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口街道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轄街道

淮口街道地處成都市龍泉山脈東部,金堂縣域中部地區,西距成都市區48公里,北距金堂縣城23公里。為成都市東進主戰場之一的淮州新城核心區,轄區內有沱江穿山越谷,於淮口城區劃出“U”形大彎,形成水面寬闊、地勢平坦的天然良港和宜居之地。

2016年被確定為成都市衛星城。2017年確定為成都東進三大新城之一的淮州新城。2019年淮口街道幅員面積120.43平方公里,轄10個村19個社區,常住人口13萬人(2019年),先後被評定為“全國重點鎮”、“四川省‘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成都市小城市建設示範鎮”。

2019年10月,淮口鎮入圍“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260名。2019年12月16日,入選第三批智慧健康養老示範街道(鄉鎮)名單。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成都市調整龍泉驛區等15個縣(市、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4號):撤銷淮口鎮,設立淮口街道,將原淮口鎮所屬行政區域和三溪鎮三聖社區、白廟村、明月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淮口街道管轄,淮口街道辦事處駐學府路1號。

2021年,金堂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徠公報,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淮口街道人口為101941人。

歷史沿革


淮口鎮歷史悠久,俗名淮洲(民國之前稱懷口/懷州)原鎮人民政府駐興隆街。
唐武德元年(618),為避李淵諱,改金淵縣為金水縣,屬益州。三年,金水縣改屬簡州。
五代時期,金水縣先後屬前蜀(907—925)、後唐(923—936)、后蜀(934—965)版圖,縣名及隸屬關係未變,金水縣仍屬簡州。
宋乾德五年(967),於金水縣地立懷安軍。
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懷安軍改置懷州。廢金水縣入懷州。元代為楊村地。明代於此置懷口鎮巡檢司,以鎮西為古懷安軍而得名。
清初置懷口鎮,屬大渡鄉。宣統二年(1910)為第六區駐地。清代以後,因諧音“懷”“淮”互用。
民國24年,改“懷”為“淮”,改置淮鎮聯保。民國29年,仍置淮口鎮。解放后,沿用淮口鎮之名。
1951年,分置黃家鄉;1952年,分置淮口鄉。2004年10月根據金堂縣區劃調整將九龍鎮合併入淮口鎮。
1958年9月,與淮口、同興、黃家3鄉合置為沱江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撤銷沱江人民公社時,仍分置為淮口鎮。
1999年,全鎮面積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861畝,其中:田8583畝、土23279畝。
2004年10月根據金堂縣區劃調整將九龍鎮合併入淮口鎮。
興隆鎮,淮口至成渝鐵路五鳳溪和紅花塘火車站3條公路的起點,正在建設中的成達鐵路於境內設站。解放前為沱江航運重要港口,交通便利。鎮內建有成都市第二紡織廠、沱江起重設備廠、淮口軋花廠等一批基幹工廠,為縣內工業基地之一,是縣內第二大鎮。鎮內文物古迹甚多。現有成阿工業園,金堂工業園,節能環保產業園,目前(2013年),淮口鎮城區面積已達9.88平方公里(不含工業區),人口9.2萬人,城鎮化率達79.9%。
淮口鎮風貌
淮口鎮風貌
2016年1月《金堂縣淮口鎮總體規劃(2014-2020)》獲得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複正式生效。
