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均
西南大學教授
張大均,男,1954年10月生,四川南充市人。西南大學教授、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心理學博士后流動站專家組成員、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重慶市首批重點學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負責人、重慶市科學技術(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學科)學術帶頭人。主要從事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研究,在教學心理、青年大學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素質培養、社會心理等領域均有深入研究和建樹。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等科研課題26餘項。
張大均教授已出版發表專著、教材80餘部、發表論文300餘篇,有30多項科研成果45次獲獎,其中《中小學課堂教學心理的理論與實驗研究》獲教育部第二次全國師範院校基礎教育改革實驗優秀成果一等獎、《教學心理學》獲重慶市政府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美育心理研究》獲四川省政府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獲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現代教師心理素質和教育能力培養與系列教材建設》獲重慶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教學心理學新視點》獲教育部第五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當代中國青少年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獲教育部第六屆屆中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和2013年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
主要學術職務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心理學科評審專家組成員、教育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心理學會理事、中國心理學教育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常務理事、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理事長、重慶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等。
一直從事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在教學心理、美育心理、教育心理學理論等領域均有深入研究。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質培養研究領域先後主持了10餘項國家、部委科研課題,對青少年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質培養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系統研究。
國家教委首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改革的社會心理研究”,1986年立項,1990年完成。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七五”國家重點課題“美育心理研究”子課題“大學生審美意識研究”,1988年立項,1993年完成。
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九。五”項目“社會心理承受能力的理論分析與實際測量”,1992年立項,1996
年6月完成。
國家教委師範教育科研“九。五”課題“高師生心理發展與素質培養研究”。1996年立項,1999年完成。
國家教委“九’五”專項課題“普通中學教學質量專家評價管理系統”。1997年立項,1999年完成。
國務院學位辦“九’五”項目“社會人文科學碩士生合理知識結構與課程改革研究”。1998年立項,2000年完成。
國家教委“九’五”規劃課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1996年立項,1999年完成。
四川省“八五”項目“四川教育發展目標體系研究”。1995年立項,1998年完成。
國家教委高師教改項目“師範生心理發展與素質教育研究”。1997年立項,2001年完成。
重慶市“九五”規劃項目“重慶市中小學生心理發展與素質教育研究”。1998年立項,2001年完成。
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科研重點課題“教育心理學課程體系研究”,1998年立項,2002年完成。
教育部面向21世紀師範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項目“師範生心理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1998年立項,2001年完成。
2000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社會轉型時期青少年心理問及對策研究”。2000年立項,2005年完成。
教育部“十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小學心理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驗研究”。2001年立項,2004年完成。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一般)項目“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摸式及實施策略的研究”2001年立項,2005年完成。
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十五”項目“大中小幼心理素質教育銜接問題研究”2002年立項,2004年完成。
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的調查研究”子課題“青少年心理素質的理論分析”。2005年立項,2008年完成。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課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2006年立項,2009年結題。
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中國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現狀及對策研究”子課題“心理健康服務的方法學研究”2006年立項,2011年結題。
2006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中學生心理健康學校社會工作保障系統研究”,2011年結題。
2007年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項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勝任特徵研究”2012年結題。
重慶市重大教改項目“學校心理健康教內容體系及系列教材建設研究”2013年結題。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文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中小學教師焦慮特點及應對策略研究”2007年立項,2009年結題。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文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青少年心理健康雙因素模型建構研究”2010年立項,2012年結題。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重大項目“當代大學生社會適應的心理學研究”2010年立項,準備結題中。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文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情緒調節與心理健康關係的元分析研究”,2013年立項,進行中。
1、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2、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心理學學科評審專家組成員
3、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成員
4、中國心理學會理事兼教育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5、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
6、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會大學心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7、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學術委員會委員
8 、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常務理事
9、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會長
10、重慶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
1.1991年獲四川省首屆青年科技獎
4.2001被國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摸范教師”稱號
