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格·別林斯基
維·格·別林斯基
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理論的奠基者,十九世紀上半期的革命民主主義文學批評家。他倡導果戈理為代表的“自然學派”(批判現實主義派別),使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成為俄國文學的主導傾向,促進了文學同解放運動更緊密的結合。
維·格·別林斯基(1811一1848)他的重要文學評論文章有《給果戈理的一封信》、《論普希金的作品》、《1847年俄國文學一瞥》等。
維·格·別林斯基
維·格·別林斯基
別林斯基是俄國現實主義美學和文藝批評的奠基人,畢生以文藝批評活動反對沙皇農奴制度。在美學觀點方面,30年代受黑格爾唯心主義影響,認為“藝術是宇宙的偉大理念在它的無數多樣的現象中的表現”,片面強調藝術的客觀性和無目的性。40年代中期開始從唯物主義觀點論述藝術與現實的關係,斷言“一切藝術的內容都是現實”,“生活永遠高於藝術”,但藝術並不機械模仿生活,而是“現實的創造性的再現”;強調藝術的社會教育作用,認為“剝奪藝術為社會利益服務的權利”“是貶低藝術”,會“使藝術失掉它的活力,失掉思想,變成閑人玩樂的對象和消遣的玩物”。與此同時,他又指出“藝術首先必須是藝術,然後才能成為某一時代社會精神和傾向的表現”藝術與科學的區別不在內容,而在“處理特定內容時所用的方法”,“哲學家以三段論法說話,詩人則以形象和圖畫說話,然而他們說的都是同一件事”。在《藝術的觀念》(1841)、《詩的分類和分科》(1841)和《關於批評的講話》(1842)等文章中,闡述了藝術創作和文學批評的一般規律和特徵,首次提出藝術是“寓於形象的思維”的著名論斷,認為在藝術中創造性的想象“起著最積極和主導的作用”,而在科學中,“則是理智和思考力”他以藝術認識的主體和客體的不同關係作為區分藝術種類(敘事、抒情、戲劇)的基本原則,斷言文學是藝術的最高形式,而中長篇小說則是最適合於反映錯綜複雜的現代生活的文學體裁。在近代美學中,他明確地認為“典型化是創作的一條基本法則,沒有典型化,就沒有創作”。要求人物的塑造“既表現一整個特殊範疇的人,又是一個完整的有個性的人”。主張“內容與形式的生動的有機的結合”,要求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統一,既反對只重形式的“純藝術”,也反對抽象說教的教誨詩。後期強調創作中主觀和客觀因素的統一,提出“激情”說,認為作品的思想傾向不應該是抽象的教條,而應該是“活的熱情或情致”,“如果一件藝術作品只是為描寫生活而描寫生活,而沒有任何由主導的時代精神所激發的巨大熱情……那麼它就是一件沒有生命的藝術品”。
在文學史觀和文學評論方面,別林斯基著重探索總結俄國文學發展的道路,系統論述俄國文學中現實主義的形成過程,把美學理論同文學批評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文學的幻想》一文中,系統地考察了俄國文學從18世紀的古典主義、感傷主義到19世紀初期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歷程,認為這是俄國文學逐步擺脫對西歐文學的模仿、形成自己的“民族獨創性”的過程。強調真正的民族性不在於對民族習俗、地方色彩的摹擬,而在於“為某一民族所特有的思想和感情方式”,在於“對俄國生活場景的忠實描繪”,從而確立了文學的民族性與現實主義之間的內在聯繫。《論俄國中篇小說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說》(1835)初步提出了現實主義理論。他認為文學自古以來就分為“理想的詩”和“現實的詩”兩大類,而“現實的詩”由於“在全部赤裸裸的真實中再現生活”,因而“更符合我們時代精神的需要”。他肯定果戈理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吸取詩意,用對生活的忠實描繪來震撼心靈”的創作傾向,也就是說代表著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方向。這一時期,俄國文學經歷了由浪漫主義到現實主義的過渡,別林斯基第一個從理論上論證了這一過程的必然性。
維·格·別林斯基
別林斯基的文學遺產十分豐富十月革命前後,除多次編輯出版了別林斯基的全集和文集外,並開展對他的文學理論遺產的研究。普列漢諾夫首先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蘇聯學者尼·列·勃羅茨基、阿·拉夫列茨基、帕·伊·列別捷夫—波梁斯基、維·斯·涅恰耶娃、尤·格·奧克斯曼、鮑·布爾索夫等各自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別林斯基的著作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介紹到中國,50年代初出版了《別林斯基選集》兩卷本。近年來正在陸續出版《別林斯基選集》 6卷本。
●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
●愛情需要合理的內容,正像熊熊烈火要油來維持一樣;愛情是兩個相似的天性在無限感覺中的和諧的交融。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誼掛在口頭上,他們並不為了友誼而相互要求一點什麼,而是彼此為對方做一切辦得到的事。
●種種痛苦的經驗證明,在認識真理的過程中,淵博的學識同公正和正義不是一回事。
●在所有的批評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
●只有勞動才能使人變得幸福,使他的心靈變得開朗、和諧、心滿意足。
●土地是以它的肥沃和收穫而被估價的;才能也是土地,不過它生產的不是糧食,而是真理。如果只能滋生瞑想和幻想的話,即使再大的才能也只是砂地或鹽池,那上面連小草也長不出來的。
●不好的書告訴你錯誤的概念,使無知者變得更無知。
●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誰不屬於自己的祖國那麼他也就不屬於人類。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發展所需的生命汁液;而個人則是這土壤上的花朵與果實。
● 如果我們生活的全部目的僅在於你們個人的幸福,而我們個人的幸福又僅在於一個愛情,那麼生活就會變成一片遍荒塋枯冢和破碎心靈的真正陰暗的荒原,變成一座可怕的地獄,……
●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
●在所有的批評家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發展所必須的生命汁液;而個人則是這土壤上的花朵與果實。
●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誰不屬於自己的祖國那麼他也就不屬於人類。
●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
●學生如果把先生當作一個範本,而不是一個敵手,他就永遠不能青出於藍。
●我學習了一生,現在我還在學習,而將來,只要我還有精力,我還要學習下去。
●作為新生力量的青年一代,應該成為時代的青年,每個青年具有新的思想,準備更替舊的思想。這也是人類進步和人類進程的條件。
●誰不屬於自己的祖國,那麼他也就不屬於人類。
●我不能不熱愛祖國,但是這種愛不應當消極地滿足於現狀,而應當是生氣勃勃地希望改進現狀,並盡自己力量來促進這一點。
●創造人的是自然界,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
●青春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而青春時期比任何時期最強盛美好。因此,千萬不要使自己的精神僵化,而要把青春保持永遠。
●幸福,假如它只是屬於我,成千上萬人當中的一個人的財產,那就快從我這兒滾開吧!
●不能不熱愛祖國……但是這種愛不應該消極地滿足於現狀,而應該是生氣勃勃地希望改進現狀,……並盡自己的力量來促進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