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門林場

南天門林場

林場位於東寧縣東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31°0′52″—131°18′5″,北緯44°9′52″—44°18′9″,東與俄羅斯搭界,南與通溝東大川林場相接,西與綏陽林業局二道崗子經營所接壤,北與綏芬河林業局相鄰,場部位於東寧鎮北20公里,隸屬於東寧縣林業局,行政管轄屬東寧鎮

自然地理概況


山脈

林場屬長白山山系,地處老爺嶺余脈。海拔高度大部分在400—845米之間,平均海拔600米,境內最高峰為大平嶺;海拔高度844.7米,十八盤經營區海拔落差較大,最低處海拔380米,最高處海拔804.4米,為重點國防林區,平均坡度13度,最大坡度42度。

水系

主要河流為寒蔥河,發源於場址東部,河流蜿蜒曲折、河水清澈,流經場部向西轉北注入大綏芬河,全長19公里。

氣候

冬季寒冷乾燥,春秋天氣多變,夏季溫熱多雨。最低氣溫-35℃,最高氣溫32℃,年平均溫度2℃,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平均積溫2072℃,無霜期90—100天。

土壤

有2個土類、5個亞類。土壤分佈隨海拔升高而變化,分佈的次序為沼澤土——潛育暗棕壤——草甸暗棕壤——典型暗棕壤——原始暗棕壤。土壤構成為暗棕壤面積19127公頃,占經營總面積93%。其中典型暗棕壤面積15784公頃,占該土類的82.5%;草甸暗棕壤面積2320公頃,占該土類的12.1%;潛育暗棕壤面積297公頃,占暗棕壤土1.5%;原始暗棕壤面積726公頃,占暗棕壤的3.8%。沼澤土面積1439公頃,占經營面積的7%。

植被

長白山植物區系,主要喬木柞樹黑樺山楊白樺椴樹落葉松樟子松紅松雲杉柳樹赤楊等,灌木主要有胡枝子油樺灌木柳杜鵑榛子忍冬刺五加等,藤本類主要有山葡萄五味子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紫胡、鈴蘭、玉竹、蒼朮萱草、大小葉樟苔草、蕨類等,食用菌類有木耳、猴頭、元蘑松茸等。

野生動物

主要有棕熊、野豬、馬鹿狍子、野雞、飛龍等。兩棲類有林蛙等。

社會經濟情況


林場現有職工85人,其中管理人員7人,離退休職工19人,總人口105人。年產值232萬元,年利稅71.4萬元,職工平均年收入6700元。施業區內共有4個行政村,人口計3200人,3所小學,其中林場子弟小學1所。206省級公路貫穿施業區內,另有1條南綏簡易公路通往綏芬河市,交通便利。

森林資源狀況


森林資源概況

經營總面積20566公頃,林業用地面積20302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7527公頃,森林總蓄積150.8萬立方米。灌木林2146公頃,未成林造林地541公頃,無林地82公頃,苗圃6公頃,非林業用地264公頃。

林分類型

林場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13328公頃,總蓄積128.5萬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76%和85.2%。主要林分類型有柞林面積8540公頃,蓄積74.1萬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面積的64.1%和57.7%;白樺林面積2361公頃,蓄積28.1萬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7.7%和21.9%;山場林面積210公頃,蓄積 2.3萬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6%和1.8%;軟闊混交林面積2217公頃,蓄積24萬立方米,占天然林面積、蓄積的16.6%和18.6%。人工林面積4199公頃,蓄積22.3萬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24%和14.8%。主要林分類型有落葉松純林3854公頃,蓄積19.5萬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91.8%和87.4%;樟子松純林面積231公頃,蓄積1萬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5.5和4.5%;紅松純林面積114公頃,蓄積 1.8萬立方米,分別占人工林面積、蓄積的2.7%和8.1%。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

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總面積6297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31%,全部為國家重點公益林。區劃商品林總面積14005公頃,占林業用地的69%。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59年,40多年的經營,累計為國家生產商品材249840立方米,年平均生產木材5810立方米,累計更新造林4740公頃,現已成林1499公頃,累計撫育面積18921公頃,累計封山育林5860公頃,增加森林蓄積量14萬立方米;每年育苗6公頃,產成苗60萬株,品種有落葉松、樟子松、雲杉、紅松、楊樹苗、各種綠化大苗等。

多種經營


建十八盤農副業基地57公頃,年產大豆75000公斤,產玉米23000公斤,養羊60隻,養魚30000尾,年產值16餘萬元;年產木耳1000公斤,年產值3萬餘元。採集松茸150公斤,薇菜600公斤。
林場擁有各類磚瓦結構公用、民用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有各種車輛20餘台,安裝有閉路電視、電腦、行動電話等設施。近年來4個年度被省林業廳評為伐區管理先進林場,連續6年被市林業局評為十佳林場。

發展方向


一是林場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有林地面積多,灌木林地面積較大,林下生長著許多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資源。在實施全方位的分片管護的同時,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山產品進行採集、加工、銷售,同時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育中藥林、經濟作物、食用菌、養殖林蛙等項目。二是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追求最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把以發揮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商品林,提高林地生產力,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

發展項目


建設現代化苗圃,培育優質多品種苗木,到2010年生產成苗640萬株,平均每年育苗30畝,年生產成苗80萬株;每年營造速生豐產林30公頃,8年累計營造速生豐產林240公頃,每年改建速生豐產林40公頃,8年累計改建速生豐產林 320公頃,到2010年通過營造和改建速生豐產林560公頃,新增蓄積11000立方米;每年種植農作物57公頃,年產糧食20萬公斤;利用林區資源開發養殖業、採集業,年魚池水面面積6畝,年產鮮魚800公斤。年養羊60隻,養牛30頭,開發7個林蛙養殖區,年養商品林蛙10000隻;年採集加工山野菜5噸,年採集蘑菇1噸,年採集松籽0.5噸;利用現有農場開發種植附加值高的經濟作物、北藥材等。到2010年多種經營產值累計達到430萬元,
林場場長:楊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