螭鱗魚

螭鱗魚

螭鱗魚又名泰山赤鱗魚石鱗魚、斑紋魚,為我國魚類珍品,產於泰山山澗細流中,成魚長不過20厘米,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名貴餚饌,還可以藥用。螭鱗魚為泰山獨有珍品,清代為宮廷'貢品'。螭鱗魚生長於海拔270米至800米的泰山山澗溪流中,一般長不足20厘米,它與雲南洱海的油魚弓魚、青海湖的湟魚富春江的鰣魚並列為國內“五大名魚”。螭鱗魚形體雖小,但光彩熠熠,美麗動人。

簡介


螭鱗魚
螭鱗魚
螭鱗魚又名赤鱗魚、斑紋魚,中國八珍之一。是一種為泰山所獨有的小型野生魚類。鯉科,突吻魚屬。在自然條件下,成魚20厘米,重100克。體側扁,腹部圓,頭小吻鈍,上唇有極小的短須兩對。體暗褐色,腹白,背部微顯藍色。體被細鱗,兩側鱗片微黃,背鰭、尾鰭灰黃色,其他諸鰭桔黃色。吻部及臀部綴以白色珠星。體色隨環境而變,或深或淺,變化迅速。對聲音變化反應靈敏,行動敏捷,遇外界刺激迅即潛入石下。螭鱗魚又名生長於海拔270~800米的山澗溪流中,喜食藻類及浮遊動物。泰山溪流富生藻類,溪水常流低溫,徑流彎曲,含氧豐富,PH值呈中性,各種礦物質含量低,形成螭鱗魚特有的生態環境,故有“赤鱗魚不下山”之說。

特點


螭鱗魚
螭鱗魚
螭鱗魚含有12種以上人體所必需的礦物質、微量元素和18種以上的氨基酸,尤其富含抗衰老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及保健功能。目前,螭鱗魚經過長期人工馴化,已成功開展大面積人工繁殖、養殖,年可供商品魚40萬尾。鼓勵發展螭鱗魚人工養殖如今已成為延續和發展螭鱗魚的有效途徑。“目前人工養殖的螭鱗魚數量在百萬條左右,這一數字是野生泰山赤鱗魚數量的幾百倍。”螭鱗魚對生存環境的要求非常高,在泰安,自古就有“泰山赤鱗魚不下山”的說法。山東農業大學的岳永生教授認為,螭鱗魚作為一個3000多萬年才形成的物種,具有特定的生存環境,自古就生存在海拔270米—800米的泰山山澗溪流中,之所以不下山,就是因為泰山下面的環境條件,尤其是水質環境達不到螭鱗魚的生存要求。
為了讓螭鱗魚走下山,研究人員開始了艱苦的研究和探索歷程。岳永生告訴記者,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山農大的研究人員通過加氧馴化等探索,成功地將螭鱗魚生存的海拔高度由270米下降到了150米—180米,並取得了人工繁殖的成功;90年代末,研究人員再次成功地將這一海拔高度降到了100米—150米,人工孵化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如今,研究人員已基本掌握了螭鱗魚的生態習性和生物學特點,並通過人工養殖、繁育技術,建立了螭鱗魚原種場和養殖基地,使得螭鱗魚的數量不斷增加,徹底打破了“泰山赤鱗魚不下山”的神話,讓螭鱗魚“游”上餐桌成為了可能。“通過DNA測定發現,人工孵化的螭鱗魚,遺傳基因上沒有變異,肉質是否發生變化目前還不能確定。”岳永生表示,現在螭鱗魚的養殖數量每年都在增加,出售的商品魚數量保守估計每年在50萬條左右,產品已經開始銷往濟南、北京等城市。

