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雲南魯甸地震

8·3雲南魯甸地震

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在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北緯27.1度,東經103.3度)發生6.5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餘震1335次。

截至2014年8月8日15時,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其中魯甸縣526人、巧家縣78人、昭陽區1人、會澤縣12人;112人失蹤,3143人受傷,22.9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

受災範圍108.84萬人受災,8.09萬間房屋倒塌,中央財政下撥救災資金22億元;解放軍和武警部隊近萬兵力抗震救災。

2015年首次離京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將第一站選在雲南魯甸地震災區。19日下午,他乘車一路顛簸直奔峽谷中的震中龍頭山鎮,來到原鎮政府所在的遺址,走進滿是廢墟的院子,詢問地震傷亡、抗震救災情況。展板上,地震前後的照片對比鮮明,他面色凝重。

地震經過


北京時間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在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北緯27.1度,東經103.3度)發生6.5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2014年8月3日19:07:25,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經度:103.6度,緯度:27.1度)發生4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2014年8月3日22時28分在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北緯27.1度,東經103.3度)發生4.1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截至2014年08月11日08時00分共記錄到餘震總數為1335個。其中5.0~5.9級地震0個,4.0~4.9級地震4個,3.0~3.9級地震8個。
2014年8月13日20時16分,在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附近(北緯27.1度,東經103.4度)發生3.7級左右地震,最終結果以正式速報為準。
中國地震局網站消息,中國地震台網測定,北京時間2014年11月3日1時12分在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北緯27.1度,東經103.3度)發生3.2級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

地震震源


魯甸縣是雲南省昭通市下轄的縣之一,位於雲南省東北部,昭通市南部,牛欄江北岸。
縣境東西橫距50千米,南北縱距60千米,總面積1519平方千米,其中山區佔總面積的87.9%,壩區佔12.1%。總人口38.57萬人。
震中距離昭通市區約49公里,距離涼山州約134公里,距離六盤水市約161公里,距離攀枝花市約167公里。雲南昆明,四川成都、樂山,重慶等多地有震感。

地震烈度


2014年8月3日,雲南魯甸發生6.5級地震。中國地震局現場工作隊依照《地震現場工作:調查規範》(GB/T18208.3-2011)、《中國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08),通過災區震害調查、強震動觀測記錄分析、遙感震害解譯等工作,確定了此次地震的烈度分佈。
此次地震災區最高烈度為Ⅸ度,等震線長軸總體呈北北西走向,Ⅵ度區及以上總面積為10350平方千米,共造成雲南省、四川省、貴州省10個縣(區)受災,包括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巧家縣、永善縣、昭陽區,曲靖市會澤縣;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東縣、寧南縣、布拖縣金陽縣;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地震原因


這次地震發生在北東向西魚河-昭通斷裂附近,震源機制結果顯示為走滑型破裂。
這次地震有幾個特點:震級比較高、魯甸縣人口比較稠密、魯甸縣是國家級貧困縣、震區是高山峽谷地貌、發生在山區。
第一,這次地震震級比較高。雲南是我國地震災害多發的省份,此次地震也是自從2000年1月15日雲南姚安發生6.5級地震以來的又一個6.5級地震,也就是說在過去的14年當中,沒有發生6.5級以上的強震。距離再早一次發生在1996年2月3日雲南麗江的7級地震已經有18年的時間。所以這是十幾年以來在雲南發生的一次比較嚴重的地震事件。由於震級高,震源淺,所以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二,魯甸縣是雲南省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人口稠密使得這次地震所受影響的災區人口數量多,災害也比較重。
第三,魯甸縣是國家級的貧困縣。當地經濟條件比較差,建築物抗震性能也普遍比較差,也是這次災害損失重的一個直接原因。
第四,這次地震的震區是高山峽谷地貌,由於正處在雨季,地震引發了比較嚴重的滑坡、泥石流、滾石以及堰塞湖形成等次生災害,也加重了這次災害的損失。
第五,因為地震發生在山區,造成了通信和交通的中斷,這也使得我們的救援行動顯得格外困難。當前在政府的組織下,各項救災活動正在迅速開展,道路正在打通當中,詳細災情正在不斷收集上來。潘懷文表示,前方正在充分抓緊72小時黃金救援期,把對生命的搜救放在首位,這是當前抗震救災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把地震埋壓人員搜索找到實施救援,盡量減輕人員的損失。同時把災區民眾的各項生活作出妥善安排,這也是當前抗震救災工作中的重點工作。

