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博物館

武威市博物館

武威市博物館成立於1982年9月,隸屬武威市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管理。館藏各類文物46111件,其中國寶級文物2件,一級文物170件,二級文物274件,三級文物592件,珍貴文物1036件。是一座集文物陳列、古建築群展示、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多功能博物館。

現為甘肅省第二大歷史博物館。2020年12月,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三級博物館。

機構設置


武威市博物館內設黨政辦公室、保衛部、保管研究部、宣教部、西夏博物館管理處、大雲寺管理處6個職能部室。

基本陳列


以銅奔馬、醫藥簡、禮儀簡、木雕、墓誌石刻為代表的漢唐文物,以西夏碑、木緣塔、木板畫、金碗為代表的西夏文物,以涼造新泉、西夏銀幣為代表的貨幣文物,以明清瓷器、牌匾、水陸畫為代表的明清文物等,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是發展武威旅遊業的重要資源。
武威市博物館
武威市博物館
其中漢代簡冊──王杖詔書令,對研究漢代尊老養老制度具有重要價值;唐弘化公主及其慕容氏墓誌銘、西夏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元亦都護高昌王世勛碑等,則是研究吐谷渾、黨項、回鶻民族歷史和文字的珍貴實物,價值極高。此外,該館還藏有古籍善本圖書和比較完整的明版大藏經一部,也極其珍貴。
其中銅奔馬又稱“馬踏飛燕”,已經成為我國的旅遊標誌;漢代簡冊──王杖詔書令,對研究漢代尊老養老制度具有重要價值;唐弘化公主及其慕容氏墓誌銘、西夏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元亦都護高昌王世勛碑等,則是研究吐谷渾、黨項、回鶻民族歷史和文字的珍貴實物,價值極高。此外,該館還藏有古籍善本圖書和比較完整的明版大藏經一部,也極其珍貴。該館目前,武威市博物館下轄文廟、西夏博物館、大雲寺、文物複製廠四個單位。
武威市博物館新館
新館佔地面積36861.5平方米,整體建築為地下局部一層,地上三層、局部四層,由主展館與辦公樓兩部分組成,建築面積19821.77平方米,是集文物陳列展覽、文物庫房、學術交流、辦公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博物館。主展館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建築面積15751.31㎡,設置有基本歷史陳列廳、專題展廳、臨時展廳及文物庫房、文物修復室、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功能用房。現館藏各類文物46111件,藏品豐富、特色突出,尤以漢唐絲綢之路文物、西夏文物、歷代佛教文物和少數民族文物引人注目,藏品總量僅次於甘肅省博物館甘肅簡牘博物館
基本陳列《武威歷史文物展覽》以“河西都會天馬故鄉”為主題,分為序廳、文明華彩、大漢揚威、五涼古都、盛唐通邑、大夏輔郡、蒙元故路、明清涼州等七個單元,集中展出武威出土的以齊家文化玉器、漢代木雕、隋唐墓誌銘、西夏文泥活字佛經、元青花瓷等為代表的各時期文物750餘件。
展覽以實物為主,輔以現代展示技術和多媒體場景,集中展示了武威歷史發展沿革及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方面興衰演進軌跡,講述了文物背後的傳奇故事,展現了武威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厚的文化遺產資源,打開了讓世人了解武威、走進武威、感受武威的一扇新窗口。