營養價值


螭鱗魚
螭鱗魚
螭鱗魚又叫泰山赤鱗魚是一種小型魚類,與富春江的鰣魚、青海湖的湟魚、渤海的油魚和弓魚,並稱為我國五大貢魚。螭鱗魚是泰山之寶,是泰山獨有的品種,它以其肉質細嫩、味美不腥、營養豐富而馳名中外。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泰山赤鱗魚為御膳中必備之菜。據《泰山藥物志》記載,泰山赤鱗魚性溫而降,味甘而清,其功能補腦益智、升清降濁、養顏補氣、延年益壽,為滋補佳品。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泰山赤鱗魚更是倍受國內外賓朋的青睞。該魚刺少、肉嫩,味美,營養豐富。常見的菜品有干炸螭鱗魚、清氽螭鱗魚、清龍卧雪、龍鳳寶珠湯等。清氽螭鱗魚、清龍卧雪、龍鳳寶珠湯為泰安傳統名吃。螭鱗魚肉質細嫩,以赤鱗魚入菜,可清氽,可干炸,最有名的是“龍鳳寶珠湯”,喻螭鱗魚為龍,魚元或肉丸為珠。成品后色澤艷麗,口味清爽。常見名菜有:干炸螭鱗魚、清汆螭鱗魚、鳳尾螭鱗魚等。

養殖


螭鱗魚
螭鱗魚
(一)種源
螭鱗魚屬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鮁亞科(Barbinae)、突吻魚屬(Varlcorhinus)、鏟頜魚亞屬(Scaphesthes)。(二)養殖環境條件
1.場址選擇:海拔150m至800m,靠近山澗溪流,水源水質良好無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環境安靜,符合GB/T18407.4的規定。
2.水質要求:養殖水質應採用清潔無污染的泰山天然水,水質符合GB11607中的一類水要求,池水溶氧量7mg/L以上,透明度在0.5m以上,pH值7.2至7.6。
(三)繁殖技術
1.親魚的選擇與培育:選擇體形健美,性腺發育好,性情活潑、遊動迅速、反應敏捷的2齡魚作為後備親魚,經過2年的強化培育后做為繁育親魚。雌雄比例1:1.5。
2.產卵:產卵期4月20日至6月20日,產卵水溫:18℃至24℃,將體長相近的親魚按雌雄比例1:1.5放入產卵池,往池水中投入帶有細沙的產卵床,沙床厚度50mm至80mm。
3.孵化:取卵時間:為產後40至60分鐘。卵的收集:均勻攪動沙和水,使卵懸浮在水中,將卵與水一起倒入盛卵器,卵沉澱后倒出水。取卵時防止太陽直射。孵化溫度18℃至26℃,光照強度180LX至360LX。下溏時間為幼魚出膜平游后2天下溏。平游后投喂以輪蟲為主的開口餌料。
(四)養殖技術
1.餌料使用及要求:餌料以人工培養的生物餌料為主,適當投入人工配合餌料。日投餌量(干餌料)為體重的3%至5%。
2.日常管理:保持良好的水質,加強餵養管理,防止浮頭和病害發生。
3.捕撈要求:體長達到80mm以上即可捕撈。

種群保護


螭鱗魚
螭鱗魚
1992年就被確定為山東省唯一重點保護的淡水魚類———螭鱗魚,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生活空間變得極其狹窄,再加上利益的驅動,致使野生資源越來越少。近日,泰安市已經正式決定建立市級螭鱗魚保護區。據介紹,螭鱗魚是一種小型魚類,生活在海拔270—800米的泰山山澗溪流中與富春江的鰣魚、青海湖的湟魚、渤海的油魚和弓魚,並稱為我國五大貢魚。據悉,螭鱗魚保護區規劃範圍為泰山景區的大直溝、天燭峰、天井灣、桃花峪等河流周圍。保護區總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
按照泰安市政府的要求,螭鱗魚保護區建立后,將立即組織有關專家對泰山及周邊水域進行實地探測和專項調查(包括水環境、水文環境、生物環境和地質地貌等),合理確定保護區的具體位置、範圍,科學劃定核心區、實驗區、緩衝區,設立界牌、警示牌、護欄等標誌,搞好保護區勘測劃界並向社會公告。
2007年12月,螭鱗魚成為山東省首個活體魚類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珍品,泰安市質量技監局與泰山區分局,申報了螭鱗魚省級地方標準的制定權。3月26日,泰山質量技監分局邀請泰安市質量技監局、山東農業大學動科院、泰山區水務局的專家,組織召開螭鱗魚標準研討會,對標準項目的制定實施提出了修改意見和建議,並與部分養殖戶對標準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據介紹,兩個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將有利於規範螭鱗魚的養殖和銷售,提高螭鱗魚的產量和品質,對進一步保護泰山稀有魚類資源,打造泰安市特色精品,促進泰山旅遊將起到積極作用。

