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寘

侯寘

侯寘(生卒年不詳)字彥周,東武(今山東諸城)人。晁謙之之甥,南渡后居長沙,曾為耒陽縣充,乾道淳熙間尚在世。

人物介紹


有《懶窟詞》一卷。所作《眼兒媚》詞,注云“效易安體”,今李清照原詞未見。又有鼓子詞二首,皆為金陵府會所作。饒宗頤《詞籍考》卷三:“《直齋書錄》云:”其母舅晁留守者,謙之也,紹興中以直學士知建康‘。按謙之,即紹興十八年刊《花間集》於建康者,直齋’知建康‘句,自屬謙之。四庫館臣乃誤會以屬侯寘。審《懶窟詞》作於建康數首,並有頌府主意,如’甘棠‘’歸覲‘之句,不應有自譽自禱也。集中有餞朱少章詞。少章為晁說之兄之女婿,建炎初使金,紹興十三年始歸,次年卒。詞雲’三年牢落荒江恪‘,當是建炎二年春間餞其奉使之作。集中題干支者最後為’壬午元宵‘,則紹興三十二年也。楊誠齋《江湖集》有《和侯彥周知縣招飲》詩,乃乾道二年(1166)丙戍所作,此彥周當是侯寘。

四犯令


侯寘
月破輕雲天淡注,夜悄花無語。
莫聽《陽關》牽離緒。
拚酩酊花深處。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
不似茶蘼開獨步,能著意留春住。
侯寘詞作鑒賞
這首詞寫離別,與一般的離歌寫法不同。作者並不正面渲染離愁別緒的深重,而是獨出心裁地藉助新奇豐富的想象,通過對人物心理感受的細緻描繪,曲折委婉地寫出離人真摯而沉重的情感,可謂含蓄空靈,別開生面。
上片寫臨別情景。先用寫意手法疏筆勾勒別夜景色:“月破輕雲天淡注。”輕風微撫雲朵,月兒穿過雲層,天淡如水,月光似銀,呈現出一片朦朧恬淡的夜景。這一句,顯然從張先的名句“雲破月來花弄影”中行到啟發,寫將入夜後的凄尚清景象寫得極為傳神。
但在寫景的同時又將人物的情思富於其中。接著,“夜悄花無語”,進一步將景與情交織在一起,“悄”,點明了夜深人靜,“花無語”以花喻人,實寫人無語,即柳永雨霖鈴》“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之意,均以“無語”形容惆悵心情之極盡,不過這裡化實為虛,手法更婉曲罷了。“莫聽《陽關》牽離緒”,緊承上句,點出“無語”的原因,原來是分別在即,離緒牽人愁腸。《陽關》,指名曲《陽關三疊》,是流傳最廣、傳唱最久的送別曲,這裡卻說“莫聽”,不忍聽也。蓋因其辭情、聲情皆悲凄,此刻反增離人痛苦,故不忍聽,離愁的深重難遣自不言喻。無可奈何,只有借酒來麻醉自己,於是“拚酩酊花深處。”“酩酊”,已是大醉不已,更著一“拚”字,這就十分形象而又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人物因無法擺脫離愁而獨對花叢拚命痛飲的狂態,透露出他內心無法慰藉的痛苦和無可告語的悲哀。這樣的描寫,比柳永詞中“都門帳飲無緒”效果更強烈,更能震撼讀者。以上所寫,不過是未別之情景,卻使人凄然欲絕。
過片宕開一筆,推想別後情景:“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用芳草寫離情,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手法,如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便是以無盡的芳草喻綿長的離恨。這句卻以常術奇,自鑄新詞,使蘊意更加深厚。你看,明明是行人踏著芳草路遠行,卻想象是芳草追逐行人的腳步遠去;明明是人已遠行而芳草依舊,卻想象是人走春盡。這樣,由芳草和離愁想象出來的春天和行人的內在聯繫,便使他忽東奇想:如果能夠阻止春天的腳步,不就可以留住遠行的人了嗎?那麼什麼能夠留住春天呢?作者想到了似蘼,這是花期最遲、暮春才開的一種花朵,蘇軾《杜沂游武昌以茶蘼花菩薩泉見餉》說:“茶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又有詩說:“開到茶蘼花事了。”待花事將盡再來花放,延長了花期,不就等於留住了春天?人要能象茶蘼這樣把春光、也把行人留到最後一刻該多好呢!可惜,人世間每每事與願違,“不似茶蘼開獨步,能著意留春住。”“獨步”是“獨一無二”的意思。春花到此時已剩茶蘼,故云“獨步”。但縱使茶蘼開晚,能“著意留春”,又能留得幾分?何況“不似”乎!兩句婉轉地說“強欲留春春不住”(歐陽修漁家傲》)。留春計,暗指留人無計,詞到此戛然而止。下片寫的是人物心中的一段痴想,雖不可能實現,卻動人而又真摯地表達了因無計留人而產生的深沉惆悵和嘆惋,與上片的不忍分別相呼應,真實細膩地刻畫出離人分別前的情緒和微妙的心理活動,讀之使之回味無盡。

