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劉定之的結果 展開
- 明朝大臣、文學家
- 當代裱畫專家
劉定之
明朝大臣、文學家
劉定之(1409年-1469年9月15日),字主靜,號呆齋,江西永新人。明朝大臣、文學家。
正統元年(1436年)進士。歷官編修、洗馬、成化二年(1466年)入直文淵閣,進工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成化四年(1468年)遷禮部左侍郎。成化五年(1469年),劉定之去世,年六十一。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安‘。
劉定之學問淵博,善文工詩,著有《周易圖釋》、《否泰錄》、《呆齋集》等。
概述內圖片來源:《三才圖會》
劉定之半身像
正統四年(1439年),京城發大水,全城被淹。劉定之應詔陳述十條建議,均不被朝廷採納。
正統十三年(1448年),弟弟劉寅之與鄉人發生衝突,牽連到劉定之,竟被逮捕入獄,最後終於真相大白。劉定之編修任滿,升侍講。
代宗即位(1450年),劉定之又上言十事,論及戰陣、守備、練兵、選將至官吏的銓選、遷降、考察、賞罰,所言皆治國安邦的大計,受到皇帝的褒獎。
景帝三年(1452年),升司經局洗馬,也先當時請求代宗派使者回報,劉定之援引舊例請求同意,但代宗不願接回被俘的英宗,此事便沒有立即獲准。后又升為右春坊右庶子。
天順改元(1457年),任通政司左參議仍兼翰林侍講,不久又升翰林學士。
天順八年(1464年),明憲宗即位,任太常少卿兼侍讀學士,直徑筵。
成化二年(1466年)十二月,以本官入直文淵閣參與朝政。
成化三年(1467年)八月,進工部侍郎兼翰林學士。當時江西、湖廣兩地發生旱災,但地方官員仍然照收百姓的賦稅。劉定之上疏憲宗說:“現在國家糧庫充足,儲備厚實,而江西、湖廣等地百姓因災無收,張口待哺,還要照樣交納租賦,這不是皇上憐愛百姓的本意,請皇上體恤下情。”憲宗被他的言辭所感動,立刻下旨停徵課稅。
成化四年(1468年),劉定之時任禮部左侍郎,仍兼翰林學士。當時萬貴妃專寵,皇后很少能夠見到憲宗,太子又為確立,代宗的女兒已十五歲(及笄)卻還未下嫁。劉定之趁著久旱之時,一同上疏談及這些事。並請求經筵時一併講說太祖朱元璋親作的書,趕除異端邪教,不要讓其害政耗財。憲宗將其奏疏留中不下。
同年六月,錢太后(孝庄錢皇后)去世,周太后(孝肅周皇后)不願錢太后與英宗合葬。憲宗命太監夏時與懷恩召集輔臣,商議錢太后的喪葬事宜。閣臣彭時首先反對。次日,憲宗再召彭時、劉定之等重議此事,彭時仍堅持前議。憲宗說:“朕難道不知道你說的這些嗎?朕只是擔心錢太后一旦入葬,就會使母后(周太后)難與先帝合葬。”劉定之回答:“孝順之道貴在守大義,而不是守長輩一時之命!”彭時及內閣重臣商輅也先後勸說憲宗。憲宗說:“連母親的命令都不聽了,還能算孝順兒子嗎?”彭時向憲宗建議:“可以將錢太后葬於先帝之左,虛右位以待周太后將來。”
劉定之與彭時、商輅之後又聯名上疏說:“太後作配先帝,正位中宮,陛下尊她為太后,下詔宣示天下。先帝全夫婦之倫,陛下盡母子之愛,都得大義。現在太后梓宮應當合葬裕陵,她的神主應當附祭太廟,這是無可更改之禮。近來聽說要另擇地埋葬太后,臣等實是心懷疑懼。我們私下以為陛下之所以遲疑,是因為考慮到當今皇太后萬壽之後,應當與先帝同尊,因此擔心二后並配先帝,不合祖宗之制。但考之古代,漢文帝尊生母薄太后,而呂后仍附祭長陵。宋仁宗追尊生母李宸妃,而劉后仍附祭太廟。現在如果陵廟之制稍有不合適,則會有背前人之美,受後人譏笑。”吏部尚書李秉、禮部尚書姚夔等九十九位廷臣也同意錢太后與英宗合葬。憲宗仍擔心違背周太后的意志,此後更發出為錢太后另擇葬地的諭旨。姚夔等兩百餘名朝臣一起伏在文華門哭請,憲宗下令群臣止哭退去,群臣叩頭拒命,聲言:“不得錢太后合葬旨意,絕不敢退下。”自巳時(上午九點至十一點)跪至申時(下午三點至五點)。憲宗與周太后無可奈何,這才聽從了劉定之等人的建議。
不久后,劉定之患病,多次上疏請求致仕,憲宗下詔挽留,並派太醫為他看病、宦官前往賞賜。
成化五年(1469年)八月十日(9月15日),劉定之於任上病逝,終年六十一歲。追贈資善大夫、禮部尚書,謚號“文安”。