災害救援


直擊現場

災害現場
災害現場
2014年8月3日17時,雲南省地震局立即啟動1級響應,由前方指揮長陳勤副局長帶隊的4人現場應急工作隊於17時35分攜帶相關儀器設備,緊急趕往災區,開展現場震情監視、地震災情調查、災害損失評估、防震減災宣傳等工作,並協助當地政府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2014年8月3日17時,雲南省減災委、民政廳啟動Ⅱ級救災應急響應,向魯甸縣調撥2000頂帳篷、500件彩條布、3000套摺疊床、3000床棉被、3000件棉衣等救災物資。
2014年8月3日18時,中國地震局立即啟動地震災害應急二級響應,局長陳建民迅即作出部署,派出中國地震局現場工作組,並指示雲南局迅速派出現場工作隊趕赴災區,了解災情並協助當地政府做好應急處置工作,中國地震台網中心配合雲南省地震局開展緊急會商,嚴密監視震情發展趨勢。
截至2014年8月3日18時30分,雲南電網昭通供電局立即啟動了破壞性地震Ⅲ級應急響應,成立了5個應急小組,並立即調派2台發電車趕赴魯甸。昭通局領導已率相關部門人員趕赴魯甸現場協調指揮電力搶險救災保通工作。魯甸縣城已全面恢復供電。
2014年8月3日19時,昭通軍分區200名官兵和民兵正趕赴震中。陸軍第14集團軍某旅先遣組10人已趕赴震中,另有600官兵已做好出發準備。武警雲南總隊昭通支隊50名官兵正投入救援。公安、消防等部門正在集結並趕往震中。雲南預備役師已出動170人應急救援,雲南地震局已派30人趕赴災區。
2014年8月3日19時30分,武警8750部隊出動第一梯隊300餘名官兵組成工化、醫療救援等力量,由該部部隊長王毅帶隊連夜趕赴災區。22時50分,該部政委吳俊義率第二梯隊1200名官兵,攜帶頂撐、破拆等專業救援器材和救災物資,火速奔赴地震災區。
2014年8月3日19時,陸軍第14集團軍派出某旅地震應急救援隊115人,專業救援車輛10台,攜帶生命探測儀、照明、挖掘等全套應急救援裝備,趕往地震災區。陸軍第14集團軍某炮兵團1000名官兵,攜帶救援於19時緊急從曲靖駐訓地趕往災區。
2014年8月3日19時,雲南省省長李紀恆、雲南省軍區司令員張肖南、雲南省公安消防總隊總隊長田國勇等領導,以及軍地聯合指揮部的相關人員趕赴魯甸。雲南省委書記秦光榮第一時間作出部署,要求全力搶救被困人員和傷員,妥善轉移安置災區群眾,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切實安排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
省長李紀恆一行前往震中魯甸縣龍頭山鎮,在離龍頭山鎮還有4-5公里處因道路塌方棄車步行抵達震中。
2014年8月3日20時,77298部隊第一梯隊290餘人、第二梯隊240餘人於20時20分緊急從曲靖駐訓地趕往魯甸地震災區。
地震中損毀的房屋車輛
地震中損毀的房屋車輛
雲南昭巧二級公路80公里發生山體坍塌,約20餘輛車輛被埋,現場已經發現死亡兩人,其餘車輛被埋。昭巧二級公路中斷。截止20時42分,因地震以及暴雨導致塌方中斷的巧家至魯甸公路已搶通。
截至2014年8月4日7時,沙樂公路已暢通,救災物資正運往災區。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啟動救災響應機制,捐款500萬元人民幣給壹基金、中國扶貧基金會、愛德基金會等公益組織用於緊急救災等工作。還將與相關救災組織聯手,開展進一步行動。
2014年8月3日,崑曲高速昆明北高速收費站,救護車及物資運送車輛快速通過收費站趕往魯甸震區。
2014年8月3日晚23時30分,成都軍區共出動2078名官兵、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1700人,武警部隊出動1900餘人趕赴災區參加救災行動,疏散和轉移群眾200餘人,從廢墟中救出20多名被壓埋的群眾。
2014年8月4日凌晨1點10分左右,重慶市的第一批志願者出發趕往雲南地震災區救援。其中,重慶市華岩文教基金會緊急救援中心隊長鬍耕源帶著14名隊員和2名重慶交大志願者、2名社會人士,共19人乘3輛車奔赴災區。隨後第二批志願者前往雲南。
2014年8月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率有關方面負責人正趕赴雲南魯甸地震災區察看災情,指導抗震救災工作。
2014年8月4日9時35分,以北京軍區38集團軍工兵團為主組建的中國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出動人員100人,攜帶裝備160餘件套,搜救犬8條,乘坐一架軍用運輸機,從北京南苑機場起飛,趕往災區。
2014年8月4日下午至傍晚,雲南某預備役師首批出動170人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分別從昆明、楚雄玉溪、曲靖4個方向向災區機動,陸軍第14集團軍某炮兵團1000名官兵,攜帶救援裝備緊急從曲靖駐訓地趕往災區。
2014年8月5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向雲南省發去慰問電,代表北京人民慰問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地震受災群眾,向救災一線幹部群眾致以敬意,並捐款1000萬元。
2014年8月5日,百度健康公益聯盟組織救援隊50餘名專業救護人員和志願者攜帶首批醫療器械藥品和救災物資,正在奔赴震區一線展開救助。百度救援隊與魯甸民政局取得了聯繫,將在民政局的指導下展開救援。百度救援隊包括36名專業醫療救護人員、11名志願者及6輛救援車,首批醫療救助物資包括無倉呼吸機、心電監護儀、止血防風針、雙氧水、速效傷風膠囊等災區急需的醫藥用品及1000雙手套、1000隻口罩以及2500件礦泉水、2000箱速食麵等。
2014年8月4日,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6.5級地震發生后,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首都各網際網路企業紛紛行動起來,為受災地區捐款獻愛心。奇虎360公司、京東集團、小米公司、百度公司分別向雲南地震災區捐款捐物,和災區人民一起渡過難關。
2014年8月4日,副總參謀長戚建國帶領總部工作組抵達災區,現場指揮協調救災工作。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以魯甸、巧家、會澤三縣重災區為主,統籌使用救災力量。解放軍和武警近萬人到達災區參加抗震救災,13支醫療隊和4支防疫隊已進駐13個受災最重的鄉鎮。救災部隊共救出200餘人、轉移傷員近500人、轉移安置受災群眾1萬餘人、搬運物資450餘噸。
2014年8月5日1時,來自成都軍區、北京軍區、空軍、二炮和武警部隊的近萬名官兵已全部到達3個重災縣13個重災鄉鎮,全力展開生命搜救和轉移傷員。
2014年8月6日,在部署完災區救災各項工作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離開雲南魯甸地震災區。抗震救災工作由雲南省統一指揮,各部門和有關方面大力支持。這是蘆山地震以來總理秉持的救災新理念:救災現場實行統一指揮和調度,加強中央和地方救災力量協調配合,保證救災科學、有效、有序、有力。

地理信息服務

雲南魯甸地震災區的震后高清影像圖
雲南魯甸地震災區的震后高清影像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組織技術人員連續作業,緊急對接收到的無人機所獲取的影像進行數據解譯分析,並製作受災地區災后影像圖及三維動態視頻。2014年8月4日13時至15時,經過長達兩小時的飛行,無人機獲取災區30平方公里的0.2米高解析度影像,拍攝影像417幅,重點拍攝區域為已形成堰塞湖的牛欄江紅石岩村段。經初步解譯並綜合其他信息判斷,山體滑坡嚴重,堰塞湖水位上漲已近30米,水面面積已為正常水位的3倍。此外,紅石岩村段的道路損毀達數十處,房屋損毀嚴重。8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利用4日獲取的無人機影像,製作完成雲南魯甸地震震后首批高解析度影像圖,圖上可清晰判讀出房屋損毀、道路受阻、山體塌方、水位上漲及堰塞湖等情況。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網站在第一時間發布了雲南魯甸地震災區的震前高清影像圖、行政區劃圖和趕製出的震后高清影像圖,並提供下載,供社會公眾了解災情使用。