據了解,本次規劃將淮口城市性質定位為“金堂縣域副中心、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主導的小城市”,淮口鎮區將形成“一核兩軸一帶、一心六組團”的空間結構。“一核”即指依託新城城市級功能形成的城市核心;“兩軸”指兩條城市發展軸:沿淮州大道東西向城市發展軸,沿紅岩寺——洲城大道南北向發展軸;“一帶”指沱江濱水帶;“一心”指緊鄰沱江形成的濱水公園綠心;“六組團”即依託老城形成老城組團,在沱江北岸形成小柏組團,在沱江西岸形成新城組團,以南形成新城南組團,沱江蜀韻公園南側形成節能環保工業組團,成阿工業區獨立形成成阿工業組團,各組團結合其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形成組團中心。
該《總體規劃》的實施對淮口鎮發展、建設和管理意義重大。據悉,到2020年鎮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將控制在26.74平方公里以內,鎮區人口預計將達12萬人(包括城區和成阿工業區,不包含金堂電廠)。屆時,該區域將根據不同地區的特色和條件,統一規劃建設標準,逐步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嚴格落實規劃確定的城鎮用地邊界線、工業集中發展區(點)範圍線、生態保護紅線“三線”控制要求;加強與《成都市工業戰略後備區總體規劃》、《成都市工業空間布局規劃》的協調統一,在功能、空間、交通、配套等方面與全市工業空間布局充分銜接,統籌規劃;同時,完善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注重產城融合,創建區域協調發展、生態環境宜人、城鄉形態優美、產業優勢明顯、宜居宜業的濱江小城市。
淮口鎮將作為金堂縣域副中心,建設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主導的小城市,到2020年鎮區城市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26.74平方公里以內。
淮州新城
淮州新城按照“產城一體、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的思路和中等城市標準,我縣由相關部門牽頭,邀請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啟動了《淮州新城分區規劃》《淮州新城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淮州新城重點區域城市設計》的編製工作,並由縣建設局大力推廣城市建設新理念,制定了《淮州新城城市建設技術管理規定》,正加快編製《淮州新城地下綜合管廊專項規劃》。下一步,我縣將同步完善淮州新城產業發展、公共服務配套等相關專項規劃,強化規劃的引領和指導作用。目前,圍繞持續推動淮口舊城更新和加快建設高品質城市新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淮口街道地處成都市龍泉山脈東部,金堂縣域中部地區,西距成都市區48公里,北距金堂縣城23公里,為成都市淮州新城管委會駐地。東靠三溪鎮、趙家鎮,南接白果街道、高板街道,西鄰青白江區清泉鎮、福洪鎮,北與趙鎮街道、棲賢街道連界。2019年底,淮口街道幅員面積120平方公里。
氣候特徵
淮口街道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濕度大,雲霧多,乏日照,平均風速小,無霜期長,年均氣溫為16.5℃,年平均降雨量為920.5毫米。良好的氣候非常適宜發展新型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
地形
徠淮口鎮鎮域地貌東南部為河流沖積平原和階地淺丘,淺丘起伏不大,一般高差為20—40米;西北部為深丘山區,高差較大。海拔422.5—971.5米。