下轄單位


武威市博物館新館
新館佔地面積36861.5平方米,整體建築為地下局部一層,地上三層、局部四層,由主展館與辦公樓兩部分組成,建築面積19821.77平方米,是集文物陳列展覽、文物庫房、學術交流、辦公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博物館。主展館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建築面積15751.31㎡,設置有基本歷史陳列廳、專題展廳、臨時展廳及文物庫房、文物修復室、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功能用房。現館藏各類文物46111件,藏品豐富、特色突出,尤以漢唐絲綢之路文物、西夏文物、歷代佛教文物和少數民族文物引人注目,藏品總量僅次於甘肅省博物館和甘肅簡牘博物館
文廟
文廟位於武威城東南隅,院內古建築群保存完整,莊嚴雄偉,古柏參天,
槐蔭蔽日,素有"隴右學宮之冠"之美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廟始建於明英宗正統二至四年(公元1437-1439),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東西寬135m,南北長187m,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全廟由三組建築構成,東以供奉"萬世文宗"文昌帝君的文昌宮為中心,南為山門;北為崇聖祠;中為孔廟,是供奉"萬世師表"孔子的地方,以大成殿為中心,南為戟門、欞星門、狀元橋及泮池;北為尊經閣;西為涼州府儒學院。
文廟
文廟
西夏博物館
武威市博物館西夏博物館位於武威文廟門前,座東向西,為"回"字型仿古框架結構建築,佔地面積約3570平方米,展廳面積1400平方米。展出的重要文物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夏碑、國寶木緣塔、國家一級文物西夏木板畫及西夏泥活字版經文等。展覽用大型浮雕、文物圖片、壁畫、背景畫相結合的手法,真實生動了反映了西夏統治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大雲寺
武威市博物館
武威市博物館
大雲寺原名宏藏寺,宋、西夏時期稱為護國寺。歷史悠久,規模
宏偉,是聞名遐邇的佛教古剎,為東晉十六國時的前涼張天錫所建造。唐載初元年(公元689年),朝廷在全國頒《大雲經》,下詔各州郡修建大雲寺。涼州遂將宏藏寺改名為大雲寺。明洪武十六年(1383)日本僧人沙門志滿遠重洋,專程來涼州朝拜大雲寺,並主持募化重修,被傳為中日人民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話。明、清時期大雲寺香火不斷,遊人眾多,是涼州有名的瀏覽勝地。1927年4月23日武威發生8級地震時,大雲寺遭到嚴重損壞,唯有寺內的古鐘樓巋然獨存。解放后,文物部門從別外搬遷來火神殿、春秋閣等古建築,與古鐘樓組成今日大雲寺規模。1993年3月,大雲寺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館藏文物


