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伯贊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

翦伯贊(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縣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傑出的教育家。曾任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長,以及中央民族學院教授。

1968年12月18日因文革迫害,與夫人戴淑婉服用安眠藥自殺,享年70歲。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
1904年-xx清真小學
1908年-xx縣立高等小學堂
1910年-xx常德中學
1916年-xx北京政法專門學校
武昌商業專門學校
1924年夏-xx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經濟

工作經歷

1919年在母校常德中學任英語教員。
1926年南下廣東參加國民革命軍。
1927年參加了鄧演達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工作,擔任該部特派員。
1931年以山西代表身份參加了寧粵分裂時的“廣州政府”成立大會等。
1933年春在天津的義大利租界,義大利駐天津總領事齊亞諾以“反政府”的罪名將他逮捕。
1934年5月赴歐美考察司法。
1937年5月在南京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左起:周恩來、翦伯贊、范文瀾、周揚
左起:周恩來、翦伯贊、范文瀾、周揚
1937年後任南遷的北平民國大學教授
1938年在長沙組織中蘇文化協會湖南分會,宣傳抗日,積極參加抗日救援工作。
1939年3月前往湘西漵浦民國大學任教。
1940年2月13日任“中蘇文化協會”總會理事兼《中蘇文化》副主編,同時擔任馮玉祥的《中國通史》教師,並經常到陶行知的“育才學校”授課。
1945年應約到毛澤東的居處聚談,並協助毛澤東和周恩來對馮玉祥等做了不少統戰工作。
1946年1月聘請翦伯贊擔任“民盟”出席“舊政協”的顧問。
抗日戰爭結束后擔任大夏大學教授。
1946年5月與周谷城、張志讓、夏康農、吳澤、鄧初民等組成上海“大學教授聯誼會”開展民主鬥爭,並與鄧初民等主編和出版《大學月刊》。
1947年10月任達德學院教授,並與茅盾、侯外廬、千家駒等分別主編了香港《文匯報》的“史地”、“文藝”、“新思潮”、“經濟”等副刊。
1948年9月在香港九龍尖沙嘴臨時寓所工作。
1949年3月赴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參加了“擁護世界和平大會”。
不久被任命為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的委員。
1949年7月作中國新史學會《叢刊》的編輯工作。
1951年7月,中國史學會正式成立。翦伯贊任《叢刊》編輯。
1952年秋季院系調整後任北大歷史系教授兼主任,后又兼任校黨委委員、副校長,併兼任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主任、中國科學院專門委員、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民族歷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歷史學會常務理事等。
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常務委員。
1961年秋去內蒙古訪問。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爺爺:翦萬效
翦伯贊夫婦
翦伯贊夫婦
父親:翦奎午
母親:林氏(漢族)
翦伯贊的第一任妻子:姓李,生有二子一女(翦斯平、翦天聰、翦心倩),但很年輕時便因病離世。
翦伯贊第二任妻子:戴淑婉
弟弟:翦仲襄
長子:翦斯平
次子:翦天聰
長孫女:翦晏
次長孫女:翦安
三孫女:翦寧
孫子:翦大畏

健康狀況

1965年11月受到文化大革命批判迫害。
1968年12月18日夜翦伯贊戴淑婉夫婦倆無奈之下服下了積聚起來的安眠藥自殺。
1978年8月鄧小平親自批示為翦伯贊徹底平反昭雪。
1979年2月22日舉行追悼會。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領域
從30年代初開始翦伯贊在上海開始從事中國古代史的研究,並參加了中國社會性質的論戰,他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提出中國農村社會的本質是封建的生產方式,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必須在無產階級領導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等等。
著作
翦伯贊著作
翦伯贊著作
中國史綱要
《中國通史參考資料》
《中外歷史年表》
《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資料》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
《戊戌變法》
義和團
《中蘇半月刊》
《歷史哲學教程》
《中國史論集》
《中國史綱》
《歷史問題論叢》
《先秦史》
《秦漢史》
《最近之世界資本主義經濟》
論文
● 1954年在《歷史研究》第四期發表《關於兩漢的官私奴婢問題 》
● 1957年夏季發表《擁護大鳴大放,反對亂鳴亂放》刊於《北京日報》
● 1957年9月18日發表《右派在歷史學方面的反社會主義活動》
● 1959年2月在《光明日報》發表《應該替曹操恢複名譽》
● 《對處理若干歷史問題的初步意見》
● 《目前史學研究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 《中國農村社會之本質及其歷史的發展階段之劃分》
● 《前封建時期之中國農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