劉定之為人性情耿直,剛正不阿,但又十分謙恭勤勉,尤以文學之名享譽中外。他文思敏捷,知識宏博,雄渾瑰麗,變化莫測,雖機軸多出自三蘇,而理道過之。其為詩含蓄蘊藉;而憂國憂民之心常流露於字裡行間。明朝中葉,劉定之名聞天下,擅一代文宗,雖武夫悍卒,亦無不慕傳。一次,皇上命他做《元宵詩》,內侍太監站立一邊等候,劉定之據案伸紙,立成七言絕句百首,令人折節嘆服。又有一次,劉定之一天之內,起草了九個文誥,筆不停書。自他入內閣后,朝廷大作多出其手。曾有人問他宋代大臣的名字,劉定之立馬列出他們的世系先後,就像家族譜系一樣,時人都佩服他的聰敏博學。
劉髦:此子有八面受敵之才,取一第不難也。
彭時:公襟懷坦夷,操履謙謹,與人語,色溫氣和,惟恐傷之(闕),人無貴賤大小,一於恭敬自下,若怯懦然,至其居官論事,則根據義理,詞鋒峭勵,雖勇者有弗及。……立朝三十餘年,以文學擅名天下,作文賦詩,援筆立就,雄混變化,自成一家機軸,至於狀物寫意,能言人所不言,隱然有蘇氏父子筆力,四方求者踵至,應(闕)不倦,故其文章散布天下多。
劉宣:劉文安之學,六經子史,下至小說、雜技、釋老之書,無所不窺。終身成誦,非他人之彷彿記憶者比。其為文數百千言,援筆立就,雄渾高古,變化莫測,逼真蘇氏父子者居多。初年所著經義及策略,業舉子者,家傳人誦焉。年十七八,已名動郡邑間,比登進士,遂名動天下。求文者日踵門戶,公皆曲為應答,不少厭倦。初,北虜之變,內外章疏無慮千萬,惟公之奏,為人所膾炙。
劉吉:定之少穎敏,日記數千言。……既而果以文章取高第,名聞天下,為人坦夷,言動質直,不事矯飾,己巳之變,上書陳十事,皆切當時之務,總裁國史,發凡舉例,刪繁撮要,其功居多,入內閣不久,然一時製作多出其手,為文援筆立就,未嘗屬稿,而偉思環情形生境,具自出一家機軸,論者謂國初以來館閣能文之士,博洽如定之者,治不數人,但頗泥古,施之於事,或不通雲。
彭韶:天資絕倫,八面受敵。高古渾雄,變化莫測。經筵講官,太子洗馬。三疏抗言,援筆立寫。惟公之文,名重天下。豈但當時,愛而不舍。至今後人,詞林定價。
李東陽:暨英廟之初,富庶之效,可謂極盛矣,而劉文安諸公出焉。
唐樞:文學迥邁,對客揮毫運思,稿不易幅。及成化初,登秘閣,折疑義,稽古訓,或日詠百詩,一揮九制,渟浤演迤,頓挫奔放,變化不窮。正統間,上時政十事。景泰間,上敵愾十事,又請遣使迎駕,滔滔法語,耿耿節義,不徒於文已也。
廖道南:予自兒時,五洪家君嘗誨以文安之受教於石潭君也,雖古人亦無逾焉。乃取果齊諸稿讀之,鬱郁乎盛矣。及閱國史,乃見其昌言直氣,卓不可撓,沛不可御,昔人所謂“此皆節義文章,可相屈耶“。惜乎用之既晚,未究厥施,西涯其知言哉。
項篤壽:劉文安好言事,其所論列,皆明辯深切,可見諸行事,非無當空言者流也。
何喬遠:彭時、劉定之並以謙謹居相位,定之有文,而劉珝侃然不阿矣。
張岱:劉文定高才高節,其疏不讓十漸十思。
張廷玉:呂原、岳正、劉定之雖相業未優,而原之行誼,正之氣概,定之之建白,咸有可稱,故以時次,並列於篇。
劉定之所撰《否泰錄》
作品選錄 | ||||
---|---|---|---|---|
詩 | 《滕王閣圖》 | 《題菜贈永新黃知縣》 | 《賀顧將軍壽》 | 《謁關帝廟》 |
奏疏 | 《建言邊務十事疏》 |
端硯石(劉定之遺物)
又有一次,兵部侍郎(又稱少司馬)王偉遇到劉定之,王偉也對劉說:“太僕(官名,秦置,為天子執御,掌輿馬畜牧之事)的馬多,麻煩洗馬一一洗之。”劉定之笑著說:“何止太僕,諸司馬不潔,我亦當洗。”王偉又說:“先生一日洗幾馬?”劉定之回答:“大司馬洗得乾淨,少司馬還洗不幹凈。”眾人聽了,均大笑。
劉定之與李克述同升為庶子。狀元劉儼嘲笑劉定之說:“先生真庶子也。”原來,劉定之是父親后娶的小妾所生,古人稱之為“庶出”也叫“庶子”。劉定之默然無話可說。
職銜 | 任期 | 出處 |
編修 | 正統1年-正統14年 |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十五》 |
翰林院侍講(本院侍講) | 正統14年-景泰3年 |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一百七十九》 |
應天府鄉試考官 | 景泰1年 |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一百九十四》 |
【經筵講官】(分直侍講) | 景泰1年-? |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一百九十六》 |
司經局洗馬 | 景泰3年-景泰7年 |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二百一十五》 |
