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李崧的結果 展開

李崧

後晉樞密使

李崧(?-948年),小字大丑,深州饒陽(今河北饒陽)人,五代時期後晉宰相。

李崧早年效力於後唐,歷任鎮州參軍、興聖宮巡官、協律郎、鹽鐵推官、成德掌書記、拾遺、補闕、起居郎、尚書郎、翰林學士、戶部侍郎等職,並舉薦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

後晉建立后,李崧被拜為宰相,擔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兼任樞密使。他在少帝年間執掌朝政,將國家兵權交於杜重威,最終使得後晉亡國,后隨遼太宗北上契丹,被留在鎮州

後漢建立后,李崧南下歸國,被授為侍中。乾祐元年(948年),李崧因得罪宰相蘇逢吉,被誣陷謀反,滿門遇害。後周年間得以平反。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李崧自幼聰敏,十幾歲便善寫文章,弱冠之年被任命為鎮州參軍。

效力後唐

李崧
李崧
同光元年(923年),唐庄宗任命皇子李繼岌為興聖宮使、鎮州節度使。李崧見掌管軍府文書的推官李蕘不精文牘,私下對掌事呂柔道:“令公乃是皇子,天下瞻望,尺牘往來,章表論事,還須文理合宜。李蕘所起草的公文,未能盡善盡美。”呂柔便讓李崧代為起草,並拿給盧質、馮道看,得到他們的一致稱讚。李崧因此被擢升為興聖宮巡官,專門掌管奏記。同年十二月,唐庄宗定都洛陽,任命李崧為太常寺協律郎。
同光三年(925年),唐庄宗任命魏王李繼岌為西南面行營都統,讓他率軍征討前蜀,李崧則任行營掌書記。李繼岌在樞密使郭崇韜的輔佐下,僅用七十五日便平定西川,滅亡前蜀。
天成元年(926年),李繼岌聽從劉皇后之命,殺死郭崇韜父子,以致軍心不穩。李崧對李繼岌道:“大王為何做這種危險事?就算容不下郭崇韜,等回洛陽再殺也不晚。如今孤軍深入五千里,沒有詔令便擅殺重臣,豈非不智?”李繼岌也表示後悔。李崧召來書吏三四人,登樓去梯,取黃紙偽造詔書,並倒蓋都統印章,以此昭告三軍,軍心才逐漸安定。不久,唐明宗繼位,宰相任圜授李崧為鹽鐵推官。
後來,李崧因母喪丁憂,辭職守孝。他服喪期滿后,被成德節度使范延光任命為掌書記。天成三年(928年),范延光升任樞密使。李崧被授為拾遺,併入直樞密院,后歷任補闕、起居郎、尚書郎、翰林學士。清泰二年(935年),唐末帝任命李崧為端明殿學士、戶部侍郎。他還與端明殿學士李專美、知制誥呂琦、薛文遇、翰林天文趙延等人輪番入直中興殿庭,以備皇帝問詢,常答對至深夜。

擔任宰相

天福元年(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稱帝,建立後晉,是為晉高祖,並攻入洛陽。後唐滅亡后,李崧逃到伊闕,藏匿在百姓家中。天福二年(937年),晉高祖召拜李崧為兵部侍郎、判戶部。不久,李崧拜相,擔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並與桑維翰一同兼任樞密使。
天福四年(939年),晉高祖廢除樞密院,並將樞密院的職權劃歸中書省,又加李崧為尚書右僕射。天福六年(941年),李崧隨晉高祖巡幸鄴都,恰逢父喪,遂辭職守孝。晉高祖命奪情起複,面對李崧的多次上表,先是優詔不許,繼而留中不發。李崧無奈,只得復職。
天福七年(942年),齊王石重貴繼位,是為晉少帝,任命桑維翰為樞密使,並讓李崧兼任三司使。不久,李崧接替桑維翰,出任樞密使,與馮玉一同執掌朝政。開運三年(946年),契丹南伐後晉。降將趙延壽詐稱有意回歸中原,以此引誘晉軍。李崧深信不疑,並將兵權交付杜重威,結果導致晉軍大敗,後晉滅亡。