自然條件


植物資源

淮口街道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由於人為活動和亂砍濫伐,毀壞森林的影響,目前所能見到的植被殘次林較多,幼林較多,用材林少,較完整的自然植被很少。主要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常綠針葉林和山地灌叢,主要樹木有柏樹馬尾松榿木青岡油桐烏柏、柑桔、杏、李、桃、黃柏等,灌木有馬桑黃荊等。草類主要有芭茅、茅草、梭草等。竹類主要是慈竹。農作物栽培植被主要有水稻、小麥、紅苕、玉米、胡豆、豌豆、油菜、花生、棉花、甘蔗、各種豆類及蔬菜和明參等少量藥材。

水資源

沱江流經鎮域28公里,由北向南穿越全鎮,水資源豐富。

礦藏資源

一是境內河岸灘有豐富的砂石資源。二是雲頂山礦泉水的水質較好,屬潛水(下降泉)類地下水,含水層則屬壓裂隙類,允許開採量可達528.49立方米/日。

自然資源

境內河岸灘有豐富的砂石資源,盛產黃辣丁、三角鋒等10餘個種類的魚。

政治


一、黨政辦公室
主任:李長貴
主要工作職責:負責機關及直屬單位組織、紀檢、宣傳、統戰、武裝、人事、保密、信訪、民族宗教、人民團體、精神文明建設、目標管理督查、檔案管理、會議、文秘、提案方案及機關事務等管理協調工作;承辦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經濟發展辦公室
主任:劉麗萍
主要工作職責:負責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負責招商引資、工業、商貿、旅遊、對外開放及經濟工作;負責產業規劃、管理、開發及科技發展工作;負責農業、農村工作;負責安全生產工作;負責統計工作;承辦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三、社會事業與計劃生育辦公室
計生辦主任:代國平
民政辦副主任:騰文
主要工作職責:負責教育、公共衛生、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民政、救災、勞動與社會保障、計劃生育等方面的工作。承辦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四、城鄉建設管理辦公室
主任:王勇
主要工作職責:負責城鄉建設規劃、管理工作;負責城鎮、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工作;負責房屋建設、管理工作;負責對市容、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環保依法進行管理和監督;負責防火、防災、防汛、防震等工作;承辦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五、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
主任:張彬
主要工作職責:負責依法治鎮工作;負責治安、人民調解和普法、“兩類”人員幫教、轄區防範、處理邪教、消除社會不穩定因素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內設內保科,負責機關安全保衛工作;承辦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六、財政所
所長:廖勇
主要工作職責:負責財政收支、農村經營管理、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的管理工作;監督檢查財經紀律執行情況等;協助有關部門開展工商、稅務、物價等檢查、監督工作;承辦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經濟


淮口2019年1—7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625億元,1—6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7.4712億元,同比增長10.35%,1—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2.1067億元,同比增長12.1%,1—6月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269元,同比增長9.8%。
企業
淮口鎮,已成為其它重點城鎮的典範。4年來的實踐表明,以規劃為先導,基礎設
淮口鎮地圖
淮口鎮地圖
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體制機制創新、產業跨越發展等整體配進、綜合配套的統籌城鄉發展,使曾經長期徘徊於城鄉之間、發展滯緩的淮口鎮,正在成長為一座嶄新的山水新城。企業喜:配套設施有保障
沱江邊,兩座粗壯的冷卻塔分外顯眼。這座2007年5月開始運行的火電廠--國電金堂電廠,有兩台60萬千瓦發電機組,整個電廠全部採用自動化集中控制。
“很多大型企業看到我們在這裡,覺得有了電力保障,也紛紛來淮口扎堆。”一說起電廠,該廠的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王如海興緻很高,“企業多了,帶動淮口經濟發展,道路、交通等城鎮配套設施建設也就有了明顯的改善。”除此之外,金堂電廠還承擔著解決當地人員就業的責任。“廠里的輔助性工作,我們都優先照顧淮口本地人。”
“成南紡織印染服裝工業走廊重要支點”,是淮口鎮的又一優勢。2005年2月,成都紡織工業集中發展區在淮口落戶。2008年已引進1000萬元以上項目14個(其中上億元項目3個),協議引資15億元,到位資金近6.5億元,現已建成投產10個項目。
成都市節能環保產業基地位於成都市金堂縣淮口鎮,距市中心40多公里。基地總體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一期已建成和在建面積20平方公里,二期20平方公里已啟動實施,計劃2016年建成規模達到80平方公里。
基地由“成都—阿壩工業園區”和“四川金堂工業園區”兩個省級工業開發區共同構成,其中:成都—阿壩工業園區是我國唯一的地震災后異地重建工業園區。重點發展“節能環保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產品生產、資源循環利用、集成服務”四大產業集群。
基地於2010年底,被確定為四川省培育成長型特色產業園區,並納入四川省“1525工程”名單;2011年初,被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授予“環保裝備(成都)製造基地”,併入選“四川最具投資價值產業園區20強”;201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環保產業基地”;現已是國家級節能環保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四川金堂)、在領到“一區一主業”的任務后,金堂定下了“東有宜興,西有金堂”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目標,整合金堂工業園區和成阿工業園區兩個省級工業園區,連片打造成都節能環保產業基地。現在,“西有金堂”已從目標變成現實。