救援反思


道阻救援。從汶川到彝良,從蘆山到魯甸,歷次大的地震,在震後接近一周的時間內,如何搶通陸路交通,以方便救援人員和物資進出,成了所有人不得不面對的最大難題之一。
震區道路,即使在地震沒有到來時,也是艱險崎嶇。隨後的地震,讓路成非路。但最大量的救援力量,仍選擇通過這條最脆弱的交通系統,展開行動。如是,“搶通生命線”一次又一次成為震后熱詞。
只有陸路才是“生命線”?最迅捷的低空救援力量,為何不能在大災中擔起救援的大任?
陸路交通扼住救援咽喉
依靠陸路交通投入救援主力,已成近年來災害救援常態。陸路交通脆弱難行,亦與國際救援慣例背離。
8月6日清晨,魯甸縣龍頭山鎮營盤村銀廠坡的山腰上,14歲男孩馮源濤用石頭擺出“救SOS命”字樣。
沒有救援人員到達,他們在等待直升機。馮源濤擺出字樣時,距離8月3日下午4點半發生的魯甸地震,已過去將近3天。直到6日下午4點半,馮源濤仍沒有等到期望中的直升機,只等來了震后第一批進村的外人:都市時報記者。
記者們是走進去的。從山腳到山頂,記者走了兩個小時。
在此之前,他們走了一段看起來並不太遠的路:昭通到魯甸29公里;魯甸到營盤村26公里。
這條總共不到60公里的路,此時通行卻無比艱難。
救援指揮部發布的消息顯示,截至8月6日上午10點,在地震救援黃金72小時即將截止時,魯甸地區路面交通由於堰塞湖、作業面窄、公路滾石大且多,需爆破等原因,搶險施工進度緩慢;昭通市到巧家縣總長128公里的昭巧二級公路,雖已投入520人共4160人次搶修,但仍有約4公里還未搶通。
地震3天後,救援仍被已支離破碎的陸路交通扼住了咽喉。
這樣的局面,已不是第一次在震后出現。
2008年5·12汶川地震,震區重災區基礎道路完全毀損,在震后將近1周的時間內,救援力量大多輕裝簡隨徒步進入村鎮。當年5月19日,就在5·12地震最後一名倖存者馬元江從映秀被救出的前一天,京華時報記者從成都趕往映秀時,中途也因都映公路再次塌方,不得不棄車步行近3小時才抵達映秀鎮。
2013年4·20蘆山地震,到5月3日,重災區縣鄉村道方全部搶通。其間,公安部交管局不得不直接介入震區交通指揮,更有兩名戰士在救援途中翻車犧牲。
救援主力將寶押在路已非路的陸路交通上,這與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救援策略迥異。
美國、日本以及台灣地區,航空應急救援是第一選擇。
2005年美國“卡特里娜”颶風、2006年中西部暴風雪,政府組織幾萬架直升機搶險救災。
2003年9月,日本北海道地震,地面和空中的救援隊伍第一時間一起出動,極大地減少了人員的傷亡,只有1人死亡。2004年日本新潟地震半小時后,自衛隊的飛機就飛往災區,可調用的飛機達180架。
排除官方的上百架直升機,台灣9·21地震,台灣中興航空醫療飛航救援中心執行總監徐震宇表示,他在第三天出動8架直升機、48名醫護人員介入。
空中救援,著陸條件較簡單,能到達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及時完成人員和物資的運送。參與過汶川地震救援的交通運輸部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機長李嘉說,有些直升機甚至不需要著陸點,下放絞車鋼索就能救人。
直升機在轉運傷員和運送物資的高效和重要性上極其顯著,雖然專業人士已充分認識到了此點,但理想與現實之間,差距總是令人嘆息。
歷次低空救援難挑大樑
自汶川地震以來,低空救援力量已有多次大災救援經驗。不可迴避的現實是:這些救援再搶眼,也未能挑起災害救援中該挑起的大梁。
魯甸首批獲直升機轉運的傷員,在8月4日上午10點半左右。一架軍用直升機從龍頭山鎮將4名重傷員運出,半小時後送到昭通機場
此時距地震發生已18個半小時,仍有上千名傷員急需轉移。8月5日上午,成都軍區某陸航先後投入10架直升機參與救援。這10架直升機,是目前已知魯甸災區投入的直升機總量。
相比汶川地震,這次傷員轉運的反應速度已屬迅捷。
當年的5月14日早9點,4架直升機飛抵映秀,將一批重傷員送往成都。這距地震發生已過去43小時。
官方數據顯示,汶川地震,空軍和陸軍航空兵共出動固定翼、直升機200架左右,飛行近6000架次,運送物資7000餘噸,轉運人員近3萬餘人。民航及通用航空出動飛機250架,飛行2300架次,運輸物資人16000噸,人員4萬餘人。
李嘉回憶,他當時駕駛“EC225”大型救助直升機參與救援46天,飛行了80多小時,救了225名災民。
2010年4月14日玉樹地震后,第一批傷員在震后31小時被飛機送到西寧機場。彼時,在玉樹地震現場救援的玉樹軍分區司令員吳勇表示,玉樹離西寧有800多公里,行車需要一天多時間,希望採取空中救援。
震后7天,青海境內3座機場(玉樹、西寧和格爾木機場)共保障救援飛行490架次,運送救援人員14518人次,傷員4213人,救援物資2030噸。經過7天的空運,大批需要緊急運抵災區的救援人員和物資都已到達,需要外運的傷員絕大部分運出,此時,陸路交通才逐漸暢通。
2013年的雅安地震,11小時完成首批傷員轉運。4月20日地震當天的晚7點10分,兩架救援直升機飛抵蘆山縣寶盛鄉,將首批12名地震傷員成功轉運至成都。
從2008年的43小時,2010年的31小時,2013年的11小時,再到2014年的18個半小時,從絕對數上看,這幾次地震中,低空傷員轉運的救援反應速度在進步。
進步仍不能滿足災區需求。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用航空委員會副秘書長唐繼龍表示,從汶川地震到魯甸地震,已經過去6年多了,我國在應急救災的反應速度和突擊能力,雖表現得愈見出色,但從救災過程和效果來看,還存在許多不足。“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到目前為止,我國仍沒有一個航空救援的總體機制,忽視了空中救援優勢。”
對比一組這幾次地震中的傷員人數,即能明白唐繼龍這句話背後的事實。
汶川地震傷員總數是37.4萬餘人,航空救援總轉運人數是7萬餘人。官方沒有詳細公布其中的傷員轉運總數,但即使這7萬餘被轉運者全都是傷員,佔比也不到1/5,況且被轉運者佔比更多的是救援人員。
蘆山地震傷者1.1萬餘人,參與救援主要直升機來自成都空軍某團直升機大隊和成都軍區的某陸航旅。官方同樣沒有公布傷員轉運總數,但根據之前媒體報道統計,到震后第4天,已知通過直升機轉運的傷者總數不到100人。
最高效最具規模的空中救援產生在玉樹地震中,4213人被空中轉運,佔到了1.2萬餘名傷者總數的1/3。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8月6日22時,昭通機場共保障直升機救援271架次、運輸2947人次,其中轉運地震傷員433人次。此次魯甸地震致傷3000餘人,此時獲直升機轉運者也就1/8。
汶川之後通航幾未參與
在汶川地震中,參與救災的軍用及民航系統的直升機共150餘架,民用直升機35架。其中,飛龍通用航空公司的重型運輸直升機米-26曾有突出表現。
時任米-26機長的齊煥青說,米-26在唐家山堰塞湖排險任務中承擔運送重型設備的任務,“運送十幾噸重的大卡車,挖掘機等重型機器,當時只有米-26能夠做到。”
當時國內只有飛龍航空有一架米-26,租借自俄羅斯。在此次任務中,機組人員克服超飛機超負荷運行狀態,飛行中曾出現漏油現象等問題,成功將總重210噸的設備安全運送到唐家山堰塞湖大壩,並將進行堰塞湖搶險的500多名官兵外運。
玉樹地震救援,通航公司直升機無一獲准參與救援,只有海航、南航的客機參與了機場到機場的人員轉運任務,以及部分航拍任務。
雅安地震中,只有四川西林鳳騰通航公司一家通航企業被獲准參與救援。其兩架歐直直升機共執行共兩次救援任務,單架飛機飛行時間為7小時48分鐘,經歷5個起落,主要是運送藥品。
此次魯甸地震,到目前為止仍只有成都陸航旅的10架直升機在執行救援任務。
唐繼龍說,作為救援主力的軍隊,其航空器裝備目的是作戰,“救援和作戰是兩回事”,基於術業專攻,軍航相對來說缺乏專業救援技能訓練的經驗和專業救援設施裝備,不完全具備複雜災情的救援條件。
軍方參與救援的運輸直升機,基本都沒有配備絞盤,因此沒辦法懸空吊運人員,只能著陸救運,無形中增加了救援的難度。
“汶川救災中米-171失事即是一例。”唐繼龍說,因為航空器缺少專業的儀錶配置,前視紅外和防撞系統又沒經過專門複雜救援科目的訓練,更沒有指揮與通信預案,增加了在複雜氣象和惡劣地理環境中發生事故的幾率。
起步於80年代,在汶川地震后發展迅猛的通用航空,在機長李嘉看來,是空中救援發展的趨勢。近幾年來,每年有幾十家的通用航空公司成立。作為新興企業,救援設備較齊全先進。同時作為專業的救援人員,他們一般飛行經驗較足,“通航的機長許多都有上萬小時的飛行經驗。”李嘉說。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擁有的通航企業達146家,地域涉及30個省市,通用航空企業適航在冊航空器總數達到1320架,其中教學訓練用飛機328架。其中,雲南擁有8家通航企業,在全國位列第10名。
事實上,通航企業在救災中呈現出較高的積極性,在汶川地震中表現不俗,但此後都基本未被獲准參與。
軍方可調派直升機數量有限,而曾有過良好表現、具有更多直升機的通航企業又未獲准參與救援。個中緣由,耐人思考。
原地待命成通航宿命
