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夾饃
肉夾膜
肉夾饃是古漢語“肉夾於饃”的簡稱,中國陝西省傳統特色食物之一。2016年1月,肉夾饃入選陝西省第5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陝西地區有使用白吉饃的“臘汁肉夾饃”、寶雞西府的肉臊子夾饃(肉臊子中放食醋)、潼關的徠潼關肉夾饃(與白吉饃不同,其饃外觀焦黃,條紋清晰,內部呈層狀,餅體發脹,皮酥里嫩,火功到家,食用時溫度以燙手為佳,且老潼關肉夾饃是熱饃夾涼肉,餅酥肉香,爽而不膩)。
陝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有樊鳳祥父子創於1925年。已經70年歷史。在1989年參加商業部“金鼎將”評選活動,被評為部優產品。臘汁肉是一種用著鍋占制的普什肉,但比一般醬肉酥爛。由於選料精細,調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因此所制的臘汁與眾不同,有明顯特色,人們稱讚它是:“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后余香久不散。”
做法一
用料
食材 | 用量 |
油 | 20g |
鹽 | 5g |
糖 | 5g |
雞胸肉 | 2大塊 |
孜然 | 3芍 |
青椒辣椒 | 5個 |
蚝油 | 2芍 |
雞汁 | 2芍 |
莫 | 5個 |
詳細步驟
步驟 | 圖片 | 說明 |
步驟一 | 步驟一 | 熱油,炸莫。炸制酥脆。出鍋! |
步驟二 | 步驟二 | 把雞肉切小丁。 |
步驟三 | 步驟三 | 辣椒或清椒切絲。 |
步驟四 | 步驟四 | 熱油,放入雞肉,炒變色後放蚝油。雞汁,鹽,後放辣椒或清椒,最後放孜然,一定要放粒的,不要放粉的,那樣就不好了。 |
步驟五 | 步驟五 | 把炸好的莫,切開。夾上做好的孜然雞肉就可以吃了。美味! |
做法二
用料
食材 | 用量 |
五花肉 | 500克 |
麵粉 | 500克 |
青椒 | 100克 |
酵母 | 3克 |
香葉 | 2片 |
八角 | 3顆 |
花椒 | 適量 |
桂皮 | 1塊 |
蔥 | 20克 |
草寇 | 適量 |
生抽老抽 | 適量 |
鹽 | 1勺 |
冰糖 | 適量 |
姜 | 適量 |
詳細步驟
步驟 | 圖片 | 說明 |
步驟一 | 步驟一 | 青汁加麵粉柔和成麵糰 |
步驟二 | 步驟二 | 如圖所示輕輕按壓成餅 |
步驟三 | 步驟三 | 平底鍋不用放油,煎至兩面微黃即可 |
步驟四 | 步驟四 | 滷肉的步驟忘記拍了,滷肉加青椒剁碎 |
步驟五 | 步驟五 | 滷肉湯汁 |
步驟六 | 步驟六 | 來吃 |
做法三
用料
食材 | 用量 |
五花肉 | |
麵粉 | |
南瓜 |
詳細步驟
步驟 | 圖片 | 說明 |
步驟一 | 步驟一 | 取一塊麵糰揉圓,壓扁,擀成橢圓形 |
步驟二 | 步驟二 | 擀好對摺,中間撒些生粉避免粘連(也可以先刷層油,蒸熟后直接夾菜吃),對摺後用乾淨的梳子壓出荷葉紋路,講究的就用牙籤慢慢戳吧,壓痕要壓深點,避免發酵蒸制后紋路看不清楚。 |
步驟三 | 步驟三 | 將紋路邊緣往裡壓,荷葉邊的造型就做好了。 |
步驟四 | 步驟四 | 大拇指和食指捏出葉柄,荷葉的造型就完工了。 |
步驟五 | 步驟五 | 想要金燦燦的顏色?南瓜蒸熟后搖成泥和面醒發。 |
步驟六 | 步驟六 | 揉成這種光滑麵糰就可以了。 |
步驟七 | 步驟七 | 做了這麼多,夠全家吃了。 |
