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兒之歌
1902年馬勒創作的聲樂套曲
亡兒之歌,馬勒作品 MAHLER:Kinder Toten Lieder 馬勒為女低音與樂隊而作的聲樂套曲《亡兒之歌》,作於1902年,為呂克特的同名詩譜曲。呂克特此詩為哀悼亡兒而作,馬勒作成此曲后,1906年其愛女不幸夭折,馬勒在悲痛中曾哀嘆:“愛女之死,實為此曲預悼之故。”
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浪漫主義晚期代表作曲家之一。早年深受布魯克納的影響,在後來的創作時期主要受到舒伯特、舒曼和瓦格納的影響。作為指揮家,他成功地指揮了格魯克、莫扎特、威伯、瓦格納的歌劇作品;作為作曲家,他的音樂創作多採用動機發展手法,承襲了瓦格納的傳統,其創作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藝術歌曲和交響曲。他的音樂是通向20世紀無調性音樂的橋樑,在音樂風格上是浪漫主義的延續,在表現手法上則不時地先現勛伯格作品的無調性因素,他善於把哲理與通俗、個性與民族性、浪漫與現代的音樂糅合在一起。
1901年夏天,他完成了其中的3首,1904年又完成了另外2首。亨利-路易·拉·格朗日認為1901年完成了第一、第三和第四3首,1904年完成了第二和第五首。米切爾則認為第一、第二、第五先完成,隨後是第三和第四首。拉塞爾認為第一、第四、第五首先完成。然後是第二和第三首。人們普遍採納亨利-路易·拉·格朗日的說法。他的說法來自克里斯托夫·O·路易斯的研究結果。後者認為,馬勒對第二和第五首的樂隊草稿修改得最為厲害,而且整個創作過程中沒有間插其他創作計劃,因此,馬勒對后兩首作品的創作一定與修改同步進行。亨利-路易·拉·格朗日進一步指出,第二首和第五首的手稿所用紙張十分獨特,因此這兩首歌曲應該是同時創作的。
這套組曲共包括5曲:
歌詞大意為:“太陽再次升起在東方,明亮燦爛,彷彿不幸從未在黑夜降臨,這不幸只和我相遇,太陽卻為每一個人照耀,你不能擁抱黑夜,必須將它溶化於永恆的光芒之中,我家裡那微弱的燈光已經消逝,它向著世界的喜悅之光歡呼。”
歌詞大意為:“現在我看清了,你的眼睛為什麼常向我投射那樣陰鬱的火焰,彷彿你期待著把所有的力量,聚集在那單純的一瞥,盲目的命運編織起霧靄,將我包裹,我無法預知,它們的光焰將回返,回返到光的源泉,你試圖通過你的光對我說,我們多想滯留在你身旁,但命運要捨棄這一切,請看著我們,因為不久后我們會離你而去,這雙在白天里看不懂的眼睛,在未來的黑夜裡將只是些星星。”
歌詞大意為:“當你親愛的母親進門時,我轉過臉望著她,我的目光卻沒有落到她臉上,而是落到門邊的那個地方,那個你可愛的小臉曾出現的地方,當你也是那樣歡快地站到門邊,在燭光中出現在門邊,彷彿你也跟著.出現在門邊,就像那樣,走進房間。”
歌詞大意為:“我總以為他們出遠門去了,會馬上回來,那天多麼可愛,呵,請別焦慮,他們只是去長長地散步,確實,他們只是出遠門去了,會馬上回來,呵,請別焦慮,那天多麼可愛,他們只是去遠處的山,只是走在我們前面,再也不想回家,我們會趕上他們,在遠處的山上,在陽光里,那天多麼可愛。”
歌詞大意是:“在這樣的天氣,在這樣風雨飄搖的時候,我不該送孩子們出門,有人把他們帶走,把他們帶走,我不能說什麼,在這樣的天氣,在這樣風雨飄搖的時候,我不該送孩子們出門,我會擔心他們病倒,現在這一切都是徒勞,在這樣的天氣,在這樣的驚恐中,假如我讓孩子們出門,我會擔心他們會立即死亡,現在已不必為此操心,在這樣的天氣,在這樣的驚恐中,我不該讓孩子們出門,他們被人帶走,我無話可說,在這樣的天氣,在這樣的風暴中,風在呼嘯。”
3.菲舍爾-迪斯考演唱,伯姆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版,DG,1985年版,CD編號415。191-2。這張唱片上另有馬勒的《旅伴之歌》和4首呂克特歌曲,《企鵝》評介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