通航企業有裝備有人員,亦有高漲的志願救災熱情,但汶川之後,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都是待命到底,從未獲准實際行動,魯甸也不例外。
通航公司未參與救援,不是沒有參與熱情,而是因為指揮協調。有接受京華時報採訪的通航人員表示,每次地震發生后,大量的通航企業都要求參與救援,但幾乎都是待命到救援結束。
魯甸地震發生后,很多企業聯繫民航局西南局和地方政府,準備隨時加入抗震隊伍。
“我們的一架直升機當時就在昭通機場。”北京首都航空直升機通用航空公司(下稱首直航)副總裁姚銳說,當時,該公司的作業隊給電力公司巡線,正好在昭通。8月3日晚,首直航執行董事長兼總裁徐立冬,要求雲南昭通作業隊“等待當地政府命令,全力參與救援”。
8月4日一早,姚銳聯絡民航局西南局,申請支援救災。“不到十分鐘就回電話,告訴我直升機待命。”
姚銳稱,包括託管的直升機在內,首直航可投入的救援直升機總計有12架,“如果政府需要,我們無條件都可以被徵用。”
像首直航一樣,同樣接到待命通知的還有四川駝峰通用航空公司(下稱駝峰通航)。8月3日18時,地震發生1個半小時后,該公司副總經理吳小樂就發出微博,表示救援力量要出征魯甸。
8月5日,吳小樂告訴京華時報記者,駝峰通航陸路的志願者已深入災區,但直升機仍在待命。
8月6日下午,首直航運行控制部總經理張鵬接到昭通前方同事的電話:“民航局說做好準備,可能馬上有運送物資的任務。”直到昨天,待命的飛機仍未獲准參與救災。
通航企業並非有熱情有設備就有機會參與。
吳小樂記得,蘆山地震當天早上8時5分,駝峰通航有直升機在雅安正與軍方進行無線電通訊演習。“結果,演習直接變成救援了。”8點半左右,駝峰的直升機在飛往震中的途中接到空軍通知,“說蘆山上空實行管制,我們就退回來了”。
此後,駝峰通航一直申請空域,但沒有答覆。“與此同時,我們看到災區道路已經開始出現擁堵,各種資源都無法運抵,大家都覺得這正是我們通航直升機派上用場的機會。”吳小樂說,當時感到遺憾。
蘆山震后第二天下午,民航局西南局將能隨時調配的7架直升機的型號、所在位置及功能,全部通報給四川省應急辦及抗震救災指揮部,但後來只有四川西林鳳騰通航公司獲准執行了兩次救援任務。
“蘆山地震后不到一小時就有超過20家通航企業表示願參與救援。”天爵航空投資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代翔說,當時可調度的通航飛機超過了60架,“但一直都無法申請到空域,所有人一直都在待命”。
吳小樂回憶,汶川地震發生時,很多通航企業甚至連直升機都還沒有裝備。“當時,我們開著動力三角翼參與搜救。”
轉眼,汶川地震已過去6年,通航企業發展迅猛。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擁有通航企業的地域涉及30個省市,雲南擁有8家通航企業。
業界無法否認的是,這支已漸壯大的隊伍,卻在救災中“無從下手”,即使做好待命準備,但無法參與救援,“事實上基本沒有起到作用”。
張鵬告訴記者,這次魯甸地震,西南地區很多企業都向民航部門備了案,“大家積極性都很高。”但截至昨天,通航直升機仍在待命,未參與實際救援。
根據救援慣例,通航企業參與救援都是無償的。通航公司飛一次花幾十萬元也踴躍參與,一方面想為救援出力,一方面也想通過“實戰演練”不斷提高技能。
多重因素拖住通航後腿
目前國內的通航發展還在起步階段,低空空域開放政策、起降點數量、人才培養等多重因素,都拖住了通航企業進一步發揮救援優勢的後腿。
民間空援力量雖逐漸發展,但救災體系的問題依然存在,“有些老問題,比如說空域的問題。”唐繼龍說。
“相比於十萬火急的救災形勢,空域的申請與審核機制多少令人無奈。”多名航空領域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許多細化政策還在研究中。“參與救援,時間緊急,救援指揮需要顧全多重問題,申請起來自然就更麻煩了。”
根據我國2013年5月開始施行的《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下稱《管制條例》),通用航空飛行器要想飛入災區,首先要申請“划設臨時飛行空域”,唐繼龍表示,這項工作如果完全根據規定走流程,至少要花去7至10天。
《管制條例》規定,從事通用航空飛行活動的個人或單位,除要獲得機場飛行管制的部門批准,還要獲得所在分區飛行管制部門的批准,而在飛行管制區內划設“臨時飛行空域”,更要獲得空軍批准。划設的臨時飛行空域還要向上一級飛行管制部門報備。
“當然,遇到緊急情況,各流程還是會對接到救援任務的航空器開綠燈,那時只需考慮天氣等客觀因素。”李嘉表示。
2010年,業界千呼萬喚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獲批,唐繼龍介紹,目前,將低空空域劃分為管制、監視和報告三種類別,並根據當地實際需要划設了低空飛行航線。應急救災屬於報告級這一最寬鬆的管理級別。“同時救災除飛行計劃需要報批外,飛行任務已不需要審批,運行管理機制更加貼近需求。”
這一管理改革,剛在珠三角、長春、重慶等地試點結束,還未進行全國推廣。
交通運輸部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的機長馮傳來指出,影響通航企業發展的,還有起降點數量、人才培養等因素。
目前,我國通用航空機場和臨時起降點一共不到400個,主要集中在華北、東北和華東等地,西部地區分佈稀少。“此前民政部緊急救助中心規劃布局的半徑為70公里到120公里的救援機場、臨時起降點,以及最後10公里的救援和搜救仍然處於規劃階段。”唐繼龍表示。
通航業發展得最快的美國,有2萬多個機場和臨時起降點。
每50公里就有一個起降點,平均每200公里內就有一架飛機。
唐繼龍提及,直到2009年,中航工業科技委顧誦芬、國家基金委師昌緒等27名院士聯名,提出建立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官方才重視航空應急救援問題。
2012年12月,民政部緊急救援促進中心批准,廣東白雲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下稱白雲通航)與河南安陽一所職業技術學院聯手,成立全國首個航空緊急救援專項人才培訓基地。民政部同時稱將逐步建設850個航空緊急救援基地,打造一個“24小時”常態化航空緊急救援網路。
“按每個基地最少3架飛機,每架飛機7名機組人員算,仍缺失近兩萬專業人員”。白雲通航董事長張子軒稱。
航空救援亟待制度化
缺乏國家層面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讓航空救援各部分力量難以形成合力。人命在等,時不我待。
雖在數次地震中,民間通航都表現積極,但其力量的短板也不斷暴露。多家通航公司力量分散,缺乏統一指揮與專業訓練,飛行員技術經驗參差不齊,飛行器配置不盡合理等問題,都直接導致了政府在採用通航力量上心存顧慮。
李嘉和馮傳來都表示,發生災難后,所有通航飛行器的救災活動,都應該是要經過前線的抗震救災指揮部來統一指揮和調配的,若之前沒有詳細的統籌,萬不敢隨便准入。
畢業於四川航校的馮傳來,對西南高原山區的地形比較熟悉。他稱,西南地區山高谷深,許多地方海拔高達3000米以上,氣象條件複雜,山谷低空高壓線多,這都是飛行中很大的隱患。另外,地質災害發生之後,往往地形地貌也會發生很大變化,一般需要測繪部門提供詳盡的小比例地圖。“一個山谷里,飛機頻繁往返,而且基本上都沒有安裝防撞系統,如果協調不好,很容易發生衝突。”
政府在抗震救災中的空域管制和調度有其合理性,但吸納民間救災力量的參與是發展趨勢。
中國民航大學教授劉光才介紹,我國目前擁有通用飛機約1700架,在全球30多萬架總數中佔比極小。“專用於救援的只有100多架。分佈結構也不平衡,主要分佈在東南,西部地區很少。而發生災害的地方,又主要在西部。”
張鵬認為,目前通航企業,因實力問題,都傾向選用中小型直升機,具有充足救援能力的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他同時指出,目前用於地震救援的軍用直升機很多都是運輸型,並非專業救援機,“有的連絞車都沒有配備”。
國土面積越大對於災害管理與搶救的挑戰就越大,因政府的資源有限,要在短時間內建置完善的航空應急救援系統實屬不易,故委託由民間通航業者運營,或由民間通航業者建立服務系統,由政府編列預算予以補助,“這在國際間已是一個成熟的運營模式,也能更完整地體現通用航空業的核心價值”,徐震宇表示。
唐繼龍建議,政府應當建立一支專業的空中救援隊伍,一方面及時預警,一方面在災害發生時迅速有效地實施空中救援,控制災害蔓延擴大。“空中應急救援應該改變軍隊為主導的觀念,建立以地方政府空中救援為主,以軍隊為輔的方針,在重特大自然災害發生時共同應對。”
劉光才也提到,他有一個尚待論證的設想,“可以建一個全國災害救援搶險地圖。結合地方通航企業發展的情況,在全國災害頻繁發生的地方建設臨時起降點。把這個圖畫出來,一旦出事看地圖就知道,附近有多少飛機多少起降點,便於實施航空救援。”
李嘉認為,應設立航空救援常設部門,建立完備的應急預案,在災難發生后按照災難大小和情況不同,參照應急預案,規範而及時地救援,而不是在災難發生后建立應急指揮部,再臨時徵調各單位的航空器。
這些設想,到成為現實,不知要等到何時。等著的,是一條條人命。