文化


淮口街道現存1處國家級文保單位,2處省級文保單位,1處市級文保單位,13處縣級文保單位及116處歷史文化遺存。

交通


淮口公交線路
線路始發站終點站途經點
1路九龍灘成紡二廠九龍灘—洲城花園—淮口政府—淮口中學—興淮大道—銀河春天-寶龍新城—桂花超市—天華路口—車站—農業銀行—成紡二廠
2路淮口車站金龍淮口車站—錦淮路口—天華路口—興隆街—黃家—三溪—金龍
3路淮白路口五鳳淮白路口—錦淮路口—成阿工業園—九龍大橋—石燕村—白果—鳴陽—五鳳
4路淮口車站三合碑淮口車站—天華路口—興隆街—三烈—趙家—三合碑
5路淮口車站五鳳淮口車站—天華路口—淮口大橋(白雲樓)—寶龍新城—淮口中學—興淮大道—紅花橋—紅花塘—百花橋—羅壩—五鳳
6路天華路口高板天華路口—淮口車站—成阿工業園—一棵松—變電站—高板
7路淮口大橋順江淮口大橋下—寶龍新城—淮口中學—現代大道—銀履街—金履街—望江村—順江村
8路A\9路火車站巴德小鎮火車站—興隆街—天華路口—錦淮路口—車站—公共服務中心—熱電廠—巴德小鎮
8路B天華公交站巴德小鎮天華公交站—淮口大橋—寶龍—影視基地—政務中心—淮州新城管委會(金堂工業區管委會)—長虹格潤(鑫典門窗)—環能德美(巴莫中節能)—旭陽環保(麥克威)—廣東路山西路交匯處(輝騰塑膠)—成阿環島路口(傑森輸配)—巴德小鎮
淮口客運班線
始發站終點站發班時間班次類型班線路徑
淮口成都昭覺寺5:30—17:30流水班淮口—成都昭覺寺
淮口成都東站7:40—12:30流水班淮口—成都東站
淮口成都東站13:3014:3015:3016:3017:00固定班淮口—成都東站
淮口金堂6:15—18:40流水班淮口—金堂
淮口龍泉驛
7:408:409:0010:2011:20
13:4014:3015:0016:3017:00
固定班淮口—龍泉驛
淮口什邡9:4016:40固定班淮口—什邡
淮口都江堰8:20固定班淮口—都江堰
淮口簡陽7:309:3014:00固定班淮口—簡陽
淮口南充9:5014:40固定班淮口—南充
淮口中江10:3015:30固定班淮口—中江
淮口雙流
8:209:2010:2011:20
13:3014:3015:3016:30
固定班淮口—雙流
淮口綿陽10:40固定班淮口—綿陽
淮口樂至10:50固定班淮口—樂至
公路
滬蓉高速、成巴高速穿境而過,滬蓉高速在轄區設有淮口和成阿工業園兩個出口,並與成渝高速、成綿高速及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出口毗鄰;中金快速通道、金堂大道、五福大道連接基地內外。
鐵路
距亞洲最大鐵路集裝箱編組站距基地25公里;達成鐵路、達成鐵路複線、成渝鐵路及規劃中的成金輕軌、成都市新機場輕軌穿境而過並設有客貨運站。基地內淮口客貨運站新規劃貨運吞吐量由50萬噸提升為600萬噸並新增配鐵路專用線。淮口南站正在建設之中,目前淮口南站涉鐵部分已完成圖紙審查,現場已完成站房樁基施工,正在進行站房擴大基礎、下穿通道施工。除此,站前廣場場平施工也正在進行,目前已完成站前廣場套方案修訂,並通過規劃專委會審查,正在開展施工圖設計工作。預計2021年12月完成站房建設。待淮口南站建好后,只需18分鐘即可到達成都。

