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泰山赤鱗魚的結果 展開

泰山赤鱗魚

泰山的著名特產

泰山赤鱗魚又名螭霖魚、時鱗魚、斑紋魚。《泰山藥物志》記載“本品因螭頭喜霖而得名”。是泰山的著名特產,魚類中的稀世珍品。泰山赤鱗魚是一種小型野生魚類。屬鯉科,突吻魚屬,種名為多鱗鏟頜魚。赤鱗魚為泰山獨有珍品,清代為宮廷"貢品"。

赤鱗魚生長於海拔270米至800米的泰山山澗溪流中,一般長不足20厘米,它與雲南洱海的油魚弓魚、青海湖的湟魚富春江的鰣魚並列為國內“五大名魚”。赤鱗魚形體雖小,但光彩熠熠,美麗動人。赤鱗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刺少,無腥味,營養價值高。以赤鱗魚入菜,可清氽,可干炸,最有名的是“龍鳳寶珠湯”,喻赤鱗魚為龍,魚元或肉丸為珠。成品后色澤艷麗,口味清爽。常見名菜有:干炸赤鱗魚、清汆赤鱗魚、鳳尾赤鱗魚等。

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就發布公告,泰山赤鱗魚正式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這是山東省首個魚類國家地理標誌產品,2012年赤鱗魚被評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2007年12月1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泰山赤鱗魚”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概述


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又名螭霖魚,石鱗魚、時鱗魚、斑紋魚,是泰山泉水哺育的珍貴山區淡水魚,為中國魚類珍品,也是我國五大名魚之一,成魚長不過二十厘米,肉質細嫩,其味鮮美而不腥,為名貴餚饌,還可藥用。
自然條件下,該魚生活在海拔270~800米的泰山山澗溪流中,成魚長不足20厘米,重不過百克。體側偏,腹部圓,頭小吻鈍,口下位,呈新月形,上唇有極少的須2對。體暗褐色,腹白,背部微顯蘭色。體被細鱗,兩側鱗片微黃,背鰭、尾鰭灰黃色,其他諸鰭桔黃色。生殖季節雄魚色彩明顯,鰭呈吉紅色,吻部及臀部綴以白色珠星。體色隨環境而變,或深或淺,對聲音變化反應靈敏、行動敏捷,一遇到外界刺激即迅速逃入石下。
泰山赤鱗魚的自然分佈狀況為其增添置傳奇色彩。游仍在青山綠水間,偶見赤鱗魚於碧波之下,五彩石咸,熠熠生輝,更增添了許多美麗的傳說。據載:“該品甚難蓄養,每蓄缸中,天暑則死,天雨則飛,時時跳躍缸外,必得大缸
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
深水安置蔭中,缸中以竹編蓋蓋之,十活一二,亦不見長。”自古有“赤鱗魚不下山”之說。
《泰山藥物志》 :“螭霖魚方頭巨口,龍鬚龍目,全首似龍而無角,因得“螭”字,以其性喜雨而得“霖”字。螭霖魚有補腦益智,生清降濁,養顏補氣,延年益壽,明目聰耳,堅齒健身之功效。”是泰山獨有的著名特產。這種魚的生存環境條件要求很高,現由山東農業大學生物專家學者正研究擴大人工養殖。
我國從秦始皇開始,歷代封建帝王都要到泰山封禪祭山。據說,清代乾隆皇帝曾多次游泰山,每次必食此魚。唐、宋、元、明、清歷代的著名詩人如李白、杜甫等游泰山時,都品嘗過赤鱗魚的美味,因而,從清朝以來泰山赤鱗魚日益聞名,被列作泰山名菜之首,馳名中外。現在,中外來賓游泰山時,也非常喜歡品嘗此菜。赤鱗魚可燉、可汆、可炸、可熘,但以清湯水煮為佳。將魚剖腹去內臟,洗凈,放入開水鍋中汆熟,撈出放在大湯碗內,撒上胡椒粉。炒鍋上火,加清湯、鹽、醬油、花椒、紹酒、味精,燒開,撇凈浮沫,倒入魚碗內。醋加姜未拌和入碟上桌佐食。赤鱗魚肉質細嫩,湯汁鮮美清口,無魚腥味。

