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樹果

中藥

喜樹果,中藥名。為藍果樹科植物喜樹Camptotheca acuminate Decne.的果實。分佈於江蘇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在四川西部成都平原和江西東南部均較常見。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症之功效。用於食道癌賁門癌胃癌腸癌肝癌白血病牛皮癬瘡腫

入葯部位


果實。

性味


味苦、辛,性寒。

歸經


歸脾、胃、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散結消症。

主治


用於食道癌,賁門癌,胃癌,腸癌,肝癌,白血病,牛皮癬,瘡腫。

相關配伍


1、治胃癌,直腸癌,肝癌,膀胱癌:喜樹果研末,每日1次,每次6g。(《辯證施治》)
2、治白血病:喜樹果30g,仙鶴草鹿銜草岩株金銀花鳳尾草各30g,甘草9g。水煎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果實3-9g;或研末吞;或製成針劑、片劑。

使用注意


內服不宜過量。

採集加工


果實於10-11月成熟時採收,曬乾。

形態特性


落葉喬木,高達20餘米。樹皮灰色或淺灰色,縱裂成淺溝狀。小枝圓柱形,平展,當年生枝紫綠色,有灰色微柔毛,多年生枝淡褐色或淺灰色,無毛,有很稀疏的圓形或卵形皮孔;冬芽腋生,錐狀,有4對卵形的鱗片,外面有短柔毛。葉互生,紙質,矩圓狀卵形或矩圓狀橢圓形,長12-28厘米,寬6-12厘米,頂端短銳尖,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亮綠色,幼時脈上有短柔毛,其後無毛,下面淡綠色,疏生短柔毛,葉脈上更密,中脈在上面微下凹,在下面凸起,側脈11-15對,在上面顯著,在下面略凸起;葉柄長1.5-3厘米,上面扁平或略呈淺溝狀,下面圓形,幼時有微柔毛,其後幾無毛。頭狀花序近球形,直徑1.5-2厘米,常由2-9個頭狀花序組成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通常上部為雌花序,下部為雄花序,總花梗圓柱形,長4-6厘米,幼時有微柔毛,其後無毛。花雜性,同株;苞片3枚,三角狀卵形,長2.5-3毫米,內外兩面均有短柔毛;花萼杯狀,5淺裂,裂片齒狀,邊緣睫毛狀;花瓣5枚,淡綠色,矩圓形或矩圓狀卵形,頂端銳尖,長2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早落;花盤顯著,微裂;雄蕊10,外輪5枚較長,常長於花瓣,內輪5枚較短,花絲纖細,無毛,花藥4室;子房在兩性花中發育良好,下位,花柱無毛,長4毫米,頂端通常分2枝。翅果矩圓形,長2-2.5厘米,頂端具宿存的花盤,兩側具窄翅,幼時綠色,乾燥后黃褐色,著生成近球形的頭狀果序。花期5-7月,果期9月。

生長環境


常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林邊或溪邊。

藥材性狀


果實披針形,長2-2.5cm,寬5-7mm,先端尖,有柱頭殘基,基部變狹,可見著生在花盤上的橢圓形凹點痕,兩邊有翅。表面棕色至棕黑色,微有光澤,有縱皺紋,有時可見數條角棱和黑色斑點。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內有種子1粒,干縮成細條狀。氣微,味苦。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喜樹鹼無論在體內還是體外,均有顯著的抑製成纖維細胞增生的作用。
3、其他作用,喜樹鹼對皰疹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4、體內過程,喜樹鹼主要從膽汁排泄,也可從尿液排出。
5、毒性,喜樹鹼能誘發染色體畸變,具有毒性。

現代應用


1、治療食管癌,賁門癌。
2、治療胃癌。
3、治療原發性肝癌
4、治療銀屑病
5、治療皮膚疣。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抗癌,清熱,殺蟲。主治胃癌,結腸癌,膀胱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外用治牛皮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