傳說


螭鱗魚
螭鱗魚
泰山上生長百種草藥,還有一種特產螭鱗魚。這種魚輕盈美麗,全身閃著金燦燦的光澤;如果受到驚擾,鑽進水底石縫裡,半天也不露面。關於泰山百葯和螭鱗魚的來歷,曾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在很多年前,泰山腳下有個大王莊,莊裡有個姓王的大財主。他不但土地千頃,還開著雜貨鋪、棺材鋪、當鋪、藥店等等,總之,凡是賺錢的買賣,他都干著,因此,眾人送他外號“大把抓”。
大把抓家中有個僱工叫虎兒。他終年扛活,一天,虎兒就帶上钁頭進山找人蔘去了。他攀石爬崖地找了七天,什麼也沒找到。天呢,又烏雲翻滾地下起雨來。虎兒又累、又餓、又冷。他赤著腳,摸到一個懸崖下的泉水旁避雨,心想:“這人蔘是找不以了,等雨停了,還是回家吧!”過了一頓飯的工夫,風息了,雨停了,雷遠了,雲散了,天空格外藍,陽光格外亮,山巒格外翠,虎兒剛想下山,忽然看見對面山坳走來一個閨女。那閨女象朵帶露的桃花:身穿紅羅裙,腰系綠裙帶,轉盈盈地朝他走來,虎兒有點怕:“在這雨後的深山裡,哪來的女子呀?”那閨女卻和顏悅色地問虎兒:“是哪裡人?為何大雨天還在深山裡?”她說話的聲音,象百靈鳥一樣動聽。虎兒就把家中的苦楚和進山找人蔘的事兒,訴說給閨女聽,那閨女聽了,眼圈兒一陣陣發紅,輕輕地嘆口氣說:“你不要四處找了,在這泉邊等著吧,我一會兒就回來。”說完,她越過山澗的溪水,飄過對面的山頭,不見了。
虎兒又驚又喜,疑惑自己是在做夢,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母親。虎兒娘問:“那閨女是哪裡人?”虎兒說“我只顧回家給你治病了,忘了問她。”虎兒娘說“準是山中的一位仙女!聽說人蔘年歲多了,就能變幻人形。”虎兒想了想說:“也許是!”虎兒娘問:“咱們以後怎麼過日子呢?”虎兒說:“從今以後,我就上山打柴吧!”虎兒娘說:“也好。你進山打柴的時候,如果再遇見那閨女,一定要問明她家住哪裡?姓啥名啥?好去謝她。再說,咱村裡生病的人很多,沒錢醫治,眼睜睜一個一個死掉,多傷心呀!你再求那閨女多給把藥材,解救解救他們吧!”
螭鱗魚
螭鱗魚
虎兒回找她拿了葯到莊裡,把人蔘煮了,到處給人治病,治一個好一個,治兩個好一對。一個月的工夫,周圍幾十里的病人全好了。可是,大把抓氣壞了,因為沒了病人,沒了死人,他的藥店和棺材鋪都閑起來了。怎麼辦呢?他派人把虎兒抓來,剝下他的衣服,把虎兒暗害了。到了虎兒又和那閨女見面的日子,大把抓穿上虎兒的衣裳,來到山泉旁,把十幾個家丁埋伏在石崖背後。太陽偏西的時候,那閨女果然來了。大把抓一看閨女美貌,神魂都飛了。他恣悠悠地想:“真是走運,一來得到寶葯,二來得個鮮花般的姑娘,真是天賜美事兒。”他笑嘻嘻地迎著閨女說:“俊閨女,你。”那閨女一聽這聲音象破鑼,抬頭一看,見大把抓象個癩蛤蟆,便驚叫道:“你是什麼人?”“我。我是大王莊的大財主呀!”閨女情知不好了,忙問:“虎兒呢?”大把抓覥著臉皮說:“嘿嘿!有我還不是一樣嗎?”那閨女曾聽虎兒談過這個大財主,猜到虎兒已經遇害了,立刻掉下淚來。大把抓走上來,嘻皮笑臉地說:“你怎麼不高興?有寶葯就交給我吧!”山崖后的十幾個家丁,也聞聲跑出來,把閨女團團圍住了。那閨女沉著臉問:“你們想幹什麼?”大把抓和家丁們一起喊叫:“要你的寶葯,還要你回家去拜花堂!”閨女氣得兩眼冒火,就向山泉一指說:“你們看,寶葯都在那裡邊!”眾人向山泉一看,啊呀!那清泉沒有了,竟變成了一條無底的深溝。登時,溝里黑風驟起,帶著塵沙巨石向大把抓和家丁捲來把他們一下全卷進了無底深溝。
黑風過後,還是那清碧碧的泉水,還是那蒼翠茂密的松林。那閨女知道虎兒再也不會回來了。她懷念虎兒,有時坐在泉邊發獃,有時走著啼哭,從泰山東頭一直哭到西頭。她的淚珠落進山泉水灣里,就變成了輕盈美麗的螭鱗魚。傳說後來她獨自跑到蓬萊仙島上去了,直到現在沒有回來。