社會


教育事業
淮口街道現有基礎教育學校9所,沱江以西有共有3所,其中小學2所(淮口四小、淮口五小)、高中1所(淮口中學),沱江以東共有6所,其中小學5所(淮口一小、淮口二小、淮口實小、黃家小學、白廟小學)、初中1所(淮口初級中學)。通過2012-2015年的成都市農村標準化提升工程,淮口的各校辦學條件均得以大幅提升,達到了教育現代化要求。
另外規劃中學7所,按照每3-8萬人設置1所,保留現狀淮口初中、高中,另新增九年制學校1所(位於九龍區域),普通中學4所(結合規劃居住區的服務範圍布局,位於萬福、紅岩寺、巴德小鎮、電力通道以南的城南區域);規劃新增小學13所,按每1-2萬人設置1所,且服務半徑不宜超過500米,在現狀7所小學的基礎上,規劃新增8所小學。
醫療衛生
淮口街道已建有綜合醫院2所(金堂縣第二醫院、成紡廠醫院)和專業醫院2所(骨科醫院、精神病醫院)。其中金堂縣第二人民醫院為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佔地面積53畝,現有業務用房17000餘平方米,開放床位420張,第二住院大樓投入使用后,業務用房面積可達到30000平方米,現階段基本能夠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就醫需求。
另外淮口街道還規劃了3處城市級醫療中心,保留淮口二醫院,另新增兩處綜合醫院,原則上按三乙以上標準建設(一座位於規劃九龍大道附近,規劃面積約80畝;另一座位於老城區節能環保產業園二期安置房南側區域,規劃面積約60畝)。另外,結合5個規劃居住片區範圍分別配置1處居住區級醫院或衛生服務中心,規劃面積不小於2500平米;結合13個規劃社區分別配置1處衛生服務站(若已配置了居住區級公共服務設施的相應兼容社區級公共服務設施)。

旅遊景點


地方特產

金堂臍橙
金堂臍橙圓形或短橢圓形,外形端正、美觀,果實中大,果皮光滑、橙色、有光澤,果蒂、果頂圓,果臍小或閉臍,果皮厚薄均勻適中,香氣濃。風味酸甜適中,味濃,肉質細嫩化渣,汁多,無核。金堂臍橙營養價值極高,富含維生素等多種人體所需元素,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總糖≥8.5%,總酸≤0.8%,含VC≥45mg/100g。淮口街道白廟村為金堂臍橙種植核心區之一。
雲頂明參
雲頂明參又名土明參、明沙參、紅黨參。產於金堂縣雲頂山風景區,相傳明朝洪武年間,山上慈雲寺開山祖師雲華長老獻此葯於皇帝朱元璋,食後有明目,神旺,精力飽滿之功效,便賜名為"明參"。
金堂姬菇
姬菇在金堂縣種植歷史悠久,已有30多年歷史。目前已經成為我縣最具影響力和知名度最高的特色產業。
姬菇也叫“-菇”或者叫“側耳”,它們都同屬於菌藻類食品。姬菇是日常食用菌中最普通的一種,姬菇菌蓋為貝殼狀或扇狀,幼時為青灰色或暗類色,后變成淺灰色或黃褐色,老時黃色;菌柄側生或偏生,肉質較不老,嫩滑可口,有類似牡蠣的香味。姬菇無論食素炒還是製成葷菜,都十分鮮嫩誘人,加之價錢便宜,是百姓餐桌上的佳品。姬菇以色白、白厚質嫩,味道鮮美者為佳。淮口被評為“全國食用菌優秀基地鄉鎮”。
金堂黑山羊,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金堂黑山羊個體大、生長快、繁殖率高、適應性和抗病力強,全身呈黑色,富有光澤。全身被毛黑色,毛短富有光澤。體型大,頭中等大體質結實,結構勻稱。頸長短適中,背腰寬平,四肢粗壯,蹄質堅實。成年公羊頜下有毛鬢。成年公羊體重平均70.64千克,成年母羊體重平均49.62千克。金堂黑山羊羊肉肉質細嫩,味美多汁,無膻味,食用時味香而不膩口。

