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生產總值
旨在建立一套統計與核算體系
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旨在建立一套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相對應、能夠衡量生態良好的統計與核算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表明以“綠水青山”為代表的高質量森林、草地、濕地等生態系統提供了豐富的生態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包括人類生活與生產所必需的食物、醫藥、木材、生態能源及原材料等物質產品,還包括調節氣候、水源涵養、土壤保持、洪水調蓄、防風固沙等生態調節服務,以及文化服務,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也是經濟財富。
GEP是綠水青山所蘊含的生態產品的價值,開展GEP核算可以提升人們對生態產品價值的認識,助力生態產品交易,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益探索。
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即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是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包括物質產品價值、調節服務價值和文化服務價值三部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提出並倡導的GEP。2021年9月26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成果在海南省新聞發布廳發布,國家公園提供的生態產品貼上了“價格標籤”。
生態系統生產總值
人類社會與其賴以發展的生態環境構成經濟—社會—自然複合生態系統。針對經濟子系統,國際上以“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為主要指標,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生產和提供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價值;圍繞社會子系統,聯合國建立了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平均預期壽命、受教育水平與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狀況的“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然而,對於自然子系統,尚缺乏評估自然生態系統為人類生存與發展提供的支撐和福祉的核算指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強調“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尋求超越GDP的核算指標,以體現自然生態系統對人類福祉的貢獻。自2001年聯合國啟動“千年生態系統評估”(簡稱MA)以來,聯合國環境署相繼開展了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經濟學(TEEB)研究;組建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2012年2月,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批准了“環境經濟核算體系—中心框架(SEEA-CF,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ccounting-Central Framework)”,期望世界各國將來如同採納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一樣執行“環境經濟核算體系—中心框架”;2013年聯合國統計委員會又進一步發布了“環境經濟核算體系—試驗性生態系統核算”(SEEA-EEA,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ccounting-Experimental Ecosystem Accounting);聯合國統計署發布的SEEA系列文件得到包括英國、澳大利亞、荷蘭和中國等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廣泛參閱與應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已經成為全球研究熱點,探索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評估方法是主要研究內容,但一直都沒有把生態系統生產總值作為一個獨立的核算指標明確地提出來。
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是評估生態效益的具體指標,既是把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的切入點和突破口,也是國際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建立GEP核算機制可為將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完善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與政績考核制度提供重要支撐,還可為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製提供生態資產評估的基礎與依據。GEP核算的目的可以包括如下5個方面:
(1)描繪生態系統運行的總體狀況
生態系統為維持自身結構與功能過程中,向人類提供了多種多樣的產品和服務。以生態系統提供產品和服務的功能量與價值量為基礎,通過核算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藉助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大小及其變化趨勢可以定量刻畫生態系統運行的總體狀況。
(2)評估生態保護成效
生態系統服務的損害和削弱導致了水土流失、沙塵暴、洪澇災害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一系列生態問題,生態保護與建設的主要目標就是維持和改善區域生態系統服務,增強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就是以生態系統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評估為基礎,是定量評估生態保護成效的有效途徑。
(3)評估生態系統對人類福祉的貢獻
生態系統服務與人類福祉的關係是國際生態學研究難點和前沿,其焦點是:如何刻畫人類對生態系統的依賴作用以及生態系統對人類福祉的貢獻,通過對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的定量評估,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將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聯繫起來,可以評估生態系統對人類福祉的貢獻。
