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司馬光砸缸的結果 展開

司馬光砸缸

北京京劇院新編兒童歷史京劇

兒童歷史京劇《司馬光砸缸》取材於家喻戶曉的史實,用京劇的藝術形式講述宋朝名臣司馬光7歲時用大石砸破瓮缸救人的故事。表現出司馬光學以致用、機智、勇敢、穩重、熱心的高尚品格,歌頌了司馬光見義勇為、團結互助的精神,體現了傳承千年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

演職員表


領導團隊
監製:楊洪義
品:劉侗
製作人:朱甲
監製:王桂生、李師友、魏薇
創作統籌:郭秋玲
舞美統籌:高雲霄、胡軍、魏明輝
宣傳統籌:富博洋、王夢宇、馮曉蕾
主創團隊
編劇:崔效菊
導演:劉耀春、劉書俊
作曲:劉洋
服裝設計:張贏
舞美設計:楊鵬
燈光設計:趙通
技導:王雪樺、張宇來
舞台監督:張宇來
場記:崔效菊
司馬光砸缸 20張
司馬光砸缸
劇務:王雪樺
演員
司馬光——曹安琪、李蜜鑫
上官尚——孟憲騰
白媛媛——慈海源
鍾 爾——梁軍委
夫 子——譚筱羽
眾家丁——楊朔、李孟嘉
樂隊
司鼓:肖永強
京胡:杜致斌
二胡:劉心睿
月琴:甄 貞
三弦:姚佳承
中阮:徐 楊
大阮:沈熔南
琵琶:趙 鑫
笙:王依澤
嗩吶:黃學宇
笛子:萬 鵬
大鑼:郭英東
鐃鈸:蔡禕翾
小鑼:封 韻
效果:閆嘯宇、李鵬林
舞美
裝置:趙雙喜、趙海強、張木申、馬紫祺
燈光:魏晨、趙志文、耿彥
音響:孫福安、葉銘
道具:劉連雨、朱曦光
盔箱:趙寶峰、亨亮、英玉田
服裝:李剛、於和
容妝:高一瑋
三衣:劉喆
字幕:劉蕊
攝像:姜珂

藝術特色


這齣戲具備京劇的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等基本特點,除此之外,還具有教育意義、選材的生活化和趣味性。
(一)具備京劇的基本藝術特點
作品中生、旦、凈、醜行當齊全,“唱、念、做、打”皆有安排,虛擬和程式化表演合乎情理和藝術表演要求。
(二)具有教育意義
這齣戲通過孩子們玩智力遊戲和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情節設置,將司馬光的行動與書中知識相結合,以此來說明司馬光的智慧、勇敢、見義勇為等優秀品質來源於知識的陶冶,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對於啟發學生們好好讀書學習、學以致用具有重要教育意義。
作品中對司馬光“見義勇為”的讚揚,有利於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有利於戲曲進校園教育體系的建立。
(三)選材生活化
作品中為了賦予京劇表演更多時代生命力,編劇從選材上進行了思考,在符合人物塑造的基礎上,加入現代的一些思考,設置了“你比我猜”的遊戲情節。
孩子天性愛動,喜歡做遊戲,古往今來皆是如此。司馬光是一個早慧的孩子,他喜愛的遊戲,應該多一些挑戰性、知識性。“你比我猜”是一個手腦結合的互動智力遊戲,從形式上沒有年代限制,很符合司馬光的人物設定,同時這個遊戲是現代很多家長和孩子在家經常做的親子遊戲之一,也是成年人舉行團隊建設經常會做的一款互動遊戲,還是很多綜藝節目中經常出現的遊戲環節,有著廣泛的受眾。我們用程式化的京劇表演在劇中完成這樣的遊戲,既體現了京劇程式化表演的優勢,又能夠拉進舞台藝術與生活之間的距離,還可以讓觀眾在觀看時產生互動,想去猜測和模仿。無形之中激發觀眾們對京劇藝術的興趣和熱愛,有利於京劇藝術的普及推廣。
(四)具有趣味性
搶書環節、遊戲環節的設置、人物之間的對話以及動作表演,讓作品具有童趣。