風景名勝

懷安軍遺址
懷安軍遺址位於淮口街道洲城社區,始建於晉義熙九年,作為州、郡、軍、縣治所達870餘年。全城呈葉狀,面積約4萬餘平方米,古城遺址現殘存部分城牆、護城河、練兵場、點將台、大堂遺址等,1988年公布為縣級文保單位。懷安軍古城東臨沱江,西、北兩面城基已湮沒,東、南兩面城基尚存部分。懷安軍故城先後出土的文物有:“大宋懷安軍重修建北禪院記”、“武寧第十一指揮第四都朱記”銅印一方、大堂梁家院子出土石獅一對、76年曾出土“開元通寶”3000餘斤,農耕出土陶瓷殘片、碑刻、柱礎殘石等無數。2008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對懷安軍遺址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工作,發現了遺址內的北城門、衙署、民居院落、街道、水井等。
中國臍橙之鄉
中國“臍橙之鄉”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淮口街道白廟村境內,距縣城35公里,距成都50公里,距成南高速出口13公里,是金堂縣首個國家級AAA級旅遊景區。每到陽春三月,萬畝油菜花競相開放,令人流連忘返;四月橙海芬芳,賞花果同樹奇觀。景區內農家樂依山傍水,風景宜人,農家樂中最具特色的是傳承下來的九大(斗)碗等農家風味的菜品,深受遊客的歡迎。2007年被評為“四川省生態村”,同時榮獲“2007年中國鄉村旅遊‘飛燕獎’之最佳新村獎”。2008年被評為“成都市旅遊特色村”。
舒家灣天主教堂
舒家灣天主教堂位於成都市金堂縣淮口街道舒家灣村,始建於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1902年金堂義和團起義被毀,后又重修。是川西地區最早建立的教堂之一。教堂周圍原有石築圍牆及7道寨門,牆高3米,現尚斷續存在。正面原有門樓、鐘樓,均已廢毀。保存有石牌坊、禮拜堂及由禮拜堂中分的2個院落。1988年被列為金堂縣文物保護單位。
沱江“小三峽”景區全長12公里,包括鱉靈峽、明月峽、九龍峽、九龍灘、九龍長湖等景點。鱉靈峽相傳為古蜀王望帝之相鱉靈所開鑿,峽中半山岩有三皇廟1座,為祭禮鱉靈而建。峽長僅800米,寬不過百米,寬闊的沱江在此被擠壓成一條碧綠的細流,兩岸峭壁高聳,險峻異常。左岸青峰如畫,相傳仙人李八百的弟子棗妙應真常於此濟舍行人,得道后屍解,化船為石,將峰作墳,故曰:石為金龍船,峰名仙女墳。出峽800米處,有教堂1座,為清代乾隆年間法國傳教士李安德所建。明月峽長6公里,是小三峽中最長的一峽。左有炮台山,右有雲頂山,隔峽對峙,中有三皇灘、半邊灘等諸灘相連。九龍峽長900米,兩岸山高200餘米,均勻間隔著9條灰色山脊由右岸沿江而下,婉如9條巨龍游於峽中,故而名之。因九龍峽而得名的還有九龍灘、九龍長湖。九龍長湖位於沱江“小三峽”出口處,是因九龍灘電廠大壩截斷沱江而形成的長約16公里的人工湖。
有很多城市在你不知道的地方優雅綻放,等到你不經意的一瞥便深深愛上,淮口的科瑪小鎮便是如此。
科瑪小鎮一名稱源於法國——小鎮科瑪(Colmar)。科瑪小鎮以其獨特的歐式建築風格舉世聞名,日本著名導演宮崎駿的動畫片《霍爾的移動城堡》也在此取景,更讓世人加深了對科瑪小鎮的認識。
科瑪小鎮
科瑪小鎮
坐落於川中門戶金堂淮口的科瑪小鎮,是由成都森宇集團斥資50億打造的歐洲水岸小鎮的中國樣板。依託全臨街水岸商業群歐洲城、2.2公里親水文化的科瑪水岸商業街、科瑪淮口森林體驗公園,組成科瑪小鎮極具原為歐洲味道的小鎮風光,成為成都沱江流域水岸旅遊第一鎮。