產地環境


泰山的形成,歷經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各個地質時代的演變過程。燕山運動奠定了它的基礎,喜馬拉雅山運動造就了它的雄偉。泰山地層,屬華北地台典型基底和蓋層的雙層結構,地質構造以斷裂為主,受掀斜式斷塊抬升控制。泰山南部受斷裂影響,上升幅度大,其基層在上升風化過程中,異峰突起,陡峭峻拔,露出大片基底雜岩;北部上升幅度小,嶺低坡緩,谷寬溝淺,保存著典型的古生代蓋層。泰山赤鱗魚
泰山地貌分為沖洪積台地、剝蝕堆積丘陵、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類型,在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層巒疊嶂、凌空高聳的巍峨之勢,形成由多種地形群體組合的地貌景觀。群峰起伏,主峰突起。從海拔l50米的山麓泰安城,至中天門海拔847米、南天門海拔1460米、玉皇頂海拔l545米。層層疊起,形成由抑到揚的節奏感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
泰山的氣候類型為溫帶季風性氣候,具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頂年均氣溫5.3°C,比山麓泰城低7.5°C;年均降雨量1124.6毫米,相當于山下的1.5倍;山下四季分明,山上春秋相連。冬季較長,結冰期達150天,極頂最低氣溫-27.5°C,形成霧凇雨凇奇觀。夏秋之際,雲雨變幻,群峰如黛,林茂泉飛,氣象萬千。
泰山上植被茂密,林木蔥蕪,古木參天,花草繁茂,森林覆蓋率達81.5%,植被覆蓋率達90%。現有種子植物144科989種,其中木本植物72科433種,草本植物72科556種,藥用植物111科462種。百齡以上古樹名木19195株。泰山豐富的植被和優越的氣候條件,形成了豐富的生物資源。
從岱頂至山麓,泉溪爭流,山高水長,泉水甘冽,無色透明,含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系優質礦泉水,古稱“泰山神水”。在泰山的主要山澗水系中,形成了許多灣和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造就了泰山“一山兼數十山之形狀”、“兼南北風景之長”的景貌特點。就是在這山高水澈之地,孕育了一種泰山所獨有的小型野生魚類——泰山赤磷魚。它傳說是古代皇帝欽點的貢品,生性嬌貴,喜歡非常清澈的山澗溪流,不耐高溫不耐寒,夏季水溫高於28℃時就會熱死,冬季水溫低於2℃時就會凍死,對環境要求極高,也因此更為珍稀。泰山,可謂是其生長的天然良居。 

歷史淵源


泰山赤鱗魚長年生活在泰山的山澗溪流中,在泰安可謂家喻戶曉,向來被喻為泰山名產、泰山一絕。唐、宋、元、明、清歷代的著名詩人如李白、杜甫等游泰山時,都品嘗過赤鱗魚的美味,李白詩曰:“魯酒琥珀色,汶水紫錦鱗,攜物增友人。”其中,紫錦鱗就是指泰山赤鱗魚。在明、清時代,泰山赤鱗魚就成為皇室貢品。
《泰山志》 (明嘉靖年間,汪子卿編撰,卷十一、十二、十三)記載:“魚有斑文四五寸許四五月生岳北溪澗中過此則無矣”; “石鱗長四五寸生石澗中色似白金又有赤黑色者味最美”。
《泰安縣誌》(卷四 卷五卷六 物產 )記載:“鱗介以班文魚,一名時鱗魚長四五寸夏初出石澗中,赤白黑色不一,為特產”。
《泰山府志》(乾隆二十五年,清顏希深卷之二,方域,三七頁)記載:“鱗屬石鱗泰安州志謂之斑文魚長四五寸許生泰山北石澗中色似白金又有赤黑者味甚美然不恆得”。
《泰山遊覽志》記載:“而石鱗尤為特產,長四五寸,生石澗中,色似白金,又有赤黑色者,味最美”。
《泰山述記》(清宋思仁撰卷之九、十)記載:“石文魚府志謂之斑文魚長四五寸許生泰山北石澗中色似白金又有赤黑者味甚美然不恆得”。 
據說,清代乾隆皇帝曾多次游泰山,每次必食此魚。因此,從清朝以來泰山赤鱗魚日益聞名,被列作泰山名菜之首,馳名中外。 