投奔後漢

天福十二年(947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進入晉都汴梁,因趙延壽、張礪多次稱讚李崧的才能,任命李崧為太子太師、樞密使。他在撤回契丹時,又命李崧隨行。四月,耶律德光病逝於欒城殺胡林,李崧等後晉降臣都被留在鎮州。而這時,後晉大將劉知遠早已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是為後漢高祖
同年秋季,後漢軍收復鎮州,契丹守將麻荅棄城而逃,李崧與馮道、和凝等十幾位降臣得以返回中原。李崧歸順後漢,被授為太子太傅。當時很多朝臣都在後漢高祖面前進言,稱李崧深受契丹器重。李崧此前曾因盛讚杜重威,與漢高祖結怨,因而心懷憂慮。他對後漢權臣謙恭迎合,不敢稍有拂逆。
此前,漢高祖收復汴梁,曾將李崧的宅第賜予蘇逢吉。李崧埋在宅中的金寶器物以及洛陽別業都被蘇逢吉所得。李崧歸漢后,將兩京房契獻給蘇逢吉,引起蘇逢吉不滿。李崧之弟李嶼、李鳷好酒無知,與蘇家子弟飲宴時口出怨言,認為蘇逢吉奪取自家房產,蘇逢吉更加不悅。李崧憂懼不已,在家稱病不出。

蒙冤遇害

乾祐元年(948年),漢高祖病逝,後漢隱帝繼位,李守貞等三位節度使起兵反叛。當時,李嶼因家僕葛延遇藏匿錢財,對他加以笞責,並進行追討。葛延遇夜宿在蘇逢吉部曲李澄家中,並與李澄一同謀划,誣告李崧謀反。蘇逢吉得知,命將李崧送交侍衛獄。李嶼在獄中屈招道:“我與兄弟李崧、李鳷、外甥王凝以及家僮二十人,打算在皇帝下葬時縱火焚燒京城。我們還曾派人帶蠟丸密書到河中城,勾結李守貞,並招引契丹兵。”同年十一月,李崧被族滅,暴屍街頭,而葛延遇則被重賞,時人無不稱怨。
後周建立后,翰林學士徐台符請求誅殺誣告李崧的葛延遇、李澄。宰相馮道認為葛延遇二人屢經赦免,不肯答應。樞密使王峻聞知,對徐台符的義氣非常讚許,便奏稟周太祖,將葛延遇、李澄誅殺。後來,周世宗又問:“都說李崧曾以蠟彈書勾結契丹,是真的嗎?”宰相王溥答道:“李崧若有蠟彈書,會給別人看嗎?這都是蘇逢吉等人陷害他的。”周世宗又對李崧加以優贈。

個人作品


李崧著有《真珠集》一卷。

家族成員


父親:李舜卿,官至深州錄事參軍
弟弟:李嶼,與李崧一同被殺。
弟弟:李鳷,與李崧一同被殺。
兒子:李璨,入宋后歷任常熟縣令、著作佐郎、資善大夫。

軼事典故


後唐年間,唐明宗欲命重將出鎮太原,抵禦契丹。六軍副使石敬瑭因秦王李從榮多行不法,欲藉機避禍,請求前往太原。樞密使范延光、趙延壽等人討論出鎮人選,久久不能決斷。唐明宗非常生氣,責備趙延壽等人。趙延壽惶急之下,欲推薦康義誠。李崧進言道:“太原乃國家北門,應選重臣為主帥,非石敬瑭不可。”趙延壽採納他的建議,推薦石敬瑭。石敬瑭得以出任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他私下派人向李崧致謝,並道:“為浮屠者,必合其尖。”希望李崧以後能繼續幫助自己。後人便用“浮圖七級,重在合尖”比喻辦成事情的關鍵在最後。

史書記載


《舊五代史·卷一百八·漢書列傳五》
《新五代史·卷五十七·雜傳第四十五》

人物評價


耶律德光:我破南朝,只得李崧一人而已。
薛居正:李崧仕唐晉之兩朝,聳伊皋之重望,考其器業,無忝台衡。會多僻之朝,被參夷之戮,人之不幸,天亦難忱。
蔡東藩:⑴ 遭讒誣伏願拼生,死等鴻毛已太輕;同是身亡兼族滅,何如殉晉尚留名!⑵ 若夫三叛之亡,咎皆自取,而李崧族滅,不無冤誣。然試問誰與亡晉,誰與降遼,而得長享富貴耶?故蘇逢吉固不得殺崧。而崧之罪實無可逭;都下稱冤,其猶為一時之偏見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