法國的科瑪,很多人對那兒一無所知,但淮口的科瑪小鎮卻讓人眼前一亮。科瑪小鎮是迷人的,沿河而建的小鎮倒頗有威尼斯的風情,河邊的建築風格大多是典型的法國風格,許多綠色、藍色、黃色、紅色的房屋像似童話中的世界。步行至那裡,街道窄窄的,石子鋪就,古老光滑得泛著微微光,安安靜靜在那裡。那些木材搭建多面屋頂、凸肚窗、拱道和桶匠木糙,據說歷經上百年也不會改變。兩旁獨特房屋設計,每棟木屋皆具個人品味,座座山形角樓,充滿獨特雕刻,在陽光照射下更加溫馨浪漫。
沉醉在不可思議景色中,悠閑的坐在河邊吃著冰點看著過往的遊人,再不逛著街邊琳琅滿目的小商店。這時,你會發現,科瑪小鎮儼然是記憶里開成一枝嬌媚的鮮花。原來城市也是可以綻放的,尤其是在夏日裡。從此看到鮮花盈盈的笑容就會想起科瑪,花美如科瑪。
瑞光塔
瑞光塔是淮口的標誌,它歷經滄桑,目睹和見證了這座千年古鎮的變遷。
瑞光塔建於何時,正史野史各說不一。清嘉慶修《金堂縣誌》記載:“瑞光塔在懷口鎮白塔山,創始無考,隔江為懷安軍故址,則也唐宋來有之矣”。而太平寺側發現的明嘉靖三十二年《培修本廟碑記》載有:“佛塔勝景創自東晉,以至宋代紹興十八年歲次戊辰之秋,寺住持僧悟明禪師經理培修。”因此,此塔有“唐宋來有之”說和“建於東晉”之說。據記載和金堂縣文管所朱穎所長介紹,瑞光塔應在南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已修建,因而公認為宋塔。
瑞光塔
瑞光塔
瑞光塔問世近千年,為古代塔類建築中的經典之作,至今仍是淮口的城中之雄。瑞光塔為仿木樓閣式,空心方形磚塔建築。塔基上層為正方形,邊長10.45米,塔身13層,通高33米,整塔用素磚、黃泥、白灰、糯米漿砌而成,各層面寬漸次收縮至塔頂。塔底西方開門,各層均為三開間,望頂八面斗拱,形如“八卦”,塔內設實心塔柱,與塔身間置右旋式順時針砌磚蹬頂。塔身曲線柔和,外表美觀巍峨。瑞光塔因其歷史文化價值和精湛的建築技藝,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百年來,每逢重大節日,當地人或遊客都會到此祭祀、祈禱和遊玩。站在高高的白塔山上,遠眺巍峨的雲頂石城(宋蒙戰場,川中“八柱”之一),而今斑駁陸離的城垣,曾經戰火硝煙,是宋家士兵書寫悲壯的抗蒙史的地方。隔河相望的宋城遺址,已被湮沒在鱗次櫛比的高樓中,迤邐的沱江似玉帶穿境而過,昔日橫跨沱江的“板板橋”已被現代化橋樑取代,同瑞光塔構成一道風景。
雲頂石城
雲頂石城風景名勝區是以川西佛教名山兵家必爭之地。南宋在此築城,宋元戰爭中,先後遷至成都府路、川府路、安軍等地,置“利戌司”重軍防守,歷經多次戰鬥,堅守15年,終因城內食盡而失陷。山上林蔭靄深,有“雲頂日出”、“霧山雲海”、“雲頂晴嵐”等勝景。山頂上的大雲頂寺,建於南北朝,明清時修寺,清康熙時重修。山上有唐代摩崖石刻造像。小雲頂山距大雲頂山2.5公里,山峰瘦削,全山共有110多種樹木,濃蔭蔽日,翠綠滿山。雲頂山寺成都市著名佛寺,有“川西第一大寺”之稱。在雲頂山巔南部。南朝始建,后多次重修。現存10殿、4堂、4樓、2園、1石坊及大、小山門等,主要有大雄殿、觀音殿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字體工整秀麗。全幢造型優美,姿態典雅,刻工精細,已於1988年列為金堂縣文物保護單位。