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余鎮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下轄鎮

正余鎮隸屬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由原正余鎮和王浩鎮於2012年底合併而成,是南通市確定的19個市級中心鎮之一。

正余鎮位於海門區境北部偏東,南與余東鎮毗鄰,東與包場鎮海門港新區)相依,西與四甲鎮為鄰,北靠通州區三餘鎮和海晏鎮。總面積76.36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3592公頃,下轄17個行政村2個社區。全鎮總人口52889人(2017年)。

2014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05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83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300萬元,實現應稅銷售22.5億元,入庫稅金1.35億元,工業用電量6742萬千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6億元,固定資產抵扣700萬元。

正余鎮境內有紹隆禪寺、王浩烈士陵園、馬雲山紀念館等景點。2018年9月,入選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正余鎮行政設置始於清嘉慶末年。
清宣統年間(1909—1911年),設場總制,屬余東場管轄。民國初年,設董事制。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改為鄉,建保甲。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春,取消保甲改為村。
1957年11月,建立正余鄉。
1958年10月,建立正餘人民公社。
1983年,復稱正余鄉。
1996年,撤正余鄉設正余鎮。
2012年,撤銷正余鎮、王浩鎮,將原兩鎮所轄區域合併,設立新的正余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正余鎮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21°24′,北緯31°56′,南與余東鎮毗鄰,東與包場鎮(海門港新區)相依,西與四甲鎮為鄰,北靠通州區三餘鎮和海晏鎮。總面積62.72平方公里。

氣候

正余鎮屬海洋性氣候,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年平均風速3.6米/秒,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998.4毫米。

水文

正余鎮河網縱橫、通呂運河貫穿全鎮。

地形地貌

正余鎮鎮域瀕江臨海,境內地勢平坦,溝河縱橫,土質砂壤。大部分在海拔4.5米左右,常年水位2米,最高洪水位3.2米,最低水位1.3米,地耐力在9-12噸/立方米,為6度地震設防區。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5年,正余鎮有耕地面積3592公頃。
礦藏資源
2015年,正余鎮境內磚瓦用黏土、磁鐵礦等資源,磁鐵礦儲量約2565萬噸,尚未開發。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7年11月,正浩鄉(除去第二社)、余北鄉(除去九、十、十一社)和原屬包場區的新余鄉(除去三、四、五社)合併。
1958年3月,划入余東鄉的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7個社。
1958年10月,轄27個生產大隊
1983年,轄27個行政村。
1989年,27個村合併為24個行政村。
1996年,轄24個村,1個居委會。
2001年,合併為9個行政村,289個村民組。
2008年,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89個村民組。

區劃詳情

2014年,正余鎮下轄17個行政村,2個社區,具體為:人民路社區、浩盛街社區、新和村、新橋村、青正村、雙烈村、正基村、邢柏村、安渡村、瑞豐村、正南村新岸村五總村、古壩村、昌盛村、橋閘村、河岸村、三合村、王灶河村。鎮政府駐正余鎮人民路66號。

人口民族


人口

2014年全鎮總人口6.14萬人,年內出生人口447人,死亡人口533人。

民族

常住民族以漢族為主。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正余鎮
正余鎮
2014年,正余鎮全鎮新增高效農業2500多畝,連片鋼架大棚600多畝,完成農田基本建設投入1.25億元,其中超千萬元的項目6個,某特色蔬菜生產項目、某生態養殖項目獲“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項目投資;全面完成了江蘇省“菜籃子”工程蔬菜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農產品加工企業總產值達到2億元,應稅銷售1.5億元;全鎮村級集體村營收入達到1016萬元。

第二產業

2014年,正余鎮工業經濟實現應稅銷售22.5億元,入庫稅金1.35億元,工業用電量達6742萬千瓦時,工商登記註冊外資1200萬美元,實際到賬外資800萬美元。全鎮共實施超千萬元重點工業項目26個,新開工項目11個,總投資15.36億元。其中汽配、機電類在建項目8個,超億元項目6個。

第三產業

2014年,正余鎮第三產業全年實現三產增加值11億元,服務業地稅收入1652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34億元。

社會


教育事業

正余鎮
正余鎮
2008年,有中、小學2所,幼兒園1所。中小學生3086人,中小學教職工187人。
2014年,有正余初級中學、正余小學、王浩中學、王浩幼兒園等中小學校。

文化事業

2008年,建成農家書屋9個,特色文化村2個。
2014年,全鎮送電影下村共計256場,有15個村成功創建文化建設“六個有”工程。

醫療衛生

2002年,設立衛生所,正余衛生院改製為民營醫院
2004年,建成10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2008年,醫院醫務人員23人,衛生所工作人員3人。社區衛生服務站10個,鄉村醫生23人。
2014年,正余鎮新和、五總、橋閘村成功創建省級衛生村,古壩村建成省級示範村衛生室,昌盛等5個村建成市級示範村衛生室。農民免費健康體檢及婦女疾病普查惠及1.2萬多人。新農保參保人數5.12萬人,參保率100%。

社會保障

2014年,正余鎮結對幫扶重點優撫對象33人,慈善救助260萬元,發放臨時救濟405萬元,全年救助278戶,走訪慰問烈屬23人次。

基礎建設

2014年,正余鎮全年投入2500萬元用於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擴建新建道路23公里,正余大道與沿海公路連接竣工。新老鎮區亮化率100%,新增綠化面積2.19公頃。“一橫兩縱”的高新大道、市民大道和雙基大道均已通車。衛生院新建工程全面完工,派出所、文化社區活動中心、濱河公園等公建項目建設按序推進。疏通污水管道3120米,新鋪雨污水分流管道2480米,改造整治鎮區“龍鬚溝”3條。佔地1.33公頃、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的中聯華府和佔地0.53公頃。

交通


正余鎮位於南通市與呂四港的中心點,通呂運河貫穿全鎮,兩條一級公路湯正公路與蘇335線縱橫交叉鎮域腹地,兩條重要沿海南北通道臨海一級公路和海啟高速即將貫通、水陸交通便捷。西距南通南通機場40公里,南通火車站50公里,蘇通大橋、崇啟大橋的通車,將正余正式融入上海1小時經濟圈。

旅遊


旅遊景點

紹隆寺
紹隆寺
紹隆寺
紹隆寺,佔地18畝,建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廂房、法物流通處、齋堂、放生池、祖殿等2500平方米的建築。紹隆寺原名王灶廟,始建於元朝至治年間(1321年),以供奉華佗為主,佔地近3畝,整體為四合院式。清雍正年間(1723年),南通州知府衙門內武官王楚南返鄉予以修繕。后屢經風雨侵蝕,各殿堂搖搖欲墜,1938年由本地紳士趙仁義發心修復。1958年11月又被拆除正殿。黨的宗教政策落實后,1999年開始,當地信眾自發捐資修復殿堂並重塑佛像。2001年4月經批准恢復開放,並更名為紹隆寺。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