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粿

地方風味小吃

煎粿是福建莆田廣為流傳的一種地方風味小吃,閩南地區地道的賀年食品。煎粿香甜有彈性,非常有嚼頭。米薄如蟬翼,點點的花生微粒襯著碧綠的蔥花,緊緊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噴噴的。

歷史由來


莆田市區西南鳳凰山麓,雲遮霧繞著一座寺廟,叫石室岩。這個寺廟佔地不大,卻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人香客。人們來到這裡,除了為拜謁威名顯赫的仙公外,還想品嘗名聞海內外的石室岩煎粿。相傳唐朝時,石室岩還沒有寺廟,只有一個岩洞。岩洞中住著一個妙應禪師。他很想在這個美麗幽靜的石室岩蓋一座寺廟。要蓋廟就需要很多的磚瓦杉木。但哪裡去要這第多的磚瓦杉木呢?一天晚上,有仙人向禪師指點迷津,使禪師皺的眉頭一下便舒展開了。
第二天,妙應禪師對遊人香客說:天上仙公要雲遊到石室岩,那時岩洞中將有靈光出現,那就是仙公顯靈了。誰要是看上一眼,就會福壽齊天。但只有那些勤勞的人們才能看得見的。所以,誰要看靈光,就需隨手帶一磚一瓦到岩洞來。一天晚上,妙應禪師坐在岩洞中做功法,只見他渾身上下閃現著道道白光,從從洞中射了出來。許多遊人香客見了都驚詫萬分,都說這是天上仙公降臨了。這消息傳開后,成千上萬的人都爭先恐後地湧向石室岩。他們有的帶來的磚瓦石灰,有的扛來杉木石條。結果,沒有幾天,杉木石料堆積成山。禪師趕緊請建築工師傅,籌劃合計開工建廟。沒幾個月,一座高大的寺廟很快就蓋起來了。禪師看著即將竣工的寺廟,心裡非常高興,但又感到過意不去。應該用什麼來答謝遊人香客呢?他想著,又想出一個主意來。寺廟將要落成了,到寺廟來祝賀的遊人香客比肩接踵。為了答謝大家,禪師親自下伙房執勺。他把事先磨好的米漿,調好了味道,用瓢灑在鐵鍋里,以茶油煎成薄片,然後,把炒熟的花生仁搗碎,拌著蔥花,撒向煎粿上。只見出鍋的米薄如蟬翼,點點的花生微粒襯著碧綠的蔥花,緊緊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噴噴的。禪師煎了七天七夜,用他親自煎成的米粿煎成的米粿慰勞遊人香客們,大家嘗后無不叫絕口。從此,成為莆仙的一種風味小吃,傳到民間,流傳海內外。
煎粿
煎粿

做法及用料


材料:
皮:糯米粉,大米粉紅心地瓜番薯),大約按照4:1:8的比例,
(注意:加大米粉是為了讓煎粿不會太軟,方便包和炸。地瓜多點會比較好吃,但是要看品質,粉的比較好,關於這個選擇我也不懂。)
餡料:冬瓜糖芝麻花生白糖、少許豬油——做黏合劑;
皮的做法:
1、地瓜蒸熟,去皮,搗成泥;
2、加糯米粉和大米粉調勻成麵糰;
3、做餡料:花生炒香去皮碾碎、芝麻炒香碾碎,加冬瓜糖碎、白糖碎,全部拌勻;
4、包制,好像包子一樣包好,壓成餅,下鍋;
5、油鍋燒熱,用最小的火,一次下8個,慢慢炸到煎粿浮起來,最後轉大火讓表面變成金黃色就可以起鍋了。記住,火要小,要有耐心,要不然很容易炸焦了外皮裡面還沒有熟的。
在廣西柳州叫油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