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

剛隱於內的武術風格

內家主要指剛隱於內的武術風格,或以內功為主的武術家,或“以靜制動”的拳術。一般將武術兩大流派之一的武當拳稱為內家。從明代起武術界始有內外家之說,而以清初黃宗羲所撰《王征南墓誌銘》中始記載內外家之分。也有俗稱方外人為外家,俗家人為內家。也有稱方外人為內家,俗家人為外家。亦指習武之中在家修鍊的為內家,行走江湖的為外家。

背景資料


黃宗羲像
黃宗羲像
剛隱於內的武術風格,或以內功為主的武術家,或“以靜制動”的拳術。一般 將武術兩大流派之一的武當拳稱為內家。

詳解


一般將武術兩大流派之一的武當拳稱為內家。從明代起武術界始有內外家之說,而以明末黃宗羲所撰《王征南墓誌銘》中始記載內外家之分。
黃宗羲像
內家拳法
內家拳法
黃宗羲(1610-1695年)浙江餘姚人,精技擊,1629年在他19歲時為復父仇,曾椎殺明宦官權貴崔應元諸人;清兵入關,他曾組織武裝抵抗,走四明山結寨防守,自謂瀕於十死。以拳術中“行家裡手”之意,冠以“內家”二字名之。在武術史中最早提出拳術有內外家之說,有關‘內家’拳術一詞的最早題名,張三峰內家拳就見於黃宗羲的《王征南墓誌銘》。在內家拳的流傳過程中,湧現了眾 多內家拳師的代表人物,如張松溪、葉繼美、王征南等人。他說:“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家。”至清時,有人將太極、形意、八卦劃為內家,少林等多種拳術劃為外家。內家拳的發展,是一門內涵豐富,風格獨特,訓練方法自成體系的優秀拳種。古往今來,素有養身修道,禦敵防侮的美稱,是中華武術領域裡的瑰寶之一。16世紀中葉后盛行於浙東四明一帶,外人以為自張松溪至清代黃百家后,已趨湮沒。後人曾將近似於內家拳的太極、形意、八卦等拳術歸為“內家”,而內家已經成為拳術類別,流傳在四明具體的原始內家拳則被稱為“四明內家拳”。
《國技論略》載:“南派------其中以太極為主,又有八卦、形意兩門,與太極拳為一派。北派門類甚多,其尤著者為彈腿查拳、八番、長拳、迷蹤、二郎短打、地趟、八極、批卦等。”內家拳歷史上被認為起於明代道士張三丰。后衍傳有陳式、楊式(楊露禪傳)、武式(武禹襄傳)、孫式(孫祿堂傳)、吳式(吳鑒泉傳)等家。
後代一些造詣高深的武術家,一般都是內外雙修,既長於內功,也精於搏擊。武俠小說中,有些過於誇大內容的“內功”,可於無形中發揮飛沙走石、摧花折樹之力,屬於妄談。

理論基礎


內家拳法
黃宗羲之子黃百家(1634~?),自幼從王征南學拳,在王死後7年著《內家拳法》,對王征南拳法介紹甚詳。他指出,內家“其法主於禦敵”,拳法有應敵打法、穴法、所禁犯病法、練手者三十五、練步者十八,而總攝於六路和十段錦之中,並有詳細詮釋。
該書還載:心險者、好鬥者、狂酒者、輕露者以及骨柔質鈍者五不可傳;應敵打法有長拳滾斫、分心十字、擺肘逼門、迎風鐵扇、棄物投先、推肘捕陰、彎心杵肋、舜子投井等七十二跌;搏人必以其穴,有暈穴、啞穴、死穴,相其穴而輕重擊之,或暈,或啞,或死;為調正姿勢而有懶散、遲緩、歪斜、寒肩、老步、腆胸、直立、軟腿、脫肘、截拳、扭臀、曲腰、開門捉影、雙手齊出等十四禁犯病法;拳法之要,全在乎練。練手者有斫、削、斜、磕、靠、擄、逼、抹等三十五手;練腳者有追步、逼步、斜步、坐馬步、鉤馬步、連枝步、仙人步、分身步等十八步。
內家拳六路歌訣是:“佑神通臂最為高,斗門深鎖轉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勢,撤出抱月不相饒,揚鞭左右人難及,煞錘沖擄兩翅搖。”內家拳十段錦歌訣是:“立起坐山虎勢,回身急步三追,架起雙刀斂步,滾斫進退三回,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歸營寨,扭拳碾步勢如初,滾斫退歸原路,入步韜隨連進,滾斫歸初飛步,金雞獨立緊攀弓,坐馬四平兩顧。”該書還指出,六路與十段錦多相同處,僅一緊一放之別;六路練骨,使之能緊,十段錦緊后又使之放開。內家拳的關鍵,則有敬、緊、徑、勁、切五字訣。內家拳是一種“主於禦敵”的拳種。所謂內家是相對於主於搏人的外家拳技而言。

歷史記載


明代

從明代起武術界始有內外家之說,而以清初黃宗羲所撰《王征南墓誌銘》中始記載內外家之分。其尤著者為彈腿、查拳、八番、長拳、迷蹤、二郎短打、地趟、八極、批卦等。”

