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山塘

姑蘇山塘

姑蘇山塘 在蘇州眾多的街巷之中,山塘街被稱譽為“姑蘇第一名街”。其原因大概有幾條:一是山塘街是一條有1100多年歷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蘇州街巷的特點;三是它與許多名人、名事相關。

名字來源


姑蘇的由來據說大禹太湖治水,有兩名得力的助手,一位叫“胥”,是舜的農業大臣棄的兒子,另一位叫“冥”,是舜的民政大臣契的兒子。冥在治水工程中不幸殉職了,胥則在水災弭平后,被尊為“水平王”。想來是洪水退後,需要得力幹部領導災民重建家園。胥是高幹子弟,又經歷了這次抗洪考驗,於是被任命為當地部落首領。自后這一地區就以胥為名,稱“姑胥”。“姑”的發音為輔音G,這是當地土語的發聲詞,無意義,常作專用名詞的前綴詞。姑胥,《國語》、《史記》皆作“姑蘇”,有人認為是“後世轉音。還有人認為“蘇”的原字含“魚”“禾”,表明此地是魚米之鄉,這都不準確。姑胥又作姑蘇,是因為古代吳、楚“胥”“蘇”同音,如《左傳》所稱的楚國大臣申包胥,《戰國策》作“勃蘇”,就是例證。現在蘇州人仍把“髭鬚”叫作“租蘇”,也是古語的遺留。這就是姑蘇的由來。
山塘街始建於唐代寶曆年間,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蘇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轎子虎丘去,看蘇州山塘街風光(01-20)(20張)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來有關官吏商量,決定在虎丘山環山開河築路,並著手開鑿一條山塘河。它東起閶門渡僧橋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橋,長約7里,故俗稱“七里山塘到虎丘”

旅遊


交通路線

到虎丘山門及虎阜橋:949、游1、游2;到半塘橋:44、公交6、10、40、317、324、529、游2、游3、游5;到廣濟橋渡僧橋:7、34、54、64、70、161、204、304、311、406、415、501、522、622、921、游1。

周邊旅遊攻略

1.山塘街——虎丘風景區:從清塘新村站坐36路經過4站到虎丘風景區站下。
2.山塘街——拙政園:從清塘新村站乘坐529路,經過6站,到達蘇州博物館站,步行約480米,到達拙政園。(同時這條路線也到獅子林,因為獅子林就在拙政園旁邊)。
3.山塘街——蘇州樂園:乘坐316長線,經過2站,到達觀景新村站,步行約140米,到達觀景新村東站,乘坐游3路,經過14站,到達蘇州樂園站

歷史文化


山塘街一向為歷代文人墨客和朝野名士所鍾愛,曾留下了許多吟詠之作。而清乾隆帝對山塘街則是分外青睞,他寫的詩中,直接提到山塘的就有9首。1761年乾隆在太后七十大壽時,特意在北京萬壽寺紫竹院旁沿玉河仿建了一條蘇州街,而這條蘇州街就是以山塘街為藍本的。1792年,乾隆帝又在御苑清漪園(即後來的頤和園萬壽山北建造了一條蘇州街,也還是山塘街的翻版。這兩條蘇州街後來在戰火中被毀,1986年在頤和園又重建了蘇州街,使七里山塘的風貌再次重現於京華。
山塘街歷來還是舉行民俗活動的場地,龍舟賽廟會、節會、花會都在此間進行。山塘街還被寫進不少民間傳說和文藝作品之中,蘇州彈詞玉蜻蜓》、《三笑》、《白蛇傳》就都寫到它。《玉蜻蜓》中金貴升與青年女尼志貞就是在山塘的法華庵里結識的;《三笑》中唐伯虎得遇秋香,所謂“三笑留情”發生在虎丘,而秋香下山歸舟,唐寅雇小船追蹤至無錫賣身為奴,那“追舟”一回書的地點,也就在山塘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