導演闡述


導演劉耀春
在《司馬光砸缸》的創排過程中,由於我們的演員都是二三十歲的成年人,而舞台上需要呈現八九歲的孩子的天真活潑,之前京劇舞台上沒有過類似的表演可以借鑒吸收,我跟劉書俊以及編劇崔效菊經常在一起反覆討論研究。我也利用休息時間翻看了大量的少兒作品,像兒藝的《馬蘭花》、《哪吒》等兒童劇以及近年來比較熱門的動畫片,甚至專門找來了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的一些動畫作品進行觀摩學習,晚上睡不著覺的時候我也在反覆琢磨,如何讓演員的每一個動作、唱段、表情更能符合兒童的特點,更容易讓觀眾接受,讓戲能出彩,可謂是絞盡腦汁、煞費苦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排研究和總結,我發現,無論是國外的動畫,還是國內的兒童劇,都無法解決我的困擾,我們京劇藝術必須要從我們京劇的根上去尋找答案。
秉承著這個信念,我決定將京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程式化表演、舞蹈與兒童最常見的遊戲活動相結合,這樣既能兼顧到京劇原汁原味的風格,又能貼近兒童的觀賞特點,吸引他們走進京劇、了解京劇、愛上京劇。比如在司馬光一出場,上官尚踢足球、白媛媛玩跳繩,這些都是孩子最喜歡的娛樂活動,我把這些活動用京劇的形式表現出來,給觀眾以耳目一新的觀感;在猜成語環節,我把京劇獨特的毯子功揉進去,讓他們能感受到京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同時,利用與觀眾的互動,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增加趣味性。通過以上方法,讓孩子們不僅能看懂京劇,更能愛上京劇,能通過京劇的表演獲得真、善、美的教育和熏陶。這也是我們排演這齣戲的初衷和目的所在。
導演劉書俊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此次為學校編演京劇司馬光砸缸一劇,本著宋史所記載由編劇改寫成京劇劇本。我們在創排時遵循京劇藝術表演特點,在程式化虛擬化的表演基礎上,加入了一些很生活化的表演方式。不止注重唱腔和念白,也不止為講清這個故事。而是通過這齣劇目,使學生們在了解歷史的同時也能對京劇藝術有所接觸,增進了解。我們綜合諸多表演形式為一體,打造此劇,寓教於樂,希望學生和觀眾們能夠喜愛。
技導兼舞台監督張宇來
京劇《司馬光砸缸》的全部主要角色都是七、八歲的孩子,這些孩子全都由二三十歲的成年演員來扮演,這樣的兒童歷史京劇從京劇院建院以來第一例。它將中華民族廣為流傳的優秀歷史故事搬上舞台,通過京劇特有的藝術語彙,即生旦凈丑不同的行當,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豐富的表演手段,加以戲曲樂曲的烘托,使得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從呆板、簡短的文字,重生為一部鮮活、生動、有趣的舞台短劇,希望此劇能夠多多在校園等場所演出,一方面宣揚、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智慧,另一方面讓後輩兒童在歡笑中感受、了解京劇這一博大精深的優秀民族藝術體系。
技導王雪樺
這齣戲是目前針對兒童京劇市場量身定做的一齣戲,不管是教育啟迪、寓教娛樂方面,還是主推兒童少年觀眾年齡段,都是相當契合的。
戲中除了既傳統又比較朗朗上口的唱段,還有一些好玩又很接地氣的小技巧(比如顛球、跳繩等),那麼當然少不了京劇演員從小就開始練習的各種基本功,以及展現人物性格、行當特性、行動語彙的技巧。
比如說白媛媛的行當是花旦,為了表現小女孩的可愛,在戲里除了蹦跳的動作以外,還使用了花邦子;鍾爾的踢矮子、紂絲撲虎等技巧,有都是醜行特有的技巧,上官尚這個角色雖然沒有勾畫臉譜,但在劇中做遊戲的劇情中有一段趟馬,其中大幅度的動作和跺泥兒都彰顯了花臉行當的誇張和豪放;比如說在救人時,司馬光在劇中也有很多的技巧表現在平地上救上官,失手從石台上跌下,就用了桌倒叉虎來表現跌下的動作,既用技巧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也用技巧完成了對於劇情的烘托,又如司馬光在找石頭時又使用了旋子,旋子在在舞台上大多是用於探路、尋找、巡視和追逐等,用在此劇倒也恰如其分。
正是有了這些技巧元素的介入,使得此劇又增添了一些色彩,更能烘托齣劇情,更能吸引觀眾的目光,而經過一段時間的演出時間后也會積累更多的反饋,已達到更好的效果。