生產情況


2007年,泰安市赤鱗魚養殖場達40餘處,年產商品魚20萬尾左右。 
截止2010年,整個泰山赤鱗魚的養殖戶有70戶,年產量已達到100萬尾左右。 
2011年,泰山赤鱗魚的養殖已發展到近百家,養殖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年繁育苗種近200萬尾,養殖商品魚100多萬尾,部分漁民年戶收入達100多萬元。
截至2013年,泰山景區赤鱗魚養殖規模已達400萬尾,養殖戶農民人均純收入2萬以上。

產品榮譽


1992年,泰山赤鱗魚被確定為山東省唯一重點保護的淡水魚類。 
2001年,泰山赤鱗魚在北京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為名牌產品。

美麗傳說


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
相傳,泰山腳下有個劉氏老翁,人們都叫他劉翁。劉翁一家地無一壟,只靠他上山打柴挖葯為生,遇到陰天下雨,就到黑龍潭釣些赤鱗魚賣掉,來接濟生活,日子過得甚是清苦。
一天,劉翁到泰城賣魚,正巧碰到贓官吳知縣。吳知縣獨霸一方,他貪臟枉法,欺壓百姓,強取豪奪,胡作非為。吳知縣見劉翁的魚與眾不同,金燦燦的實在漂亮,就對劉翁說:“劉老頭,你孝敬我的這幾條魚我收下了。”唉!誰碰上誰倒霉,劉翁氣得直瞪眼,可是敢怒而不敢言,只好讓他拿走了。
吳知縣回到縣衙,把魚放在水裡玩夠了,又讓廚子給他做來吃。魚剛進鍋,吳知縣就聞得香味撲鼻,口水早流了一大碗,一端上來,吳知縣三下五除二,幾口就吃光了,連饞蟲還沒打下去呢!
第二天一大早,吳知縣就差人把劉翁叫來,對他說:“老劉頭,從今以後,你什麼也甭干,每天釣魚給我吃。”劉翁哪裡肯依,忙求道:“知縣大老爺,我上有老母,下有幼子,一家人全靠我打柴挖葯養活,求大老爺可憐我一家老小,另請高手吧。”
知縣卻沒臉沒皮地說:“甭不識抬舉,今後你只堵我這一張嘴,就免得再為一家幾張嘴奔波操勞了,多輕省。不過,如若一天掉不到魚,我要重打八十大板。”說完便將劉翁趕出門外。沒辦法,窮人的路就是窄,劉翁只好拿著釣桿上了黑龍潭。
劉翁一天心緒煩亂,惦掛家中,結果到了傍晚也沒釣到一條,只好愁眉苦臉,準備回去吃那八十大板。劉翁正欲收桿,忽覺大魚咬耳,用力甩桿,幾乎將魚桿拉斷,原來是一條大赤鱗魚。劉翁忙將魚抓在手裡,只見那魚兩眼淚珠滾滾,忽然開口說道:“劉公公,我是赤鱗魚王,家中有一大群兒女,我想出來找些小生靈給它們吃,不想誤咬了你的魚餌。如果你吃掉我,它們就沒法活了,再說,從今以後,你也掉不到赤鱗魚了。”劉翁聽后,十分同情,便把它又放回了水中。可劉翁想到自己的心事,也不禁流淚。魚王見劉翁難過,便游出水面對劉翁說:“劉公公,你的身世我知道,我這裡有寶珠一棵,帶上它餓了可止飢,幹了可止渴,冬能暖,夏能涼,你拿去吧。如果遇難事,再來找我。”說完便游回水底。
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
劉翁揣上寶珠來到縣衙,吳知縣早等得不耐煩了,見劉翁兩手空空,就氣不從一處生,差人重打劉翁。衙役將劉翁一腳踢倒,只聽“噹啷”一聲,一棵光彩奪目的珠子從劉翁懷中掉到地上。知縣一把抓在手裡,貪婪地望著,見珠子閃閃發光,知道是一棵寶珠,便說:“你這窮鬼,哪來的寶珠,分明是從我家偷的,還不快從實招來!”劉翁為了辯護,便說了實情。知縣聽說還有一條赤鱗魚王,那魚王一定還有許多寶珠。只見他三角眼一轉,便又生詭計,說道:“只要你能讓魚王證明這珠子是她送你的,我就把它還你,否則,你就別想要這條老命。”
吳知縣乘上轎子,押上劉翁來到黑龍潭邊。那寶珠原來是魚王的耳目,劉翁的情況她早就聽到了。魚王見劉翁到此,便打開水晶宮的大門,霎時,龍潭水分兩路,一條大道直通水晶宮,只見水晶宮內珠光寶氣,金壁輝皇。魚王派兩員大將把劉翁接進宮,以歌舞酒宴相待。吳知縣在岸上看得發獃,忽見潭水合攏,頓時潭水暴漲,衝上堤岸,贓官吳知縣和眾衙役哪裡來得及跑,全都卷進潭中餵了魚鱉。
不久,潭水復平,魚王親自把劉翁送到岸上,把寶珠又還給劉翁。劉翁非常感激,從此再也不去龍潭釣魚了,有時還特意做些好吃的,撒到潭中餵魚王的兒女,所以,至今赤鱗魚繁衍不斷。