人物爭議


一、侯寘是濰坊人還是泰安人?
東武,即今天的山東省濰坊市下面的諸城市
北宋時,蘇軾曾經在熙寧七年(1074年)秋,調往密州任知州。密州即東武,蘇軾有《南鄉子·時移守密州》云:
東武望餘杭。雲海天涯兩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今夜送歸燈火冷,河塘。墮淚羊公卻姓楊。
侯寘有個好友張栻,其父是南宋名相、抗金名將張浚。張栻在其《南軒集》中有一篇文章,記載侯寘是東平人。
東平侯彥明取班史故事及雅訓語恊而比之,他日過予,求為之序。予謂侯君為是書亦勤矣,予烏能發之?君家彥周任其責可也。
東平人侯彥明找張栻為其書作序,張栻說,你哥哥彥周很棒呀,何必找我呢?張栻說侯家兄弟是東平人。
東平,是山東省泰安市的一個縣級城市。
二、侯寘的官職及舅舅晁謙之
《直齋書錄解題》中說侯寘有個舅舅,叫做晁謙之。晁謙之在紹興十五年,知建康府
《四庫全書·集部十》中介紹侯寘時,說:
案陳振孫書録解,題寘字彥周,東武人,紹興中以直學士知建康。
從《宋會要輯稿·食貨三五》中的記載,可以肯定知建康的是舅舅晁謙之,而不是侯寘。
十五年十月三日,知建康府晁謙之言:「本府每歲合起上供米,舊額一十五萬碩,自經兵火至紹興五年,認起一十一萬碩。
晁謙之在歷史上留下的重要一筆是,他在紹興十八年(1148)主持刊刻了《花間集》。《花間集》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詞集,這個刻本至今仍舊有原本。
後來的刻本基本都是依據晁謙之版本,花間詞能夠流傳下來,晁謙之有大功勞。
至於侯寘的官職,在好友楊萬里和張栻的詩中可以看出,他做過耒陽令這樣的低級職位。
三、侯寘是什麼時代的人
《四庫全書·集部十》中,對於侯寘的生活年代作了研究,根據他的詞作判斷出,侯寘生活在宋孝宋時期。
李清照(1084年—1155年)生於北宋,和朱弁(1085年-1144年)年齡相仿。可以推算侯寘也生於北宋,但是比李清照、朱弁要年輕不少。
結合張栻《寄侯彥周》可知,侯寘做過耒陽令。在楊萬里的《怡齋記》記載,1166年,楊萬里拜訪張栻,遇到了侯寘。
四庫全書》判斷“乾道淳熙間,其人尚存”。1174年為淳熙元年。1176年時,楊萬里聽說,侯寘等好友都已經去世了。侯寘去世的時間,大概就在1174-1176年間吧。
四、侯寘詞之特點
《四庫全書》中評價侯寘詞,是這樣說的:
寘為晁氏之甥,猶有元祐舊家流風餘韻。故交遊皆勝流,其詞亦婉約嫻雅,無酒樓歌館簪舄狼藉之態。雖名不甚著,而在南宋諸家之中,要不能不推為作者。
侯寘是晁氏一族的外甥,因此被認為有元祐(蘇軾及其弟子黃庭堅秦觀陳師道晁補之等)詞人的韻味。
其詞被認為“婉約嫻雅”,而且絕沒有“酒樓歌館簪舄狼藉之態”,既沒有柳永、黃庭堅詞中的鄙俗風氣。所以說,其名聲雖然不顯,但是也算是南宋詞人中有一定位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