傷亡損失


經濟損失

截至2014年8月6日10時30分,22.9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2.58萬戶8.09萬間房屋倒塌,4.06萬戶12.91萬間嚴重損壞,15.12萬戶46.61萬間一般損壞。
據通報,地震已造成公路受損43.26km,經濟損失86萬元;橋樑受損5處,經濟損失250萬元;道路塌方31處,經濟損失310萬元;山體塌方21000方,經濟損失210萬元;溝渠垮塌、損毀15.16km,經濟損失450萬元;供水管道損毀25km,經濟損失25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8.03地震共造成經濟損失4.6026億元。
此外,地震還造成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1.55萬人受災,7200餘人緊急轉移安置,700餘戶1500餘間房屋嚴重損壞,2800餘戶7000餘間一般損壞;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寧南縣、金陽縣1.16萬人受災,近100戶500餘間房屋嚴重損壞,400餘戶2000餘間一般損壞。

遇難者名單

部分遇難者名單
謝常亮謝益巧謝益翠周美瓊周俊傑肖磊
陳家偉張乾濤謝維彪謝維文王付化聶分陽
高宏豪張紹金陸開珍張永奎李勤勞李菊芬
張永平周坤態王興珍楊德沛毛朝蘭楊厚富
張文兵袁龍英付弟孟周權妹袁德路肖飛
李仁芬羅元芳楊慶香張仲巧肖正義歐光海
何國秀謝樵劉號仙李旭李河陳開左
付弟本李陽學付賢翠付向羽付貿選楊智友
吳仕英楊國富代華美劉興萬劉富飛楊勇
施權珍張宇陳興堂李世粉陳桂榮陳興芝
付弟康史國英張天周付弟芬楊桂花楊慶衛
楊慶省張元蘭陳晨楊銳夏雪張文武
李新平李娜李汝李正英田應先周開陸
周選雨周開學周選露唐正能熊港李善聰
李燁唐天友唐天富唐興彩趙相財趙仁鮮
趙仁舉趙仁熔趙仁多趙仁艷趙仁鑫夏大猛
劉店柳成函龔金文馬柳馬永貞馬傑
李碧亞李碧旭王發秀段啟蓮鄧啟秋鄧啟磊
夏發達劉朝青段啟恩張文麗付孟堯張文麗
段啟恩

哀悼亡者


2014年8月10日10時,雲南省各族人民對“803”魯甸6.5級地震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全省在各條戰線上工作的人員及在廣場、商場、公園、車站、碼頭、機場等公共場所的人員就地駐足默哀3分鐘,全省防空警報鳴響,汽車、火車、船舶鳴笛誌哀3分鐘。

