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G治療

ATG治療

1997年,國外開始使用ATG/ALG治療SAA,由於其優越的療效和較小的毒副反應,現己成為SAA治療的首選藥物。ATG的治療劑量為15-20mg/kg.d.ALG的治療劑量為5-10mg/kg.d。單用ATG/ALG的療效約為40% (young),聯合應用其它免疫抑製劑如CSA雄激素和造血生長因子可將療效提高到50-80%。我們採用ATG/ALG+CSA+雄激素+造血生長因子聯合治療方案治療SAA的有效率達85.7%。ATG/ALG的近期療效與治療前的中性粒細胞絕對值網織紅細胞和血小板的絕對值;支持治療是否充分有關。另外,也有學者認為與思者的淋巴細胞對ATG的敏感性有關。支持治療是ATC/ALG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包括思者須住隔離室,治療前儘可能控制感染。

操作


嚴格做好口腔,皮膚,肛周,會陰護理,口服腸道不吸收抗生素,進無菌飲食,將患者的血紅蛋白提高到80g/L,血小板維持在20x109/L以上以及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減少ATG/ALG的不良反應等。ATG/ALG治療后的維持治療也是不可忽略的環節。我們認為,當患者的血象達到正常后,不宜過早地減量或停葯,應維持CSA+雄激素治療2年以上,並定期隨訪病情變化,直至患者骨髓象,骨髓活檢,造血祖細胞培養完全或接近正常。前瞻性地預測和選擇合適的病人是臨床醫生今後在ATG治療過程中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副作用


ATG/ALG的常見副作用:1、類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ATG/ALG輸注過程中出現的發熱,多樣性皮疹,關節和肌肉酸痛等。2、血清病反應。多發生在ATG/ALG治療后7-14天,個別患者的血清病反應可反反覆復,持續一月。發生率約為30%。主要表現為高熱,皮疹、關節酸痛和蛋白尿等,嚴重者可出現喉頭水腫。3、感染和出血加重。4、晚期可繼發其它克隆性疾病如AML,MDS和PNH等。國外報道發生率約為10%,但在我們觀察的病人中其發生率低於5%。5、少數情況下可引起肝腎功能損害。

治療方案


適用於年齡大於40歲或無合適供髓者的嚴重型再障以及常規治療無效的再障患者。最常用的是抗胸腺球蛋白(ATG)和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LG)。
1、做用機理:主要可能通過去除抑制性T淋巴細胞對骨髓造血的抑制,也有認為尚有免疫刺激作用,通過產生較多造血調節因子促進幹細胞增殖,此外可能對造血幹細胞本身還有直接刺激作用。
2、應用劑量:因來源不同而異,馬ALG10~15mg/(kg·d),兔ATG2.5~4.0mg/(kg·D),共5天,用生理鹽水稀釋后,先皮試,然後緩慢從大靜脈內滴注,如無反應,則全量在8~12小時內滴完;同時靜滴氫化考的松,1/2劑量在ALG/ATG滴注前,另1/2在滴注後用。
3、注意事項:患者最好給予保護性隔離。為預防血清病,宜在第5天後口服強的松1mg/(kg·d),第15天後減半,到第30天停用。不宜應用大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以免引起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療效要1個月以後,有的要3個月以後才開始出現。嚴重型再障的有效率可達40%~70%,有效者50%可獲長期生存。
4、不良反應:有發熱、寒顫、皮疹等過敏反應,以及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引起感染和出血,滴注靜脈可發生靜脈炎,血清病在治療后7~10天出現。
5、其他免疫抑製劑:環孢菌素A(CSA)也是治療嚴重型再障的常用藥物,由於應用方便、安全,因此比ALG/ATG更常用,其機理可能選擇性作用於T淋巴細胞亞群,抑制T抑制細胞的激活和增殖,抑制產生IL-2和γ干擾素。劑量為10~12mg/(kg·d),多數病例需要長期維持治療,維持量2~5mg/(kg·d)。對嚴重再障有效率也可達50%~60%,出現療效時間也需要1~2月以上。不良反應有肝腎毒性作用、多毛、牙齦腫脹肌肉震顫,為安全用藥宜採用血葯濃度監測,安全有效血濃度範圍為300~500ng/ml。
6、療效:現代免疫抑製劑治療嚴重型再障療效已可和骨髓移植相近,但是不能根治,且有遠期併發症,如出現克隆性疾病,包括MDS、PNH和白血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