(4)評估生態系統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作用
生態系統服務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它既提供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所需的物質產品,也維護了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環境條件。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可以明確生態系統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作用。
(5)認識區域之間的生態關聯:定量描述區域之間的生態依賴性或生態支撐作用
生態系統服務的產生和傳遞涉及生態系統服務的提供者和受益者,有效關聯生態系統服務的提供者和受益者是加強生態保護、科學合理決策的重要依據。考慮生態系統服務的提供者與受益者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可以認識區域之間的生態關聯,為通過關聯不同利益相關者、增強區域尺度生態系統服務提供重要途徑。
旨在建立一套與GDP相對應、能夠衡量生態良好的統計與核算體系。通過計算森林、荒漠、濕地等生態系統及農田、牧場、水產養殖場等人工生態系統的生產總值,來衡量和展示生態系統狀況
中國首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機制於2013年2月25日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實施,以該項目為例,如果沿用GDP核算,億利集團20年讓5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變成了綠洲的總投入達到了100多億元,但它的產出只有3.2億元,但是如果用GEP來核算,包括大氣調節、土地涵養等多種功能,它的總價值達到了305.91億元。
GEP核算包括生態產品功能量和價值量兩個方面。核算框架和方法如下:
(1)生態產品功能量核算
評估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內提供的各類物質產品的產量、調節服務功能量和文化服務功能量,如生態系統提供的糧食產量、木材產量、水電發電量、土壤保持量、污染物凈化量等。通過現有的國民經濟統計、核算體系,水文、環境、氣象、森林、草地、濕地監測體系獲取數據和參數,運用生態系統模型和生態生產函數評估生態產品功能量。
(2)確定各類生態產品的價格
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類型,選擇不同的定價方法,主要有替代市場法和模擬市場法。替代市場法是以“影子價格”和消費者剩餘來表達生態系統服務的價格和經濟價值,其具體定價方法有費用支出法、市場價值法、機會成本法、旅行費用法等,在評價中可以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類型進行選擇。模擬市場法(又稱假設市場法),它以支付意願和凈支付意願來表達生態服務功能的經濟價值,在實際研究中,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通過調查、問卷、投標等方式來獲得消費者的支付意願和凈支付意願,綜合所有消費者的支付意願和凈支付意願來估計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經濟價值。
(3)生態產品價值量核算
在生態產品功能量核算的基礎上,根據確定的生態產品價格,核算生態系統產品貨幣價值,並將所有生態產品價值加總,得到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
式中:為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為生態物質產品價值;為調節服務產品價值;為文化服務產品價值。
GEP核算的思路是源於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生態經濟價值評估與國內生產總值核算。根據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的方法,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可以從功能量和價值量兩個角度核算。功能量可以用生態系統功能表現的生態系統產品產量與生態系統服務量表達,如糧食產量、水資源提供量、洪水調蓄量、污染凈化量、土壤保持量、固碳量、自然景觀吸引的旅遊人數等,其優點是直觀,可以給人明確具體的印象,但由於計量單位的不同,不同生態系統產品產量和服務量難以加總。因此,僅僅依靠功能量指標,難以獲得一個地區以及一個國家在一段時間的生態系統產品與服務產出總量。為了獲得生態系統生產總值,就需要藉助價格,將不同生態系統產品產量與服務量轉化為貨幣單位表示產出,然後加總為生態系統生產總值。
核算GEP,就是分析與評價生態系統為人類生存與福祉提供的最終產品與服務的經濟價值。GEP是生態系統產品價值、調節服務價值和文化服務價值之總和。在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中,通常將生態系統產品價值稱為直接使用價值,將調節服務價值和文化服務價值稱為間接使用價值。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通常不包括生態支持服務功能,如有機質生產、土壤及其肥力的形成、營養物質循環、生物多樣性維持等功能,原因是這些功能支撐了產品提供功能與生態調節功能,而不是直接為人類的福祉做出貢獻,這些功能的作用已經體現於產品功能與調節功能之中。
2013年2月25日,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亞太森林組織(APFNet)、北京師範大學(BNU)、億利公益基金會(EF)共同主辦的“生態文明建設指標框架體系國際研討會暨中國首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項目啟動會”在北京科技會堂舉行。中國第一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核算項目在內蒙古庫布其沙漠落地。
會上,北京大學環境科學院發布了內蒙古庫布其沙漠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評估核算報告。結果顯示,億利資源用了二十五年時間,在庫布其沙漠不毛之地上創造出了305.91億元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是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提出,旨在建立一套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相對應的、能夠衡量生態良好的統計與核算體系,主要指標是生態供給價值、生態調節價值、生態文化價值和生態支持價值。