截至2019年,武威市博物館藏品數量46,111件(套),珍貴文物1036件(套),是甘肅省第二大歷史博物館。
西夏彩繪木板畫
武威市博物館
武威市博物館
武威市博物館
1977年6月出土於涼州西郊林場西夏2號墓內,共29幅,其中最大28×10.5厘米,最小9.5×4.5厘米,厚1-2厘米不等。木質系採用本地楊木。內容表現墓主人——西夏官員生產奴婢犬馬的生活情景,它是罕見的西夏藝術珍品,是研究西夏社會經濟生活和繪畫藝術的重要資料。部分原件於1988年曾到日本展出。全部板畫現存武威市博物館,為一級藏品。
馬踏飛燕
簡介
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於甘肅省武威雷台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現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馬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著地。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膽的構思,浪漫的手法,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令人叫絕。藝術家巧妙地用閃電般的剎那將一隻凌雲飛馳、驍勇矯健的天馬錶現得淋漓盡致,體現出漢代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該作品不僅構思巧妙,而且工藝十分精湛;不僅重在傳神,而且造型寫實。按古代相馬經中所述的良馬的標準尺度來衡量銅奔馬,幾乎無一處不合尺度,故有人認為它不僅是傑出的藝術品,而且是相馬的法式。
造型
駿馬在中國古代是作戰、運輸和通訊中最為迅速有效的工具,強大的騎兵也曾經是漢朝反擊匈奴入侵,保持北部地區安定必不可少的軍事條件,所以漢人對馬的喜愛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朝代,並把駿馬看作是民族尊嚴、國力強盛和英雄業績的象徵。因此,大量駿馬的形象出現於漢朝雕塑和工藝作品中,其中最令人讚歎的就是這件舉世聞名的《馬踏飛燕》。
這匹正撒開四蹄飛奔的駿馬體態矯健,昂首甩尾,頭微微左側,三足騰空,只有右後足落在一隻展翼疾飛的龍雀背上。駿馬粗壯圓渾的身軀顯示了它強大的力量,但其動作又是如此輕盈,以致於人們似乎忘記了它只是通過一足就將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隻小小的飛燕身上。它嘶鳴著,額鬃、尾巴都迎風飄揚,充滿了“天馬行空”的驕傲;飛燕似乎正回首而望,驚愕於同奔馬的不期而遇。這簡直就是古人“揚鞭只共鳥爭飛”詩句的真實再現!“馬踏飛燕”,不論其神採的表現,抑或是鑄造工藝之高明均不必說了,更令人折服的還有其創作構思的絕妙。人所共知,塑造一匹健美的好馬形象這並不太難,然而要將一件靜物表現出它的動感,特別是要表現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馬神速,這就不那麼容易了。然而我們的無名藝術家們卻能獨運匠心,大膽誇張地進行巧妙構思,讓馬的右後蹄踏上一隻凌空飛翔的燕子。這樣一來,以燕襯馬,讓飛燕與奔馬的速度有目共睹,使奔馬的動勢凝固在一個靜止的空間,把一匹靜止的銅馬塑靈了、塑活了、塑絕了!
體型
駿馬體型的每一部分都異常完美而勻稱,姿態動感強烈,同時也保持著精確的平衡。雕塑的重心顯然經過了極其周密的計算,穩穩地落在踏鳥的一隻足上。作為具有三維空間的圓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藝術效果,作者想象力之卓越、構思之新穎以及銅鑄工藝運用之巧妙,都令人驚嘆不已。《馬踏飛燕》是漢代藝術家高度智慧、豐富想象,浪漫主義精神和高超藝術技巧的結晶,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稀世之寶。中國古代匠師運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以豐富的想象力,精巧的構思,嫻熟的匠藝,把奔馬和飛鳥絕妙地結合在一起,以飛鳥的迅疾襯托奔馬的神速,造型生動,構思巧妙,將奔馬的奔騰不羈之勢與平實穩定的力學結構凝為一體,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無前的氣勢,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武威市博物館,古籍圖書25750冊,漢文大藏經6300冊,藏文大藏經409函5300多部10萬多頁。
館藏文物類別有玉石器、骨器、陶器、木器、銅器、鐵器、金銀器、瓷器、絲織品、書畫、貨幣、傢具、古籍圖書、漢藏文典籍等。館藏的齊家文化器物、漢唐文物、西夏文物、佛教文物、清代水陸畫、漢藏文典籍等都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民族風格,為研究古代涼州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民族關係等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西夏碑
西夏碑一角
清嘉慶九年(1804年),著名金石學家武威人張澍,同友人到涼州大雲寺遊覽,在寺中無意發現一座被磚封閉幾百年的古亭。人們都說:這個古亭不能打開,否則將會給涼州帶來莫大的災難。張澍認為這是謠言,三番五次到寺中說服僧人,並強令家丁打開了碑亭,發現了一件稀世珍寶——西夏碑。
西夏碑,高2.6米,寬1米,厚0.3米。碑首呈半圓形,兩面刻字。正面是西夏文,碑首篆字題名,意為“敕感通塔之碑文”。背面為漢字,碑首篆書題名“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銘”。題名兩側各有線刻伎樂菩薩,作翩翩起舞狀,碑文四周以線刻卷草紋裝飾。
西夏碑碑文主要記錄了西夏時重修涼州感通塔的緣起和經過。在北宋時期,涼州有一座護國寺,寺院中有一座寶塔叫“感通塔”,說此塔可以消災減難、安國佑民。有一年西羌敵兵偷襲涼州城,在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兵臨城下,敵兵已悄悄爬上了城牆,但是城內的士兵卻不知道,還在酣然大睡,正在危急時刻,感通塔頂有一顆佛珠放出銳光將這些敵兵從城牆上全部擊退下去,眼看著即將取勝的一場戰爭,就這樣以失敗告終。領兵打仗的首領很感嘆的說了一句話:“此國有佛爺保佑,不可侵犯啊。”嚇得他帶著殘兵逃出涼州。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從此再也沒有敵兵敢來侵犯涼州了。直到公元1092年的冬天,也就是西夏第四代皇帝李乾順時期,河西發生了一次毀滅性的大地震,地震中護國寺被震倒了,感通塔也被震斜了,中間還出現了一道裂縫。西夏皇帝和皇太后感念此塔護國有功,便召集能工巧匠雲集涼州,準備修復此塔。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工匠們正準備破土動工,忽然天空雷鳴電閃、風雨大作,雷雨聲中人們隱約聽到刀劈斧鑿之聲,等到雲開日出之時,人們發現這座寶塔自行恢復原狀。碑文記載,“金碧輝煌,輝耀日月,麗矣壯矣,莫能名狀”。西夏皇帝和皇太后一向信奉佛教,更覺得此塔是一座安國佑民之塔,於是下聖旨,命令“立碑紀傳”,把這個故事記載在這塊碑上。