編劇感言


編劇崔效菊
很榮幸能夠參與這個歷史兒童劇的創作,在整個創排過程中給我最大的感觸是整個團隊對這個戲的用心和團結。
用心挖掘歷史,深度解讀司馬光這一主要人物,合理設置故事情節。
《司馬光砸缸》講的是宋朝名臣司馬光7歲時,與小伙一起玩耍,一個小夥伴不幸墜入裝滿水的翁缸之中,司馬光急中生智砸破翁缸,將小夥伴從翁缸之中救了出來。是小學三年級課本上的內容,文言正文只有緊緊幾十個字,我要從這十幾個歷史記錄中深度挖掘使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能夠形成京劇劇本搬上舞台。司馬光是非常著名的歷史學家,著有《資治通鑒》,他從小早慧,好讀書,六、七歲就能夠聲情並茂地將歷史書中的故事講給大人聽。對於這樣一個孩子,什麼樣的遊戲才能夠吸引他放下書,去與小夥伴一起玩呢?課本原文中沒有說,其他歷史資料中也沒有記錄,這給我們留下難題的同時,也給我們的創作留下了巨大的空間。我想應該是具有挑戰性的智力遊戲才能夠讓他產生興趣。那麼縱覽歷史,我們的先輩玩過的智力遊戲數不勝數,到底選擇哪一個或哪幾個比較合適呢?我翻閱了很多關於古人智力遊戲的史料,又翻閱了一些兒童心理學的書籍,從網上查閱了很多文字和視頻資料。結合3到10歲小朋友的成長特徵和審美需求,我在迅速崛起的短視頻中尋找到了一款受眾非常廣泛,從3歲蒙童到80老叟,從國內到國外都流行的遊戲——“你比我猜”。這個遊戲不僅動腦,還要手腳並用,非常符合小小司馬光聰慧的人設,與此同時這樣一個故事情節的設計可以很好地體現京劇程式化動作表演的優勢。而且,孩子天性愛玩,這個遊戲既貼近生活,又與歷史沒有違和感,能夠很快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感,還容易讓他們互動、共情。
用心體悟故事真諦,賦予時代精神,傳遞正能量。
《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在我看來有兩點最有價值:一是司馬光這種團結互助、救人的精神值得每個人繼承和發揚;二是司馬光這種急中生智砸破水缸救人的思維模式,值得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是我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我重新解讀了歷史,在很多文章中都說當時只有司馬光想著救人,其他孩子都嚇哭了,而在我的這個劇本中,不只是司馬光一個人想著救人,而是所有的小夥伴都想著救人,只是不得其法,只有博覽群書的司馬光打破思維定式,想到了砸缸救人,並且最終成功把人救出來了。
在創排這個戲的時候,有一次跟朋友談到“在出現了很多助人反被訛的不良事件之後,你說,如果司馬光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他還會砸缸救人嗎?”我們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所有的觀眾,無論哪個時代都需要助人為樂、都需要團結有愛,更需要用智慧的方法去完成善良的事。所以,我們的時代還會有“砸缸救人的司馬光”,不止一個,會是無數個。
用心打磨細節,精心為孩子們打造一出歷史兒童劇。
歷史記錄的是真實,那麼我們這齣戲不僅要講究藝術的真實,還要講究歷史的真實。因此劇組在創排過程中的很多細節設置都很用心,力求還原歷史真實。
導演老師們在這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為了讓表演更易被小觀眾們接受,在演員出場的時候,導演讓他們玩著上。上官尚踢球上,這一設計一下子就會讓觀眾想到足球,這幾乎是所有男孩子都喜歡的運動,這個設計從歷史的角度看,非常的合理,因為足球這項運動在中國古代叫做蹴鞠,宋朝的時候非常的流行。為此,我們的導演老師還專門讓道具老師根據宋朝鞠球的模樣做了這個鞠球的道具,既符合歷史又貼近生活。白媛媛是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導演設計讓她跳繩出場,跳繩這個遊戲在古代也很流行,在很多的歷史年畫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遊戲場景。導演也翻閱歷史資料查閱那個時代的跳繩大多是用什麼材質做成的,我們的劇中的跳繩也用的與歷史記錄的材料外觀相似度很高的材料去做的。調皮的鐘爾,導演讓他走矮子出場,這不僅符合人物的性格設定,也非常成功地運用了京劇丑角的基本功。
在創排過程中整個劇組非常團結,大家在導演的激發和鼓勵下,積極發揮自己的主動性,體現自己的優勢,團結互助,其樂融融,十分和諧。

