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別周尚書

北周庾信創作的五言詩

《重別周尚書》是庾信的一首送別詩,此詩寫作者羈留北方時送別同僚南歸,借送別友人回歸故國之際,抒寫自己回歸無望的悲愴。

作品賞析


賞析

詩的開頭寫自己獨留長安不得南返的悲哀。陽關,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自古與玉門關同為通往西域的必經之地。庾信在這裡是借用,因為陽關已成了“大道”的代稱,如同我們把“陽關道”與“獨木橋”對舉。詩中的“陽關萬里道”是喻指長安與金陵之間的交通要道。下旬“不見一人歸”的“一人”指庾信自己而言,這二句說在長安至金陵的陽關大道上,有多少南北流離之士已經歸還故國了。只有我一人不能歸故土,這是令人傷心的事。
“惟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兩句,“河邊雁”喻指友人周弘正,這不是眼前的實景,而是一種虛擬,是庾信的內心感覺藉助外物的一種表現形式。前已指出,庾、周分別是在早春,這時不可能出現秋雁南飛的實景,即使九盡春回,也只能看到鴻雁北去的景象。這兩句詩有兩層含義:一是把周弘正的返陳比作南歸之雁,大有羨慕弘正回南之意;二是鴻雁秋去春來,來去自由,而自己卻喪失了這種自由,以見自己不如鴻雁。沈德潛評這首詩說“從子山時勢地位想之,愈見可悲。”這是知人論世之見,於詩歌鑒賞尤為重要。
此詩表現手法有兩個特點:一是借代手法,開頭即用“陽關萬里道”借指長安至金陵的交通大道。此種手法增加了詩的含蓄美。另一藝術手法是虛擬,“惟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兩句便是虛擬的景物,這種帶象喻性的虛擬,使詩歌形象的含蘊更加豐富。可以想見,庾信在長安看到秋去春來的大雁已經二十多個春秋了,他自己不如大雁來去自由的感受已經隱藏多年了。送友人南歸時,這種多年積澱在心頭的情感一觸即發,其內涵非三言兩語所能說盡。只有細味庾信的良苦用心,才能欣賞此詩謀篇遣詞之妙。

評價

清·沈德潛《古詩源·卷十四》:“從子山時勢地位想之,愈見可悲。”
清·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唐人縱師其意,不若公處其時,情真語自獨絕。然有此情者,多不能道此語也。”

創作背景


庾信與周弘正曾同在梁朝為臣,江陵失陷之日,大批江南名士如王褒王克沈炯等,都被俘送長安。第二年(555)三月,王克、沈炯等首批獲遣東歸。560年,周、陳南北通好,陳朝即要求北周放還王褒、庾信等十數人,但是別人都陸續遣歸了,只有王褒、庾信羈留不遣。周弘正南歸時庾信贈詩相送,這是其中的一首。
重別周尚書
重別周尚書

作者簡介


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蘭成。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時期著名文學家。其家“七世舉秀才”、“五代有文集”,父親庾肩吾為南梁中書令,亦以文才聞名。
自幼隨父出入於蕭綱的宮廷,後來又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其文學風格被稱為“徐庾體”。累官右衛將軍,封武康縣侯。侯景之亂時,逃往江陵。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為西魏所滅,遂留居北方,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清縣子,世稱其為“庾開府”。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追贈原職,並加荊、淮二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