翰林院侍講(兼) | 景泰3年-天順1年 |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二百二十四》 |
右春坊右庶子 | 景泰7年-天順1年 |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二百六十六》 |
【不詳】(於史館纂修《宋元通鑒》) | 景泰7年-? |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二百六十六》 |
通政司左參議 | 天順1年 |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二百七十四》 |
翰林院學士 | 天順1年-天順8年 |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二百八十五》 |
皇太子出閣侍班講讀官 | 天順2年-天順?年 |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二百八十九》 |
順天府鄉試考官 | 天順3年 |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三百六》 |
【教習庶吉士】(教習文章) | 天順3年-天順?年 | 《明實錄·英宗實錄·卷三百一十三》 |
太常寺少卿 | 天順8年-成化3年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二》 |
侍讀學士(兼) | 天順8年-成化3年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二》 |
殿試讀卷官(讀卷) | 天順8年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三》 |
【教習庶吉士】(教習文章) | 天順8年-?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三》 |
經筵官(兼) | 天順8年-?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六》 |
《英宗睿皇帝實錄》副總裁 | 天順8年-成化3年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八》 |
會試考試官 | 成化2年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二十六》 |
【教習庶吉士】(教習文章) | 成化2年-成化?年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二十七》 |
【不詳】(於內閣參預幾務) | 成化2年-成化?年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三十七》 |
工部右侍郎 | 成化3年-成化4年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四十五》 |
翰林院學士(兼) | 成化3年-成化5年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四十六》 |
禮部左侍郎 | 成化4年-成化5年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五十九》 |
殿試讀卷官 | 成化5年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六十五》 |
禮部尚書(贈) | 成化5年-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七十》 |
資善大夫(贈) | 成化5年- | 《明實錄·憲宗實錄·卷七十》 |
嘉議大夫 | 【明】【不詳】 | 《國朝獻徵錄·卷十三》 |
()
《劉公定之神道碑》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七十》
《國琛集·下卷》
《殿閣詞林記·卷三》
《今獻備遺·卷十五》
《名山藏·卷六十四》
《明史·卷一百六十七·列傳第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