步驟八 | 步驟八 | 成品圖 |
步驟九 | 步驟九 | 香噴噴的五花肉 |
步驟十 | 步驟十 | 來,可以享用了。 |
做法四
配料: 麵粉300克,發酵粉20克,溫水適量
步驟:
1.用溫水化開發酵粉,倒入麵粉中,用手和成軟硬適中的麵糰。蓋上布醒40--50分鐘。待麵糰完全膨脹。
2.然後切成6份,每份再揉揉,壓扁,擀圓。
3.先燒熱,不要放油。把餅餅放進去,用牙籤扎9個小洞洞。兩面都扎。蓋上鍋蓋,注意不要烤焦,幾分鐘翻個面。已經可以聞到香味兒了。
4.麵餅還會膨脹一點兒,鬆鬆軟軟的很好看,當然很好吃了。
5.做滷肉其實很簡單的,隨你放什麼,只要覺得放這些材料好吃就行,我沒放多少材料,用高壓鍋是最合適的。入味,夠爛不塞牙!選肉很重要。依個人口味而言的話也不可太多肥肉。切小件。加八角粉,一片桂皮。生抽(多點不怕),少許白糖和鹽,加水過肉。鍋上氣后小火燜25分鐘。開蓋后若水顯多可敞蓋在大火煮,煮到湯濃就OK。
還有一種做法:西瓜皮滷肉
材料:西瓜皮、五花肉、八角、醬油。
做法:五花肉洗凈切塊,西瓜切小段後去皮(紅肉部分可以多留一些)待用;將西瓜皮、五花肉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八角、醬油,用中火燉30~40分鐘,即成。
6.把煎好的饃中間用刀切開,不要切到底,留一點邊連著8.開始夾肉啦:把肉沫放進中間,好了。
做法五
臘汁肉並不是臘肉,臘肉鹽腌,它則是湯煮。湯,陳湯,一年兩年,三代人四代人,年代愈久味愈醇色愈佳;煮,肉入湯鍋,肉皮朝上,加紹酒、食鹽、冰糖、蔥段、姜塊、大茴、桂皮、草果,大火燒開,小火轉燜,水開圓卻不翻浪。
食臘汁肉單吃可,下酒佐飯亦可,然真正欲領略其風味,最好配剛出爐的熱白吉饃夾著吃,這便是所謂“肉夾饃”。是饃夾了肉,偏稱肉夾了饃,買主為了強調肉美,也便顧不得語言的規範了,奇怪的是這個明顯錯誤的名稱全體食用者皆承認,可見肉美的威力了。
現在的城鎮人最不喜歡吃肥肉,肉食店裡終日在走後門拉關係站長隊爭買瘦肉,但此肉肥而不膩,瘦則無渣,深為食者所好,故近年來城鎮經營者甚多,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店鋪。
有上海女子來西安,束腰節食要苗條不要命,在一家店鋪前躊躇半晌,饞涎欲滴卻不敢吃,店主明白,大口咬嚼,滿嘴流油,說:“我家經營臘汁肉三代,我每日吃六個肉夾饃吃過五十年,你瞧我胖不堆肉,瘦不露骨。”女子連走了八十家店鋪,見賣主個個幹練,相信人的廣告準確,遂大開牙戒。
做法:
臘汁肉:第一次就按照紅燒肉的方法做。一斤帶皮五花肉,洗乾淨放進滾水裡燙五分鐘,撈起用涼水沖乾淨切成大塊。炒鍋放油兩湯勺,加一小勺白糖(碾碎的冰糖最好),小火炒黃,倒出部分油。換大火放五花肉迅速炒開上糖色,放蔥姜段各一兩,老抽生抽各一湯勺,炒至出油放兩湯勺料酒,投入桂皮一段,八角五個,有草果、小茴香、豆蔻的話也稍放一些,炒出香味后,澆入足量開水沒過肉面,加蓋燒開,放適量鹽。轉小火,保持微開湯不翻滾,燉五六個小時肉軟爛即可。
白吉饃(燒餅):參照作包子方法和面發麵。發好面后,案板上撲足夠麵粉,用手將麵糰揉透。象做包子一樣揪出劑子(比包子劑子小),把劑子擀成薄圓餅,然後兩個貼在一起稍擀使之結合即為餅胚。平底鍋塗少許油小火將餅胚烙至半熟,放入預熱350度烤箱,餅面鼓起即熟。
肉夾饃:將熟肉和少許湯放乾淨案板上剁碎,將剛烙好的白吉饃平切成夾子(可以用手撕開,但底部相連),夾上肉,全過程完畢,大家請品嘗“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后余香久不散”的肉夾饃吧!