開照寺清代古鐘此鍾鑄於康熙五十八年,通高1.3米,口徑1米,此鍾鑄造精細,聲音嘹亮,保存完好,為全縣僅存兩口古鐘之一。唐代摩崖造像位於廣濟寺、三學寺村,傳說為蜀中八仙之一的李八百三次學道之地,因而得名。古有"道險且長,唯一徑可通人騎"之稱。現一條長5公里、寬3.5米的水泥路珠串三學山上法海、普濟、廣濟三寺。法海、普濟、廣濟三寺法海、普濟、廣濟三寺始建於隋唐,諸寺廟前後竹樹石榴互為掩映、泉壑幽深。據史料記載,唐代高僧悟達、鑒源、慧觀等曾來此講經,一時成為文人晏集、仕女遊覽之勝地。惜三學寺曾兩次慘遭浩劫,文物古迹大量毀壞遺失,但仍有飛來石、佛跡石、盤陀石、皇姑墳合川釣魚城、南充金堂縣雲頂山為中心的景區,系省級風景名勝區。
雲頂石城
雲頂石城
雲頂石城風景名勝區在金堂縣淮口鎮,距趙鎮有10分鐘車程,雲頂山有大、小雲頂之分,而以大雲頂著名。因其峰頂狀如城垣,古稱“石城山”。南朝齊、梁時始建佛教廟,歷代擴建培修,規模宏偉。現存雲頂石城遺址、雲頂山寺,另有寺、庵41處及雕塑、碑刻、壁畫、塔銘等文物。看點雲頂山遺址川西唯一倖存的南宋末年戰爭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雲頂山上,傳說諸葛亮曾在此屯兵守隘。南宋淳祜三年(1243年),四川安撫制置使余介為抵抗蒙古軍隊入侵,在此地修造防禦體系,與青居城、蒼溪大獲城、萬縣天生城等被蒙古軍稱為川中“八柱”。全城因山為勢,利用天然峭壁作為城垣,中斷處則以條石扣榫,丁字形堆砌築牆相連,城垣處於緩坡地帶時,則加築“一字牆”以防敵人接近。山城周圍有8座城門,皆築於懸崖陡坎之上,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南宋軍民在雲頂山城戍守15年。元朝建立后,四川山城多被拆毀,但此城卻受到民間千方百計的保護,因而被完整保留下來。現在,山城的北城二門、長寧門雄姿不減,后宰門、端午門、南城門、小東門遺址可尋。山上還有當時守衛軍民在此開鑿的水井18口、水池32個。三學山三學山位於金堂縣城東北6公里的棲賢鄉、黃犢塔等大量文物古迹並存於世。全山春滿桃李、夏艷榴花、秋黃柑桔、冬挺松柏,四時情趣,各殊特色。現法海、普濟、廣濟三寺經保護性搶修,飛檐斗梁重現秀麗山色間,現存主要文物有:明代永樂經幢此幢位於開照寺前半時山坡上。幢高6.5米,通體呈六角形。分底坐、幢體、幢蓋三部份。幢體高3米,從正面起按順時針方向鐫刻楷書"背後,法海寺下面一懸岩之上。現已風化嚴重,但仍可從其優美造形、豐潤秀美的表情、繁麗的紋飾推斷出為唐代故物。明代釋尊無量寶塔全塔由8萬4千小塔組成。不僅造型奇特,設計精絕,雕琢精湛,並有日本僧人為塔篆寫的碑文。是一處不可多見的佛教藝術建築和珍貴文物遺存。釋尊無量寶塔修建在緊臨三學山法海寺背後。大雲頂山大雲頂山海拔982米,山勢挺拔,峭壁入雲,如刀削斧砍,環繞數里;上有平地數十畝,狀若城垣,故又稱“石城山”,為宋末八大山城防禦體系之一,是著名的抗元城堡遺址。雲頂山自古為、哼哈殿、財神殿、關公殿、羅漢堂、文殊樓等。寺內現存4方鏤雕蟠龍抱柱、數十幅清代彩畫和幾通石碑,其中七佛坊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青石雕砌,三間四柱,上浮雕7尊坐佛、人物故事和花鳥蟲魚圖案,有“雄軒壯麗,甲於西川”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