億利公益基金會發起人王文彪用GDP和GEP的方式分別核算了二十多年治理庫布其沙漠的綠色發展賬。從GDP(國內生產總值)的角度,億利資源用了二十五年的時間,投入了100多億元進行沙漠生態修復綠化和沙漠經濟的發展,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很多人認為不划算。但從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的角度來算庫布其沙漠事業綠色發展賬,綠化了5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遏制了刮向北京的沙塵暴,創造了幾百億福祉人類的生態價值。而且庫布其沙漠的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明顯恢復,驚奇的出現了大量的野生動物,特別是出現了“大面積厘米級”的土壤跡象。有專家指出,靠自然恢復增加一厘米的土壤需要1萬年的時間。
GEP旨在建立一套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相對應的、能夠衡量生態良好的統計與核算體系。通過計算森林、荒漠、濕地等生態系統以及農田、牧場、水產養殖場等人工生態系統的生產總值,來衡量和展示生態系統的狀況。
呼吸乾淨空氣,享受天藍地綠成為每個人的熱切渴望。用GEP來量化評估生態系統價值和綠色發展,是迫切改善當前生態環境、助推生態文明的一條現實路徑。GEP概念的提出,填補了目前國內外對自然生態資產核算指標的空白,並為下一步與國民經濟統計和核算體系接軌,並獲得國際社會接受做準備。
2021年8月22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志雲帶領的研究團隊建議,推動統計、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監督等管理部門建立基於GEP核算的生態保護與生態恢復成效評估機制,定期發布GEP核算報告,鼓勵地方實施GDP與GEP雙增長政策,讓GEP進規劃、進項目、進考核、進決策。
2001年聯合國啟動“千年生態系統評估”(簡稱MA),總結前人觀點的基礎上明確了生態系統服務之間的關係,將生態系統服務分為供給、調節、文化和支持四大類。
GEP核算的是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各種最終生態產品的價值總和,包括物質產品價值、調節服務價值和文化服務價值,不包括生態系統支持服務價值。其中:物質產品主要包括農業產品、林業產品、畜牧業產品、漁業產品、淡水資源和生態能源;調節服務主要包括水源涵養、土壤保持、防風固沙、海岸帶防護、洪水調蓄、碳固定、氧氣提供、空氣凈化、水質凈化和氣候調節;文化服務主要包括休閑旅遊和景觀價值。進行核算時,可以結合區域生態產品類型以及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目的,選擇相應的核算指標,編製生態產品清單。
2013年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歐陽志雲研究員和原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中國代表處駐華代表朱春全博士在全球首次提出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的概念,對核算的指標體系、技術方法做了說明,以貴州省為例,核算了貴州省2010年全省生態系統生產總價值為20013.46億元,人均GEP是57526元,是當年該省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GDP的4.3倍。
自2013年以來,國內已有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研究院、浙江大學等十餘家學術研究機構的百餘名學術研究人員在全國不同生態地理區已開展百餘項GEP核算研究。全國尺度上,在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路計劃(簡稱“STS計劃”)支持下,中國科學生態環境中心於2014年構建了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的理論框架、核算指標和定量化計算方法,編製了《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技術指南》,並在全國及各省、市、自治區開展GEP核算應用示範;在省級層面上,目前已有學者針對不同地區特點構建相應的指標體系,分別核算了青海、內蒙古自治區、安徽、雲南和四川等省份的GEP;也有學者在麗水、甘孜、廈門等市域,阿爾山、黎平、武夷山等縣域,鄉鎮和村級等不同尺度行政單元和區域尺度上開展相關研究。靳樂山等對GEP應用於生態補償績效考核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了研究;同時,也有學者對GEP應用於生態保護績效進行了具體案例研究,為GEP納入保護績效考核與決策做了有益探索。孔德帥運用貴州省各區縣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結果,分析了生態補償政策實施過程中的空間選擇問題,對區域生態補償政策實施給出相關建議。楊汝蘭基於空間分析針對以GEP核算結果作為確定雲南省各區縣的理論生態補償標準的參考做了研究。陸憲就將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應用於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進行分析,建立了應用的理論框架。
2020年,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歐陽志雲研究員團隊首次在國際上介紹GEP的概念、核算框架、指標體系和技術方法,並以青海省為案例開展了實證研究,發展了刻畫生態系統服務流的評估方法,研究發現青海省產生的生態系統產品和服務中,將近80%惠益的受益者是青海省外的其他省份,據此研究提出建立“水基金”等政策建議,協調區域發展,探索讓生態產品與服務供給者受益、讓生態產品消費者付費新機制,促進優質生態產品的可持續供給。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21年3月,GEP被納入到聯合國發布的最新國際統計標準——SEEA-EA(System of Environmental-EconomicAccounting—Ecosystem Accounting,環境經濟核算體系——生態系統核算)。框架第九章“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量核算”詳細介紹了GEP的概念“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框架第十四章“指標和綜合性報告”將GEP列為生態系統服務和生態資產價值核算指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2050目標的衡量指標(SDG indicators)以及從原始數據到決策支撐的基本指標。
已經有多級省、市、縣區域開展GEP核算及其實踐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應用方向:
(1)制定標準/技術指南
