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樹子

棕櫚科蒲葵屬植物

蒲葵子,中藥名。為棕櫚科蒲葵屬植物蒲葵Livistonachinensis(Jacq.)R.Br.的種子。分佈於我國南部。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功效。主治慢性肝炎,症瘕積聚。

栽培技術


採收

葵樹子
葵樹子
秋冬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生用。

主要價值


葯化

含酚類、還原糖鞣質及甘油三酯。

藥性

甘、澀,平。歸肺、肝、腎、胃經

適應配伍

本品近用於肝氣鬱結,瘀血凝滯的食管癌,賁門癌,胃癌等,症見胸前疼痛,吞咽困難,噁心嘔吐,食入反出,胸悶不適,噯氣頻頻等。常與石見穿,桃仁,瓜蔞,枸橘李等配合應用。
用於氣血鬱結的顱腦腫瘤,症見頭痛頭脹,面色晦暗,視物模糊,口唇青紫,脈細澀等,常與水紅花子,白芷天葵子,海蛤殼等配合應用。
此外,還可用於外傷出血,婦女崩下漏血以及脘腹痞塊脹悶疼痛等症。

常用劑量

15~30克,水煎2~3小時服。

主要成分

酚類,還原糖,鞣質。

藥理作用

對B22(腦瘤-22)有抑制作用。有報道對一例幼稚型細胞增生有抑制作用。

文獻摘要

《本草拾遺》:“主症瘕結氣。”“破血塊。”
《嶺南採藥錄》:“治血崩。”
《常用中草藥手冊》:“抗癌。”

藥用

敗毒抗癌用於癌瘤積毒
葵樹子
葵樹子
肺癌葵樹子、半枝蓮各30克水煎2次分服,日1劑。繼續服用,能使癥狀消失,胸片複查,病灶逐漸縮小。
鼻咽癌葵樹子、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30克,蛇泡勒15克,生南星生半夏各4.5克水煎2次服,日1劑。能使臨床癥狀緩解,痛苦減輕,癌腫縮小,獲顯著的近期療效。
絨毛膜癌葵樹子、八月炸穿破石、半枝蓮各60克水煎2次分服,10天為1療程,休息3天再服第2療程。能使陰疲乏流血停止,子宮恢復正常,尿妊娠試驗由陽性轉為陰性。
腦瘤葵樹子30克水煎1~2小時服,日1劑。另用:老生薑、雄黃各等份取老生薑,挖一洞,掏空,姜的四周留約半厘米厚,將雄黃納入洞內,再將挖出的生薑末把洞口封緊,置陳瓦上,用炭火慢慢焙乾,約7~8小時,焙到金黃色脆而不焦,一捏就碎時,研粉,用適量攤於局部有關穴位(根據痛點、病變範圍選定)。再將膏藥貼上。
膏藥製法:先將麻油156克用武火加溫至發泡,不停攪動,扇風降溫,至滿鍋全是黃泡時,取下稍放片刻,再置火上加溫約300℃,滴麻油在冷水中成珠時,取下稍冷片刻,將鉛粉55克磨成粉末緩緩倒下,用木棍不停攪動,直至滿面鍋都是深黃色大泡時,即取下繼續攪動數分鐘,取冷水一碗,沿鍋沿倒下,去毒收膏,再用大小適宜的桑皮紙攤成膏藥敷貼,2次換藥1次。
一般以1~3個月為1療程,根據病情變化可繼續延長。亦可用鮮金剪刀根適量,放少量食鹽搗爛,外敷腫瘤處,葯厚2厘米,24~36小時取下,2天換藥1次。能使頭痛、眼花緩減,佔位性病變逐漸縮小,顱內壓減低,病情獲臨床緩解。宜於其它適當療法綜合運用。
白血病葵樹子、喜樹根各15克,馬鞭草、白花丹根、白花蛇舌草各9克水煎3次分服。繼續服至癥狀完全緩解。宜於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及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食管癌葵樹子、急性子各30克與豬瘦肉60克燉服。繼續服用,能使癥狀緩解,癌腫縮小,吞咽順利。
消淤止血用於淤滯出血
淤滯崩漏葵樹子30克少香,研細,煎水服。
葵樹子
葵樹子
[藥量]煎劑:15~60克。外用:適量。

形態特徵


蒲葵,別名葵扇木《陸川本草》,扇葉葵《廣州植物志》,蓬扇樹《廣西中獸醫藥用植物》。喬木,高達20m。葉闊腎狀扇形,直徑達lm以上,掌狀深裂至中部,裂片線狀披針形,基部闊4-4.5cm,先端長漸尖,2深裂,其分裂部分下垂,長達50cm;葉柄長達2m,下部兩側有逆刺。花序呈圓錐狀,粗壯,長約lm,總梗上有6-7個佛焰苞,約6個分枝花序,長達35cm,每分枝花序基部有1個佛焰苞,分枝花序具2次或3次分枝,小花枝長10-20cm。花小,兩性,黃綠色,長約2mm;萼片3,覆瓦狀排列;花冠約2倍長於花萼,3裂幾達基部;雄蕊6,花絲合生成一環並貼生於花冠基部;子房由3個近分離的心皮組成,3室。核果橢圓形,狀如橄欖,長1.8-2.2cm,徑1-1.2cm,黑褐色。種子橢圓形,長1.5cm,直徑0.9cm。花期4月。

生長環境


栽於庭園或宅旁,本種在廣東新會縣栽培較多。分佈於我國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