西夏碑的碑文內容涉及頗廣,關係到西夏的政治、經濟、文化、地理、宗教、民族關係、土地制度、西夏國名、帝后尊號、紀年、官制等多方面的史實,它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成為研究西夏歷史文化的一把金鑰匙。同時,也是我們研究西夏文字的重要文獻資料。西夏文字是開國皇帝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榮仿漢字所造,因此看起來和漢字十分相似,也是方塊字,橫平豎直,粗一看都認識,仔細一看,卻無一字可識。由於歷史的原因,西夏文自西夏滅亡后,逐漸失傳,成為一種死文字。因此西夏文和漢文合璧的西夏碑也被稱作“研究西夏文字的活字典”。
西夏碑
西夏碑
西夏碑的發現,成為史學界的一件大事,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極大關注,由西夏碑引起的學術研究和討論仍在繼續。西夏碑是全世界西夏文字最多、保存最完整、內容最豐富、歷史價格最高的一塊夏漢合璧碑,1961年被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公認的國寶級文物。
王杖簡
1959年武威磨嘴子18號漢墓出土木簡10枚,史學界稱之為“王杖十簡”。簡長23.2~23.3厘米,寬約1厘米。簡文記東漢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幼伯受王杖事,錄有西漢本始二年(公元前72)和建始二年(公元前31)詔令。出土時簡次已亂,對10簡的排列順序曾有爭議。1981於磨嘴子漢墓亦出土王杖詔令簡26枚,每枚長23.2~23.7厘米,寬0.9~1.1厘米,背面都有編號,今見“第一”至“第廿七”,中間缺“第十五”,簡次順序明確,內容包括建始元年(據“王杖十簡”,或為建始二年之誤)、元延三年(公元前10)關於高年授王杖及關於汝南郡王安世等坐毆辱王杖主棄市的詔令。上述詔令涉及對高年鰥寡殘疾人的優撫,是研究漢代養老制度的重要資料。
王杖
“王杖十簡”的發現,曾引起史學界轟動,有不少學者展開研究,郭沫若曾兩次發表署名文章,對簡文的釋讀、商兌、次第、編排及有關詔令的年代、尊老養老制度等問題進行研究。“王杖詔書令”簡的發現,也引起了史學界的極大關注,解決了在這一領域懸而未解的許多問題。簡中明確規定,對年70以上的老人,全社會都要給予尊重。簡中記載了漢宣帝說過的話:“高皇帝以來,至本始二年(前72),朕甚哀憐耆老,高年賜王杖,上有鳥,使百姓望見之,比於節,吏民有敢罵詈、毆辱者,逆不道。”還規定授王杖的老人,可以便出入官府,可以在天子道上行走,在市場上做買賣可以不收稅,觸犯刑律如不是首犯可以不起訴。簡文中還列舉了以上規定在全國執行中的5個具體案例,案中牽扯到具體官吏、平民。從簡冊的整體內容分析來看,西漢時期,高年賜王杖的優撫制度曾在全國認真執行過。
漢代自高祖以來,採取禮遇老人的政策,給予老人特權。其中之一,就是下賜杖頭附有鳩的玉杖,取其鳩食而不噎之意。而兩次出土的“王杖簡”就充分證明了這一制度的存在。王杖簡記載明確,既有尊老養老、高年賜王杖的明確命令,也有撫恤鰥寡孤獨廢疾之人的具體法規。這些命令和法規,一是提高老人的社會地位;二是減免老弱病殘者的刑罰;三是免除他們的賦稅徭役。,而且國家對養老尊老制度曾有過三次大的變革,即惠帝時期的免除老幼刑罰、宣帝時期的高年賜王杖和成帝時期的放寬受王杖的年齡限制,可史書對這三次變革中的后兩次卻沒有明確的記載。“王杖十簡”特別是“王杖詔書令簡”的發現,為我們填補了這一空白。千百年來史學界圍繞“年七十賜王杖”產生的許多疑問總算弄清了基本面目。
文昌宮牌匾
文昌宮的大卷棚下,懸掛著四十四塊巨型大匾。這些匾額最早是清康熙三十四年,最晚是民國二十八年。匾額內涵豐富,寓意深刻,書法俊逸,雕刻精美,色澤濃艷而不失厚重,堪稱古代書法和雕刻藝術佳作,在河西乃至全國也是不多見的。其中有兩塊匾額被收錄至《中華名匾》。
聚精揚紀: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甘肅按察使劉大懿題寫,頌揚和謳歌了文昌帝君招賢納才,弘揚和維護法紀,以禮治國安邦。它是用金箔鑲嵌而成,因此在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它不同的立體凹凸感,十分精美而且很有特點。
書城不夜:清嘉慶戊辰年(1808年)春三月所做,寓意深刻,意為歷史上的武威教育興盛,學校辦得多、辦得好,學風也好,燈火輝煌不夜天,書聲琅琅甲秦隴。同時也鼓勵學子們珍惜時光,刻苦讀書。
文廟匾額,與武威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歷代重視文化教育是分不開的,這一點從明清以來武威科考進士榜中可以看出。明代武威人考中文武進士各一名,文武舉人12人,貢生73人。清代武威人在全國科考中考中文武進士57人,進士中選為翰林院庶吉士的就有12人,文武舉人466人,秀纔則是層出不窮。取得了甘肅省科舉史上最好的成績。
木緣塔
1977年在西郊林場平地時發現了兩座有明確紀年的西夏小型單室磚墓,墓葬出土了一批木器、木板畫和四座木緣塔等文物。木緣塔為西夏葬具。在西夏墓葬中第一次發現,為研究西夏的葬俗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國家文物局定為國寶級文物。
該木緣塔通高76厘米。塔分塔座、塔身、塔頂和剎四部分。塔呈四級八角形,飾紅色;塔身由長34厘米、寬12.5厘米、厚2厘米的八塊木板合成,整個塔身表面塗藍色,用黃色書寫梵文咒語。在塔頂八有木板上的內面墨書“故考任西經略司都案劉德仁,壽六旬有八,於天慶五年歲次戊午四月十六日亡歿,至天慶七年歲次庚辰(申)口夏十五日建緣塔,至中秋十三日入課訖。”
兩座墓葬和出土的木緣塔,反映了西夏民族的葬俗特點。其一,墓主人採用的是火葬墓,葬具是木緣塔,它與四川西部宋代的小型火葬墓類似;其二,從墓葬出土的文物題記來看,在記埋葬事時,明確提到“靈匣”,靈匣應是裝骨灰用的匣子,與骨灰盒的用途一致,而形式不同,這種靈匣也叫木緣塔;其三,從木緣塔的題記看,這兩座墓都為夫妻合葬墓,共埋4人,每人一座小緣塔。難以在墓室內彩繪壁畫,所以用木板作畫,葬人墓穴。木緣塔四周書寫佛經咒語,且以梵文為主,這種葬俗主要是受佛教的影響。我們知道,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死後火焚。其骨灰被分送到各地建塔供奉,叫做舍利塔,此後供舍利之風漸在印度盛行,後來隨佛教傳入我國,建塔之風興起。涼州木緣塔之墓應是舍利塔墓之屬,它是西夏大力推崇佛教的歷史見證。此外木緣塔題記中提到的一些官職對研究西夏的行政建置都具有重要意義。
唐弘化公主墓誌銘
從清同治年間以來,先後在武威市城南15公里的南營鄉青嘴喇嘛灣發現唐代吐谷渾王族的墓誌銘9方。吐谷渾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最初發跡於我國東北地區,后徙居西北。歷史雖然悠久,但史傳記述疏略,這些墓誌銘的出土,對研究吐谷渾歷史及補訂史籍提供了可貴的資料。
弘化公主,也叫光化公主,又叫弘化大長公主。武則天時,改封西平大長公主,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出生在唐王朝宗室家中。她是一位非常美麗的姑娘,自幼受到嚴格的皇家家庭教育,堪稱才貌雙全。就是這樣一位尊貴的皇家女兒,為了唐王朝與吐谷渾兩國的友好往來和民族團結,年僅18歲,於貞觀十四年(640年),遠離長安,下嫁少數民族吐谷渾首領慕容諾曷缽,過起“有城郭而不居,隨逐水草廬賬為室”的游牧生活。她是唐朝開國以後第一位下嫁周邊少數民族的公主,兩年後,唐朝的文成公主下嫁吐蕃國王松贊干布
墓誌記載,弘化公主活了76歲,入吐谷渾58年,為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和繁榮富強貢獻了畢生,去世后葬於今武威南營青嘴灣。墓誌的發現,不僅是研究吐谷渾歷史的珍貴實物資料,而且對研究唐與吐谷渾、吐蕃的關係也具有重要的價值。現為國家一級文物。