音樂人感言


音樂設計劉洋
《司馬光砸缸》是一個著名的歷史故事,這個題材很適合創排兒童劇。這次編劇崔效菊把這個故事寫成了一個戲曲劇本,我有幸擔任了這出小戲的作曲。
《司馬光》這齣戲的唱腔、音樂在保持京劇原汁原味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
唱腔方面:主演司馬光的聲腔借用了小生聲腔。為表現司馬光的沉穩,睿智,上場時設計了一段崑腔。全劇以【西皮】為主,板式較為豐富,有【娃娃調】、【西皮原板】、【西皮流水】、【西皮搖板】等,在劇中根據不同人物、情節的需要,在傳統聲腔基礎上進行著發展變化創新。
在音樂方面:這次主要挖掘了傳統曲牌《小磨坊》,這首曲牌節奏輕快、旋律明亮,能表現出孩子們純真活潑的性格,作為主調音樂靈活貫穿於全劇,以適應兒童的欣賞訴求。
琴師杜致斌
京劇的樂隊叫做“場面”,包含“文場”和“武場”兩種。彈撥樂器屬於“文場”,京胡是“文場”中非常重要的樂器,它和演員的表演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司馬光砸缸》取材於家喻戶曉的真實歷史故事,用京劇的藝術形式講述了宋朝名臣司馬光7歲時,用大石砸缸救人的故事。在唱腔上,用多種板式來表現司馬光讀書識廣、學以致用、機智、勇敢、穩重的品格,開場曲的節奏歡快,體現了放學后,學生們歡樂的心情,整體氛圍在上官尚落水那一剎那急轉直下,落水后利用緊張又緊湊的曲風,串聯了每位人物心理狀態的自白,在司馬光急中生智救上官尚這一段中運用了行弦以及加花的處理,把氣氛再一次推向高潮,最終救出上官尚以後,娃娃調這段又體現出司馬光的人物性格和穩重的一面,最後謝幕曲還是運用了歡快的曲風做結尾。整體給人感覺,敘事感很強,內容生動,展現形式豐富多彩,是一部值得大人陪伴自己的孩子走進劇場觀看的精品劇目。
鼓師肖永強
京劇打擊樂是由板鼓、大鑼、鐃缽、小鑼組成,屬於京劇樂隊的“武場”。京劇打擊樂在京劇舞台上的作用有:一、配合演員的念白和唱腔的節奏;二、情緒的表現和變化;三、肢體的舞蹈動作和武戲的開打動作;四、模擬“風雨雷電”自然現象的聲音等等。
《司馬光砸缸》的鑼鼓設計方面與其他的新戲有點兒不一樣,這齣戲前面的兩次“猜字牌”中,司馬光在表演時用的是傳統“程式性”動作,在設計鑼鼓的時候就需要根據演員的動作來進行鑼鼓的編排。而上官在“猜字牌”時,就不用任何鑼鼓了,因為這齣戲里都是小孩兒,除了“程式性”動作之外,如果鑼鼓用的太多就會顯得有點正式,演員在台上“玩起來”,孩子的童真和調皮的效果才能更好。

