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瞎子
龔瞎子
龔瞎子,太平天國人物,龔得者白旗黃邊之捻頭也。家在渦西二十五里之公吉寺,因為他是雞宿眼,目若近視,而夜能見物,眾呼為龔瞎子。龔足智多謀,長於襲擊,與張樂行為密友,捻軍公認為樂行之軍師。提起龔瞎子,渦河兩岸方園幾百里,沒有不知道他的。能文能武,打起仗來神出鬼沒。咸豐年間,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封捻軍盟主張老樂為沃王,封龔瞎子為並肩王,幫助老樂打江山。
目錄
龔瞎子父名慰祖,母燕氏,長兄名問行(出嗣堂伯念祖人仲兄名敏行(捻軍稱為闖王,清史及地方志名為張闖),從堂兄弟有名廣行者,有名果行者。樂行小名香兒,家在渦陽縣城西北十二里之張老家。有良田五百餘畝,其先世有張鴻羽者(與張宗禹同村),在明末清初,曾占獨山起義(在渦陽城東北三十里),與闖、獻同時,而勢力差小,名聲差低,故鄉里猶傳其軼事,而歷史竟缺其姓名。樂行為人,寬厚和平,極重義氣。遠近爭歸附之。家雖富有,而好潛率窮人,販賣私鹽。異地友好,有亡命者,輒走匿其所,樂行殷勤招待,久而彌篤,官方即懸賞購捕,樂行從未縛獻一人。倘遇形格勢禁,難再隱匿,必厚備川資,親送出境。彷彿西漢朱家、郭解之為人。故歸附日眾,聲譽日高。袒臂一呼,附近州縣隨從者,數至巨萬。既非威脅,又非利誘。其號召力量,實由平日積漸養成,非幸致也。
樂行起義於咸豐元年,殉難於同治二年。其族於宗禹(西捻領袖),失敗於同治七年。任柱(東捻領袖)失敗又早於宗禹一年。捻軍游擊之區,為安徽、河南、山東、江蘇、湖北、陝西、山西、直隸(今河北省)八省。初與太平天國,一在黃河流域,一在長江流域,分道揚鏢,齊驅並駕,中道稍衰,附於太平天國。待南京失陷,太平軍部將賴文光轉附於捻。張氏起事,較洪氏略后而失敗亦較太平天國為晚。
渦河流域,酷好呼人小名,或呼人綽號。必對其人有相當敬重者,始稱其名字。至單舉其人名中之一字,上更配一老字者,則為特別尊敬之詞,非有深仁厚義,使人心悅誠服者,不能獲得此種稱號於鄉里。馬玉昆,字景山,在清廷任至直隸提督,晉銜少保,予溢忠武。當時可謂備極尊榮,而至今呼為馬三元,是但稱其小名也。樂行乃清室所低為流寇者,而鄉里至今呼為張老樂。即此可見輿論之一斑,即此可驗人心之向背。
咸豐元年,有黃河北岸之流亡者,僦樂行之屋而居,以拾人餘糧為生。初冬入鄰村大戶宋某地內拾取山芋,為大戶所辱,歸而哭訴於樂行。樂行使次日復往拾芋,而自率多人周旋窺視。見大戶大罵流亡者,聲色俱厲,凶如豺狼。樂行出而制止,因與大戶發生械鬥。宋氏死者四人。愛具狀控諸亳州,皂隸持竿下鄉,見樂行勢不可侮,未敢逮捕,因商請樂行赴城對簿。樂行日:“爾知州如欲與否相見,帶兵來洪溝作戰可也”。皂成驚息而退,知州亦莫敢誰何。由此河北之流亡者,彙集其門,門庭若市。生計不足,嘗往黃河以北奪取富室牧畜之羊。此樂行受窮人擁護,誰為捻頭之始。樂行所謂洪溝,在張老家之北約七、八里,兩岸均屬平原,乃一寬闊之戰場也。咸豐二年,樂行率眾往販私鹽於河朔。其族子張揚(申庄人,工射擊)借流寓著十七人往河南永城境內掠羊百餘頭。永城官吏捕之下獄,樂行歸率龔得等捻萬餘人,包圍永城,劫揚出獄。由此眾依樂行以自固,聲勢始大。咸豐十一年,龔德得與清軍成大吉作戰歿於羅田之松子關。自此樂行軍無謀主,日漸削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