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來賀
湯來賀
湯來賀(1607-1688)原名湯來肇,字佐平,改字念平,號惕庵,別號主一山人,世皆稱其為“南斗先生”。江西南豐人。官至升兵部侍郎兼廣東巡撫。明末清初散文家、詩人。湯紹中長子,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生於科甲世家。湯來賀幼承家學,淹貫古今,博文為豫章之冠。崇禎十三年(1640)中進士。任揚州推官,主管本府司法事務,其在政以廉潔著稱,時逢災年,湯來賀多方賑濟救治災民,並為無辜受牢獄之災的死囚平反昭雪。其品行兼優,受史可法器重,奏薦朝廷譽其為“立品以千秋自命,立志以聖賢為法,天下治行第一也”。
湯來賀文武全才,他率兵堅守城池固若金湯,起義軍屢攻其城而不能破則自解圍而去,因功遷刑科主事,旋任禮部主事。因其政績卓著,深得朝廷器重,時逢國家用人之際,邊廷缺力臣則出湯來賀為廣東按察司僉事。在政期間斷案公正無冤獄,民譽其為“包龍圖”,其政績上聞,遷升廣東布政使。
明崇禎17年(1644年)3月義軍闖王李自成攻入京師,明思宗於煤山(景山)自縊而死,明祚乃亡。5月明福王朱由崧聞知思宗已死則在南京登基,改年號為“弘光”,與北方李自成大順王朝分庭抗禮,史稱“南明小王朝”。湯來賀號召廣東軍民“深挖洞,廣積糧”,為復明大業積蓄力量,並調集錢糧支援剛剛誕生的南京新政權,受到朝廷的依重。
明崇禎17年5月明平西伯寧遠總兵吳三桂勾引清軍入關,先於山海關擊敗李自成主力,隨即攻陷北京;10月擁清主福臨登帝位,改國號為“清”,改元“順治”。清廷欲攏絡前朝遺老,厚葬明思宗于思陵,併發兵南征。因南明王朝發生內訌,明將左良玉起兵攻南京,要求清君側,史可法奉命勤王京師,清軍趁勢從史可法讓出來的縫隙渡過長江。明崇禎18年(1645年)5月清軍攻破南京,於蕪湖俘獲逃亡的弘光皇帝朱由崧送京處斬。湯來賀聞知弘光帝遇害,為圖恢復大計,其與明眾遺老共推唐王朱聿鍵於福州登基,改元“隆武”,號召江南諸省抗清。隆武帝初立,因庫中無餉銀,難於支撐時局,湯來賀早有準備,立即由廣東抽調10萬兩運抵福州以濟之。隆武帝賴湯來賀支持暫得以維持,湯來賀亦因功而遷戶部郎中,他於艱難之中籌措用度,苦心維持南明隆武小朝廷。
明隆武2年(1646年)8月因鄭芝龍降清,清軍乘虛攻取福建建寧,隆武帝退保福建汀州,戰事危急,隆武帝急需忠臣保駕,乃遷升湯來賀為兵部侍郎兼廣東巡撫,令其督練粵軍保駕護航。湯來賀練得3000精兵,奉命駐守南韶,汀州被清軍攻破,隆武帝被俘,押解福州處死。同年11月隆武弟朱聿釒粵於廣州稱帝,改元“紹武”;桂王朱由榔亦於廣東肇慶稱帝,改元“永曆”,兩帝為爭正統相互攻伐,同室操戈至使廣東境內大亂。湯來賀雖為廣東巡撫,亦無力阻止家庭糾紛,只好上書勸諫二帝“讓為上,和為次,爭斯下矣”。