演員感言


曹安琪飾演司馬光
我在《司馬光砸缸》這一劇中飾演司馬光。司馬光是娃娃生,我的本行當是青衣,在飾演司馬光時是屬於跨行當了,在劇中司馬光是一個七八歲的小孩。一開始排戲時總找不到小孩的人物感覺後來也問了幾位老師她們說“在參加新編戲和現代戲表演的時候要先把自己本流派的東西忘記”這才恍然大悟,我要把司馬光注入新的血液跟靈魂再組合成一個新的人物而不是按照以前老戲那樣去表演。
在創排這齣戲時從唱念方面兩位導演都給予了我非常大的幫助,兩位老師都是小生行當,我雖然是尚派青衣,尚派的唱腔也是在四大流派中屬於剛勁挺拔的風格但是跟小生比起來還是很不一樣的,唱法與勁頭都不一樣,小生的發音有區別於旦角的“龍虎音”、“膛音”。劇中最後有段重要唱段“娃娃調”兩位導演從座唱到排戲都給我扣得非常細緻,每次錄完音讓我回家聽。並且在念白方面用的是大嗓,以前也沒有訓練過大嗓所以念的時候也稍有些吃力,每次念不好時兩位導演都會糾正跟我一起來研究這個音的聲音用哪使勁,引導我用更好的聲音去表達出來。
這齣劇目從編劇、導演、演員再到樂隊缺一不可,創排到演出一個月的時間大家都是一顆菜的精神,注入了我們劇組所有人的心血。
李蜜鑫飾演司馬光
我在北京京劇院“國粹第一課”新編京劇《司馬光砸缸》,飾演少年司馬光一角,在劇中演繹出了少年司馬光天真活潑,遇事沉著冷靜,果斷勇敢的品格。通過飾演少年司馬光,也讓我體會到了一個六七歲孩子遇事的心態,沉著冷靜,鎮定自若。還有見義勇為,友愛互助的精神,這些都深深印在了我的腦海中。我也希望通過演出把這齣戲的寓意和精神傳播給我們的觀眾和戲迷朋友們,並留存於世間,植根於每一位小朋友和大朋友的心靈深處,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代代相傳。
孟憲騰飾演上官尚
《司馬光砸缸》是一出進校園的劇目,也適合夏令營演出,它的觀眾主要是小朋友和家長們,因為這齣戲在我小時候學的語文書里都有。
我是北京京劇院的一名花臉演員,這齣戲在創排前,真的沒想到會派到我的身上,因為上官尚是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在人物塑造和創造上,大人演小孩的角色其實很難,對於花臉演員來說就更難了。因為花臉表現的人物大都是很粗曠、豪邁的,我從8歲開始學戲,接受到的教育是從現在開始你就是包公了、就是老頭了,你需要把你的天真扔到一邊去,這二十多年來我都是以這樣的一種狀態去演繹角色,所以,花臉行當去演小孩真是需要下很大功夫。小孩天真活潑,跟大人很不一樣,大人去演很容易讓人感覺是在裝嫩,所以說想要演好小孩,必須下大功夫。你要去跟小孩接觸,在做好本行當基本功的前提下,還要模仿小孩的動作、說話的習慣和語氣,需要觀察生活中學習好一點的孩子的行為、學習差一點的孩子的行為,還有孩子們平時在生活中是怎麼貪玩的,比較自然的那種孩子的狀態也給他體現出來。
在整個創排過程中導演劉耀春老師,劉書俊老師,我們的技導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以及從兩個小師妹身上也學到一些孩子的稚氣,那種天真,那種無邪,那種跟老師特別認真學習的那種狀態,都在創造人物上給了我一些啟發。
通過這齣戲,我自己雖不能說是返老還童,也有一點回到小時候的感覺,在拍戲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都變小了,這種體會非常好,對於上官尚這一新人物的塑造有很大幫助。藝無止境,在這齣戲中我從中學到很多,對我藝術造詣的提升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這齣兒童歷史劇需要多演,不僅小朋友們喜歡,家長們也喜歡。