生活習性


在自然條件下,成魚20厘米,重100克。體側扁,腹部圓,頭小吻鈍,上唇有極小的短須兩對。體暗褐色,腹白,背部微顯藍色。體被細鱗,兩側鱗片微黃,背鰭、尾鰭灰黃色,其他諸鰭桔黃色。吻部及臀部綴以白色珠星。體色隨環境而變,或深或淺,變化迅速。對聲音變化反應靈敏,行動敏捷,遇外界刺激迅即潛入石下。赤鱗魚生長於海拔270~800米的山澗溪流中,喜食藻類及浮遊動物。泰山溪流富生藻類,溪水常流低溫,徑流彎曲,含氧豐富,PH值呈中性,各種礦物質含量低,形成赤鱗魚特有的生態環境,故有“赤鱗魚不下山”之說。
赤鱗魚生長在泰山海拔270米--800米之間的山澗溪流中,亦有“赤鱗魚東不過麻塔,西不過麻套”(麻塔,麻套均為地名),喜活水,安靜,氣溫適宜無任何污染的環境,且極其膽小,聽到腳步聲或見到人影晃動,便迅捷的游入石縫中躲藏,非常難以逮到。泰山赤鱗魚隨環境不同身體呈現不同顏色的變化,頗具觀賞價值。加之古老的神話傳說,令歷代文人墨客達官貴人對其推崇倍至。李白曾有詩:“魯酒瑚珀色,汶魚(赤鱗魚)紫錦鱗”赤鱗魚以金黃色為上品,曰“金赤鱗”,銀白色曰“銀赤鱗”,脊背為豆青色曰“豆赤鱗”,脊背為黑灰色曰“草赤鱗”。“草赤鱗”少次,較長見,“金赤鱗”最為少見。以上幾種赤磷魚,在夏天將其放在大石上,烈日下暴晒魚肉化為油,僅存魚骨和魚皮。具《泰安史志》記載,“赤鱗魚是歷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御膳中珍饈佳品。”1958年5月毛澤東主席視察江南路過泰安火車站時,當時的縣委書記,縣長到火車上彙報工作,並帶了一桶(帆布桶且盛裝山泉水便於赤鱗魚存活)泰山赤鱗魚送給毛主席。