幾點建議:
1.如有慢燉鍋的話,大火開后,就可連肉帶湯倒入慢燉鍋,晚上做,早上吃。
2.煮完的湯水不要倒,倒入容器內,放入冰箱里,兩三天熱一次。以後再做的話,將湯熱好,代替熱水,此為老湯,愈久愈醇。
3.熟肉剁碎時,可加點尖椒香菜。
4.一家一個味,大致是一樣的。
豬肉為人類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能緩解更年期綜合症;患有腳氣病、末梢神經炎者宜食小麥麵粉;體虛自汗盜汗多汗者,宜食浮小麥;且麵食易消化,助於杜絕腸胃疾病。
肉夾饃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麵粉因烘烤其蛋白質與維生素有一定的損失,但由於餅中的肉類其營養成份保存較好,其中蛋白質、維生素與麵粉的損失形成互補,並含有脂肪、糖類、鈣、磷、鐵,有補中益氣的作用。
食用須知
英文名:Chinese hamburger(中國漢堡) “夾”字念第一聲。“肉夾饃”的叫法是古漢語的省略句式,其意為“肉夾於饃中”。
外地人首次聽說肉夾饃,都認為是病句,這是與古漢語有關,肉夾饃,其實是“肉夾於饃”。老百姓無需文縐縐地講之乎者也,加上陝西人性急,直爽,省去“於”字,喊起來便當些,就像吃面不嚼一樣,有快就有慢,就像聞名天下的羊肉泡饃,吃時就不能著急,掰饃時正是與朋友敘舊聊天的機會。
把饃(燒餅)掰開加食材的吃法,就叫夾饃。夾肉的叫肉夾饃,夾菜的叫菜夾饃,還有大油夾饃、辣子夾饃等。肉夾饃,實際上是兩種食物的絕妙組合:臘汁肉,白吉饃。肉夾饃合臘汁肉、白吉饃為一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饃香肉酥,肥而不膩,回味無窮。臘汁肉歷史悠久,聞名中國,配上白吉饃,有著中式漢堡的美譽,揚名中外,深受人們喜愛。臘汁肉夾饃由三十多種調料精心配製而成,由於選料精細,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具有色澤紅潤,氣味芬芳,肉質軟糯,糜而不爛,濃郁醇香,獨特風味。
另一種說法是以前人們叫“肉夾饃”為“饃夾肉”,方言聽起來像“沒夾肉”。於是就一心急,叫成了“肉夾饃”,聽起來也好吃多了。
肉夾饃合臘汁肉、白吉饃為一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饃香肉酥,回味無窮,為老陝鍾愛。身居長安,隨處可見,不覺其可貴;人在異鄉,最勾魂的卻是這滿口留香的肉夾饃。
白吉饃源自咸陽。是用上好麵粉揉制后做成餅形,置鐵鐺板上略烤成型,放入爐膛側立,上下隔著鐵鐺板的炭火烘烤,稍頃翻面,雙面鬆脆微黃即可。外脆里嫩是難得的境界。上品白吉饃揉制充分,火候恰到好處。制好的白吉饃形似“鐵圈虎背菊花心”,皮薄鬆脆,內心軟綿。可單獨食用,配臘汁肉同食味道更佳。
食臘汁肉單吃可,下酒佐飯亦可,還有用其拌面的,西安另一道著名小吃“臘汁肉揪面片”就是如此。然而真正欲領略其風味,最好配剛出爐的熱白吉饃夾著吃,這便是所謂“肉夾饃”。關中產面,關中人也善於食麵,這白吉饃是用半發開的面,團捏成餅,在火爐里烤熟的。因制餅時用了特殊的手法,用刀輕輕劃開,其內部竟然天然地一分為二,只需把臘汁肉切碎了向里填充就行了。城鎮人最不喜歡吃肥肉,但此肉肥而不膩,瘦則無渣,深為食者所好。肉夾饃之用肉亦有三種,純瘦,肥瘦,肥皮。賣家只需看你點名要哪一種,就知道你吃肉夾饃的歷史和道行。一般的年輕人,以直提纖瘦身的女子居多,喜歡吃純瘦;有些個食饃年頭的,要肥瘦,這東西要肥瘦均勻才香;骨灰級食客,是要吃肥皮的,顧名思義,就是肉皮和它下面的少許脂肪,肥而不膩,膠糯香滑,是臘汁肉中的精品。
