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渠鄉
甘肅慶陽市鎮原縣的下轄鄉
廟渠鄉位於甘肅省鎮原縣西北部,距縣城54公里。東靠孟壩鎮,南依開邊鎮,西鄰馬渠鄉,北壤三岔鎮。境內山、塬兼有,東西長22公里,南北寬10公里。土地面積212.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6萬畝。廟渠鄉歷史悠久,曾為原陝甘寧邊區的一部分,老虎咀新石器時代的排水、灌溉工程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廟渠鄉
廟渠鄉地處鎮原縣西北部,轄9個行政村,19245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面積212平方公里,耕地8.64萬畝。
該鄉歷史悠久,曾為原陝甘寧邊區的一部分,老虎咀新石器時代的排水、灌溉工程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廟渠素有“黃花之鄉”的美譽,黃花、杏子實現了規模化、產業化經營。黃花面積達9500 畝,年產500噸以上,產值達400萬元,並形成了年吞吐量達600至800噸的黃花批發市場。杏子6萬多株,摺合面積2514 畝,年總產800噸,產值140多萬元。
全鄉共4118個農戶,19245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共有黨支部15個,其中農村黨支部9個,機關黨支部6個,有黨員552人,其中農村黨員478人,機關黨員74人,有女黨員48人。全鄉共有學校14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小學13所;教師173人,其中小學教師103人,初中教師70人;在校學生2664人,其中小學學生1474人,初中學生119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衛生院1所,村衛生所9個,醫生29人,病床23張。
廟渠,因古時修建廟宇一座,故此而得名。解放初為廟渠鄉,隸屬馬渠鄉,1956年4月隸屬三岔區。1958年3月撤區建鄉時隸屬縣政府,9月撤銷,1959年9月為廟渠大隊,隸屬馬渠人民公社,1961年6月成立廟渠人民公社,1965年1月撤銷,歸屬馬渠人民公社,1966年5月由馬渠分出,成立人民公社,1983年12月改稱廟渠鄉。
現轄黎明村、慕塬村、文夏村、常儉村、孫寨村、廟渠村、店王村、六十坪村、四合村9個村,88個村民小組、4026戶。
廟渠鄉地處鎮原縣西北部,共轄9個村民委員會,88個村民小組,東臨孟壩鎮,西靠馬渠鄉,南壤開邊鎮,北接三岔鎮、方山鄉。屬黃土高原梁峁溝壑區,境內山塬兼有,溝壑縱橫,梁峁起伏。轄區東西長22公里,南北寬10公里,總面積2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64萬畝,人均4.5畝,其中塬地19850畝,山地63574畝,川地2976畝。平均海拔1450米,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左右,且時空分佈不均,受大陸性季風氣候的影響,乾燥偏冷,春冬季多西北風,無霜期160-180天。
全鄉共4026個農戶,19245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有育齡婦女3762人,其中重點管理對象786人,黨員545人,其中農民黨員482人,機關黨員63人,有女黨員48人。
鎮三公路、廟川公路、廟三公路縱貫全鄉7個行政村,各村主幹道、村組道路暢通,有村組道路218公里;水平梯田32230畝;廟馬人飲工程1處,機井11眼,上水工程2處,水泥窖1945眼,天然井泉35眼;全鄉退耕還林面積11148.9畝(1330戶5423人),協議荒山造林面積10047.6畝。
全鄉共有學校15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小學14所;教師179人,其中小學教師107人,初中教師72人;在校學生2866人,其中小學學生1710人,初中學生115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衛生院1所,村衛生所9個,醫生32人,病床23張。
黃花菜
廟渠鄉利用當地光照時間長,早晚溫差大的氣候條件,自2002年起引進試種美國優質紅提葡萄,並從陝西禮泉聘請當地資深果農曹志義為技術總顧問,栽植了60畝優質紅提葡萄。經過兩年精心培育,現已建成葡萄基地兩處,逐步總結摸索出了一套適合當地葡萄生產的實用技術。2005年果農竇延澤的30畝葡萄收入5.8萬元,畝均達1933元。在竇延澤等種植大戶的輻射帶動下,廟渠鄉形成了以廟渠、四合、文下、常儉、孫寨五個村為中心,發展葡萄種植戶110多戶,栽植面積達300多畝,形成了基地+農戶+銷售的產業化發展模式。
鎮原縣廟渠鄉從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出發,在北街沿鎮三公路兩側規劃了20戶、總佔地面積達1.08萬平方米的小康住宅,主體工程已全部完成。機平農田200多畝,新修道路21.5公里,解決了320戶1290人的行路難問題;組織淘挖水泉36處,新打小電井21眼,解決276戶群眾飲水困難。計劃在山區新打小電井100眼,徹底解決1700多戶人和950隻大家畜的飲水困難;投資7萬元,在20多公里公路沿線栽植國槐8000株;狠抓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共登記糾紛19起,已經調處15起。這些基礎設施的落成,為廟渠鄉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鄉領導幹部看望貧困戶
幫弱扶貧:廟渠鄉核查確定“五保戶”75人,發放生活費用5.4萬元;摸排農村低保救助對象972人;動員組織3895戶村民積極參加合作醫療,已啟動報銷程序;開展結對幫扶活動,共向198戶困難群眾發放麵粉60袋,救濟款3.15萬元。
古墓群
廟渠鄉歷史悠久,曾為陝甘寧邊區的一部分。老虎咀新石器時代的排水、灌溉工程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六十坪屬新石器時代的仰韶、齊家文化遺址,曾在該村出土新石器時代的土紅大陶壺6件、土紅陶體2件、土紅雙單陶環13件,出土齊代的紅類沙雙耳陶罐2件。在慕塬村出土漢代銅境3面,在文夏村的王新莊發現宋代墓群1處,並出土黑瓷梅瓶、黃釉小瓷碗、灰陶灶、灰陶彩繪蓮塔等陪葬的器物。(鎮原縣誌均有記載)
2009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7793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875萬元,農業總產值4918萬元;糧食總產量9200噸,油料總產量342噸;大家畜存欄8528頭;鄉財政收入20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95元。2010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8178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896萬元,農業總產值5285萬元;糧食總產量13115噸,油料總產量46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919元。
全鄉確定以“塬面蘋果葡萄、山區種草養畜、全鄉發展黃花”的思路培育特色產業。以黃花而聞名全市,黃花累計面積達30450畝,年產量在1000噸左右,收入1200多萬元,人均收入620元左右。其次是紅提葡萄、蘋果產業正在蓬勃發展,市場前景廣闊,現有葡萄面積2200畝,蘋果面積961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