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甑山
位於浙江金華東陽市的景區
西甑山,東陽名山,位於城西南。山頂孤石似甑,方位在西,故名西甄山。有石壇,相傳為東晉陳安居學道之所。山上有天宮寺、劉昆候廟、鮑公岩等景點。鮑公岩峭壁孤立,高三十餘丈。北麓有白雲洞、白雲書院等勝跡。最高處海拔856米。
![西甑山](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c/7/mc70854f72b3d0a094274efa56ce946d7.jpg)
西甑山
山上有天宮寺、劉昆候廟、鮑公岩等景點。
天宮寺
天宮寺始建於公元506年,曾為天台宗的“七世尊者道場”,一度聲譽極盛。此次翻建擴建的在原址以東,建築以仿唐風格為主,由廣廈控股公司出資4600萬元建設。據悉,東陽市還將對有著豐富歷史淵源的白雲洞、白雲書院和白雲文化城全面實施旅遊景區開發,使之與天宮寺一道成為一個亮麗的甑山群。
鮑公岩
自然風景名勝,供遊人觀光遊覽,休閑娛樂。
《游甑山 》
南齊·沈約
(沈約,隆昌元年(494)任東陽郡。《金華府志》及《東陽曆朝詩》均載此詩於沈約,康熙、道光《東陽縣誌·勝跡》作《梁庚肩吾游甑山詩》,《婺志粹》謂其隨史於陵之官,“集中有游甑山之作”雲。(441—513年),文學家,字休文,吳興郡武康縣(今德清)人。沈約政治地位很高,加上耆年碩望,深於世故,所以成為當時公認的文壇領袖。他不僅是一位有成就的詩文作家,而且也是一位淵博的學者,著有《晉書》 110卷、《宋書》100卷、《齊紀》20卷、《高祖紀》 14卷、《邇信》10卷、《宋世文章志》30卷以及《四聲譜》等。《宋書》流傳至今,是“二十四史”中的一種。
《贈海法師游甑山》
梁·蕭子云
真心好丘壑,偏說幽棲人,忽聞甑山旅,萬里自相親。寥晚霖霽,重疊晴雲新,秋至蟬鳴柳,風高路起塵,動予憶山思,惆愀悵惜荷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