現在

今之所謂內家拳的代表拳術是太極拳,由清康熙時河南溫縣陳家溝的陳王廷,據戚繼光《拳經》創編而成。參見“外家”條。

主要內容


優秀拳種

內家的發展,是一門內涵豐富,風格獨特,訓練方法自成體系的優秀拳種。16世紀中葉后盛行於浙東四明一帶,自張松溪至清代黃百家后,已趨湮沒。後人曾將近似於內家拳的太極、形意、八卦等拳術歸為“內家拳”,而內家拳已經成為拳術類別,流傳在四明的原始內家拳則被稱為“四明內家拳”。是明代武術顛峰時期的總結,故四明內家拳是各派內家拳的公認始源。

拳道

四明內家拳以中國傳統哲學文化為基礎,以拳道為介質,實精神,修身心提升自我,洞明世事為一體。四明內家拳內家拳認為:拳術就是關於生死存亡之道的學問,其目的就是"攻之則所當必靡,守之則無隙可乘"。它極講究修道養生,用活動筋骨、鍛鍊形氣最簡易的法式,從人體的上下左右前後六個方向用肢體的屈伸扭轉配合氣血運行的軌道,調節人體血液循環,達到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免疫能力的目的。學練時,不呈血氣之勇,動靜舉止,合乎自然科學,他練形合外,練氣實內;動靜互根,溫養合法,故內家拳內外皆練,剛柔相濟,性命雙修,可適合不同層次的人學練。先賢認為內家拳的功效在於補先天的不足,補後天的虧損。

綜合藝術

四明內家拳既是一種具體的拳術,又是一門精湛巧妙地綜合藝術,是歷古以來眾多的內家拳先輩們在長期生活當中,繼續了前人的經驗基礎上,廣采博學百家之長,使之融會貫通,又經過反覆實踐錘鍊總結中逐步創造和發展而來的。夏明土先生的《行字拳術》中稱:“其會聚了法(陰陽)、理、醫、易、兵、五事為一體,知之修鍊,天地生殺之機,陰陽造化之理,妙用真功,包涵總括,盡收其中,實為天地所珍秘,進則可為治國平天下之用,退則當作修身齊家之策。”
四明內家拳傳至民國時期經過剡源夏明土去表存真保留了內家拳的最核心:七十二加一的變法、三十九打法、二十四加一的正側,以及最精華的小九天(陰陽十八法)和十二成一(即十三丹功);其中又有貫氣訣、文十段、武十段、十二段錦、以及強硬拳術的四明長劍技和傷科易算等。拳譜名目;落路架、順風錘、推扳手、南兵拳、內家醉八仙拳勢、七十二行拳、雷公飛心腿、三十六計拳、小九天(陰陽十八法) 、玄功絕技(分貫氣訣、文十段、武十段、十二段錦等)十二成一、龍形聖手(分靠打、纏打、脫打)、四明兵譜(分短棍、盤龍刀、四明劍譜、暗器類)等。

主要流派


內家又被統稱為武當派。傳習者說此拳傳自宋代武當山道士張三丰。清末年初,有將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等概括為內家說法,這種說法在民間一直沿用著。

太極拳

太極拳是武術拳種之一。清初始見傳於河南溫縣陳家溝。關於太極拳的起源,有幾種不同說法,一說傳自唐朝許宣平或李道子;一說傳自宋代張三丰,一說傳自陳家溝陳氏始祖陳卜,據唐豪、顧留馨等人考證,這些說法均淡附會,或者僅是沒有依據的傳說。太極拳分為:陳式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庭;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武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孫式太極拳;創始人孫祿堂;吳式太極拳,創始人吳鑒泉趙堡太極拳,因在趙堡鎮流傳,故名。

六合八法拳

1930年鐵嶺滿族人吳翼軍開始在上海傳授此拳。吳自述此拳是從河南開封陳光興、陳鶴侶三人學得。源自宋初道士陳搏,“見蛇鶴相爭,而悟創拳。”一般認為,陳搏創拳說出於“偽托”。推測六合八法源自太極拳,兼取心意六合拳和八卦拳之長編成;或者源自心意六合拳,兼取太極拳和八卦拳之長編成。

禪門太極拳

禪門太極拳是一個拳術套路。相傳為少林和尚根據“廣大圓滿無凝大悲陀羅尼”經咒,演繹其意融入拳式而編成。初名“大悲陀羅尼拳”(簡稱“大悲拳”)。

八卦掌

八卦掌為武術流派之一,原名“轉掌”,后稱“八卦掌”,亦稱“八卦轉掌”、“揉身八卦掌”、“八卦連環掌”。影響較大的有程派、尹派、梁派等。

心意拳

心意拳全稱心意六合拳,亦稱六合拳。後代傳習者以此拳強調心之發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而慣稱之為“心意拳”。關於此拳的起源傳說不一,一般認為此拳創自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際可(字龍鳳)。有人附會為岳飛所傳。

形意拳

形意拳“取其以心行意之義”,亦稱為行意,此拳講究“象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誠於中,肢體形於外,內意和外形高度統一”,故名。形意拳脫胎於心意六合拳而自成一系。意拳是拳術的名稱。是形意拳的古名之一,傳為清乾隆十五年(1750)成文的《心意六合拳序》云:“(岳飛)精通槍法,以槍為拳,另立一法,以教將佐,名曰意拳。“近代王薌齋的意拳又稱“大成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