獲得榮譽


2020年12月,入選第四批國家三級博物館名單。

參觀信息


地址: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開放時間

武威市博物館:
周二至周日9:30-16:30(16:00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
西夏博物館: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館),每周一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
武威文廟、大雲寺:
周一至周日早8:30-18:00(17:30停止入場)購票參觀。

注意事項

一、請您按照指定的路線參觀。
二、請勿觸摸展品。
三、請勿喧嘩、玩耍嬉鬧。
四、展區內禁止吸煙。
五、展廳內嚴禁使用閃光燈拍照、禁止用三腳架固定拍照。
六、請不要在展廳內撥打、接聽手機。
七、學齡前兒童、小學生以及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者須有監護人陪伴參觀。
八、行動不便者須有人陪伴參觀。
九、請保持館內環境衛生的整潔,請不要隨地吐痰、隨手亂扔廢棄物。
十、請愛護公共設施、花草樹木,如有損壞須照價賠償。
十一、所有車輛一律不得進入景點內,如需停車請到停車場停放。
十二、下列人員禁止入內:
1、衣冠不整者;
2、酗酒且酒意明顯者;
3、攜帶易燃、易爆及危險品者;
4、帶寵物者。

門票價格

武威文廟景區售票,成人票30元/人,學生持學生證半價15元/人。軍人持軍官證、老年人持老年優待證、殘疾人持殘疾證均可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