地震影響


通信

8·3雲南魯甸地震
8·3雲南魯甸地震
據魯甸縣委宣傳部消息,魯甸縣城通信受到嚴重影響,公安、消防等部門正在集結並趕往震中,具體的人員傷亡情況有待進一步核實。
本次地震的基本特點有震級大、震源淺、災區人口密集和災區房屋抗震性能差四個方面。此次地震是雲南省姚安2000年1月15日6.5級地震后第一次6.5級以上地震,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2千米,屬淺源地震,同時災區人口密集,達265人每平方千米,綜合以上特點,估計本次地震災害損失會很嚴重。
地震造成當地41個基站退出服務狀態,占該縣基站總數的11.2%,震后話務量較平時有一定增加。但地震未對當地通信造成嚴重影響,震區通信網路運行正常,未出現本地網和縣、鄉鎮級通信全阻。
截止2014年8月3日20時,據魯甸縣人民政府報告,截至20點,災害造成房屋倒塌12000餘間,受損30000餘間,災區交通、電力、通訊全面中斷。

水位

8·3雲南魯甸地震
8·3雲南魯甸地震
2014年8月3日,雲南魯甸6.5級地震已致樂紅鄉紅石岩地區形成堰塞湖。
2014年8月3日,據魯甸縣地震局報告,地震致造成紙廠鄉江邊村區域內牛欄江堵塞形成堰塞湖,當地800餘名村民生命財產受到威脅。牛欄江堵塞形成的堰塞湖水位正持續快速上漲,每小時上漲約1米,20戶農房已被淹沒,19戶房屋已淹垮,險情處置、群眾轉移和搶險救災工作正緊張開展中。
2014年8月4日,雲南魯甸地震造成曲靖市形成堰塞湖,江水水位繼續上漲,以每小時1米的速度上漲,現已淹沒20戶農戶房屋,19戶房屋已淹垮。
2014年8月4日,雲南魯甸地震造成牛欄江火德紅李家山紅石岩電站取水壩處山體塌方,形成堰塞湖,庫區被淹40餘家200餘人已經轉移,堰塞湖威脅到的區域民眾正在緊急轉移。
2014年8月5日,堰塞湖水位已上升三倍。
2014年8月5日下午15時,武警8750部隊接到命令,向堰塞湖運送並安放200斤炸藥,計劃於6日早上炸毀堰塞湖。接到命令后,該部迅速遴選了25名黨員組成突擊隊擔負此項任務。武警交通部隊打通一條道路后,官兵們利用一條50米長的纜繩才下到達湖邊,踏上堰塞湖的大堤上。
2014年8月5日晚20時左右,官兵們乘衝鋒舟在堰塞湖周邊安放好炸藥,並準備沿原路返回。但由於連續不斷的塌方,道路再次被阻,纜繩無法再使用,官兵們無法沿原路返回,只能找塊空地等待救援。由於天色太黑和塌方危險,救援力量暫時無法實施救援,只能等天明后在實施救援。25名官兵在堰塞湖附近找到一塊空地等待救援。
2014年8月12日,在魯甸災區救援的中國武警水電部隊透露,經過5天5夜奮戰,12日15時30分許,一條長753米、頂寬30米、底寬5米、深8米的泄流槽成功貫穿牛欄江堰塞湖堰塞體,並經國家專家組驗收。

天氣

2014年8月3日夜間到白天,魯甸地震區將有雷陣雨天氣,氣溫為16~25℃。
預計未來三天(2014年8月4日至6日),魯甸震區將有明顯降雨天氣,並伴有雷電,其中4日夜間至5日有中到大雨。
2014年8月4日,中國氣象局中國之聲氣象分析師陳青昊介紹,未來十天(2014年8月4日至14日),震區多降雨並且伴有雷電,對交通運輸和救災工作不利,需要做好防雨防雷雨電的工作,並且需要重點加強防範滑坡、泥石流以及地震餘震可能誘發的崩塌等地質災害。另外,降雨也會對堰塞湖的安全不利,需要做好監測和排遣工作。
據中央氣象台最新天氣預報,未來三天(2014年8月7日至9日),雲南魯甸震區多雲有陣雨或雷陣雨,雨量以小雨為主,局部有中到大雨。

疾病

2014年8月7日,國家衛計委疾控局副局長賀青華說,雲南魯甸地震災區是雲南省結核病高發區,加之地震造成人體肌體能力下降,人群密集在帳篷里有可能會導致結核病的聚集性病例。此外,呼吸傳染疾病和飲水問題也可能會被下一步疾病預防控制帶來嚴峻的挑戰。
針對雲南魯甸地震災區正午近30度的高溫,雲南公安邊防總隊醫療服務隊正在為災區群眾熬制大鍋葯防暑降溫,這支醫療隊有50名醫護人員組成,大部分醫護人員參加過汶川、玉樹、舟曲、盈江等地區的救災,有著豐富的震后救援經驗。

前線指揮


部隊赴災

8·3雲南魯甸地震
8·3雲南魯甸地震
雲南省軍區司令員張肖南、雲南省公安消防總隊總隊長田國勇等部隊領導與雲南省領導一起,乘飛機趕往魯甸縣,現場指揮抗震救災。各任務部隊正堅決克服一切困難,抓住“黃金72小時”集中兵力,爭分奪秒搶救人民群眾生命。
成都軍區副司令員石香元率軍區前指連夜趕赴一線,指揮救災。以第38集團軍工兵團為主組建的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已奉命集結100名救援隊員和12條搜救犬,可隨時出發參與救援行動。第13集團軍某陸航旅8架直升機、第14集團軍1支洗消分隊、空軍1架伊爾-76運輸機已做好出動準備。

總理赴災

災區指揮救援
2014年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率有關方面負責人趕赴雲南魯甸地震災區察看災情,指導抗震救災工作。
2014年8月4日下午,李克強來到雲南魯甸地震震中龍頭山鎮的醫療救助點,看望受傷正在接受救治的群眾。
徒步五公里進最嚴重村莊
李克強總理冒著高溫,踏著泥濘小道和殘磚斷瓦,徒步五公里多進入受災最嚴重村莊魯甸縣龍頭山鎮龍泉村,察看災情,慰問受災群眾和搶險人員,指揮救災。不時停下腳步,與路旁受災群眾交談,詢問家裡人有沒有受傷,有沒有地方住。
路邊不少尚未倒塌的房屋已有裂縫。李克強叮囑當地幹部說,餘震還在不斷發生,房屋不能光看外表是否完好,要進去仔細察看是否安全。
有當地幹部說,由於道路中斷,食品、救災物資短缺。李克強當即要求有關部門組織食物、防疫物品進行空投,確保群眾有飯吃,有乾淨水喝。
醫院慰問傷員
2014年8月5日一大早,李克強到雲南魯甸縣人民醫院,看望這裡收治的地震傷員,慰問醫護人員。李克強走進病房,一連來到幾位傷員病床前看望慰問。
醫生反映有傷員擔心自己的治傷費用。李克強說,地震傷員住院救治費用,政府會全部承擔,一定會讓每個傷員得到精心治療。