在廣泛實踐的基礎上,近年來,生態環境部、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和多個地方政府相繼發布GEP核算的技術指南和標準,用於指導生態效益核算,推動生態效益納入社會經濟考評體系。其中,生態環境部綜合司以技術文件形式發布《陸地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指南》,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提出、制定國家標準《生態系統評估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範》(處於徵求意見階段),浙江省發布省級標準《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範陸域生態系統》(編號:DB33/T2274-2020),深圳市發布地方標準《深圳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技術規範》(編號:DB4403/T141-2021),鹽田區發布地方性標準《鹽田區城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範》(編號:SZDB/Z342-2018)。
(2)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
深圳市建立“1+3”GEP核算制度體系包括:一個GEP核算實施方案——《深圳市GEP核算實施方案(試行)》;一項GEP核算的地方標準——《深圳市GEP核算技術規範》,一套GEP核算統計報表——《深圳市GEP核算統計報表制度(2019年度)》,一個GEP自動核算平台——《深圳市GEP在線核算平台》。在該制度體系的支撐下,深圳市將GEP核算結果應用於領導幹部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率先提出GEP“進規劃、進決策、進考核”,黨中央、國務院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出的明確要求開展GEP核算,成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具體任務。
全國首個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普洱市將GEP核算結果應用於綠色經濟考評體系的建立,全面探索推行GEP和GDP“雙核算、雙運行、雙提升”,淡化傳統GDP考核管理。
(3)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國家級試點麗水市基於GEP核算結果,探索了一系列創新性應用,主要包括政府採購生態產品、企業購買生態產品和發放基於生態產品價值的信用貸款等三方面。
景寧縣和雲和縣基於GEP核算結果,分別出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和《生態產品政府採購試點暫行辦法》 ,探索政府採購生態產品的具體實踐;圍繞基於GEP核算結果的市場化應用運行方面,縉雲縣和青田縣做了有益探索,國家電投集團在縉雲縣大洋鎮開展“農光互補”項目,除了支付各項常規的費用,企業還向當地生態強村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支付279.28萬元,用於購買項目所在區域的調節服務類GEP ;青田縣以項目為依託,杭州宏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小舟山鄉開發實施“詩畫小舟山”項目過程中,向當地兩山公司支付294萬元,購買水源涵養、土壤保持等調解服務類生態產品,將這些資金用於項目所在區域的生態保護和修復 。同時,景寧縣、青田縣和遂昌縣根據GEP核算結果開發金融貸款產品,景寧縣 和青田縣 均是以農商銀行為貸款發放主體,根據GEP增量的預期收益作為抵押向大均鄉和禎埠鎮兩個鄉鎮兩山公司分別發放了50萬元和5000萬元的“生態貸”;遂昌縣大田村根據GEP核算結果向國家開發銀行申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專項授信貸款,用於浙西南紅色幹部培訓中心、生態監測及智慧信息化建設等34個項目建設,其中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類項目已通過遂昌縣“兩山”集團獲得了國家開發銀行總行同意,預計後續將獲得30餘億元的貸款授信 。
基於GEP核算結果的創新性探索有力推動了交易市場的建立,為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做了有益探索,為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提供科學依據。
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正式發布。其中提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完善具有浙江特點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應用體系。
(4)支撐政府決策
德清縣建立“數字兩山”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決策支持平台 ,用於決策推演,不僅將平台應用於項目准入預評價,還可以為實施綠色發展財政獎補、分配生態補償資金提供精準數據支持,通過對該區域年度GEP絕對值、增長率、環境保護紅線區GEP貢獻率等指標計算,結合相應的GDP數據,合理分配生態補償資金,使獎補更精準。
(5)生態保護成效評估
2016年亞洲開發銀行資助中國在青海、貴州和雲南選擇省、市、縣不同尺度開展建立科學可行的生態補償績效與地方政府生態保護成效評估體系的研究,建立了面向生態補償的生態產品總值(GEP)和生態資產核算指標體系、技術方法,為生態補償績效考核、重點生態功能區政府績效考核和生態補償政策實施有效性評估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向國際社會分享了利用GEP和生態資產核算評估生態補償政策的中國做法與經驗。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要求:“根據不同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異化績效評價考核。對限制開發區域和生態脆弱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取消地區生產總值考核”。以重點生態功能區定位為依據,以提升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資產、增強其生態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能力為目標,國家發改委致力於探索以GEP為核心,構建面向重點生態區縣的生態保護成效評估指標與方法,探討基於生態資產與GEP核算的重點生態功能區評估指標與考核機制。
GEP的出現,填補了評估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提供的總價值的空白。當然,這也不是說GDP沒有用了,GDP仍然是衡量和比較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只有經濟基礎牢了,才有條件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
可以說,以GEP核算為“指揮棒”“保險栓”,有利於推動GDP、GEP雙增長,並促進GEP向GDP有效轉化。這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題中應有之義,同時,對各地因地制宜推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也具有積極的示範意義和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