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4年

1724年

1724年是一個閏年,是農曆甲辰年,是龍年。年號:清世宗雍正二年。它的第一天在星期六開始。

一月


1月14日,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宣布退位。

二月


2月2日,雍正帝下令刊刻《聖諭廣訓》,頒發全中國。
2月9日,雍正帝下諭各直省督撫,要求所屬各州縣於每鄉選擇一兩個勤勞儉樸,無過失的老農給以獎賞,以示鼓勵。

三月


3月1日,清軍凱旋。

四月


4月2日,朝廷敘平定青海功。
4月12日,舉行獻俘儀式,遣官告祭太廟、庄稷。隨後,清廷著手善後事,首先是採取盟旗制度,將青海五部,共分二十九旗,各設札薩克治理,並規定每年會盟一次。一切聽命於中央政府。同時採取派兵駐紮,修築土牆,整頓喇嘛寺,規定朝貢和互市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從而保證了清政府對青海地區的有效統治。

五月


5月1日,清廷決定此後各地捕獲的私挖人蔘者不必解送刑部審理,可在寧古塔、盛京等處就地審訊,儘快結案,年底匯齊上奏。同時停派中央部院官員前來東北審理此類案件。
5月14日,雍正帝特頒諭旨,援引清太宗皇太極對蘇努祖父禇英的評價:“此人若在,必亂國家。”指出蘇努父子讒言離間,暗中鑽營,“惟擾亂國家是務”,而且毫無悛改之意,若留在京城,必然還會煽惑眾心,於是下令革去蘇努貝勒爵,撤回屬下佐領,與在京諸子十日內一併遷往右衛居住,並不許派人往來京師。

六月


6月9日申時,山東曲阜孔廟因暴雨雷擊引起火災。大成殿及兩廡俱毀。
6月23日,雍正帝批准了戶部侍郎塞德的建議,下令設立井田,撥京南霸州永清固安新城等縣的官田二百餘頃,作為井田,選京城八旗內16歲以上、60歲以下無產業者前往耕種,滿洲50戶、蒙古10戶,漢軍40戶,共計100戶,各授私田百畝,公田12畝半。又給每戶12畝半年室廬場圃之用,官給蓋房屋,按人口分配。

七月


7月,雍正帝在下令推行“耗羨歸公”的同時,還實行了“養廉銀”制度。所謂“養廉銀”,是在正俸之外發給官員的生活補貼和辦公費用。
7月16日,雍正帝頒發了御制《朋黨論》。這實際上是一篇旨在討伐允禩集團的檄文。

八月


8月9日,雍正決定將參預儲位黨爭的皇室成員70人及其妻子從寬免死,發配到三姓地方。

九月


9月8日,雍正帝經過認真考慮后,決定採納戶部的意見,正式下令禁止開礦。

十月


10月23日,雍正帝派皇五子弘晝、淳郡王弘景前往闕里參加落成告祭典禮。

出生


4月22日,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出生,1804年2月12日,啟蒙運動時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
7月26日,紀曉嵐(1724年-1805年),名昀,字曉嵐。清朝著名大臣,學者。任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官居一品。
7月2日,克洛卜施托克生於奎德林堡。父親是律師。從小受虔信派教義的教育。
8月24日,斯塔布斯(1724~1806)生於利物浦,1806年7月10日卒於倫敦。沒有受過正規藝術教育,全靠自學成為出色的動物畫家和肖像畫家。

逝世


田文鏡撫豫,田文鏡,漢軍正藍旗人,生於康熙元年(1662),卒於雍正十年(1732)。他在康熙時做過知縣、知州,后奉調進京,任吏部外郎、刑部郎中、監察御史、內閣侍讀學士等職。
6月29日,前田綱紀逝世,1643年12月26日出生,加賀藩的第5代藩主。父親是第4代藩主前田光高,母親是水戶德川賴房的女兒(德川家光的養女)。
11月30日,加布里埃爾。馬蒂厄。德。克利在巴黎逝世。

雜譚逸事


寧夏墾荒:為了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清政府自雍正二年(1724),致力於寧夏墾荒。二年夏,川陝總督年羹堯奉命到寧夏察看河渠。同年七月,年羹堯將視察情況上報,指出寧夏水利工程尚無倒壞,雖間有衝決,然修築甚易,其水利資源可供溉田“不啻萬頃”。建議待秋收后水涸之時由寧夏水利都司查勘修理,得到雍正帝的批准,遂付諸實施。四年(1726),浚惠農渠。雍正六年(1728),浚昌潤渠,疏流建閘。雍正九年(1731),重修漢延渠、唐渠。與此同時,清政府積極組織墾荒。六年,雍正帝派單疇書到寧夏,與陝西總督、甘肅巡撫共同商議募農墾荒事,由官府發給牛具、籽種、銀兩,允許農民將所闢土地永為世業。同時號召寧夏籍的文武官員在原籍儘力開墾。在寧夏地區農業有所發展的情況下,清政府分別於雍正五年(1727)、雍正七年(1729)新設新渠、寶豐二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