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詩選
法蘭西詩選
法國被譽為浪漫的詩之國度,法語也以優雅著稱。有趣的是,浪漫與優雅並非一貫如此,法國文學曾因枯燥、呆板而飽受詬病。經歷了幾個世紀的嬗變,法國詩歌成為世界文壇的一支奇葩,其間重要流派此起彼伏,天才詩人閃耀如群星。本書收錄了12世紀到20世紀,共四十位法語詩人近兩百首經典詩作。胡品清女士以洋溢的詩情和優美的譯筆,讓我們得以領略瑰麗神奇的法國詩壇之風采。
譯者胡品清女士是著名作家和翻譯家,《法蘭西詩選》是其最重要的譯著之一。本書於1976年由台灣桂冠圖書公司初版,影響了當時一大批詩歌愛好者,其中就包括後來的詩人、翻譯家莫渝先生。二十年之後,莫渝進入桂冠圖書公司工作,以極大的熱忱對原書進行增補,因而這部詩選可說是兩代愛詩人和翻譯家的心血結晶。
胡品清是當代著名的法國文學研究學者。她曾在巴黎大學研讀現代文學,20世紀60年代初回到台灣之後,教授法國文學四十餘年。她不僅翻譯了許多法國文學經典作品,還將中國古典詩詞譯介到法國,為中法文學交流做出了卓越貢獻,曾獲法國政府部門頒發的“學術騎士勳章”(1997)和“一級文藝勳章”(1998)。
《法蘭西詩選》是胡品清畢生翻譯法國詩歌的心血結晶。她的譯筆精湛、靈動,不刻意追求格律的整飭,而是注重對詩人氣質和作品神韻的把握。另外,譯者為每位詩人都寫有或詳或略的評介,這些文字飽含情感,見解獨到;尤其是繆塞、波德萊爾、瓦萊里等篇,本身即是文學鑒賞的美文。
目錄
內容介紹
詩為藝術之一,而藝術之可貴在於創新。在我國,詩之發展由詩經而楚辭而漢賦而唐詩而宋詞而元曲而至今的天的自由詩都是順乎自然地遵循一個原理:文學作品不該是僵化的。在我們是這樣,在法國當然也是如此。為了讓我國的愛詩者對法國詩壇之諸貌有個清晰的觀念,就讓本書中譯《法蘭西詩選》來探討。
從 11 世紀英雄事迹史詩《羅蘭之歌》起,法國詩歌演進,雖然只有九個世紀的成績,但是成果豐碩,不僅詩家風起雲湧,思潮起伏,還波動世界文壇。
在十三世紀的時候,法國詩壇上出現了訓誨詩,內容以說教警世為目的,頗似中國的文以載道。其中的代表作是《玫瑰之歌》。除了非定型的訓誨詩或諷刺詩以外,還出現了一些短小的,具有嚴謹格律的定型詩,如敘事或抒情的八尺詩,具有疊句之二韻詩,以及被稱為歌謠(BALLADE)的定型短詩,由四節構成,前三節各有八行,最後一節為四行獻詩,因為那種詩的作者必然選擇一個人為贈詩的對象。
法國詩特別注重心靈活動的象徵主義。一般來說,打從象徵主義開始,法國詩便進入了現代主義的範疇。象象徵主義是法國詩壇上一大主流,其特徵有四:
主觀性
暗示
音樂性
神祕性
繼象徵主義而起的新派別中,值得一提的是超現實主義,這一派的領袖是安德烈‧布何東。一般來說,超現實派的詩有極端相反的兩種。一種非常明朗簡潔,一種知所云。後者之所以難懂,一方面是因為上下文缺乏連貫性,也因為超現實主義者認為真理和謬誤,夢與現實,理性與瘋狂原是不可劃分的。
上述所說的只是簡略的法國詩壇之演變的介紹。在中譯《法蘭西詩選》里,對於被選的各位詩人皆有個別介紹加以補充。本書為法國歷代詩歌精華的選譯本,共計四十餘位詩家近兩百首詩,依詩人出生年排列,由此,可以理出法國詩文學代代相傳的主脈,及彼此間的激湯和相異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