科研成果獲獎(45項次)
《試論教學的根本原理》,獲重慶市第二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988年)。獲西南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88年)。
《大學生心理的發展》,獲四川省政府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用科研成果二等獎(1994年)。
《大學生心理的發展》,獲四川省青少年研究會優秀著作獎(1994年)。
《大學生心理的發展》,獲四川省高等教育學會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4年)。
《改革的社會心理研究》,獲四川省政府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992年,二人合作,名列第一)。獲西南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獎(1992年)。
《美育心理學》,獲四川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1992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五)。
《美育心理研究》,獲四川省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戚果一等獎(1994年,多人合作,名列第四)。
《美育心理研究》,獲國家教委二等獎(1996年,多人合作名列第四)。
《高等學校教育心理學》,獲重慶市政府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997年,多人合作,名列第四)。
《大學生品德心理》,獲四川省政府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992年12月,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大學生品德心理》,獲四川省高等教育學會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2年,二人合作,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大學生品德心理》,獲西南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2年,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宣傳心理學原理》,獲重慶市政府第三次哲學社會料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1992年12月,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當代大學生審美意識的調查分析》,獲重慶市政府優秀科研成果優秀論文獎(1995年)。
《試論當代教學心理學的基本走向》,獲重慶市政府優秀科研成果秀論文獎(1997年)。
《教學心理學》,獲重慶市(直轄后)第一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999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中小學課堂教學心理的理論與實驗研究》,獲全國師範院校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研究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1999年)。
《教學心理學研究》,獲重慶市(直轄后)第二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001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功能》,獲重慶市第三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003年)。
《深化研究生課程與教學改革培養高素質的科學創新人才》,獲重慶市第二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1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教與學的策略》獲重慶市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5,多人合作,排名第一)。
《現代教師心理素質和教育能力培養的系列教材建設》獲重慶市第四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教育心理學教程》,獲西南師範大學第三屆優秀教材(1995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對大學生審美意識的調查分析》,獲西南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優秀論文獎(1995年)。獲中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會大學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優秀論文獎(1992年。)
《小學生理想教育的心理學依據》,獲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優秀學術論文獎(1994年)。
《論政治體制改革的社會政治心理基礎》,獲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優秀學術論文獎(1990年)。獲西南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優秀論文獎(1990年)。
《改革宣傳的社會心理功能》,獲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優秀學術論文獎(1991年)。
《中國公民改革參與意識的分析研究》,獲西南師範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優秀論文獎(1997年)。
《心理學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獲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優秀學術論文獎(1991年)。
《當代教學心理學研究的基本走向》,獲四川省教委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1996年)。
《當代大學生黨員理想形象的心理結構》,獲重慶市心理學會優秀論文獎(1989年)。
獲西南師範大學首屆青年教學科研人員科研成果展覽譯比一等獎(1997年)。
《高師生心理素質水平與學業成績的相關研究》,獲1999-2000年度重慶市期刊好稿。
《關於社會心理承受能力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獲西南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優秀論文(1997年)。
《家庭心理素質教育叢書—心的教育》,獲全國教育類圖書優秀圖書二等獎(2003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教與學的策略》獲重慶市第四次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5,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教育心理學》獲重慶市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7,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教師職業生涯“高原現象”的心理學闡釋》,廣西壯族自治區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8年,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知識分類理論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甘肅省高等學校社科成果二等獎(2008年,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教學心理學綱要》,獲重慶市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9年,二人合作,名列第一)。
《教學心理學新視點》,獲教育部中國高校第五屆人文社科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2009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維護技巧》獲重慶市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011,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當代中國青少年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獲教育部中國高校第六屆人文社科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2013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當代中國青少年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獲全國中華優秀出版讀物獎(2013年)。
1. 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自1993年起已招收培養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81人;
2. 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自2000年起已招收培育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5人;
3. 自2001年起已指導心理學博士后研究人員4人;
4. 自1997年起接受國內高級訪問學者1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