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眉生書

與李眉生書

這是一封問候友人病情的信,不開藥方,不勸飲食補養,而是介紹了兩本書給對方。不去預料命數,不患得患失,心安自然體安,這就是所謂“內養之方”。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與李眉生書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曾國藩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與李眉生書(1)申夫新刻之《聰訓齋語》(2),與吳漕帥所刻之《庭訓格言》(3),不特可以進德,可以居業,並可以惜福(4),可以養身卻病。閣下重聽之恙(5),已全愈否?如尚未愈,除酌服補劑外,似宜常常看此二書,以資靜攝(6)。昔年曾與閣下道及逆億命數(7),是一薄德(8)。大約讀書人犯此弊者最多,聰明而運蹇著(9),厥弊尤深,富貴得志之人,亦未嘗不擾擾焉(10),沉溺於逆億命數之中。惟熟讀《聰訓齋語》,可去此弊。凡病在根本者,貴於內外交養(11)。養內之道,第一將此心放在太平地方,久久自有功效。近將張公書告舍沅弟及兒侄輩(12),茲並以奉勖(13)。

作品註釋


(1)李眉生:即李鴻裔,四川中江人。咸豐年間(1851—1861)舉人,官至江蘇按察使。精書法,工詩古文。
(2)申夫:李榕,字申夫,四川劍州(今劍閣縣)人。曾為曾國藩幕僚,辦理營務。官至湖南布政使。《聰訓齋語》:張英著。張英,字敦復,安徽桐城人。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3)吳漕帥:吳棠,字宣仲,江蘇盱眙人。累任漕運總督。《庭訓格言》:清雍正皇帝記述的康熙皇帝訓言。
(4)惜福:珍視福運。
(5)重(chóng)聽:聽覺失靈。耳聾
(6)攝:保養。
(7)逆億:預先猜度、推測。億,通“臆”,主觀判斷。
(8)薄德:不好的品行。
(9)蹇(jiǎn):艱難困頓。
(10)擾擾:紛亂貌。
(11)內外:身心。身為外,內為心。攝養身心以求保健延年。
(12)沅弟:作者的弟弟曾國荃,字沅甫。
(13)勖:勉勵。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字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年間(1821—1850)進士。1853年初(咸豐二年末),以吏部侍郎身份在湖南辦團練,后擴編為湘軍,殘酷鎮壓太平軍,被清廷視為
曾國藩頭像
曾國藩頭像
同治中興”的功臣,並因此以大學士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等。死後謚文正。為文推崇姚鼐,早年在京師曾攀附梅曾亮,並與朱琦、王拯吳敏樹桐城派人物相往來。后以桐城派為號召,網羅人材。吳汝綸、張裕釗薛福成黎庶昌等都曾充其幕僚,並以曾門弟子相稱。著有《曾文正公詩文集》。編有《經史百家雜鈔》、《十八家詩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