災后重建


2014年8月14日,魯甸6.5級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信息,魯甸6.5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編製,將在深入調查研究、專項評估、政策研究等工作的基礎上,組織編製魯甸6.5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前期工作組按照省、市、縣三級聯動和條塊結合的要求,廣泛聽取災區群眾意見、深入了解災情,收集災損資料和恢復重建項目,待災損報告確定后,在國家工作組的領導和指導下,配合開展恢復重建規劃編製前期研究的基礎工作。下一步,國家工作組調研后將著手組織恢復重建規劃編製的各項研究工作,待國家編製完成並獲批准后組織實施。
截至8月29日18時,共完成震區231所學校板房搭建100541平方米(含捐贈12864平方米)。至此,震區教育系統所需轉移安置校舍板房已全部搭建完畢,於昨日正式交付投入使用。另有200張高低床和150套桌椅運進學校,以保證全校12個班的學生能順利開學。
2015年2月7日,雲南魯甸龍頭山鎮災民安置點,民眾正在練習舞龍,迎接即將到來的春節。
2017年11月30日,雲南魯甸6.5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指揮部在魯甸縣龍頭山鎮宣布:經過三年奮戰,魯甸6.5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全面完成。到11月底,除個別項目因客觀原因正在實施外,災區1771個恢復重建規劃項目已全部完成,實現了“戶戶安居、家家有業、鄉鄉提升、生態改善、設施改進、經濟發展”的重建目標。

救災軼事


渾水泡麵

2014年8月4日,《環球時報》說“渾水煮麵”是一則假新聞。
2014年8月5日,央廣記者稱“渾水煮麵”屬實,“同事都吃了。”環球網要聞部副主任郝珺石在微博發表致歉聲明,全文如下:
看了視頻,部隊確實吃了渾水泡麵,後勤是當地組織的,不是部隊做的飯,渾水是自來水,放了消毒藥片。部隊告訴我們不會讓戰士吃不幹凈的水,但他們沒有負責給自己做飯,所以從常識上和事實上部隊講的都沒錯;燒水煮麵的當地工作人員也沒錯,其他單位負責救災,他們負責保障後勤,渾自來水是他們無法抗拒的客觀條件;現場要求戰士別多話吃泡麵的軍官也沒錯,向受災群眾出讓自己的生活物資,面對任何情況不講條件是他們的傳統;現場報道的記者和拍客更加沒錯,他們報道的是事實,向在前方的中廣網記者和騰訊拍客道歉;錯的是我,我取的標題輕易的否定了一切,部隊不會吃渾水面是常識,但吃了渾水面也是事實。只有在中國,救災部隊才會吃下老百姓給煮的渾水面。

戰士救人遇難

2014年8月4日下午1時,武警雲南邊防總隊救援隊接到龍頭山鎮光明村9社劉遠玉、劉家華父子的求救,稱其所在的大林村因地震發生泥石流,他們請求救援隊到山體滑坡處看看,幫助尋找妻子下落。搜救部隊在前往大林村途中被因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擋住去路。謝樵主動請纓跳入堰塞湖游往對岸,在即將上岸時,餘震發生,山上巨石落入水中形成巨大漩渦,謝樵也被落下的山石擊中消失在水中。
2014年8月8日,在經過4天4夜的連續打撈后,參加昭通魯甸地震救援失蹤的雲南邊防總隊戰士謝樵遺體被打撈上岸。謝樵失蹤以來的這幾個日日夜夜,所有人都在搜尋他的下落。救援隊每到吃飯時都不會忘了將謝樵的碗筷放到餐桌上,等待著英雄歸來。

各界反應


兩岸三地

• 香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2014年8月4日代表特區政府和市民向遇難同胞表示哀悼,並對他們的家屬及其他受災同胞致以深切慰問。香港紅十字會截至4日下午6時,已經緊急撥款50萬港元(約人民幣39萬元)和調動價值約人民幣34.4萬元的1000個賑災“家庭包”支持當地賑災工作。[51-52]
• 澳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8月4日向雲南地震致哀,並將盡最大努力支持抗震救災。
• 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致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表達關切,並表示大陸方面如有需要,願提供協助。[53]

國際

• 聯合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發表聲明,對此次地震所造成的生命損失以及房屋和基礎設施破壞感到非常難過。他向中國政府和遇難者家屬表示哀悼,向受傷者以及其他在這場災難中受到影響的人表示深切慰問。潘基文還表示,聯合國隨時準備提供援助。[54]
• 俄羅斯:俄羅斯總統普京向習近平表達了對雲南毀滅性地震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哀悼,並願在必要時為救災提供援助。[55]
• 美國: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在當地時間3日發表聲明,對在此次地震中失去親人的人們致以誠摯慰問,並表示美國隨時準備提供協助。[56]
• 加拿大:加拿大外交部2014年8月3日發表聲明,向地震遇難者家屬致以深切慰問,並表示隨時準備向中國提供協助。[57]
• 日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習近平和李克強發去慰問電。官房長官在4日早上的記者會上表示,駐華大使寺木昌人向中國外交部表明日本有意參與救災。
• 韓國:韓國總統朴槿惠3日致電習近平,就雲南地震表示了慰問。[58]
• 寮國:國家主席朱馬里、總理通邢致電錶示,相信在中國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堅強領導和關懷幫助下,當地受災群眾一定能夠儘快恢復正常生活。[59]
• 越南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國家主席張晉創、政府總理阮晉勇、國會主席阮生雄聯名致電錶示,相信在中國黨和政府領導下,災區人民一定能早日克服困難,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59]
• 緬甸總統吳登盛致函表示最深切哀悼和慰問,相信災區人民將很快恢復正常生活。[59]
• 泰國國王普密蓬、公主詩琳通致電錶示,對這一悲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損失深表哀悼和慰問。[59]
• 新加坡總統陳慶炎、總理李顯龍表示,相信雲南人民將用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決心渡過難關,新加坡願隨時提供幫助。[59]
• 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致函對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對受傷人員和遇難者家屬表示深切慰問。[59]
• 坦尚尼亞總統基奎特致電錶示,坦桑政府和人民將同遇難者家屬、全體災民和中國人民攜手走過這段悲痛的日子。[59]
• 德國總統高克、總理默克爾致電錶示,祝願傷者早日康復,德國政府願為中國抗震救災提供支持。[59]
• 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致信表示,相信中國人民一定能夠化悲痛為力量,克服一切困難。[59]
• 此外,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茅利塔尼亞總理拉格達夫、阿曼蘇丹卡布斯、卡達埃米爾塔米姆、卡達首相阿卜杜拉、巴林國王哈馬德、巴林王儲薩勒曼、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馬爾地夫總統亞明、保加利亞總統普列夫內利耶夫、希臘總理薩馬拉斯、塞爾維亞總理武契奇[59]、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兼部長會議主席勞爾·卡斯特羅、汶萊蘇丹哈桑納爾、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巴基斯坦總統海珊、總理謝里夫、柬埔寨首相洪森、尼泊爾總理柯伊拉臘、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韓國總理鄭烘原、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塔姆巴耶夫、總理奧托爾巴耶夫、塔吉克總統拉赫蒙、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土耳其總統居爾、總理埃爾多安、肯亞代總統盧托、塞席爾總統米歇爾、馬里總理馬拉、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立陶宛總統格里包斯凱特、總理布特克維丘斯、烏克蘭總理亞采紐克[60]、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蒙古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孟加拉國總理哈西娜、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埃及總統塞西、突尼西亞總統馬爾祖基、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南非總統祖馬、衣索比亞總統穆拉圖、厄利垂亞總統伊薩亞斯、蒲隆地總統恩庫倫齊扎、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獅子山總統科羅馬、賴比瑞亞總統瑟利夫、吉布地總統蓋萊、馬里總統凱塔、喀麥隆總統比亞、墨西哥總統培尼亞、蓋亞那總統拉莫塔、安地卡及巴布達總理布朗、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首相拉霍伊、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瑞士聯邦主席布爾克哈爾特、希臘總統帕普利亞斯、荷蘭首相呂特、喬治亞總統馬爾格韋拉什維利、亞美尼亞總統薩爾基相、捷克總理索博特卡、羅馬尼亞總理蓬塔、黑山總統武亞諾維奇、印度尼西亞、汶萊、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加拿大、紐西蘭、墨西哥、阿根廷、秘魯、智利、烏拉圭、格瑞那達、玻利維亞、英國、法國、荷蘭、芬蘭、西班牙[59]、印度、菲律賓、伊朗、埃及、南蘇丹、葛摩、蘇利南、哥倫比亞、蓋亞那[60]、澳大利亞、奈及利亞、赤道幾內亞、牙買加、厄瓜多、安道爾、塞普勒斯、克羅埃西亞和聯合國亞太經社會、歐盟對外行動署、國際民防組織[60]、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奧委會等國家和國際組織也以不同方式向中方表示慰問。

