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唐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鄭永唐,江西省興國縣人,研究員,博士、博士生導師。1983年畢業於江西醫學院並獲醫學學士學位,1995年以來先後主持了10多項和參與了近10項國家、科學院和雲南省的科研項目。現任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是免疫學病毒學藥理學研究。

人物經歷


1983年鄭永唐畢業於江西醫學院並獲醫學學士學位,分配至贛南醫學院微生物學教研室任助教。
1989年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免疫學碩士學位並留所工作。
1997年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1年起歷任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96年獲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資助赴日本北海道大學和群馬大學進行HIV合作研究。
1999年-2003年其間在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合作研究一年多。現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病毒免疫學學科組負責人,雲南省免疫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雲南省細胞生物學會理事、雲南省第八屆青年聯合會委員,《動物學研究》和《中國天然藥物》編委,第三軍醫大學和贛南醫學院客座教授
1996年首批入選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1997年被雲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雲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學科帶頭人”稱號。

主要成就


鄭永唐從事免疫學、病毒學和藥理學研究10多年,尤其在中草藥和天然化合物抗HIV活性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績。1995年以來先後主持了10多項和參與了近10項國家、科學院和雲南省的科研項目。首次發現天花粉蛋白(TCS)有抗白血病淋巴瘤的作用,TCS艾滋病的效果可能與其選擇性的細胞毒性有關。首次以猴艾滋病病毒(SRV)為對象,建立了適用於無p3實驗室條件時篩選抗艾滋病藥物的體外實驗模型。建立了完整一套體外的抗HIV藥物篩選和研究方法,並在此基礎上篩選了數百種動植物來源的天然化合物,從動植物和海洋生物中發現了栝樓蛋白、酒花查爾酮、蛇毒L-氨基酸氧化酶等多種抗HIV活性的新的先導天然化合物。有二種天然化合物和藥物已完成臨床前研究,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通過TCS突變體抗HIV活性的研究,發現其抗HIV活性主要與核糖體失活的活性相關,但又不是唯一的因素。首次發現TCS有抗單純皰疹病毒(HSV)的作用,干擾素無環鳥苷有協同TCS的抗病毒作用。TCS的細胞毒性主要取決於胞內濃度,LDL受體介導的內吞作用使TCS進入細胞內。MAPK細胞信號轉導和細胞凋亡參與了TCS的抗AIDS作用。以HIV p24 抗原為免疫原,製備了單克隆抗體多克隆抗體,初步建立了檢測HIV P24 抗原的ELISA技術。
另外,鄭永唐還從免疫學角度闡明了牛角是一種免疫原低、成骨效果好、來源方便骨移植材料。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合作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4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40多篇學術論文。參與編撰了《天花粉蛋白》和《抗艾滋病病毒活性化合物》專著。目前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院重要創新方向等多項HIV疫苗和抗HIV藥物及構效關係方面和SARS的相關研究。培養碩士研究生3名,在讀碩士生4名,在讀博士生2名。

發表論文


1、Zheng YT, WF Zhang, KL Ben, JH Wang. 1995,In vitro immunotoxicity and cytotoxicity of trichosanthin against human normal immunocytes and lekeumia-lymphoma cells.Immunopharmacol.Immunotoxicol.17:69-79
2、鄭永唐, 賁昆龍, 王金煥, 齊瑾, 黃生民.1997, 用猴艾滋病D型逆轉錄病毒篩選抗艾滋病藥物實驗模型的建立及應用. 中國病毒學 12:61-65
3、鄭永唐,賁昆龍,金善煒.1998,17種植物中蛋白質提取物的抗HIV-1活性。中國病毒學 13:312-321
4、 Zheng YT, Ben K, Jin SW. 1999, Alpha-momorcharin inhibits HIV-1 replication in acutely but not chronically infected T lymphoid cells. Acta Pharmacol.Sin. 20(3):239-243
5、Zheng YT, Ben KL, Jin SW. 2000, Anti-HIV-1 activity of trichobitacin, a novel 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 Acta Pharmacol.Sin.21(2):179-182
6、Zheng YT, Chan WL, Chan P, Huang H,Tam SC. 2001, Enhancement of the anti-herpetic effects of trichosanthin by Acyclovir and interferon. FEBS lett.496(2-3):139-142
7、Lai R, Zheng YT, Shen JH, Liu GJ, Liu H, Lee WH, Tang SZ, Zhang Y.2002, Antimicrobial peptides from the skin secretion of Chinese red belly toad Bombina maxima. Peptides 23(3):427-435
8、Chan WL, Zheng YT, Huang H, Tam SC. 2002, Relationship between trichosanthin cytotoxicity and its in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 Toxicology 177(2-3):245-251
9、Wang YF, Chen JJ, Yang Y, Zheng YT, Tang SZ, Luo SD. 2002, New rotenoids from Roots of Mirabilis jalapa. Helvetica Chimica Acta 85(8):2342-2348
10、Wang JH, Nie HL, Tam SC, Huang H, Zheng YT(通訊作者). 2002, Anti-HIV-1 property of trichosanthin correlates with its ribosome inactivating activity. FEBS Lett. 531(2):295-298
11、王茜,鄭永唐(通訊作者),戎隆富,劉廣傑.2002,半乳糖神經醯胺脂質體對HIV-1感染性的影響。免疫學雜誌 18(2):128-131
12、鄭永唐.2002,抗HIV藥物的體外篩選和研究方法。中國新葯雜誌 11(8):596-600
13、Wang JH, Nie HL, Huang H, Tam SC, Zheng YT(通訊作者). 2003, Independency of anti-HIV-1 activity from ribosome inactivating activity of trichosanthin.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302(1):89-94

科研項目


1.新型定量檢測HIV p24 抗原診斷製劑的研究(中科院特別支持項目)
2.頂體反應抑製劑AGB的抗HIV和HSV活性及免疫毒理作用(省重點實驗室項目)
3.細胞凋亡在天花粉蛋白治療AIDS中的作用研究(中科院青年創新基金,雲南省科學基金項目)
4.新型HIV防治疫苗的研發(863項目)
6. 抗HIV複製的細胞與動物模型研究(中科院重要方向項目)
7. 抗HIV化合物和中藥資料庫的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項目)
8.抗HIV RT活性先導化合物NOF構效關係研究與應用研究(863項目)
9.SARS病毒特異性蛋白表達及抗體研製(所創新領域前沿項目)
10.SARS靈長類動物模型的建立和疫苗及藥物評價
11.抗SARS病毒天然藥物分子和細胞水平篩選模型的建立和藥物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