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一日三首

十二月一日三首

《十二月一日三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永泰元年(765年)秋在雲安所作的三首七律。全詩通過描寫雲安的景物表達居住雲安的感受。

作品賞析


《禁臠》云:“魯直換字對句法如‘只今滿坐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其法於當下平字處,以仄字易之,欲其氣挺然不群。前此未行人作此體,獨魯直變之。”苕溪漁隱曰:此體本出於老杜,如:“寵光蕙葉與多碧,點注桃花舒小紅。”“一雙白魚不受釣,三寸黃柑猶自青。”“外江三峽且相接,斗酒新詩終日疏”。“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船何郡郎。”
后村詩話》:
“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又云:“負鹽出井此溪女,打鼓發船何郡郎?”此兩聯,真(雲安)縣圖也。
瀛奎律髓》:
此三詩張文潛集中多有似之者,氣象大,語句熟,雖或拗字,近吳體,然他人拘平仄者,反不如也。
許印芳:此亦通首不粘。
唐詩評選》:
如“日滿樓前江霧黃”,冬景獨絕,不得此語,匆效此制。
杜詩詳註》:
杜詩凡數章承接,必有相連章法。首章結出還京,次章結出下峽,三章又恐終老峽中,皆其布置次第也。
唐宋詩醇》:
借拗調以遣懷,鏘然可聽。
讀杜心解》:
惟“寒輕”、“日滿”,故“煙碧”、“霧黃”,俱於“臘”中見“春意”。“溪女”亦嫻生計,“船郎”盡有歸期。江間所見如此,而客途撫景,作賦言愁,又何堪此留滯乎?
杜詩鏡銓》:
劉須溪曰:子美七言律每每放蕩,此又參差《竹枝》之比。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永泰元年(765年)秋。黃鶴註:“永泰元年秋,公至雲安,是冬在雲安作。明年春晚,遷居夔州。”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