英媒暗示

2014年9月11日,《自然》雜誌刊發文章說,自8月3日魯甸發生地震后,“中國媒體和博客開始懷疑這次6.5級地震與長江上游兩座巨型水庫蓄水有關。現在,一位地質學家稱,他有數據顯示,這兩者之間存在可能的聯繫。”
這位地質學家是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調查隊總工程師範曉。2014年8月28日,范曉發布報告稱,水庫蓄水和水庫周邊地震災害增多之間存在“粗略的相關性”。“研究是有它的局限性的……但這足以敲響水庫蓄水有可能觸發(trigger)地震的警鐘。”

捐贈


截至2014年8月7日11時,雲南省共接收地震捐款3.017596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省接收救災捐贈辦公室接收9608萬元,省財政廳國庫處接收1.43億元,省慈善總會接收5615.26萬元,省紅十字會接收652.7萬元,接收捐物價值925.97萬元,其中省慈善總會接收410.18萬元、省紅十字會接收515.79萬元。
2014年9月5日下午,北京二商集團向雲南魯甸地震災區捐贈30萬元救災款。北京市國資委、北京市紅十字會及北京二商集團領導出席捐贈儀式。北京二商集團作為北京市紅十字國企工作委員會成員單位,長期以來積極參與紅十字事業,秉承人道使命,在首都人道公益事業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截至9月4日12時,北京市區兩級紅十字會共接收募捐款10500633.53元,其中市紅十字會接收2674893.39元,區縣紅十字會接收7825740.14元。另基金會接收106600.00元,全市紅十字系統累計接收10607233.53元。此次北京市紅十字會接收雲南魯甸地震捐款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捐贈單位及個人分佈廣泛。二是重點探索和發展了信息化募捐方式。三是進一步加強捐款信息公示公開。

政府及社會組織

四川省政府:1500萬元
山東省政府:1200萬元
北京市政府、上海市政府、天津市政府、廣東省政府、廣西自治區政府、重慶市政府、內蒙古自治區、江蘇省政府、浙江省政府:1000萬元
甘肅省政府:800萬元
湖北省政府:600萬元
河北省政府、山西省政府、遼寧省政府、安徽省政府、河南省政府、湖南省政府、陝西省政府:500萬元
江西省政府、福建省政府:300萬元
貴州省政府:200萬元
青海省政府:100萬元
李嘉誠基金會:3000萬元
張家口市財政局:100萬元
永善縣:100萬元
澳門紅十字會:30萬元
雲南省委組織部:100萬元
江西省紅十字會:10萬元
美國舊金山僑社:5萬美元
雲南省有色地質局:100萬元

企業

• 中國人壽:1000萬元並助養地震孤兒
• 雲南省煙草專賣局:1000萬元
• 雲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1000萬元[72]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500萬元[73]
• 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500萬元[74]
• 通用電氣:捐贈價值300萬元醫療設備
• 五糧液:400萬元[75]
• 華潤集團:500萬元[76]
• 萬達集團:1000萬元[77]
• 騰訊基金會:500萬元[78]
• 百度基金會:500萬元[79]
• 小米科技:100萬元(通過壹基金)[80]
• 山東華貝愛歐貿易有限公司:捐贈價值101.76萬元的祿美多進口有機奶粉
• 網易:300萬元[81]
• 奇虎360:300萬元[82]
• 京東商城:500萬元現金和救災物資[83]
• 阿里巴巴集團:500萬元[84]
• 迅雷公司:宣布向紅十字會捐款100萬元用於救災工作,同時迅雷員工也展開捐款。[85]
• 伊利集團:500萬元[86]
• 海爾:600萬元[87]
• 恆大集團:通過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贈資金1000萬元和200萬瓶礦泉水。[88]
• 加多寶集團:通過中國扶貧基金會運送200頂救災帳篷,並緊急向地震災區調運加多寶涼茶昆崙山礦泉水等救災物資。[89]
• 廣葯白雲山“王老吉愛心基金”:200萬元款物,物品包括王老吉涼茶、白雲山口炎清板藍根、何濟公阿伽酚散等。
• 蒙牛乳業:通過中國紅十字會向災區緊急援助2000箱牛奶。[90]
• 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捐款200萬元人民幣[91]
• 旺旺集團:捐款200萬元人民幣[92]
• 北京市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捐款100萬元人民幣。[93]
• 中國工商銀行:500萬元[94]
• 中國建設銀行:500萬元[95]
• 國家開發銀行:500萬元[96]
• 美國蘋果公司:1000萬元[97]
• 太平洋保險:500萬元[98]
• 日本尼康:300萬元[99]
• 韓國三星集團:3000萬元[100]
• 招商銀行:500萬元[101]
• 交通銀行:500萬元[102]
• 國美集團:500萬元[103]
• 中國人民保險:1000萬元[104]

個人

• 阿迪力·買買提吐熱:捐贈價值50萬元的一萬斤切糕。
• 韓紅:100萬元
• 黃曉明:10萬元
• 張國立:50萬元
• 周杰倫:50萬元(捐給中國扶貧基金會)
• 何晟銘: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