營養價值


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以其肉質細嫩,香而不膩、鮮而不腥,營養豐富而馳名中外。據測定,赤鱗魚含脂量比鯽魚高一倍以上,蛋白質含量也高出2~3%。據傳,夏日置魚於石上曝晒,魚肉可化油而流,只剩鱗片和骨架。
在藥用保健方面,具有“補腦力、生智慧、降濁氣、悅顏色、延高年、明目聰耳、齒牙堅固、主治百會疽、頭暈等症”之功能。並且“暖婦女子宮、利男子小便甚佳”。民國《泰山藥物志》載,赤鱗魚有補腦益智、生清降濁、養顏補氣、延年益壽、明目聰耳、堅齒健身功能。最新研究證明:赤鱗魚含有鉀、鋅、鎂、鈣、銅、等12種以上礦物質;含有18種以上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含有18種以上抗衰老及預防心臟病的脂肪酸。當今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以登泰山、品嘗泰山赤鱗魚為快事。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泰山赤鱗魚為御膳中必備之類,是中國國內五大貢魚之一,也是山東省重點保護的唯一淡水魚類品種。屬魚中之上品,又為泰山所僅有,經當地名廚師妙手烹飪,可製作出“清氽赤鱗魚”、“干炸專業性磷魚”、“青龍卧雪”、“龍鳳寶珠湯”等多種名貴餚饌,品味極佳。以赤鱗魚製作的八仙瑤池聚會、青龍卧雪、姜太公釣魚、龍鳳浮白雲、青龍戲鳳珠、鳳尾螭鱗魚、龍潭螭鱗魚,爬山赤鱗魚等近20種名菜更是馳名中外。

現狀和保護


近年來,由於天氣乾旱,泰山山澗泉溪和池塘經常斷流乾涸,赤鱗魚生存空間越來越少。為保護這一珍貴魚種,山東農業大學和市水產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基本上摸清了泰山赤鱗魚的生態習性和生物學特點,人工馴化和繁殖獲得了成功。打破了“泰山赤鱗魚不下山”的說法。市水產管理處在泰山區泰前辦事處上梨園村建設了一處泰冊赤鱗魚繁育保護中心開發保護泰山赤鱗魚這一名貴資源。
在泰山東麓具有奧區之稱的天井灣畔,有一位泰山漢子十年如一日,傾注全部心血,潛心赤鱗魚的保護、開發和繁育,延續著美麗的“赤鱗魚傳說”,他就是泰安市泰山赤鱗魚保護繁育研究所所長陳光輝。
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
1992年,泰山赤鱗魚成為山東農業大學的主要研究課題,並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作為泰山赤鱗魚主要生產地,大津口鄉沙嶺村,模擬赤鱗魚生存環境,在天井灣畔建起大型養殖場。時年39歲的陳光輝毅然放棄優厚的工作待遇,當上養魚漢。為儘快掌握赤鱗魚的生活習性和人工繁殖技術,陳光輝慕名來到山東農業大學,投師著名赤鱗魚研究專家岳永生教授,購買有關赤鱗魚養殖的書籍,邊實踐邊學習,他把家也搬到養殖場。在陳光輝辛勤努力下,赤鱗魚在泰山的人工養殖獲得成功。1996年,村委決定把赤鱗魚養殖場對外承包。光輝想,自己掙錢是次要的,關鍵是不能讓這一“國寶魚”在泰山滅絕,不能讓祖祖輩輩遺留下來的泰山特產消失。就這樣,陳光輝接過了泰山赤鱗魚保護繁育這一重擔。
為改善養殖場基礎條件,陳光輝取出自己的全部積蓄,使養殖面積由原來的一百平方米擴大到三百五十平方米,建起溫室和繁育室,解決赤鱗魚的冬季生長難題,赤鱗魚的成活率由最初的不到30%提高到65%。現在養殖場成魚存養量達三萬餘尾,每年能向社會提供成魚三千尾,收入五六萬元。
2000年7月,陳光輝在市、區科協及山大、農大專家教授的支持幫助下,以養殖場為龍頭,成立了泰山赤鱗魚保護繁育研究所。為使赤鱗魚這一珍貴野生資源得到開發保護,註冊“天井灣”商標,同時解決了赤鱗魚易地活魚運輸難題。
2001年4月,陳光輝光榮地站在泰山區農村經濟表彰大會的主席台上,受到泰山區委區政府的隆重表彰,成為全區農村經濟示範帶頭戶。
他的事迹多次被山東電視台、《齊魯晚報》等十多家媒體報道。現在,泰山赤鱗魚保護繁育研究所所長陳光輝心中有個更大的目標:建一處近千平方米的養殖場,赤鱗魚存養量達到十萬尾,帶動更多的農戶養殖赤鱗魚,讓赤鱗魚走進更多的家庭,走向更多的餐桌,圓更多人一個夢想。相信不久的將來,“天井灣”牌赤鱗魚在泰山的山山水水間繁育生長,走出泰山,走向全國,海內外的朋友會在異地他鄉吃到正宗鮮活的泰山赤鱗魚。