慈海源飾演白媛媛
我是北京京劇院武旦演員,慈海源,在《司馬光砸缸》這齣戲中飾演白媛媛。白媛媛的人物設定是6、7歲的小姑娘,所以這個角色是個可愛的小花旦,她比傳統戲曲里的花旦角色年齡還要更小一些,所以作為一個成年演員更要解放天性,把白媛媛的可愛、活潑、善良的性格表現出來。在排練過程中導給白媛媛這個人物加入了跳繩、翻身、串翻身、卧雲等技巧,使這個人物更加有看點,鮮活生動,熱鬧有趣,讓小朋友能更簡單地了解京劇,喜歡上京劇。
梁軍委飾演鍾爾
能夠參與課本劇京劇《司馬光砸缸》這個戲本人非常榮幸。我本人行當是文丑演員,文丑就是一個既有類型又有典型、既有鮮明共性又有獨特個性的行當。它所飾演的人物年齡跨度之大、身份地位之懸殊,是其他行當所少有的,甚至還包括男女性別之分,因此,每一個人物都是極富表現力和個性突出的角色。
我在這齣戲裡邊飾演鍾爾,年齡大概是七歲左右,是司馬光的同窗小夥伴,我本身是80后,對於我來說飾演一個這麼小年齡的小孩還是第一次,雖然我的行當對於劇中人物來說比較好創作,但是要把一個七歲小孩的活潑勁兒,機靈調皮勁兒,和孩子氣的稚嫩,表演起來其實挺有難度,唱念的語氣聲得貼切小孩,身段也得孩子氣的形態多一些,比如一段(撲燈蛾)為了救好友上官尚,裡邊還要加入醜行的一些技巧,比如矮子功,撲虎,小翻,邊念邊表演,這一刻把急切救人的那個勁頭表演出來,把氣氛烘托上去,設計安排還要合情合理,不能過多,因為最終的表演空間還要留給睿智的司馬光,在劇中最主要的作用還是要把其他三位主演人物襯托好,紅花還需綠葉配,通過這齣戲的創排,又多增了一個新人物,新嘗試,希望以後走進劇場,走進校園,多給小朋友們演出。

歷史人物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漢族。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
司馬光早年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相關典故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瓮破之,水迸,兒得活。——元末·阿魯圖《宋史》。

司馬光故居


司馬光故居位於光山縣城正大街中段,北宋真宗時期為縣署官余,宋真宗天喜三年(公元1019年)農曆十月十八日,司馬光出生於此。據縣誌載:官舍面南二進,院為四合院落,大門門屋北檐外有照壁,有前廳、廂房、書齋、後堂等。都為懸山式磚木結構建築。院中植柏樹、胡桃、梧桐、中置一井(司馬井)。
司馬光故居目前已建成景區,距離鄧穎超祖居僅有500米,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依託京廣鐵路的重要樞紐站的信陽市大廣高速和滬陝高速所設的出入口離光山縣城各1公里和5公里,縣城內公交線路齊全,景區內各項服務設施齊全,有可提供數百人同時就餐的司馬光賓館,距鄧穎超祖居約500米,景區內配有專職講解員約4名,完全能夠滿足遊客的需求,景區設有遊客服務中心包括:醫療點、購物中心、旅遊諮詢和投訴服務中心、遊客休息室、安全保衛辦公室等。為遊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司馬光故居與鄧穎超祖居共有停車場一處,面積約1500平方米,可容納約六十餘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