平方米。今住持僧義成。翠雲庵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
翠雲庵
翠雲庵
翠雲庵
另據1989年5月,宣州市佛教協會為建築翠雲庵嵌碑記載:相傳,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因避安史之亂,步李白行蹤,在此出家數年,號稱持盈法師,圓寂后葬於敬亭山南麓。現將翠雲庵前《玉真公主墓誌》抄錄於下,供鑒賞。
翠雲庵
一天夜裡,道隆正欲入睡,一合上眼,見一老和尚邁著安祥的步履,向他走來,道隆趕忙起來見禮。老僧應道:“噢,我是法龍啊,我原來就住這兒呀,你現在住這兒了,可也得給我找個地方呀。”道隆一驚,醒來了,原來只是一個夢。細想之,原來翠雲庵的老和尚叫法龍,而且修成了肉身,文革時肉身被毀了,詳細情況也不清楚。道隆也沒把這個夢往心中去。第二天晚上,道隆休息以後,法龍老和尚竟然又來了:“道隆啊,你應該給我找個地方呀。”然而道隆還沒把這事放在心上。第三天晚上,法龍老和尚又來了:“道隆呀,劫難已經過去,是給我再找地方的時候了,你別不在意。”事不過三,道隆有點兒動心,但道隆心中沒有譜子,這事兒到底該怎麼來處理呢?
道隆下山來做點事兒,在九華山佛教協會碰見了心正法師,就把這夢告訴了心正:“我該給法龍老和尚做點兒什麼呢?”“先立個牌位吧。”
其時翠雲庵僅只道隆一個出家人,是自己做自己的住持。雖說這個地方只有五百平方米的面積,但整個九華山的寺廟,面積都小,更何況翠雲庵是在天台峰石壁之側,也算不錯的了。翠雲庵的側邊有巴掌大的一塊兒菜地,這天道隆閑來無事,就想翻動一下,準備種點兒什麼合適的菜,以免空著難看。
這塊菜地實際上年年翻。道隆這次又來翻,一鍬下去,悶悶地發出一聲響:“碰著什麼了?年年翻也沒見有東西呀。”慢慢扒,“多半塊糙石碑。”再翻動石碑,下有一個鐵盒,鐵盒已銹得不成樣子。撬開鐵盒,裡邊又有一木盒,裡邊有相片,還有幾頁紙,拼起紙、碑、相片,至此得知了法龍老和尚的大概情況。
法龍老和尚,生於清仁宗嘉慶十七年(即公元1813年),河南人氏。俗家姓方,雖不殷富,但也不貧困,可是呢,法龍本人卻是生來帶有暗疾——腋臭。在中原一帶,人們最討厭的即是這個。有這個病,人們即稱這家的“門戶”不好,討不上老婆的,因之法龍從小就出了家。夙根不同,法龍出家后,先是到陝西一帶,先後在西安、終南山一帶呆了不短一段時間,以後輾轉四川,后至喇嘛教,學有所悟,然而法龍和尚的師承等並不清楚。
老和尚臨終時卻撐起了躺下六、七年的身體,理道就給裝缸,后視之肉身不腐,即裝金供奉。翠雲庵住持由理道傳法如,后徹善,再后宏修,再后妙懺,妙懺時即遇上文化大革命。法龍老和尚肉身被砸毀(不是火燒),畢竟是肉身菩薩,人們內心深處還有敬畏,有人就偷偷在埋肉身的地方留下了這個暗記,現在被道隆發現,但肉身碎塊已一絲不存。
現在翠雲庵的住持是聖榮,我到翠雲庵看時,聖榮法師在庵中東序拐角處拿出照片。照片是在玻璃中嵌著,正面有一張,是畫僧懶悟和尚的照片,上有一偈:老僧從來病□,只會穿衣吃飯,不做別種事業,功夫半字卧禪,習點賢首廢教,乾坤擺輯食餐,認他環境無歇,撫穩足力泰山,撲破虛空雲,露出本真瞭然,就是這個面目,歡舒白眼光看。落款是“民國三十三年佛成道日懶悟自題”。
此像反面還有一張,聖榮法師說是法龍老和尚的照片,臉上看起來略帶愁容。他說:“原來老和尚的肉身龕就放在這個角,現在這裡是祖師位。”龕內有佛像,龕外有兩副對聯,其一:法相長留大乘功成九轉,龍神默運真空證道大通。其二:法力無邊三乘妙撅,龍光普照四方善人。這些都是道隆發現法龍老和尚遺物后重立的。
翠雲庵
半山寺古名“翠雲庵”,離慧居寺5華里路。小廟背依嵯峨山峰,前臨千仞絕壁,險峻異常。寺庵瓦舍5間,正中三開間為佛殿,兩邊為僧人住房。殿前為室內走廊,下裝板壁,上安玻璃,可憑窗遠眺。走廊東西各開一扇小門供出入,是游天台往來的咽喉要地。小門如果關閉,上下都無法通行,大有彈丸關塞之勢。登山宜在此處休息。正如廊下遊人留記的一句話所云:“來到半山坐一坐,再走五里天上天。”
半山寺周圍萬木蔥蘢,碧雲堆翠,西有打鼓峰,北靠獅子峰,東有關刀峰(關刀峰即關刀石,由觀音寺、拜經台等處眺望,巨石突兀,上裂紋彎曲,形若關羽“青龍偃月刀”)。近處還有古老的石雕三級浮屠。俯視可觀閔園全景。這裡多雲海奇觀。有時雲絮如綿,滾滾無聲,伸手可以掬取。煙濤茫茫,雲幕下笑語喧嘩,唯聞其聲,不見其人。有時陽光燦爛,照耀得雲海上閃出細雨霏霏,變化無窮,平添佳興。
由弔橋再拾階而上,至祝福樓,在此小憩時,西望鴿子峰,峰下一松揮臂迎客,酷似黃山迎客松。北看壁虎吞石、青蛙朝客,栩栩如生。再上,見摩岩石刻:“漸入蓬萊”、“為善為寶”、“南無阿彌陀佛”。上幾階即至觀音峰。
翠雲庵
翠雲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