保護區成立


大眾網-齊魯晚報濟南2005年10月19日訊(記者吳修安實習生李瑞麗)1992年就被確定為山東省唯一重點保護的淡水魚類———泰山赤鱗魚,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生活空間變得極其狹窄,再加上利益的驅動,致使野生資源越來越少。近日,泰安市已經正式決定建立市級泰山赤鱗魚保護區。
據介紹,泰山赤鱗魚是一種小型魚類,生活在海拔270—800米的泰山山澗溪流中,與富春江的鰣魚、青海湖的湟魚、渤海的油魚和弓魚,並稱為我國五大貢魚。
據悉,泰山赤鱗魚保護區規劃範圍為泰山景區的大直溝、天燭峰、天井灣、桃花峪等河流周圍。保護區總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
按照泰安市政府的要求,泰山赤鱗魚保護區建立后,將立即組織有關專家對泰山及周邊水域進行實地探測和專項調查(包括水環境、水文環境、生物環境和地質地貌等),合理確定保護區的具體位置、範圍,科學劃定核心區、實驗區、緩衝區,設立界牌、警示牌、護欄等標誌,搞好保護區勘測劃界並向社會公告。

獲產品保護


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
2008年2月28日,國家質檢總局2007年第195號公告,正式批准對“泰山赤鱗魚”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這是泰安市首個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的產品。
泰山赤鱗魚是泰山泉水哺育的珍貴淡水魚產品,以其肉質細嫩、味美不腥,營養豐富而著稱,為中國魚類珍品,是中國五大名貴貢魚之一。根據公告,“泰山赤鱗魚”的保護範圍為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人民政府《關於申請給予泰山赤鱗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函》(泰山政發〔2006〕91號)提出的範圍為準,泰山區現轄行政區域。
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當地泰山質監分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全國各地質檢部門自2007年12月13日起開始對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措施。
泰山赤鱗魚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擁有了知識產權和身份標誌,有助開拓國際市場。作為旅遊城市的泰山也由此擁有了較高層次的知識品牌。

食譜


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
活赤鱗魚750克,精鹽、姜未、花椒、紹酒、醬油各10克,醋100克,味精1克,清湯1000克,胡椒粉0.5克。
1、將魚剖腹去內臟,洗凈,放入開水鍋中汆熟,撈出放在大湯碗內,撒上胡椒粉。
2、炒鍋上火,加清湯、鹽、醬油、花椒、紹酒、味精,燒開,撇凈浮沫,倒入魚碗內。醋加姜未拌和入碟上桌佐食。
特點:魚肉細嫩,湯汁鮮美清口,無魚腥味。
關鍵:赤鱗魚肉質細嫩,烹制時先將開水燒沸,再將魚下鍋汆三四分鐘,立即取出,以保持鮮嫩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