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方百家醫案評議
金匱方百家醫案評議
目錄
1.丁某,男,半歲。
診斷:傷濕兼風,襲入太陽衛分,表虛液竭,筋脈失榮。
療法:擬用調和陰陽滋養營液法,以栝樓桂枝湯主之。
2.秦某,女,20歲。1948年秋,因產後七八日,頭暈眼花,不能坐起。臨證時忽見患者手指抽掣,相繼呵欠,張大其口,越長越大,竟至口角破裂流血,急令人以手按合,亦竟不止。復現面色淡白,目瞪流涎,冷汗時出,神智昏迷,脈弦緩無力。
辯證:新產亡血傷陰,汗多傷陽,復受外感,風入經俞而發痙,勢有陰竭陽脫之象。
治法:回陽固脫,祛風鎮痙。
方葯:急煎高麗參15g與服,半小時后稍有好轉,續用栝樓桂枝湯加味。高麗參9g 炙黃芪30g 桂枝6g 杭芍 9g 附片4.5g 栝樓根 12g 炙甘草9g 生薑9g 大棗5個。兩劑,水煎服。
二診:服一劑后,汗出漸少,2劑服完,抽搐緩解,惟感眩暈疲乏,乃表固陽回,陰血仍虧擬以養血鎮痙,氣血並補之劑。
原文: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痙。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痙。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痙,為難治。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痙。夫風病,下之則痙,複發汗,必拘急。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痙。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一雲其脈浛)暴腹脹大者,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痙。夫痙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築築而弦,《脈經》云:痙家其脈伏堅,直上下)痙病有灸瘡,難治。
太陽病,其證備,身體強,几几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栝蔞桂枝湯主之。
栝蔞桂枝湯方
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頃,啜熱粥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