清軍見廣東南明小朝廷發生爭位之亂,乘勢發兵攻打廣東,湯來賀雖有文武全才,亦難應付內外之患。12月21日清軍攻破廣州,俘殺紹武帝朱聿釒粵,永曆帝朱由榔見廣東已不保則率余部退保廣西梧州。湯來賀率兵至肇慶勤王,並送來救急軍糧,然首輔大臣丁魁楚懷疑湯來賀是紹武帝的人則閉門不納,湯來賀遂走廣寧,輾轉至懷集。永曆帝派使臣敦請湯來賀前往梧州任職,他見明廷內亂,諸王相殘,大臣相猜,難於成事,則拒絕永曆帝之詔,棄職匿隱於山洞之中,后回歸故里南豐,秘密籌建反清組織”洪門幫”,為洪門幫主,化名為殷洪盛。清順治5年(公元1648年)洪門幫遭到朝廷鎮壓,湯來賀命令洪門幫轉入地下活動,自己則歸隱於南豐暗中調度。清廷重臣范文程、洪承疇久慕湯來賀之名,聞其歸隱力薦江西督撫聘湯來賀出山共謀新朝大業,但湯來賀恪守名節,嚴詞拒之。
清康熙元年(1662年)吳三桂於緬甸俘獲永曆帝朱由榔,押至昆明用弓弦絞殺,南明徹底滅亡,清王朝統一中國,康熙帝憂心於手握重兵的雲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和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決心轍藩收兵權於中央。清康熙12年(1673年)10月吳三桂因不滿朝廷的轍藩之舉,起兵叛清;次年耿精忠在福建亦舉兵響應吳三桂,並出兵攻打江西。耿精忠知湯來賀深得兩廣民心,想依湯來賀之聲望鞏固其地位,故遣使攜重禮至南豐迎請湯來賀出山,但湯來賀知其不可舊存,因而婉言拒絕。清康熙15年(1676年)10月耿精忠果然再次降清。清康熙17年(1678年)8月吳三桂因獨木難支,在內外交困中病逝;清康熙20年(1681年)清軍攻克雲南昆明,殺吳三桂之孫吳世才,平定三藩之亂。
湯來賀隱居鄉里不問外事,潛心著述,其先後完成《鹿洞邇言》、《廣陵敬慎錄》12卷、《廣陵欽恤錄》12卷、《粵東鄉約全書》2卷、《粵政薦草》6卷、《奏議存草》、《評點孟學》7卷、《評校呂公實政錄》2卷、《養蒙母音》、《評校政治盡心錄》20卷、《閨訓邇言》、《廣陵粵東政備》14卷、《居恆語錄》20卷、《內省齋文集》32卷、《都御史周定礽傳》等宏篇巨著,文名遍天下。
清初天下一統百廢待舉,朝廷急需人才,江西巡撫安世鼎欲重振江西學風,乃親赴南豐敦請湯來賀出山任白鹿洞主講,然卻碰了閉門羹;安世鼎深知湯來賀清守名節之志,則以入白鹿洞內是“入山非出山”也,終將湯來賀說動;清康熙24年(1685年)5月湯來賀出任白鹿洞書院任主講。白鹿洞書院是宋代四大著名書院之一,其教育質量始終位居中國第一,四方學者聞知湯來賀入洞主講,竟相入洞拜師,其中有干特、干建邦父子和湖北潛江七旬進士莫大岸均拜於湯來賀門下,因而被士林稱為美談。湯來賀教學,重在“躬行”,秉承程朱遺旨,並親立《白鹿洞書院學規》,使白鹿洞書院重振昔日雄風,成為全國書院教育的楷模。清康熙26年(1687年)康熙帝御賜白鹿洞書院“學達性天”匾以示獎勵。
清康熙26年(1687年)湯來賀因年事已高乃告老還鄉;清康熙27年(1688年)湯來賀在家鄉病逝,享年81歲。湯來賀雖名滿天下,然因他不是朝廷命官故不得謚;但其弟子不甘埋沒先師英名,私謚“文格”以紀念湯來賀。清康熙52年(1712年)江西巡撫王企靖為紀念這位先賢,撥款於南豐人字街建“湯惕庵先生祠”供民憑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