肉夾饃遍及西安大街小巷。咬一口外皮鬆脆,其內綿軟的白吉饃。滿嘴香醇可口的臘汁肉和白吉饃的誘人味道,不由你不滿口生津,真是人生一小快樂。
經常見食客吃肉夾饃時,豎持而食,淋漓滿手,實在可惜噴香的肉汁。正宗吃肉夾饃的姿勢為水平持饃,從兩側咬起。水平持饃,可以使臘汁肉肉汁充分浸入饃中,不致流出;如果從白吉饃中間咬起,臘汁肉會從兩側擠出。陝西有個詞叫“扎勢”,有故作姿態的意味。中國是茶葉故鄉,國人喜飲當年新鮮綠茶,香氣芬芳,清新宜人;東洋人喝半發酵的烏龍茶,因為稀罕,發明了裝腔作勢的茶道;西洋人路途遙遠,只有消受發酵的紅茶,還要加檸檬汁、方糖、視若享受。在老陝的眼裡,這是“扎勢”,還是“本地狗扎個狼狗勢(東施效顰之意)”。吃肉夾饃有點必要的講究,不是“扎勢”,是正確享受這一美味。每到一地,初涉新奇事物,當入鄉隨俗,留意請教。這樣不僅增長閱歷,更可以體驗地方風土人情。
臘汁肉夾饃
據史料記載,臘汁肉在戰國時稱為“寒肉”,當時位於秦晉豫三角地帶的韓國,已能製作臘汁肉了,秦滅韓后,製作工藝傳進長安。文昌門內的館子命名為秦豫肉夾饃,隱喻著自己是正宗的臘汁肉名店。臘汁肉的做法是:選用上等硬肋肉,用鹽、姜、蔥、草果、蔻仁、丁香、枇杷、桂皮、冰糧、大香等20多種調料湯煮而成,煮湯者是歷代流傳下來的陳湯,較少加水,臘汁肉其所以有名,與已有近80年歷史的臘汁湯密切相關。據說是從清代小販畢仁義作坊買的,而畢仁義作坊的陳湯是從他曾祖父那裡傳接的,當然火工也需特別講究,地道的臘汁肉色澤紅潤,酥軟香醇,肥肉不膩口,瘦肉滿含油,配上熱饃夾上吃,美味無窮。
臘汁肉夾饃,是西安馳名的風味食品。臘汁肉以豬肉為原料,其歷史可追溯到戰國時代,那時稱“寒肉”,唐代又稱“臘肉”,世代流傳,歷經演變。臘汁肉的特點是色亮紅潤、軟爛醇香、肥肉不膩、瘦肉不柴、入口即化、久貯不變,與臘汁豆腐乾、雞蛋細切拼盤,為佐酒好菜。用“虎背鐵圈菊花心”的白吉饃夾著吃,是快餐美食。
臘汁肉是名優傳統小吃。相傳戰國時已有製作,相沿成習,流傳至今。製作方法是:把精選的豬肉放入丁香、蔻仁、良姜、花椒、大料、冰糖、桂皮、紹酒等20多種佐料煮成的陳年湯汁中,用小火燉爛。成品外觀紅潤、鮮嫩,食用時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入口即化。通常夾在燒餅中吃,民間稱其為“肉夾饃”。如不夾饃,用來下飯、佐酒皆可。
香味不濃
嚴格按配方配料:不要買假料、質次的料或存放時間太長的料;香料保存在陰涼密封處:香料用時不要粉,一包料能煮約200斤肉,及時換包,新湯加水不要太多。
出肉率
一般來說,每斤生肉能出臘汁肉6-7兩,根據肉的肥瘦及煮的軟硬略有不同,偏瘦的肉煮得硬,出肉率高。
麵餅發酵中的問題
面發不起來可多試幾種面,以乾燥新面為最好,冬天要在溫和的地方發麵,每天發麵時,發酵面要充分揉勻,要用溫水,面不能太軟,打饃爐鐵鏊要充分預熱。
發過的面加麵粉,鹼面揉和即可,夏天面發得快,注意一次不要發太多,用發過的面打的饃發酸,鹼加得太多饃發黃,鹼揉不勻饃發苦。
鋼炭與木炭
傳統上打饃都是用木炭吊爐,鋼炭爐是為缺少木炭的地方設計的,兩種爐子各有長短。
木炭爐活力旺,饃脹發好,口感好,觀賞性強,但灰塵大,持續活力不強,每日都有重新生火,操作不便。
鋼炭爐活力穩定,灰塵很小,操作簡單,現大多使用鋼炭爐。
