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維城
郭維城
郭維城(1912.8.21~1995.1.1),奉天義州(今遼寧義縣)人,滿族,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政治學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歷任八路軍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齊齊哈爾護路軍司令員兼鐵路局局長,中南軍區鐵道運輸司令部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指揮所司令員,鐵道部副部長、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郭維城
他是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郭維城為創立和建設人民鐵道兵,發展我國鐵路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他思想作風正派,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不謀私利,作風民主,聯繫群眾,保持了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
1995年1月1日,郭維城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
張學良身邊紅人
16歲的郭維城受到了張學良約見。於是,他一條一條地列舉了同學們對日本人的憤懣,建議校方採取措施,制止日本人的野蠻行為。張學良認真地傾聽了這位英俊少年反映的意見,鼓勵他努力學習,將來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在東大附中,由於受到進步書籍和革命思想的影響,郭維城聯合李正文等7位同學創辦了名叫《冰花》的普羅文學刊物。由於《冰花》具有強烈的革命傾向性,剛發行幾期,便被中共滿洲省委書記劉少奇發現。他找來滿洲省委委員楊易辰,要他與郭維城他們聯繫,組織他們參加“讀書會”學習馬列主義,並給予具體的幫助和指導。
畢業后經王卓然力薦,郭維城進入東北軍。郭維城開始被任命為上尉科員,負責給張學良摘譯英文報刊雜誌。他思路敏捷,對時局頗有見地,很快博得張學良的好感和賞識,不久便被提升為少校秘書,負責給張學良做記錄、發布新聞等工作。張學良親切地稱他“大個子”,每逢開會、演講,外出巡視,總是把他帶在身邊。郭維城還擔任了東北軍青訓班副主任、西北臨時軍委會宣傳委員。
參與西安事變
郭維城參加了西安事變。草擬了捉蔣新聞稿、宣傳提綱,向全國同胞、向全世界發布新聞。郭維城奉命接收了國民黨《西京日報》,將其改為《解放日報》,並主管《解放日報》和廣播電台,特請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幫助進行國際宣傳。1937年,郭維城任東北軍學兵隊代主任、東北軍總部辦公廳科長。組織創辦《時事特刊》和“長虹劇社”,宣傳抗日。
少將處長
“七七”事變后,郭維城隨東北軍愛國將領于學忠參加了淮河、台兒庄、武漢等戰役,隨後東進山東,進行抗日游擊戰爭。根據組織安排,郭維城繼續堅守在東北軍總部,在東北軍首領于學忠將軍手下,擔任了秘書室主任。郭維城利用在東北軍領導機關的特殊身份,及時掌握敵特動向,保護了大批險遭暗害的革命同志。
1941年春天,國民黨在重慶召開戰地黨政會議。這時,29歲的郭維城已被提升為少將處長,代理東北軍總部秘書長。
策反起義
1942年,蔣介石發來電報,要處決萬毅。郭維城向于學忠進言,蔣介石這個命令被拖延了近4個月未執行。郭維城布置了營救萬毅,而萬毅自己尋機越獄。東北軍111師起義,病重的師長常恩多將部隊交給了郭維城。111師編入八路軍,郭維城擔任八路軍山東縱隊111師副師長,當時日軍掃蕩,郭維城率獨立團掩護115師和山東軍區機關向沂蒙山區轉移,他指揮部隊搶佔懸固頂,布兵於1公里長的陣地,與萬名日偽軍血戰,打退敵軍5次進攻,完成了掩護任務后,郭維城率部突出重圍。郭維城後任濱海支隊副支隊長。1943年任山東行政委員會委員。
鐵道部長
進入東北后,郭維城開始與鐵道打交道,他歷任西滿護路保安隊隊長、齊齊哈爾護路軍司令員、齊齊哈爾鐵路局局長、西滿護路軍司令員、東北護路軍司令員。1952年,郭維城入朝,擔任中朝聯合前方鐵道運輸司令部新建鐵路指揮局局長、志願軍鐵道兵指揮部司令員。獲朝鮮一級自由獨立勳章、二級國旗勳章。回國后,郭維城歷任鐵道兵副司令員、鐵道兵大興安嶺會戰指揮部總指揮、西南鐵路建設總指揮部副總指揮、鄭州鐵路局局長、黨委第一書記。1975年1月,郭維城擔任鐵道部副部長,1978年12月,出任鐵道部部長。1982年郭維城擔任鐵道兵善後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特請赴美
1988年12月12日,在美國華盛頓召開“爭取張學良將軍全面自由研討會”。郭維城作為唯一被邀請的大陸共產黨人士參加了研討會。會後他前往洛杉磯看望張學良的原配夫人于鳳至女士。張學良第一次赴美探親時,就親自點名,特請郭維城及3位東北元老閻寶航、萬福鱗、王卓然之子閻明復、萬國權、王福時赴美參加祝壽活動,由於種種原因,張將軍的心愿未能如願。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