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研究
龍門石窟研究
作 者 小 傳
閻文儒,字述祖,1912年11月1日出生於遼寧省義縣的一個農民家庭。中學畢業后曾返里工作。1938年
學、西北師範學院等校任教。四十年代末,回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供職。建國后,繼續在該校歷史系、考古系工
作至今。
調查組,三次對全國石窟的情況作了全面系統的調查研究,行程三萬餘里,取得了豐碩成果。
先生自青年時代開始,就學習刻苦,成績優異;步入中年以後,更治學嚴謹,著作等身,先後撰寫了《中國石
窟藝術總論》、《中國石窟藝術論文集》、《雲崗石窟》、《西京勝跡考》、《兩京城防考補》、《漢唐西域文明史》、《唐
代貢舉制度》、《龍門石窟》等著作和論文多篇,是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石窟藝術專家、學人師表。
常青,1962年12月生於西安市,1981―1987年在北京大學考古系讀大學本科及研究生,獲歷史學碩士學
位。1987―1990年在洛陽市龍門石窟研究所工作。1990年7月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
方中原地區的大部分重要石窟,以及江浙一帶的小型石窟。現已發表《炳靈寺169窟塑像與壁畫的年代》、《漢
魏兩晉南北朝時期長安佛教與絲綢之路上的石窟藝術》、《龍門石窟“北市彩帛行凈土常”》等論文十餘篇。以
后,他的研究將以唐代兩京地區的佛教藝術為中心,並旁及更廣的藝術分枝。
1992年10月於文津園
目 錄
第一章:龍門石窟創建之歷史及概況
一、龍門命名之由來
二、龍門石窟創建之歷史
1.北魏創建之石窟
2.隋唐創建之石窟
第二章:古 陽 洞
一、古陽洞中造像年代及題材
1.根據古陽洞造像題記以確定其開鑿年代
2.龕的類型與造像特徵
3.古陽洞南壁之佛本行故事像
二、古陽洞及慈香窟中二十品考釋
1.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記
2.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
3.北海王元詳造像題記
4.北海王國太妃高為孫保造像題記
5.長樂王丘穆陵亮夫人尉遲為亡息牛橛造像記
6.一弗為夫張元祖造像題記
7.司馬解伯達造像題記
8.雲陽伯鄭長猷為亡父母等造像題記
9.比丘惠感為亡父母造像題記
10.高樹、解伯都州二人等造像題記
11.廣川王祖母太妃侯為亡夫賀蘭汗造像題記
12.馬振拜等三十四人為皇帝造像題記
13.廣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題記
14.比丘法生為孝文皇帝並北海王母子造像題記
15.安定王元燮為亡祖等造像題記
16.齊郡王元�造像題記
17.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題記
18.比丘道匠為師僧父母造像記
19.仇池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記
20.魏靈藏薛法紹造像題記
第三章:賓陽三洞與潛溪寺
一、賓陽三洞的開鑿問題
二、賓陽中洞
1.內容布局與造像特徵
2.造像題材之考釋
(1)獅子
(2)三佛
(3)十神王
(4)帝、后禮佛圖
(5)薩�太子捨身飼虎
(6)須大拿太子本生
(7)文殊師利與維摩詰
(8)窟頂之伎樂天與供養天
(9)菩薩
(10)券門兩側之護法天
(11)金剛力士
三、伊闕佛龕之碑
四、賓陽南洞
五、洛州鄉城老人佛碑
六、賓陽北洞
七、潛溪寺
第四章:敬善寺
一、敬善寺
1、洞窟型制與造像特徵
2.敬善寺石像銘
3.杜法力造像及其銘記
二、髯君協造優填王像考
一、萬佛洞
二、惠簡洞
三、惠簡洞南部小窟
四、老龍洞
五、蓮花洞
1.洞窟形制與造像特徵
2.維摩詰經變相考
3.四大聲聞及三身佛考
4.佛本行故事考
第六章:石牛溪南之主要五窟
一、石牛溪
二、普泰洞
1.開鑿年代與內容布局
2.“太子樹下思維”與“佛涅�像”考
三、趙客師洞
1.開鑿年代與內容布局
2.部分題記的考釋
四、破洞
五、魏字洞
1.內容布局與造像特徵
2.有關魏字洞的開鑿問題
六、唐字洞
1.洞窟形制與內容布局
2.北朝末年的題記與開窟年代問題
3.唐字洞外壁的佛傳雕刻小品
4.帳型龕的源流
第七章:奉先寺
一、大盧舍那像龕記及寺中造像之考釋
二、唐贈隴西縣君牛氏像龕碑
三、唐虢國公楊思勖造像記
四、大唐內侍省功德之碑
第八章:藥方洞石刻考
一、藥方洞創建之年代
二、參考各葯書對藥方洞中藥方之考釋
三、藥方洞中藥方之來源
第九章:古陽洞以南的六大窟
一、火燒洞
1.洞窟形制與開鑿年代
2.北魏末期與唐時題記考釋
3.窟楣兩側的帝釋天與帝釋天妃浮雕
二、石窟寺
1.窟內地平面上之蓮花圖案
2.蓮花中化生童子浮雕與思維菩薩像
3.男女供養人行列之禮佛圖
三、路洞
四八作司洞
1.洞窟形制與造像特徵
2.二天王像考
3.基壇表面的舞樂圖
4.“八作司”考
五、龍華寺
1.內容布局與造像特徵
2.五佛題材考
六、極南洞
一、擂鼓台中、南、北三洞
1.擂鼓台中洞
2.擂鼓台南洞
3.擂鼓台北洞
二、看經寺區
1.看經寺
2.二蓮花南北洞
(1)二蓮花南洞
(2)二蓮花北洞
3.四雁洞
三、萬佛溝
1.萬佛溝口之三龕一窟
2.高平郡王洞
3.千手觀音窟
4.西方凈土變龕
5.千手千眼觀音龕
附:龍門環境及龍門泉
結束語