泰山赤鱗魚做法


螭鱗魚
螭鱗魚
“泰山赤鱗魚”是著名的泰山傳統名菜。泰山赤鱗魚又名螭鱗魚,是一種珍貴的野生魚類,產於泰山桃花峪、石塢等陰暗深水之中。這種魚體積小,一般僅10厘米長、小手指般粗,肉質細嫩,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和脂肪,肥而不腥,滋味極美。我國從秦始皇開始,歷代封建帝王都要到泰山封禪祭山。據說,清代乾隆皇帝曾多次游泰山,每次必食此魚。唐、宋、元、明、清歷代的著名詩人如李白、杜甫等游泰山時,都品嘗過螭鱗魚的美味,因而,從清朝以來螭鱗魚日益聞名,被列作泰山名菜之首,馳名中外。現在,中外來賓游泰山時,也非常喜歡品嘗此菜。螭鱗魚可燉、可汆、可炸、可熘,但以清湯水煮為佳。活螭鱗魚750克,精鹽、薑末、花椒、紹酒、醬油各10克,醋100克,味精1克,清湯1000克,胡椒粉0.5克。1、將魚剖腹去內臟,洗凈,放入開水鍋中汆熟,撈出放在大湯碗內,撒上胡椒粉。2、炒鍋上火,加清湯、鹽、醬油、花椒、紹酒、味精,燒開,撇凈浮沫,倒入魚碗內。醋加薑末拌和入碟上桌佐食。特點:魚肉細嫩,湯汁鮮美清口,無魚腥味。關鍵:螭鱗魚肉質細嫩,烹制時先將開水燒沸,再將魚下鍋汆三四分鐘,立即取出,以保持鮮嫩特點。

相關詞條


黃貂魚赤眼鱒,鰕虎魚

參考資料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414/07252144163.shtml
http://www.taishanzx.com.cn/article.asp?id=137
http://www.cnbcr.com/contents/2008/2/242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