搭徠配問題
肉夾饃口味特點是鮮香乾,可單獨銷售,也可以搭配湯汁的食品,春夏一般和麵皮,冰峰汽水,稀飯(紅豆、黑米)搭配,秋冬一般和米線,粉條,紫菜粉絲湯,粉湯羊血,混沌搭配。
土耳其烤肉夾饃
土耳其烤肉夾饃的特色是利用十餘種調料對牛、羊、雞等肉類進行浸泡腌制后。
老潼關肉夾饃鴨片湯
都知道陝西人愛吃肉夾饃,可這肉夾饃跟肉夾饃還不一樣,眼見得街面上到處都是賣肉夾饃的,這流派不同特色卻又各不雷同。老潼關肉夾饃有啥特色?饃干、脆、酥、香,肉是肥而不膩,除此之外,最大的特色是吃老潼關肉夾饃時一定要配鴨片湯。
肉夾饃原名燒餅夾饃,傳說當年李世民食過連贊“妙、妙、妙,吾竟不知,世間有此美食矣”,還號稱是“中國式的漢堡包”。不過另一面牌匾上關於鴨片湯的說法更能吸引我,看罷方知這鴨片湯並不是由鴨子肉烹制而成,而是用豬的裡脊肉製作,原名燴裡脊。
一個小竹筐端上來,裡面一個紙包,內裝一個烤得焦黃酥脆、鼓滿了肉肉的饃饃,哈!俺每次見到肉夾饃都跟吸血鬼見到了月光一般,迫不及待地一把抓起來往嘴裡送,嗯!真是香!肉咸香無比,饃也酥脆,混在一起很是受用,片刻間已經大半個下肚了,這裡的特色——鴨片湯,人家早端上來就放在咱手邊,一心急給忽略了。你還別說,這鴨片湯絕對是鮮美消食的夾饃絕配!一口湯、一口饃,滿口留香,這哪裡是吃飯?分明是放縱自己享受來咧!老潼關肉夾饃與本地最大眾化的路邊肉夾饃相比,略微小一圈,肥瘦的3元/個,精瘦的3.5元/個,既是品嘗來,當然要帶點兒肥的才好。鴨片湯小碗4元,對我來說已足夠矣,加起來7、8塊錢,已經吃得很開心了,真正是大眾美食啊。
咸陽特色的肉夾饃
咸陽距西安城區只有大約20公里,如此接近的兩個城市之間,人們的往來是非常頻繁的。周一到周五咸陽人來西安工作,周六到周日西安人到咸陽休閑旅遊,這已成為不少市民的生活常態。最近兩年更有不少西安市民在咸陽購房,兩地的電話區號也已經統一,由此可見西安人對咸陽這座城市的熟悉程度。
一個稱為“北大街”的地方,剛剛離開開闊的十字路口,轉眼間眼前卻呈現出一片古色古香的老街景象。兩旁的建築看上去都有些滄桑感,多為木質或仿木結構,街面上行人不多,鋪面也大都很小。這店內只三張不大的桌子,掛在牆上的菜單更是簡單明了:稀飯涼皮、鍋盔牙子1.5元/個——真是夠簡陋的!這鍋盔牙子,類似大名鼎鼎的肉夾饃,但形狀、做法卻似乎要比肉夾饃精緻許多。鍋盔呈半圓形,鍋盔牙子的外皮首先酥脆裂成了許多小塊,彈到舌尖上、嘴唇邊,一不小心還彈到了桌子上、地上,真是酥脆無比。接著,是柔韌的面香與肉香交織在一起,美味充斥了口腔內的每一隻味覺神經。
鍋盔乃陝西特產,通常所說的鍋盔是用大鍋烙成的,厚約兩寸、大如鍋蓋,足夠一家人吃好幾天的。可這鍋盔牙子卻秀氣地讓人頓生愛憐,它所用的只不過是小小一塊麵糰,擠壓成巴掌大小一個薄薄的麵餅;放入平底鍋中,待烙至七成熟的時候,用刀攔腰一截兩斷,繼續用文火慢慢烙熟出爐;再用一把小刀劃開,填入燉好的肥瘦相間的臘汁肉,最後用油紙一裹,拿到手裡還燙著呢!
不過既然叫鍋盔牙子,那就說明它秉承了鍋盔的一部分特點,而“牙子”二字卻又說明它不同於鍋盔,僅僅是一個牙子、一點點而已。只有在親自見到了、吃了之後才發現,這名字起的是既形象又生動。而之所以這鍋盔牙子的名氣並不是很大,原因卻與這“牙子”太小、賣不上高價有關,因咸陽消費偏低,加上咸陽人不擅長做廣告宣傳,也就沒能把招牌打出去。
2011年,潼關“肉夾饃”、“南街背芯子”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