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術史話

日本美術史話

日本美術的文化特性 1.小島和大洋的文化環境 2.日本美術的特色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人民美術出版社; 第1版 (1998年12月1日)
精裝: 21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102019726
條形碼: 9787102019727
尺寸: 20.2 x 12.8 x 1.2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劉曉路,1953年12月出生,1984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美術系,獲文學碩士學位。曾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責任編輯,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外國美術研究室主任。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中日關係史學會、日本東方學會會員。曾作為東京大學東京藝術大學哈佛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訪問學者,訪問日本、美國、韓國。長期從事中國和外國美術研究,出版有20餘部著作,主要有:《日本美術史》、《20世紀日本美術》、《中國帛畫與楚漢文化》、《春秋戰國藝術史》、《五代兩宋美術》、《秦漢繪畫》等。

內容簡介


《日本美術史話》用歷史的長線串聯起一幅幅精美珍貴的圖畫,再現燦爛輝煌的美術史,帶你走近藝術家的人生歷程、成功與失敗、快樂與悲辛,和他們畫幅中所表現的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歷史人物變化所隱藏的悲歡故事。

媒體評論


書評
日本美術的文化特性
1.小島和大洋的文化環境
日本美術的文化環境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海島,一個是大洋,與典型的西方文化環境——歐洲、典型的東方文化環境——中國均不相同。
日本是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的群島國家,比鄰全世界最大的洲——亞洲,環繞全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它在地理上屬於亞洲,卻不是大陸;屬於太平洋,卻不是海洋。它最初與亞洲大陸連在一起,大約30~40萬年由於地球板塊的移動而與大陸遊離開。至今,它由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4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領陸面積只有377380平方公里,為歐洲或中國的二十六分之一。但是,它的地理環境有兩點極其突出:首先,由於這些島嶼散佈於浩翰的太平洋中,它們所達到的範圍為東經123到154度,北緯20.25到45.5度,約各相當於中國的二分之一。所以日本的領陸雖不大,所跨的經緯度卻是領陸面積相近的國家中最大的,這在資源和交通上有莫大好處。其次,日本的海岸線長達34000公里,幾乎與整個歐洲一樣長,在世界所有國家中,僅次於領陸是它45倍的俄羅斯(40000公里)和領陸是它5倍的印度尼西亞(35000公里)。換句話說,每1000平方公里有90公里的海岸線,這個數字為歐洲的25倍,俄羅斯的39倍,印度尼西亞的近5倍。海岸線長又使它領海範圍大。根據國際法,國家領域(廣義領土)包括領陸(狹義領土)、領水(含內水和領海)、領空。因此,日本的廣義領土面積比狹義領土要大得多。
小島和大洋的地理環境,使日本美術既能長久保持自身本色,又能隨時融入世界大潮。
古代的日本大大得惠于海洋。四面環海的環境,使它構成阻擋外來侵略的天然屏障,又形成向外學習、對外擴張、對外貿易的坦途。彈丸小島、高密度的人口(日本的太平洋沿岸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本州島是世界上唯一擁有1億人口的海島)和單一的民族結構,又迫使日本必然具備高度內聚力。在中國苦於北部邊患時,日本的周邊除了靠近強大而溫和的中國外,沒有任何能對它造成威脅的國家。即使有,也沒有渡海遠征的能力。唯一的外侵來自橫掃歐亞的蒙古人,但也以在海上受挫而告有驚無險。
鄰近大陸使日本人從發達的大陸文化受益非淺。中國沒有對外擴張的野心,卻有著高度發達的文化,所以日本從這個強大的鄰居那裡沒有遭到危害,而是承受了無比的恩惠。再加上日本人天生好學,其文化也迅速發展。
日本的擴張性早在7世紀就初次顯露。大化革新(646)不久,日本就以微不足道的國力出兵朝鮮半島,扶植百濟,插手三國戰爭,與強盛的唐朝間接抗衡。至14世紀,數百人甚至三五結群的倭寇竟敢襲擾大明帝國的沿海和長江下游。作為泱泱大國的最高統治者,明太祖開國登基后的最初法令之一,竟然是防止倭寇的海禁(1371)。海禁並不能阻擋小小倭寇的騷擾,反而捆住了自己作為東方巨人的手腳。而當時的中國已經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船隊,30年後由鄭和率領浩浩蕩蕩七下西洋。在西方人看來,這無愧為絕世壯舉,但又對它毫無政治、軍事、經濟目的而百思不解,或許只能解釋為現代旅遊熱之濫觴。明治維新不久,處於上升期的日本在國力尚不如雖已衰弱的大清帝國時,竟敢向老師開戰,並在甲午戰爭中摧毀了號稱世界第四的北洋水師。繼而又與西方列強中版圖最大的俄國交手,旅順一戰教訓了沙皇陸軍,對馬一戰又重創了萬里奔襲的波羅的海艦隊。以後,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漁翁得利,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喧囂一時,對外擴性達到頂點,向中國甚至國力比它強大的美國發動戰爭。
……

目錄


叢書前言世界是一個整體
序 日本美術的文化特性
1.小島和大洋的文化環境
2.日本美術的特色
一從茫茫原野到奴隸社會
1.本土文化:繩紋陶器和陶偶
2.混血兒:彌生陶器和銅鐸
3.古墳內外:埴輪和壁畫
二飛鳥佛跡
1.佛教傳入
2.止利和早期佛像
3.藝術結晶:玉蟲櫥子
4.天壽國綉帳和金銅灌頂幡
三奈良諸寺
1.唐文化圈
2.世界上最早的木構建築:法隆寺
3.世界上最高大的木構建築:東大寺
4.東方藝術寶庫:正倉院
5.鑒真與唐招提寺
四 平安京內外
1.唐樣和國風
2.九體阿彌陀堂與鳳凰堂
3.繪卷物的發展
4.“三筆”和“三跡”
五鎌倉和室町禪林
1.武禪一致
2.宋元畫的影響
3.周文和詩畫軸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